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是各种军用飞机的隐形杀手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便携式防空导弹,对于现代化战机基本是无用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看我国相当先进的飞弩-6便携式防空导弹。
飞弩-6目前是我国战绩最好的外销武器之一,击落了多架各国飞机。
仅仅2013年的部分战绩:
2013年2月5日,阿勒颇市梅纳赫空军基地一架叙利亚米-8直升机被飞弩-6击落;
2013年3月5日,阿勒颇市机场一架米-17直升机被飞弩-6击落;
2013年8月18日,一架米格-21战斗机被飞弩-6击落。
对于飞弩-6的性能说明是这样:飞弩-6总重量17千克,弹长约1.5米,弹重10.7千克左右,拥有5.5千米的大射程和3.8千米的大射高,导弹飞行速度约每秒600米,它还拥有良好的气动布局,因此它还具有很强的空中机动性,大大的提高了其作战能力。
它可以拦截的目标速度上限一倍音速左右(低空战机难以超音速飞行),拦截目标过载上限4g。射程600米到6000米,射高15米到3500米。它有着接近全方位的大角度目标攻击能力,具备较好的抗背景干扰、抗地面干扰、抗红外曳光诱饵的性能。
然而,飞弩-6最高的只能飞到3500米。现代化战机除了起降以外,是不可能飞的这么低的。即便对地攻击,现代化战机也是在高空高速采用精确制导武器。
所以,飞弩-6是没法打到真正敌人的主力战机,只能攻击上面看到的直升机或者老式战斗轰炸机、攻击机之内。
这当然不是飞弩-6如此,所有的便携式防空导弹都是这样。
隐形杀手,恐怕是自己先得隐形吧。
送一段战争之王的台词:
Sir, may I interest you in the shoulder-fired SA-7 surface-to-air missiles? The older Chinese mo-del. Not so effective against modern military aircraft. But deadly if used against a commercial airlin-er. I’m giving them away at $850. 先生,有没有兴趣看看SA-7肩射防空导弹?中国制,过时的型号,用在现代军事战机上或许不行,不过打打商业客机还是挺不错的。850美元而已,等于是送给你了
为什么说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是各种军用飞机的隐形杀手呢?
Manpads[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其特点:小、轻、快、猛造价便宜、可大量生产装备。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范围10~1000米、是打击低空、超低空飞机直升机以及雷达盲区、地形复杂区域、阵地前沿重点目标防空区域的有力武器!
是各类型防空武器的补充。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号称:一树之高隐形杀手!(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研发的“刺拳”9管20毫米火箭弹、是现代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祖师爷)
(英国的“星光”便携式防空导弹)便携式防空导弹、设计简单、易于生产装备、造价便宜作战性能优良被世界各国军队和游击队或者激进组织武装力量大量使用……(美军的“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勘称世界最先进的美军正在研发的RMPblocK-z“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某國“QW-18”系列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门类齐全、射程有近、中、远程以及车载式、舰载式、机载式、便携式防空导弹是其中之一,是打击低空、超低空飞机、雷达盲区更是武装直升机的有效杀伤利器。
为什么说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是各种军用飞机的隐形杀手呢?
看到这张照片,很多网友会问,这是什么武器设备,似乎很罕见。这是防空兵和炮兵常用的光学测距机,型号为58式1米光学测距机,是用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角速度的专用装备。是一种体视光学测距机,是一种很古老的设备,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有应用。
58式对空1米测距机于1958年装备解放军高炮部队,是我国在50年代按照德军和苏军在二战时期使用1米测距机仿制生产的观测器材,主要配属于高射炮兵连及高射机枪连,可测量空中目标的斜距离或目标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也可以可供地面炮兵测量,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固定及活动目标的距离。由于其精度较好、性能稳定,直到现在好多部队还在使用。
体视测距机是通过人眼瞳孔间的“立体识别”感觉来进行测距,通过光学补偿器使得目标与测标在纵深距离上感觉相同,来判断目标的真实距离。这种测距机使用双物镜的立体原理,操作手操作测距瞄准镜,不断拉近和放远目标,当从目镜中看到远处的目标具有立体感时,就会出现一个“之”字型的分划,上面的距离读数就是目标的真实距离。
这种体式测距机比较精确,对运动目标的捕捉能力比较强,因此广泛应用于高炮兵,后来普及到炮兵。体式测距机的缺点是操作非常复杂,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操作手还应该具有敏锐的立体感,用它观测就像在看立体电影的效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群立体感不敏锐)。
本文配图是解放军报的报道,陆军某集团军某部的防空导弹演习,在昼间强红外干扰和复杂空地对抗条件下进行的实弹射击,地面防空兵反应迅速,2枚导弹直刺苍穹,全部精准命中目标。
看到这里,有网友会问,现在已经是5G时代,进入了信息化和现代化战争时代,激光测机已经普遍应用,那么解放军为何还在使用这么古老的光学测距机呢?
