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因领土问题多次战争,那么印巴两国民众对相互是什么看法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巴基斯坦不知道,萨沙没去过。

但印度我是去过的,说说我听到的东西。

很多印度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也是印度。

之所以存在巴基斯坦,是殖民者的离间导致印度分裂的结果。

当时印巴分治的时候,印度穆斯林为主的地区成为巴基斯坦,印度教为主的地区成为印度。

但印度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

印度最初根本就是印度教国家,佛教在印度历史上一闪而过。

后来北方的穆斯林逐步入侵印度,还建立了强大而莫卧儿王朝,统治阶层都是穆斯林。

当时印度还是印度教占主体,但因为统治者是穆斯林,所以千方百计试图扩张宗教。

除了阿克巴大帝对宗教比较宽容以外,其他君主基本都是打压印度教,独尊伊斯兰教的。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印度教神庙被破坏,甚至改为清真寺,就是这个时期了。

同时,伊斯兰教虽然内部也有等级,但等级不像印度教那么夸张,那么严密,相对平和。

所以,在印度教处于最底层的首陀罗、贱民,纷纷改信仰伊斯兰教。

一来,他们可以摆脱世世代代的底层身份,二来穆斯林交的税比较少,生活相对轻松。

这样一来,印度才有了广泛的穆斯林老百姓。

但究其根本,穆斯林其实也是印度人,只是宗教信仰不同。

然而,在印巴分治的时候,殖民者不希望印度过于强大,希望他们分裂。

同时,真腊之流穆斯林领袖也希望建立单一信仰的国家,这才出现了巴基斯坦。

印度人认为,巴基斯坦其实就是印度,而且他们认为巴基斯坦如果当年不分裂,今年会成为印度的一部分,而且发展还会很好。

为啥?

因为今天印度国内也有接近2亿人口是穆斯林,占人口的百分之十五。

目前穆斯林和印度教很多都是杂居的,也没看到有什么激烈冲突,大体相安无事。

其实早在莫卧儿王朝时期,穆斯林就能够和印度教徒大体和睦相处。

不过,个人觉得还是印巴分开比较好,在一起迟早还是会搞出事来。

印巴因领土问题多次战争,那么印巴两国民众对相互是什么看法呢?

印巴是英国殖民留下的祸根。

两个不同信仰的民族矛盾是历史的根源。但不同民族的和平共处是多有先例的。尼赫鲁时期就很好的典范。他主张不结盟和和平共处原则。现在的印度己逐步背离了这美好的外交,而在狂妄的大国梦中狂奔。特别是莫迪,民粹主义盛兴,印度洋霸主梦深入骨髓。

印度老百姓在民粹主义煽动下,有许多狂妄分子。但大多数百姓仍是爱好和平的。战争有什么好?两国伤人伤财,国运倒退。百姓遭殃。

可掌权者总是自以为是的。

两个核国家若真的动武,全面战争,对两国和世界都是巨大灾难。

老百姓?老百姓左右不了政局。

印巴因领土问题多次战争,那么印巴两国民众对相互是什么看法呢?

印巴因领土问题多次战争,那么印巴两国民众对相互是什么看法呢?

看了几个回答,都将克什米尔问题孤立起来看,自己反倒落入自己挖的坑里面去了;因此不能自圆其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印巴领土之争,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民族、宗教之间的巨大差异;与领土争议相比,后者才是真正的推手。

莫迪以及现在印度的执政党都是民粹主义,换句话说,但凡民粹主义在印度抬头就会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有所反应;而莫迪这一次走得更远,彻底激怒了巴基斯坦。

换言之,在“印控克什米尔”(有争议的领土)居住着的都是巴基斯坦穆斯林的兄弟,印度政府宣布废除这个地区的民族自治,当然会激怒巴基斯坦一般民众。

举个例子。印度这次“月球车2”,从成功发射,到着陆器失联 ,两国民众在互联网上帝你来我往,简直堪比两国对武装冲突。

率先是印度网民嘲讽巴基斯坦如何如何落后,印度的遥控技术怎么超前,印度才是地区大国,已经进入了世界大国的“航天俱乐部”;

话音未落,着陆器突然失联,这次轮到了巴基斯坦网民狂欢了——直言不讳“打脸”,冷嘲热讽的技巧与印度网民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印度要的是“去伊斯兰化”,恨不得改写那一段“屈辱"的历史(莫卧尔王朝)铲平泰姬陵;相反,这些却都是穆斯林引以为豪的标志。

印巴因领土问题多次战争,那么印巴两国民众对相互是什么看法呢?

