唯一一艘以地面火力支援为特色的"火箭护卫舰",为何海军不要了?
我海军水面舰艇发展史上,只改建了一艘516火力支援舰,是由海军第一艘053H型护卫舰改造而来,拆除了原舰上的2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装上了5组25X2管122毫米火箭弹发射器,全舰具备了一次齐射250枚122毫米火箭弹的能力。
516火力支援舰,主要用途是掩护我渡海登陆编队,对敌之陆上目标以及滩头阵地形成有效的火力覆盖,除了对目标的毁伤能力以外,还能对敌形成强大的心理震慑作用。
其诞生的时代背景是对岸有从祖国分裂出去的态势,军方考虑到未来有可能爆发的祖国统一之战中,对我两栖登陆作战的部队形成有效的火力支援,发挥122毫米火箭炮射程远、火力密度大的特点,实际上就是将陆军成熟的射程20-40公里的122毫米火箭炮,搬上了053H型九江号护卫舰之上。
只不过122毫米火箭炮的发射管数增加了,且重新设计了可隐藏在甲板下的自动装填机构,对我军工来说可自动回转发射,并带有稳定器的火箭炮研发绝对不是问题,关键还是隐藏的自动装填机构研发并成功装舰比较复杂,包括舰体内部弹库的设计等。
由于是纯火力支援舰,516舰上换装了2座射程22公里射速较高的双联装79A自动舰炮,增强了对岸目标的打击火力,保留了原来的两座双联装61式37毫米舰炮,仅具备有限的对空射击能力,无力拦截战机和来袭的反舰导弹。
但由于反舰导弹的普及,射程最近也有上百公里,因此,在未来有可能的两栖登陆作战中,516火力舰想要一帆风顺地驶到离岸三、四十公里处,向岸上滩头阵地上的目标倾斜大量高密度的122毫米火箭弹,也将是非常困难的。
即便在我军掌握制空权的前提下,也难以保证对方隐藏在洞库内的岸舰导弹、包括导弹艇、战机发射的反舰导弹,不会对516火力支援舰形成威胁。
当初,美好的设想仅凭借516火力支援舰实施对岸基目标进行有效打击,实际上与真实的战场情景并不吻合,所以军工在研发成功516火力支援舰以后,并未对其他的053H型护卫舰实施改造,而是将516火力支援舰研发成功的舰载25X2管122毫米火箭弹发射器包括弹库和火箭弹自动装填系统,作为技术储备而已。
516火力支援舰,毕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试验性质战舰,随着海军水面舰艇发展大提速,2.5万吨的071型船坞登陆舰每个舰队平均都能分到2艘有余了,4万吨级的075型两栖攻击舰也已下水,战机、武装直升机包括两栖战车在未来登陆作战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516舰作为一艘特殊的053H型战舰,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1600吨级的516舰1975年加入海军东海舰队,服役了44年舰龄已经很长了,随着舰体的老化,以及作战能力更强的驱逐舰、护卫舰大量补充三大舰队,我海军最老的516护卫舰就此退出了现役,军委确定将516九江舰赠送给九江市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唯一一艘以地面火力支援为特色的"火箭护卫舰",为何海军不要了?
