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武器出口5年,日本装备有卖出去吗?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日本武器出口,并非是武器质量问题,原因相当复杂。

第一,国民不支持。

日本是民主国家,虽自民党长期霸占政坛,但绝非一个党说了算。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政客必须考虑民意,不能做出严重违背民意的事情。

不然,直接会动摇民众的支持率,以及被反对党利用攻击。

然而现在日本人民反对武器出口,很多老百姓甚至反对制造先进武器。

萨沙在日本时候看到,年轻人对政治军事毫不关心,对日本自卫队也不屑一顾。

老年人由于经受过战争和原子弹,对国家军事也持稳重态度,特别怕再出现军国主义。

而和平宪法本身,日本其实不能对国外出口武器。

1967年,日本又颁布实施了“武器出口三原则”,即禁止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联合国决议规定实施武器禁运的国家,以及国际冲突的当事国或有冲突危险的国家出口武器。1976年,当时的三木武夫内阁又对上述原则进行增补,实际上全面禁止了武器出口。

然而,在2011年日本政府开始打擦边球,试图出口武器,民众都不支持。

根据日本政府几次调查,支持出口者仅占25.7%,反对者则高达66.8%。

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当然不能大量出口武器,所以雷声大、雨点小。

第二,日本武器价格偏高。

日本武器的技术含量很高,研发和制造成本高昂,加上日本人工很贵,导致日本武器价格很高。

复杂武器就不说了,日本以前自产过89式自动步枪。

这种自动步枪精度高,非常精良,但造价高达3500美元。中国的95出厂价才3000多人民币。

这主要是要摊平设计成本。

日本其他武器也类似,性能虽高,但价格太贵。

日本曾希望向澳大利亚出口的新型“苍龙”级潜艇的平均造价为6.12亿美元,同类型的德国214型潜艇出口价格却不到5亿美元。

而我国要卖给泰国的3艘元级潜艇,单价只有3亿美元。

第三,受到限制太多。

日本由于受到和平宪法的限制,很多武器的研究起来同美国有合作关系。

这样,武器出口时受到的限制很多,完全看美国的心情。

日本目前的大型武器出口,或多或少都用到美国技术。

所以,美国如果作梗,日本就很难出口武器。

而每日在民用市场的竞争中,日本产品曾经把美国货打的头破血流。

前车之鉴在此,美国不可能大幅度放开对日本的约束。

实际上,日本不能出口武器主要是政治问题。

如果日本解决和平宪法的约束,武器出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毕竟这世界上的阔佬很多,再贵的武器也会有人买。

解禁武器出口5年,日本装备有卖出去吗?为什么?

谢邀,销售经验和政治影响力不足,再加上国际军售市场竞争残酷

自从2014年4月,安倍内阁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大幅放宽对外输出日本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之后,日本一度相当活跃。频频与澳大利亚、印度、东南亚国家接触,但几次接触谈判下来,屡遭失败。其原因较多较复杂,但一方面日本对武器销售方面经验不足,主动性不够,自身过于自信,另一方面也跟国际武器市场激烈竞争有不可分关系。这里简单回顾下日本几次可能性较高的武器销售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下。

澳大利亚,苍龙级潜艇

这笔交易,开始阶段外界普遍看好。一方面,苍龙级潜艇各方面性价比的确相当优秀,日本连同转让生产线和技术在内,12艘潜艇报价也就130亿美元左右,性价比相当突出。另一方面,这笔交易还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当时积极推行“重返亚太”的奥巴马政府试图大力打造,美-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太平洋四边形”。日本当时给出的是苍龙级潜艇放大方案,排水量放大到4000吨,增加续航时间

但最终招标结果,却是澳大利亚花费355亿美元,购买12艘法国的“短鳍梭鱼级”潜艇,平均单价29.5亿美元,价格接近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比日本苍龙级高出将近两倍。短鳍梭鱼级潜艇是法国梭鱼级的常规动力版本,排水量高达4500吨,跟日本苍龙级潜艇的准核潜艇级配置不同,他是完全核潜艇潜艇配置,改成常规动力。法国的短鳍梭鱼级潜艇性能更强,球形声呐和泵喷推进都是属于核潜艇的配置,而且日本苍龙级别使用的斯特林热动机式AIP技术属于最低级AIP技术,比不过法国的封闭内循环AIP技术。

