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MG42型7.92毫米机枪有多恐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MG42最可怕的在于高射速。
它的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1200发。
由于射速太快,它不是普通机枪的“哒哒哒”,而是类似高速转动的电锯的“嗤嗤嗤”声。
同样由于射速太快,MG42为了节省子弹,一般不会做慢速机枪那种火力覆盖式的长时间面扫射,而是会用类似于轻机枪的精确短点射。
这才是盟军士兵最怕的东西。
为啥?
因为MG42的射速快,机枪手扣动一次扳机,一瞬间就会射出二到三发子弹。
由于是极短时间射出的,所以子弹偏差极小。盟军士兵没有被击中还好,一旦被击中就是中弹数发。
7.92毫米机枪弹威力很大,中1枪还有一定几率活命,但连中二三枪根本就不可能存活。
所以,MG42根本就是死亡制造器。
而且因为MG42射击精度非常高,一旦被机枪手瞄准射击,盟军士兵就极容易中弹死亡。
所以,盟军士兵在战场上,最怕听到MG42的嗤嗤嗤的射击声。
大家看过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吗?
电影开始的登陆战中,德军碉堡只有2挺MG42机枪。
然而MG42精确点射,枪响人倒,把海滩上登陆的几百美军杀得落花流水,根本不敢前进,趴在沙滩上被一个个打死。
你要说米勒上尉也是铁血军人,当时被MG42吓得一度精神恍惚,部下喊他都听不见了。
后面还有米勒他们小分队,近距离突袭1挺MG42机枪的。
本来就是突袭,双方距离很近,但MG42只来得及一次射击,就被手榴弹炸毁了。
但就这一次射击,把冲锋的军医韦德就打倒了。
韦德中弹以后,没多久就死了,他的伤势根本就没法子救,可见MG42的厉害。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MG42的改进型MG3通用机枪直到今天还在广泛使用。
德军从六十年代大量装备MG3通用机枪,坦克,装甲车,直升机,军舰上都可以看到。多国都采购装备了MG3作为班排机枪火力。
德国MG42型7.92毫米机枪有多恐怖?
德国于1930年代研制MG42型7.92毫米机枪,其优良的综合作战性能得到实战验证,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机枪之一。
MG42是对MG34的重大改进,鉴于后者结构复杂、批量生产难的缺点,维纳·古诺博士设计出MG42。整个二战中,MG42生产数量巨大,多者说有100万支,少的说有70万支。
二战期间,一般的机枪根本无法压制MG42,双方的射程基本相当,但是MG42的射速明显要快很多,外号“希特勒的电锯”。即便是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下,MG42的性能依旧保持稳定射速,深受德国步兵的喜爱。
MG42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具有滚柱撑开式闭锁结构,针式击发设计。与MG34相比,MG42的供弹结构和它一样,但发射机构只能连续发射,因为有分离器的存在,不管扳机何时放开,均能保证阻铁完全抬起,不至于被咬断。
MG42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更换机枪装置比较迅速,打开卡笋、盖环,盖环就能快速将枪管托出。另外,MG42还采用机械瞄准具,由弧形表尺、准星组成,准星与照门均可折叠。
MG42的相关数据:枪长1220毫米,口径7.92毫米,净重11.05千克,有效射程1000米,初速是每秒755米,射速每分钟1500发。
MG42可以通过简单的流水线生产,造价是MG34的70%,所费工时和材料是MG34的50%。可以说,MG42是一个物美价廉的猛家伙!
二战中,MG42胜任德军的战术需求,进攻时压制敌军据点,防御时是火力支柱。1942年,一群美国新兵在北非突尼斯作战,在德国MG42吐出的飞弹前,他们吓破胆而投降。
德国MG42型7.92毫米机枪有多恐怖?