谢谢邀请,兔哥回答:近些年来,我人民海军的发展非常迅速,新型舰船相继下水,自然也就有许多舰船退出现役,如何把退役的军舰利用起来继续发挥作用一直是国家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其中的516舰就是海军对退役军舰改变任务属性的一次探讨。516舰1975年服役,舷号526,后来于1978年改为516,曾经被命名为“长沙舰”,后来改称“九江舰”。“九江”舰2002年开始进行改装,在舰上安装了五组火箭炮发射箱,变成了火力支援舰。九江舰属于053H型导弹护卫舰,属于“江湖l”型,是我们第一代导弹护卫舰。九江舰改装后主要用作支援登陆作战和对滩头阵地实施火力打击任务。应该说在本世纪初这个作战思维是符合当时的作战条件的,这样的改装也是海军所需要的。。然而,进入本世纪后,我国海军装备的的发展进入技术突破的大爆发期,各型先进舰船相继服役,而此时整个军事力量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系化作战被引入建军指导思想中,信息化合成作战理念使军队建设向陆海空天电网的模式发展。体系化作战模式改变了靠单一舰种提供火力保障的作用模式,而是把陆海空融合为一个整体,登陆作战的火力支援也不在是靠参与登陆作战的舰船来提供,而是空军,陆基远程打击武器,舰船全要素相结合,打的更远,打的更准,效果更好。这样一来516舰的滩头火力打击支援舰的使命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于是,于2019年7月20日正式退出现役。516舰改装为火力支援舰;火力支援舰的主要使命任务是在登陆作战中,负责执行火力准备和对岸火力支援,这也是改舰改装的初衷。516舰是一个探讨,经过对该舰的改装,找出登陆作战的火力保障作战模式,为此,该舰清除了甲板上的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安装了五套火箭发射模块,每一具发射模块有两个25发火箭弹的发射箱,这个一个发射模块就有50枚122毫米火箭弹,全舰五具发射模块共计250枚122毫米火箭弹,其中三、四、五发射阵位具备再装填能力,采用自动装填模式。除了122毫米火箭弹,还有300毫米火箭弹的发射能力,由此来看,该舰能够发射多种火箭弹发射能力,具体使用哪种根据作战需要而定。火箭弹的种类也很丰富,能够发射爆炸弹,云爆弹,反装甲字母弹,等等弹药。应该说516舰的改装是成功的,也是有用的,是符合当时的作战需要的。不是不管用,也不是不成功,而是我国军工技术发展太快了,已经有了更好的武器弹药了。
516舰改装仅仅十数年时间就退役,充分说明了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度;516舰改装后进行了多次试射,效果非常优秀,能够满足登陆作战的火力支援任务,其火箭弹的打击精度得益于先进的发射稳定系统,精度远高于陆地上发射精度。随后516舰又进行了其它口径弹药的上舰实验,效果都非常理想。然而,近些年来516舰开始受到了冷落,一批批新的舰船相继入役,特别是两栖攻击舰的下水,使登陆作战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具备了陆空立体登陆作战的能力,靠舰船提供对滩头进行火力支援任务交由攻击直升机,精确制导弹药负责。而航母的入役使制空权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这样一来,登陆作战就成了战斗机、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登陆作战车辆的立体进攻登陆作战模式。在体系化的作战模式下,516舰的火力打击能力已经落后了,250枚火箭弹干的事情只需要几枚远程打击子母弹药就可以完成,516舰的退役也就不奇怪了。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探讨指正,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唯一一艘以地面火力支援为特色的"火箭护卫舰",为何海军不要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已经过时,必须退役了。
使用火箭弹进行登陆火力支援,是二战期间的做法。
当时美军登陆舰很多配备短程火箭弹,在登陆之前齐射进行滩头火力覆盖,压制敌人有生力量、摧毁工事和障碍物。
但时代不同了,根本没有必要再保留这种军舰。
九江舰的缺点很多:
其一,火箭弹射程有限。
122毫米火箭弹虽然可以一次性发射200多发,构成大面积的火力压制,但射程有限。
H/HPJ12型122毫米50管舰载火箭炮,采用杀爆弹、云爆弹和反装甲子母弹等,射程在15到40公里。
而我们的假想敌,如台湾军队,抛去其他武器不谈,即便滩头的反登陆火箭炮射程也有40公里以上。
如果九江舰在这么近的距离进行火力压制,自身是非常危险的。
其二,九江舰的精度不高。
122毫米火箭弹本来精度就有限,又是非制导火箭弹。
萨沙听过一种说法,九江舰只能用于海面比较平静的情况下压制。
如果一旦海上有较大风浪,火箭弹的精度立即下降,甚至到处乱飞。
我军后来研发H/HJP3型300毫米集装箱式远程火箭炮模块,特别采用了制导火箭弹,也就是针对这个问题。
其三,九江舰只能做登陆压制。
九江舰没有安装防空导弹,没有安装先进反潜声呐系统。
所以,九江舰只有一定反舰能力以及登陆压制能力。
它必须在我军掌握绝对制空权和水下控制权才能使用,适用面太窄了。
时至今日,登陆火力压制早已不需要区区火箭弹来完成。
说难听的,台湾海峡那点距离,哪里需要舰载火箭弹来压制,在福建发射远程火箭弹就行了。甚至我们不需要部署其他火箭炮,直接将现役的03火箭炮车开到沿海,150公里射程也足够了。
同时,我军天上、水上、陆地,还有海量的各种制导压制性武器,可以由各种载体发射,连无人机都发射,安全性要好的多。
九江舰只是一种实验性质军舰,制造的理念是过时的,所以也只搞了1艘,退役也是必然。
唯一一艘以地面火力支援为特色的"火箭护卫舰",为何海军不要了?