但事后日本媒体普遍批评日本政府自高自大,不积极主动,自认为有美国支持、价格优势以及是唯一现货就认为已经成功,拿出个放大版苍龙就没有作为。相比较下法国DCNS公司,针对澳大利亚需求进行调整改进,包括增加供特种部队使用的水下潜航器、根据南太平洋洋流特性调整的消声瓦、调整官兵卧室空间、甚至根据澳军士兵喜好增加厨房的冰激凌制造机(我觉得这点很重要)等都考虑在内。这一些列贴心设计,最终赢得澳大利亚的青睐。

印度:苍龙级潜艇和US-2水上飞机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军购“冤大头”,印度也找过日本谈过武器合同。2015年的时候印度国防部长访问日本,然后邀请日本苍龙级潜艇参加印度下一代潜艇“75项目”,该计划以109亿美元的价格购买6艘AIP潜艇。

不过这次日本去了之后,首轮就被淘汰,日本也很知觉,没有继续。但这次主要是苍龙级跟印度需求有极大冲突,印度潜艇主要目标是想要彻底压制封锁近海的巴基斯坦海军。所以其实际需要的是小型潜艇,目前参与竞标的法国鲉鱼级潜艇、德国214型潜艇、俄罗斯的拉达级潜艇都是排水量在2000吨级,苍龙级4000吨级的排水量在浅水近海活动不如上述方便。同时不管是德国、俄罗斯的燃料电池AIP技术、以及法国的封闭循环AIP技术,都要好于日本苍龙级的斯特林热动机技术线路。

印度在2004年与法国达成建造6艘鲉鱼级潜艇合同,采用印度建造,这次法国鲉鱼级潜艇的AIP型号获胜概率最大

相比较潜艇,US-2水上飞机的失败有点让人看不懂。因为水上飞机现在鲜有人发展,俄罗斯的别-200海况适应能力差,是在黑海、里海、贝加尔湖等风平浪静水域使用,能够在较高海况下使用的除了日本的US-2外,就只剩我们的AG600“鲲龙”。

但就这样无人竞争的情况下,日本和印度从2015年开始谈了三年,最后印度还是放弃,实在让人看不懂,可能是不是日本不明白印度的“回扣”?

英国、法国、德国:信以为真的P-1海上巡逻机

P-1海上巡逻机是日本为去掉P-3C反潜巡逻机而研发,虽然其采用4小推的奇葩动力配置,但至少其在雷达和电子系统方面是相当不错,全世界最早量产服役的采用贴片AESA雷达的军用飞机。因为英国的P-3反潜机队,以及法国、德国的大西洋巡逻者反潜机都要面临退役,所以上述国家领导人访日的时候都邀请日本的P-1反潜机参与竞标。

日本完全信以为真了!“米娜桑,瓦力瓦力哇的飞机要卖到欧洲去了!”兴冲冲的派P-1巡逻机去英国范登堡、法国巴黎航展上展销。从现在来看,人家完全说的是客套话啊!英国不出大家意外的选择美国P-8A海神,米国爸爸的单子敢抢?法国和德国联合研制下一代海上巡逻机,空中客车公司就开在他们家,拉出一架空客A320NEO修改下就好了。法德下一代海上巡逻机命名为A320neo M3MPA,看这名字就知道是基于什么而来

更尴尬的是,原计划去2017年法国巴黎航展进行展销的P-1巡逻机,坏在半路上了,日本紧急派了另外一架过去,反而把P-1可靠性差的缺点弄的世人皆知,变成了自取其辱。

泰国:二手的FPS-3雷达

卖先进装备卖不过,卖二手装备半卖半送的白菜价总该可以把。于是日本后又参加泰国远程警戒雷达的招标,这次拿出的是其二手的FPS-3相控阵雷达,该雷达虽然是1991年就开始装备使用的,但是采用相控阵雷达技术,依然有较强的性能, 除了对战斗机外还有跟踪弹道导弹的能力。日本的FPS-3雷达,日本三菱公司将其进行改进,使之符合泰国标准

但是很遗憾,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即使你想低价甩卖,也是一厢情愿。泰国最后选择西班牙的Lanza 3D远程警戒雷达,原因一是日本的FPS-3雷达针对高空目标和弹道导弹探测的确不错,但泰国不需要,泰国周边国家都没有弹道导弹,买来没用。而西班牙的Lanza 3D对于低空和超低空目标出色,更符合泰国实际。原因二是日本的FPS-3雷达架构老旧,几乎没有升级空间,而Lanza 3D结构较新,而且采用模块化设计,维护和升级都十分便利。西班牙的Lanza 3D远程警戒雷达。

解禁武器出口5年,日本装备有卖出去吗?为什么?