MG42型机枪是二战中被纳粹德国的国防军和党卫军广泛使用的一种机枪,它采用7.92×57mm毛瑟弹。它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取代价格昂贵的MG34。 MG42设计成本低廉且易于制造,事实证明其高度可靠且易于操作。最引人注目的是使用,其射速平均每分钟约发1200发子弹,而MG34约为850发。这使得MG42在提供火力压制的方面极为有效,其独特的声音使它被昵称为“希特勒的电锯”,但在英国军队中却有时被称为“施潘道’。
MG42的前身MG34是在1920年代开发的,当时德国正悄悄地寻找方法来规避《凡尔赛条约》并重建其军队。希特勒在1936年废除了该条约,从而为枪支的广泛普及开辟了道路。它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被德国军队支持佛朗哥的联军带到西班牙,在西班牙进行了实地测试,并且部队获得了使用它的经验。
MG34提供了德军从机枪中获得的火力,机动性和可靠性。但是,MG34的生产价格非常昂贵。而此时的德军还需要大规模配发,这就促使了MG42的产生。 MG42设计主要是大量采用冲压硬化工艺,因此所需的机械加工时长大大减少,所需的高级合金钢材也更少。它的制造比其他机枪要简单得多,完成新枪所需的工时为75个工时,而MG 34则为150个工时(减少了50%)–MG42成本为250 马克币,而不是MG34的327马克币。
在二战时德国的步兵战术理论是以轻机枪为基础的通用机枪将小队的火力作为基础,因此步枪手的角色主要是携带弹药并为机枪手提供掩护火力。这使得德国人的通用机枪战线上火力大大增加,同盟国相比,德军可以每等效尺寸单位部署的机关枪要多得多,这导致盟军部队几乎总是面对着MG42的火力。而机枪手有可能不停地在开火,只有在必须更换枪管时才会暂停。这使MG42可以同时应对大量敌军。美军和英军训练他们的部队躲避一门MG42的火力压制,并在更换枪管的空窗期突进阵地,这估计大约需要4至7秒。 由于超高的射速,让MG42可以提供相当于20支步枪的火力。
正是因为MG42如此疯狂的射速,使得它成为了盟军士兵心中的噩梦。不过也不难分析出原因为何。 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步兵战术理论则是以步枪手为中心,机枪是起辅助作用,他们使用的武器的循环射速通常为每分钟450-600发(美国军方在1936年对半自动步枪M1加兰德进行了标准化,其发射速度尽可能比之前的栓式步枪更快)。盟军能够比得上MG42射速的机枪也不是不存在,但他们几乎只被安装在飞机上作为航空机枪使用,空战中转瞬即逝的射击窗口使得高射速武器十分必要。唯一类似射速的盟军地面武器是维克斯K机枪,但是那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由地面部队使用。
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由于在滩头部署的大量MG42型机枪,给盟军造成了如此之大的伤害,高射速使得盟军士兵在命中的一瞬间,往往不是被单一子弹命中,而是会被多发7.92毫米毛瑟弹贯穿,而在战场条件下根本无法进行有效救治,且很多士兵在被击中的时候就以及去世(7.92毫米子弹的杀伤力可以参考下7.62毫米的子弹,命中一发即失去战斗力),在前面段落所讲的,盟军虽然训练了士兵如何在MG42更换枪管时突入防线,弹诺曼底的地势导致这样办十分的困难 ,这使得盟军在诺曼底伤亡如此之大。
在东线战场,曾有德军士兵的回忆中曾说到: 苏联人继续派遣无数部队进攻这条防线,而不是像进攻方那样简单地进攻防御阵地或撤退。他们向迫击炮射击,杀死了数名伞兵。德国机枪手拼命地叫喊着需要弹药补给,因为他们使用MG42持续削减着苏联红军的步兵的队伍
MG42射击群体步兵的场面,也对盟军士兵留下的极大的心理阴影。 汤姆·雷诺夫(Tom Renouf)于1944-45年在第五高地师中任职,亲眼目睹了MG42射击的恐怖场景:同时,我们的排在前进时获得了制高点,在这里我们遭受了斯潘道的猛烈攻击。一枚子弹从我们的下士萨姆·克拉克(Sam Clarke)的腿部动脉中穿过。此后不久他去世了……这是我第一次直接施潘道开火。您所听到的只是短暂的一阵爆发,然后会目睹成片的士兵纷纷跌倒。
由于其超高的射速,使得MG42开火时已经不能有效分辨出每单发子弹射出的声音了,这给盟军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一位曾服役于第5装甲师的加拿大士兵的陈述证明了MG-42的心理影响:堤防之外不断传来小型武器的嘎嘎作响声,主要是敌人的。识别它们很容易。布伦斯每分钟最多可以发出540发子弹,而MG 34可以发射八至九百发,MG42可以吐出一千二百发。战场上有人为斯潘道机枪提出了“橡皮枪”一词-不是一个贴切的名字,但这是我们认识他们的唯一方法,直到更具描述性的术语“奶酪刀”接管为止。不管我们叫什么名字,斯潘道机枪都是令人恐惧的武器。
MG42的恐怖不只是由于它的超高射速和射击声音给人带来的心理阴影,还有就是德军在对MG42机枪位置的部署上,多会采用交叉火力部署,使得每个MG42机枪小组可以相互支援。 目光再次转向1944年的诺曼底,萨默塞特轻步兵团第4营悉尼中尉悉尼·加里(Sydney Jary)中尉在1944年在诺曼底的战斗中作了证明:当斯潘道集中火从前部和两侧飞来时,前面的排几乎没有越过壕沟。一次肯定有大约十二挺机枪射击。毁灭性的火力阻止了该营的前进。没有前进的道路,也没有退后的道路。
在上文的叙述中,我们不难了解到MG-42在以下情况下有多么致命:1。由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士兵使用2。部署在互相支援的战术中,连环开火。最后,尽管德国士兵能够如何明智的部署MG42,以及德国的军工产业能够如何快速生产MG42,但它最终也不能阻止盟军士兵前进的道路,纳粹德国的失败是永远都不可避免的。
德国MG42型7.92毫米机枪有多恐怖?