今年7月正式退役,九江舰赠送给九江,作为爱国教育基地,作为我军唯一一艘火力支援舰,若问退役的原因,很简单,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当年威风,5座50管发射装置,一次齐射就可打出250枚火箭弹,40公里内对岸上软目标可以大面积团灭,2002年改装以后多次参加海上演习,使用自动装填,一次不足,可以再来一次,直至达到要求就可以。火箭弹虽不能对永久性工事给予毁伤,但突然开火,也能给来完全的压制和覆盖。改的时候正合适,正是我军需要的,所谓江山代有新装备,今天随着精确打击时代的开启,海军航空兵力的加强,已正式接过了新时代的火力支援大棒,再见516,别了“九江”号。
钢雨绚烂说起来并不遥远,美国“衣阿华”大炮巨舰,二战时期掉牙的老舰上场,亮相海湾战争,做了一次最后的表演。9门7406毫米巨炮,12门127毫米副炮,一次齐射可相当于一个陆军野战炮营,打击射程远,威力大,打起来正是地动山摇。提醒一句,急了眼可以发射核炮弹。巨舰巨炮,也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巨兽。打不起,还是退役了事。我们不同仍有需求,当时的条件把成熟的122毫米火箭炮搬上舰,正是务实选择,所谓存在即合理,其震慑就是钢雨无比的绚烂,气势非凡。一个属于困难的时期,大炮要发言,以火箭炮为例。
龙精虎猛现在的火力不用说,又远又准且又稳,从空中到水下,从陆地到海洋,炸弹炸,导弹砸。突击力与陆海空平台紧密相依,这么说吧,想要什么都可以。威力与精确性密不可分,一枚弹可以是一个目标,一种平台出动可以是数个目标,地区内可以牢固控制,地域内可以无坚不摧,一个个平台有担当,堪谓龙精虎猛,从海上的大驱,到岸基导弹,再到空中的各种作战飞机,总也有说不完的机型,道不尽的舰艇。40公里的火箭炮,早失去主角地位。但是我们依然要对它保持足够的敬意,它光荣地完成了使命。
唯一一艘以地面火力支援为特色的"火箭护卫舰",为何海军不要了?
火箭的问题咱们得从二战开始聊。
喀秋莎火箭炮是二战明星装备,名气非常大,几乎就是火箭炮的代表。但在当时,德国、美国也都有自己的火箭炮,只不过都不是特别的喜欢,装备的数量少,起到的作用不明显,所以名气没喀秋莎大。
美国、德国不太重视火箭炮的根本原因是这玩意精度太差。火箭炮弹很长、很大,速度慢,发射出去受风的影响很大,再加上火箭炮基本上没有膛线,炮弹出去不旋转,需要用尾翼来稳定,而尾翼稳定的效果又不如自旋稳定。综合下来就是火箭炮打不准。向目标射出一枚火箭弹,可能会偏出去200米。但苏联人脑回路比较清奇,很快算出另外一笔账:既然会偏200米,那咱们就划个200米直径的圈,然后射200枚火箭弹,都打在那个圈里,炸到谁算谁......精度不足数量补。
所以火箭炮从诞生开始就是一款面杀伤性武器。在对越作战期间,都是先用火箭炮把对面阵地洗一下,先来几万发,把表面的铁丝网、路障、地雷、植被......炸光。然后再用榴弹炮挨个敲掉碉堡、工事......
火箭炮本身就精度差,再把它搬到军舰上,那就是差上加差。舰船在海上,颠簸非常厉害,不管怎样稳定,也肯定是不如把炮安在地面。船有晃动,加上火箭炮先天打不准的缺点,这个组合会相当的粗犷,绝对没有什么精度可言。
只能把面杀伤进行到底。
九江舰搭载了250枚火箭弹,它的战术就是把这些火箭弹射到对面滩头很大的一片区域里,犁一遍地表......如果单纯讲抢滩登陆,这款舰有用。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病就出来了:打谁?