有梦很美,希望相随?这杯“毒鸡汤”送给日本军工产业。

日本作为世界军事强国之一,最然自己号称是自卫队,可是自己航母、F-35隐身战斗机、10式坦克等等,样样都有。并且日本十分追求国产化,除了国产战斗机被美国打压,必须使用美国整机或者美国技术、部分之外,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级驱逐舰,出云级航母,苍龙级常规潜艇都是日本造船业骄傲的产品,日本C-2大型运输机、P-1反潜机、F-2战斗机都是航空自卫队经典机型,而日本陆上自卫队更是全套的国产武备,比如10/90式坦克,16式轮式突击炮。

但是这么强大的日本军工,武器又这么好,但就是没有人买呢?日本第一个问题,就是武器价格,特别是武器的材料、人工、生产线费用,这几个方面导致了日本军事武器成本居高不小,比如10式坦克报价就达到了1200万美元一辆,90式坦克当年就突破了860万美元一辆,相比之下俄罗斯T-90坦克300万美元就可以买一辆。而日本苍龙级潜艇、驱逐舰更是贵的,因为日本没有设定单独一家造船厂去建造驱逐舰、潜艇,而是采用了轮换制造,这就导致了为了维持生产线,日本军工生产企业必须抬高武器的价格,从而满足自己的工厂能够正常开工下去,这导致了日本武器比一般国家的武器贵上三分之一到十几倍的价格,在武器价格上一点没有优势。

第二,就是日本卖武器就是为了赚钱,但是国际市场上赚钱的武器很少,往往都是白送或者技术转移生产,也就是说卖武器不一定赚钱,但是日本就想着赚钱。不论是中东土豪,还是东南亚小国,都不可能随便花钱给日本。第三,美国的打压,美国嘴上说说不打压日本军工,但实际上,美国仍然继续打压日本军事工业出口,比如航空方面,这导致了日本P-1反潜机、C-2运输机,包括F-2战斗机根本卖不出去。综上所述,日本武器卖不动是有原因的,日本需要自身反省。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如有转载,烦请表明出处!

解禁武器出口5年,日本装备有卖出去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所提到的情况,背后有着颇为复杂的现实原因,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才最终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出现。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日本这个国家现如今的情况:二战战败国、非正常国家、有美军驻军、科技发达、政经命脉尽皆握于美国财团之手。从这些情况,大致可以对日本武器装备多年来一直难觅国外军售订单的原因做出总结。

一是美国的钳制。作为世界最大军火出口国家,美国肯定不希望有一个新的卖家进入国际军火市场来与其争食。特别是日本这样一个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上都严重依附于美国的国家,更是会被美国大加排挤。但是这并非是美国钳制的全部提现,在相同价格下,美国的武器装备整体水平要比技术主要来自于美国的日制武器更加出色,换言之性价比更高,因此日本的武器竞争不过美国武器是非常正常的。另外,军火出口全部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日本在政治上附庸于美国,很难跳出美国的影响范围,实际上根本没有与美国竞争的机会。

而这就要引出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日本的军事装备自身水平的不足了。不足的原因有许多个,首先日本属于二战战败国,战后军事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般只有研发防卫性武器才不会受到限制。因此,日本的武器装备局限性是非常之大的。但是仅仅是进攻性质缺乏的话,按理说也并不会影响一部分不需要进攻性武器的买家对日本的武器装备的兴趣。

而这就是日本武器不足之处的第二个体现:针对性不足。简单来说,就是无法像美俄法等传统军事强国那样,按照客户的需求来专门调整武器装备的性能。最明显的例子便是2017年时泰国远程警戒雷达招标项目,日本所拿出来的雷达是一款针对高空目标和弹道导弹的FPS-3相控雷达,但是泰国方面需要的却是针对低空和超低空的雷达。自然而然的,这笔生意最终以告吹收场。

而日本武器针对性不足的原因,又要追溯到日本被美国钳制对于日本军工产业所造成的影响,即空有各种优秀出色的技术,却难以将其按需整合在一起,进而导致整个军工产业以服务于美军和日本自卫队为最高目标,能够投入到出口的资源十分有限。上述的几种原因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回路,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就是日本所处的国情决定了其根本不适合踏足国际军火市场。

还有一个无法拿到明面上来讨论的原因,那就大部分国家在看待亚洲人时都戴着西方媒体为其所指定的有色眼镜。而日本在军工领域一直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上,国际军火市场的买家们会用种族歧视的目光来看待日本武器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这样一个无法自主的国家,只可能在美国的安排下才能分得一部分的军火订单。

解禁武器出口5年,日本装备有卖出去吗?为什么?