这要从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的性能缺陷说起。配备先进引导头的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例如使用焦平面阵、红外-紫外复合制导的美国毒刺导弹,以及使用四元阵列红外传感器的中国FN-6导弹,都具有非常高的抗干扰能力,理论上命中概率极高,多数要高达80%以上。但在实战中,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的命中率却极低,只有20%至30%,老式的导弹甚至连10%的毁伤率都达不到。
造成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在实战中命中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这种导弹本身的一些固有缺点。首先是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的导引头水平方向的视界极狭窄,大多数只有5度左右,因此引导头需要建立稳定跟踪后才能发射,而且发射条件很苛刻,如目标是超低空高速飞行,角速度很大,或者忽隐忽现,就非常容易丢失目标。这就需要有小型搜索雷达组成火控系统,为导弹提前指示目标,建立提前量射向。
其次单兵便携式导弹没有距离探测能力。例如国产的FN-6导弹,最大射程为5500米,最大射高达到3800米。导弹系统本身并没有配备测距机,需要依靠导弹兵目测估算目标的斜距。由于人体的肉眼在目标超过500米以后就无法精确的判断距离,所以使用肉眼估算距离的误差极大,这会导致导弹的命中概率下降。
这时就需要为单兵便携式导弹搜索配备测距机,地面炮兵使用的小型手持式激光测距机只适合对固定目标测距,不适合对空作战。陆军防空兵的激光测距设备,只有25毫米双联牵引高炮使用的激光航路仪比较适合为便携式导弹测距,但这种航路仪重量较大,需要使用吉普车牵引,不适合配备在轻便的地空导弹班,这样唯一的选择就是能够单兵使用的古老的1米测距机。
此外,如果没有测距机进行目标距离探测,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容易错误开机,导致电池报废,贻误战机。单兵便携式导弹的发射筒前端会插入一个热电池和致冷气瓶,用于导弹瞄准发射时供电和制冷,导弹作战程序如下:导弹班班长根据上级空情预报,使用望远镜搜索敌机、指示待机空域并下达预备射击命令,导弹号手将导弹上肩,扳动地面启动扳手,导弹电池和冷气瓶开始工作,向弹上设备供电、供气,导弹随即处于待发状态。
导弹号手使用弹身上的机械瞄准具瞄准视界内的敌机,稳定跟踪,当导引头截获目标后,发射机构开始自动分析来自导引头的信息信号,若满足发射条件,通过耳机或瞄具光信号的形式告知射手,射手耳机里若传来“biu~~”的一声响,即可扣动扳机,导弹的弹上电池、发射发动机将依次启动、点火,导弹发射出筒。
目前中美俄等国的单兵防空导弹的从接通电源到发射的反应时间都在5秒左右。单兵防空导弹的控制发射条件极其严密,迎头和追尾的发射限制都不一样,必须满足导弹发射程序限定的命中概率下才能启动导弹,所以不一定瞄准敌机以后都能将导弹射出去。
电池和致冷气瓶组合通常为一次性使用的化学热电池,致冷气瓶内存高压氦气,以保证红外导引头正常工作所需的低温度。如果电池气瓶启动后,由于敌机角速度过大或距离过远等原因未满足发射条件,导致处于待发状态的导弹未能发射。那么下次发射就需要更换新的电池和冷气瓶,这无疑很麻烦,容易丧失战机。
尽管已经为基层防空分队配备了一体化的小型战场低空搜索-预警-火控雷达,测距距离在十几公里左右,可向导弹号手佩戴的头盔显示器推送目标的雷达信号,射手通过头盔显示器可以预先知道来袭敌机方位、角速度、速度等信息,可以快速掌握提前量,建立稳定跟踪。
但解放军目前在防空分队里还使用这种古老的光学测距机,用于系统备份。主要原因是光学测距机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目前现代化的武装直升机和战机都安装有高灵敏度的激光告警装置,比较常见的直升机机载防御系统主要由雷达告警传感器、导弹来袭告警设备、激光告警接收机以及干扰物投放系统组成。前面三款装备负责发现直升机被攻击的威胁,锁定来袭导弹的方位。
干扰物投放系统则负责发射箔条/热焰弹。其中箔条弹可以形成新的“雷达目标”,主要应付的是雷达制导导弹。而热焰弹可以形成高强度红外信号,诱骗红外制导导弹。这整套机载防御系统具备自动工作能力,无需飞行员介入即可自主完成从发现导弹来袭再到发射干扰物的工作,这样飞行员可以集中精力驾驶直升机进行最大限度的机动规避。
如果使用激光测距照射,敌机会立即感知并进行反制。而光学测距机优点是可以隐蔽作战,无信号特征暴露,可以在静默中发射单兵防空导弹。
为什么说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是各种军用飞机的隐形杀手呢?