被称为“希特勒电锯”德国MG42机枪是德国1942研制投入战场使用的7.92mm机枪弹风冷式机枪,不同于马克沁机枪的水冷式,可快速拆卸的枪管在冷却效率上大大保证了射击的连续性从而优于马克沁机枪。
有几大特点值得提赞,使用双脚架配备75发弹鼓就是班排的火力输出作为轻机枪使用,若使用重机枪的三角架配备300发弹箱即可成为重机枪使用成为营连支援武器,若装上装甲车又可成为车载机枪
该枪理论上射速可达800-900/分,作为轻机枪使用时有效射程800米,作为重机枪使用时射程达到1000米。
在实战中MG34的可靠性和出色的射击性能成为盟国部队的噩梦
德国MG42型7.92毫米机枪有多恐怖?
美国的一位轻武器评论家,曾经用3个最来形容MG-42通用机枪,最短的时间,最便宜的价格生产出来的,但却是最优秀的武器。
德国在二战中的两种通用机枪,上边的是MG-34,下边的是MG-42。
MG-42是德国在二战中正式装列的第二种通用机枪,42机枪克服了MG-34容易受到风沙影响而卡壳的缺点,而且由于大量使用了冲压,点焊等工艺,使得MG-42生产的数量很大,从1942年到1945年一共生产了40万挺,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
轻机枪状态下的MG-42。
重机枪状态的MG-42。
MG-42作为轻机枪使用的时候重11.6千克,使用两脚架和50发弹链盒,作为重机枪使用时,全重19.2千克,使用250发弹链,德国人使用的是半可散弹链,弹链50发一节,如果需要就把这些50发的弹链连起来,这个设计被后来的很多机枪采用,包括中国。
由于MG-42换枪管要从侧面更换枪管,所以MG-42出现以后,MG-34也没有停产,而是继续生产,主要作为坦克的航向机枪,步兵部队的机枪大部分换成了MG-42。
MG-42最出名的是它的高射速,它的理论射速为1200发/分,而一般的机枪理论射速也就是600到800的样子,而MG-42的高射速使MG-42机枪有了一种类似于散弹的效果,在射击一个目标的过程中,一般的机枪可能一次也就是打过去6-10,而MG-42可能一下子就打过去10-20发,子弹多了,自然是命中率就高了。
本身MG-42使用的7.92毫米毛瑟步枪弹是一种十分优秀的机枪弹,远距离的精度非常好,而且由于存速性能不错,所以在远距离上压制效果非常好。
不过,MG-42的高射速名声挺大,但是实际的效果看起来一般,按理说如果是效果非常好,那么就必然被后来者模仿,但是战后在研制生产的那么多种通用机枪没有一种射速象MG-42那么高的,一般机枪的射速也都是在600-800发/分左右,就连德国自己在把MG-42改成MG-3的时候,在枪里边加装了减速器,把射速降到了700发/分,这就说明德国人自己对于那么高的射速也是有看法的。
现在MG-3还在德军以及其他国家中服役,不过现在MG-3已经使用7.62北约弹了。
MG-3现在在德国的坦克装甲车上,还是作为车载机枪使用。
战后,德国人在MG-42基础上,还用7.62北约弹,重新命名为MG-3装备,并且出口到世界上意大利,西班牙,巴基斯坦,奥地利,土耳其,伊朗等30多个国家,而这在二战中出现的机枪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也说明了,MG42的设计十分成功。
图片来自网络。
德国MG42型7.92毫米机枪有多恐怖?
人都是逼出来的,不逼自己一把,就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作为惩罚,战败的德国不可以制造重机枪。这并不重要,他们研究了一种从传统眼光看来,完全不是重机枪的通用机枪。德国枪械专家施坦格研制的MG34机枪,该枪1934年设计定型,由著名的毛瑟兵工厂生产,采用和毛瑟步枪相同的弹药(7.92x57毫米子弹)。在实战中,MG34的可靠性和出色的射击性能,都得到德国军方的相当肯定,它是德国步兵的火力支柱。但是MG34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它的结构较复杂,复杂的结构直接导致制造工艺的复杂--耗费更多的工时和材料。德国专家针对MG34有过多种改进方案,其中一种受波兰战役中缴获波兰的一款机枪设计图的启发,由德国金属冲压专家格鲁诺夫博士完成,对MG34进行了多项重要的改进。这就是MG42通用机枪,绰号:“撕布机”,“希特勒的电锯”。
MG42型7.92毫米机枪比G34强在哪里,首先造价只有MG34得70%,所费工时和材料只有MG34的50%,产能较高,能满足前线需要。其次,由于MG42是气冷式机枪,所以在零下40度得严寒中,MG42依然可以保持稳定得射击速度。再次,由于其射程和各国机枪基本相当,加上其高得多得射速,一般机枪是根本无法在机枪得对射中占MG42得上风得。所以它有着相当出色得压制能力,在当时的二战战场上没有其他机枪与之抗衡。第四,MG42的高射速,射手每次扣动一下扳机的短点射,也可以射击出五六发子弹。如果一个不幸的士兵被MG42射击,那么他一瞬间就会中弹数发,活命的可能微乎其微。(也是由于其高射速,导致其耗弹量远远大于别的机枪,激战中需要后勤人员及时补充机枪弹药)
后来的MG3,美国的M60,意大利的M42/59、南斯拉夫的SARAC等均是在德国MG42的基础上改装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