打谁,大家心知肚明。但不管怎样打,这也是内战。所以打法需要商榷,不能太粗犷。美国打日本、苏联打德国这都行,但换到中国就不行。用九江舰发射火箭弹,就是前方一大片区域不加区分的摧毁。而内战的情况非常复杂,这里面有军有民,甚至是有敌有我。在伪军中,心向天朝的也肯定有,真正想顽抗到底性命相搏的,很少很少......所以一旦打起来,战争的激烈程度一定是非常的低,低到会出乎很多人的预期。我把话放到这:部队开进去就完事了,不会有什么抵抗,不会怎么打。
斗争的重点并不在武器这块,而是祖传法宝:统战。区分敌我是第一步,但这步比较难,因为那边的人也不能说自己的真心话......统战工作做好了,一旦有事,让一部分人把另一部分人控制起来,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在这种局面下,使用火力支援舰,明显不合时宜。打内战,拿火箭炮把自己同胞覆盖一下,也不太好看。
所以火箭支援舰这个概念不适合国情。
这些年国家进步很快,军力发展很迅猛,也有了更好的选择。现在驱逐舰的主炮、巡航导弹,战斗机的激光制导炸弹,无人机挂的空对地导弹......都可以实行精确打击。那里有一个碉堡,可以一发端掉,伤及无辜的概率小很多,不需要先用火箭炮洗一遍那老办法。
但火箭支援舰是底线,它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它是国家实力还比较弱的时期里的一个保障。弱的时候,这款舰有作用,宁可代价大也要保证能打赢。国力弱、军力弱就顾不了太多了。但国力军力变强,就可以追求的更高一点,既能打赢,副作用也要尽量的小。
火箭支援舰相当于化疗,好细胞坏细胞不加区分全干掉,大片的摧毁,这玩意不得已的时候才能用。
海军退役了九江号火箭支援舰,答案非常简单:有了更好的选择。
九江舰是一艘老舰,吨位也不大,满载1600多吨,安装的火箭炮也是陆军的老炮。这是一款应急性装备,临时应付几年。所以它是使用寿命本来就不会很长。但火箭支援这个概念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咱们上面说的缺点已经能被克服。
现在的火箭炮打的也很准,舰船的稳定性也有了本质的提高。九江舰都是老设备诚然不行,但如果全新设计,用最新最先进的技术,火箭支援舰完全可以打的很准。
老式的火箭弹打下来,相当于弹体横躺着掉到地面爆炸,对坚固工事的伤害小。榴弹是弹头向下,扎进去再爆炸,伤害大。所以一直以来,火箭炮的不能用来打硬式点目标。但现在的火箭弹也可以垂直扎下来,钻进地里然后爆炸,也能精确打击坚固工事了。
火箭炮的缺点已经是老黄历了。
九江舰虽然退役了,但开发一款全新火箭支援舰非常的有吸引力:
排水量12000吨,不要相控阵雷达、不要垂直发射单元、不要声呐,价格会很便宜。上面装300mm口径火箭炮,1组20管,全舰20组,400弹,一舰相当于两个远火旅。然后采用模块设计,导弹、火箭通用,可以换装100枚巡航导弹或者200枚反舰导弹......
总共装备6艘,每个舰队2艘。这支援的力度绝对是杠杠滴。
唯一一艘以地面火力支援为特色的"火箭护卫舰",为何海军不要了?