便携式防空武器可以车载,也可以肩抗,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车载肯定用雷达,肩抗的一般可以目视距离,一般情况下可以伏击近地低空目标。
第二,由于肩抗式往往是单兵作战的武器,敌人飞机往往无法发展这样小目标,几乎在高速飞行的飞行器很难发展,所以伏击目标就显得容易。
第三,由于这样的防空设备往往精确度低下,命中率不高,又由于发射往往抗在个人的肩膀上,所以对于高速飞行的目标几乎没有杀伤力。但是对于超低空飞机,对于树梢杀手的直升机,对于低速无人机都很有杀伤力。对于弹道导弹,几乎没有太大的拦截效果。
由此可见,便携式防空系统,的确是一款比较经济实惠的防空系统,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重视这样的防空系统。但是这样的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代替高空防御系统(比如萨德系统),也不能代替中空防御系统(宙斯盾系统),更不能拦截超音速、高音速系统的袭击。所以千万不要夸大其词,认为是“各种军用飞机的杀手”,的确可以造成一定威胁,但是绝对不是百发百中!
为什么说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是各种军用飞机的隐形杀手呢?
当初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苏军就深受塔利班手中的美制“针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苦恼,飞行高度有限的武装直升机不断被“针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让苏军损失严重,即使是高空飞行的运输机和战斗机,也需要起飞和降落,所以塔利班就蹲守在机场附近,扛着便携式防空导弹等着苏军飞机起降。
便携式防空导弹
在战争中后期,苏军不得不使用两架武装直升机左右伴飞伊尔76运输机起降,这样即使被便携式防空导弹瞄准,武装直升机也可以通过主动式诱捕方式保护伊尔76,这是“舍小家为大家”,苏军空军在阿富汗战争时期主要损失来自“针刺”便携式防空导弹,苏军一时对该款防空导弹无可奈何,不断推出应对方法,但是效果有限。
两架武装直升机为伊尔76提供掩护
苏联伊尔76运输机为了降低被“针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命中的概率,采用了一个大迎角的降落方式,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射击高度之外短时间内下降高度,在距离机场跑道很短的距离之内从很高的高度完成降落,降落时间减少了,便减少了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命中的概率,这种降落方式被称为“阿富汗式降落”方式。
“阿富汗式降落”
苏军离开了阿富汗后,十年后美军自己也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同样空袭也是美军进行阿富汗战争的主要手段,曾经美军提供给塔利班的“针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现在又成为了威胁美军飞机的武器,美军武装直升机和运输机也倒在了“针刺”便携式防空导弹面前,甚至塔利班还宣称使用“针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了B52战略轰炸机。
B52轰炸机
所以现在便携式防空导弹已经成为威慑空中目标的头号防空武器,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携带方便,可以在几十秒时间内完成发射并且人员就可以撤离,令空中的飞机防不胜防,并且现在世界大国开始大范围使用无人机,无人机的飞行高低也很低,很容易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所以便携式防空导弹确实是各种军用飞机的威胁,下到无人机,上到战略轰炸机和运输机。
为什么说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是各种军用飞机的隐形杀手呢?
我是没听说过五代机被毒刺打下来过的例子。便携式的防空导弹打的都是无人机、直升机这类飞机,至于F35,我觉得还是洗洗睡吧,根本就没戏,F35要是被一个单兵便携导弹轻轻松松打下来了,那他也就别卖了。
80年代美国推出来的毒刺差不多是这类导弹中最出色的一个,实战次数多,战绩也不错。在阿富汗,苏军的直升机什么的没少挨打。毒刺的红外引导头和引信也是不断在升级的,而其升级目的呢,现在就是为了反无人机。
这种单兵导弹打的就是无人机和直升机,至于你战斗机什么的,你得是低空飞行到一定程度了,低到一两公里了,毒刺这类防空导弹才有机会,但是你像F35、F22这类飞机,压根就不会飞这么低,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就几公里的射程,根本就够不着战斗机什么的。而当年苏24被击中,也仅仅是起火,没多久就熄灭了,他追求太高的高度和速度,破甲能力被严重削弱了。
硬要抬杠说战斗机超低空、超低速飞行,毒刺之类的导弹能把他打下来,那也没啥意思了。当年黑鹰直升机悬停在摩加迪沙,也被索马里民兵用RPG打了下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