2014年4月,安倍政府正式修改日本实施了几十年的出售武器禁令,放行日本军工产品出口,而该禁令曾有效阻止日本企业参与全球防务贸易。

5年来,日本军工产品参与两笔竞标:对澳洲12艘常规潜艇出口,“苍龙级”升级版输给法国梭子鱼常规动力版,355亿美元的“熟鸭子飞了”;对印度终于签下12架US-2水上飞机出口合同,单价突破1亿美元,日本政府的对外援助机构"国际协力银行"将以部分贷款协助印度购买。

日本军工装备出口不畅是好事。

从主观上看,日本作为“和平国家”,政府和企业不以军贸作为外交和贸易的重点,这一点不同于韩国,后者近年来军火出口“突飞猛进”。

从客观上看,日本军工制造有特点和优势,但是市场化不强,自主产品种类数量相对较少,又没有实战检验,产量低而价格昂贵,售印US-2水上飞机就是例证,迄今只生产6架装备国内,其初级型US-1产量也就20架,成本自然降不下来,海外基本没有市场。

N年以前,军事专家曾经盘点日本自卫队的“7个世界第一”:扫雷技术、反潜作战、常规潜艇、F2战机、高技术导弹、F15的一流飞行员与技师、自卫队员素质。

时光荏苒,日本扫雷、反潜、常规潜艇、高技术导弹、两栖战舰与驱护舰等的优势依旧,但已不太显著,战机制造基本陷入停滞。

自主装备研发生产一般般,自然要多多依赖美军和美式装备。

解禁武器出口5年,日本装备有卖出去吗?为什么?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世界武器军火贸易中,政治考量永远是排在权重榜第一位。军火采购除了满足武器进口国的国防需求外,通过军火贸易能获得什么样政治利益,才是武器进口国最关注的。

比如,采购美国武器,就是给美国交保护费、递投名状、认美国为老大、让美国罩着自己;那些与美国关系不好的国家,往往采购俄罗斯军火,这样能与俄罗斯攀上交情,一旦美国对自己动手,俄罗斯可以拉自己一把,这点看看委内瑞拉就知道了。

日本五年一笔武器订单都没有,正是突显了日本国际政治地位的不足。日本一直以来在外交、政治等方面都已美国马首是瞻,可以说就是美国的跟班,这在国际上的地位可想而知(大家都懂得)。买日本武器,可以说什么政治好处都捞不到。

自二战结束,日本退出国际军火市场,已经有六七十年的时间了。这么长时间远离军火市场,使得日本对军火贸易中的各种潜规则和门道一无所知。

就像当年,日本向澳大利亚推销苍龙级常规潜艇时,让驻澳大使负责推销,这不符合军火贸易的规则,也很不专业。最后澳大利亚这笔订单花落法国,日本还为此气恼了半天。

日本什么都不懂,就这样茫茫然的一头闯入军火市场,自然是到处碰壁。

日本很多的武器装备性能其实都挺不错的,但是日本的武器的价格实在是太过昂贵。别说与物美价廉的中国武器相比,就是与欧美同类装备都要贵上不少。

比如,日本10式中型坦克售价约940万美元,而英国挑战者2、美国M1A2和德国豹Ⅱ主战坦克也不过800多万美元,就这样的性价比卖的出去才怪。

当然日本武器之所以价格高昂,主要是采购数量少,研制费用无法被有效分摊导致的。也许随着出口,日本武器的价格会降下来,但那是不知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而现在是没人想当冤大头的。

战场是检验武器最好的地方。武器装备被吹得在天花乱坠,也不如去战场打一仗给人的印象深切。日本受“和平宪法”的制约,二战之后就没打过仗,日本的武器装备也没有上过战场。虽然日本武器纸面实力出众,但是因缺乏实战经验的反馈,日本武器到底怎么样谁都摸不准。对于摸不准的东西,买起来当然会小心谨慎,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尤其是像军火贸易这样涉及金额很大的交易,一旦买错了,损失广想想就让人肉痛。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