谢邀。先要说明一下,印巴间战争并非网上说的那么多。我们在媒体里看到的印巴冲突,其实大多数是在克什米尔印控区,印军警与当地民间武装之间的冲突。而且,大多数是印军警吃亏。仅据印媒自己报道,被歼一百多的就有两次。

印巴因领土问题多次战争,那么印巴两国民众对相互是什么看法呢?

印巴两国对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皆然不同,印度认为克什米尔是印度不可分割的领土,而巴基斯坦认为克什米尔是有争议问题不全属印度,因此有着十九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成了世界上最危险地区之一,因为印巴均是核国家。论宗教而言印度教在克什米尔地区占少数约百分之九十的克什米尔人信奉依斯兰教,但是克什米尔地区对外来宗教包容性很强并不排斥其它宗教,因此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长期军事冲突并不是因为宗教问题所引起。虽然克什米尔有过独立自治的想法,但这种想法都遭到印巴反对。如今占据南面大部地区印度和占据西部地区的巴基斯坦基本上处在几年一大打一年一小打的状态,印度莫迪政府近期对克什米尔的出兵力图想创造历史想必并没那么简单,因为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已不是印巴两国想解决那么简单了。二战之后英国给印巴挖下的坑恐怕很难一时解决,那么该地区的人民要想彻底过上安宁生活还待时日。

印巴因领土问题多次战争,那么印巴两国民众对相互是什么看法呢?

印巴矛盾的根子问题是宗教冲突!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原来英帝国统治下东印度公司的领土,但宗教矛盾很深,当然掺杂着民族矛盾,两国民众之间的仇恨还是比较深地!

历史上南亚次大陆属于分离的时间多、聚合的时间少,且外族入侵多,本地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受尽折磨。多年以来,南亚次大陆宗教盛行,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都是在这里产生,但传承上却一般般。拿佛教来说,唐朝玄奘法师记录的经文,现在都成了印度研究佛教的珍品,现在印度本地人信奉佛教的人不多,大约4%左右;但佛教在缅甸、泰国、老挝、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却十分盛行。

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带来了伊斯兰教,部分本地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后来,突厥人入侵,再次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再后来,蒙古人席卷亚洲,在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公国,更是强制本地人改信伊斯兰教。带来的问题是,南亚次大陆上信伊斯兰教、印度教的,日积月累成为对立两派,对立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两大教的圣殿之争,1528年,莫卧儿皇帝巴卑尔的军队入侵时拆毁了罗摩庙,改建为清真寺,而罗摩是印度教里的大神,此后双方为此发生多次流血冲突;二是两大教的习俗之争,伊斯兰教徒好吃牛肉,而印度教徒把牛奉为神灵,现在甚至还有很多印度学生求牛保佑考个好成绩的事发生。

一个地区多民族多信仰杂居,是世界各地历史长河冲激下自然形成。但历史总有“搅局者”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范围掀起民族独立的浪潮,原英帝国看着东印度公司运营不下去,同意东印度公司所属地区民族独立。

东印度公司末任总督蒙巴顿提出了“三分法”独立方案:即以信印度教为主的区域组成一个国家,信伊斯兰教为主的区域组成一个国家,其他土邦自行决定,而缅甸、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锡兰)等仍受英帝国管辖。

问题就出在这里,印度教徒区域成立印度,伊斯兰教徒区域成立巴基斯坦,可还有一个克什米尔邦上,它比较特殊,统治集团是印度教徒,大多居民是伊斯兰教徒,所以它迟迟不决定归属哪里。于是巴基斯坦的激进分子进入克什米尔,要解放伊斯兰教徒,而克什米尔统治集团迫于无奈,向印度政府求助,一来二去,印巴战争爆发。

印巴战争的爆发,再次激起两个宗教教徒之间的仇恨,双方各自区域内多次发生宗教流血冲突,从1947年两位国家成立,到1949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约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约8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非本地区的“异教徒”的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强制迁移、信仰冲突,造成至少50万人在此间丧生,两国民众心中的芥蒂算是越结越深!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