516“九江”号火力支援舰,是中国在特殊时期下的一次改装尝试。
火力支援舰
火力支援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的太平洋战场,当年的美军在进行登陆作战任务时往往会遭到早有准备的日军阻击,伤亡不小。为了减小人员损失,美国人会呼叫舰队使用舰炮进行大规模的炮击,不过舰炮射击的精度不高而且射速偏慢,再加上当时的通讯不便,整体效果并不好。
后来,不知是发现利用火箭炮掩护登陆部队进攻时效果不错,不仅发射速度快而且精度差换来的覆盖面积大却意外的压制了日军的还击,十分适合掩护部队的进攻作战。到后来,美国人直接将部分舰艇加装火箭发射器改为了火力支援舰,广泛应用于太平洋战场中的登陆作战,大大减少了登陆过程中美军的伤亡。战后火力支援舰虽然很快退役,但这并不代表其失去了作用,越南战争时期,美军仍有使用火力支援舰的记录。
到了精确制导武器时代,各种导弹和制导炸弹的使用将火力支援效率直接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发现目标后只用一发或几发导弹,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登陆部队不再需要漫天飞舞的火箭弹来掩护进攻,火力支援舰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被全部淘汰。
二战时美军火力支援舰发射火箭弹时的场景
陆炮上舰
上世纪最后几年,对岸蠢蠢欲动,频频搞出不少小动作,中国为了保证国家统一举行了多次大型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解放军发现自己也碰到了类似的麻烦。
当年的解放军仍是一支以国土防御为主的军队,而且装备性能偏低,跨境进攻能力有限。海军的主力舰艇仅有反舰能力,连大型登陆舰都准备不足,基本没有支援登陆部队的能力;空军的战机只能进行制空作战,对地攻击主要依靠普通炸弹进行地毯式轰炸,缺乏精确制导武器的后果是,很难有力地支援登陆部队;二炮部队主要对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无法掩护登陆部队;陆军虽然炮火充足,但在没有夺取登陆场之前毫无用武之地。在没有远程火箭炮,没有精确制导武器,没有现代化武器的年代里,解放军要是发起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将会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
为避免这种巨大的损失,陆军干脆自己想办法,提出了“陆炮上舰”的计划。顾名思义,“陆炮上舰”就是将陆军炮兵固定到大型船只的甲板上使用,将其改造为“船载炮兵”掩护登陆部队作战,以增强火力支援能力。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的可行性,解放军将自行火炮、坦克、牵引式火炮、火箭炮等武器固定在大型轮船上进行多次射击试验。不过,结果令人十分失望,所有身管火炮的精度都大失其准,只有火箭炮因为射击覆盖面大而相对较好。最终,“陆炮上舰”也未见后续发展。
“九江”号的改造
解放军意识到在当前海空军对地攻击能力不足的背景下,登陆部队需要一款遂行对岸火力压制和火力支援的新型舰艇。在解放军领导层下达研制火力支援舰的任务后,因为先期有“陆炮上舰”的摸底试验,因此火力猛烈、覆盖面积大、射程适中的火箭炮当之无愧的成为火力支援舰的首选目标。
火力支援舰的改造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难点,最大困难在于如何克服火箭炮发射时因船只自身摇摆和航行时产生的位移而造成的误差。因此,海军在研制火力支援系统时利用成熟的舰炮技术重新设计一套舰载火箭炮系统,让其不再受到船只航行的影响,命中精度大大提升,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21世纪初,中国海军通过考察论证,确定对053H型516“九江”号护卫舰进行改装试验,准备将其打造成中国第一艘火力支援舰。“九江”号的改造进度很快,2002年3月召开评审会议,2005年4月初就完成鉴定试验。鉴定试验的结论认为:516火力支援舰满足战术技术指标书的要求,系统跟踪平稳、射击精度高、有良好的可靠性。
改造后的九江舰主要武器为2座双联装100毫米主炮,2座双联装37毫米副炮和5座50管舰载火箭炮系统。该型火箭炮口径为122毫米,最大射程超过40公里,基座下方有备用弹药并具备自动装填能力,而且还发展了远程火力支援集装箱模块。火力支援舰能够提供持续的对地打击火力,压制或摧毁对岸的滩头防御阵地,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海军火力支援舰的空白,解决了海军当时急缺登陆支援火力的问题,为部队登陆扫清了障碍。
独一无二的火力支援舰
2008年后,随着局势的缓和,后续的火力支援舰改造计划中止。紧接着到2010年后,渡过低潮期的中国军事科技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并批量装备部队。海军除换装了一大批新型舰艇外还拥有了航空母舰和舰载机部队,大型登陆舰也批量列装,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和火力支援能力成倍提高,“千军万马过海峡”的情景不复存在;空军部队的装备提升更加明显,除了先进战机大量服役外,另有一大批精确制导弹药投入使用,不仅能够牢牢占据制空权,而且还有余力对打击地面目标,彻底打乱对岸守军的战斗部署;陆军的新一代武装直升机则盘旋在天空之上,任何可疑目标都逃不过它的“点名”,远程火箭炮的服役则代表着陆军也拥有了跨海打击的能力。
在两栖火力支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火力支援舰的作用则大大下降,论精度比不上导弹,论射程比不上战机,过于靠近海岸又增加了风险,因此解放军放弃了后续火力支援舰的改造计划,于是九江号火力支援舰成为了国内独一无二的存在。
火力支援舰的退役,并不代表其就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九江号的舰龄本身就超过了40年,到了该退役的年龄,而且目前也没有改装火力支援舰的需求,但解放军也并没有完全抛弃火力支援舰,只不过将其转为了技术储备。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火力支援舰就可能以更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眼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