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什么没有抢夺泸定桥,从泸定桥过河?
答:石达开为什么没有抢夺泸定桥,从泸定桥过大渡河呢?
这必须要搞清楚石达开当年所处的地理位置。
石达开当年巧渡金沙江后,直插四川宁远府(治所在今四川西昌,范围与今凉山州大体相当)境内,弃走越嶲大路,径取冕宁小路捷径,急趋紫打地(今安顺场附近),拟从紫打地渡河。
紫大地地势低下,前为大渡河所断,后有马鞍山所阻,左边为松林河所封,右边有老鸦漩河所锁,乃是兵法上所说的死地。
所以,石达开到后,不敢怠慢,马上展开渡河行动。
再一次强调,紫大地前面的大渡河是没有桥的。
石达开要渡河,就必须打造舟楫。
石达开好不容易弄出了十几条船,当晚却突然降雨,河水暴涨,无法渡河。
有很多野史轶闻说,石达开到了紫打地的当晚,因为王妃诞子,为给新生儿庆生,命令军士就地驻营,连续庆祝了三天三夜。
这完全是没有根据的一派胡言。
按照《越巂厅全志》记叙,清同治二年二月二十七日(1863年5月14日),即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到紫打地的当晚,“俄而阴云四合,日夜滂沱大雨,河水陡涨不得渡”,即当晚大渡河洪水已经陡涨,已不能径渡了。
土人赖进学《述石逆被擒事》也称:“彼时两河水陡涨文余。”
四川总督骆秉章在其《生擒石逆疏》也说:“是夜松林小河及大渡河水陡涨数丈。”
大雨连下了三天,三天之后,清军唐友耕部赶到大渡河对岸布防,太平军要渡河,就必须以命相搏,与清军展开强攻。
补一句,参与大渡河战役谋划的清军将领唐炯也在他的《成山老人年谱》里记载了石达开没的在清军到达之前渡河的缘由:“石达开至大渡河,游骑数百人已济,招还,下令多备船筏,明日齐渡。是夜水陡涨数丈,连日不退,而振武军前队始驰至对岸。”
石达开在强渡作战中死伤惨重,且大渡河又再次暴涨,致使从紫打地渡河成为了不可能。
现在,有人认为石达开在那个时间点走大渡河是不了解天时,自取灭亡。
这也是不对的,清廷四川总督骆秉章《生擒石逆疏》中坦承,据当地人说,大渡河水从来不曾在这个季节如此盛涨,据水汶统计资料,大渡河的涨水期本来应该在半个月之后,石达开遇上的是极其罕见的提前涨水,可见,石达开之亡,是天要之亡,非战之罪也!
72年之后,红军基本也是在同样的季节、同样的时间,来到了同样的地点。
但红军比石达开要幸运得多。
首先,红军没有遇上涨水。
其次,红军刚到达大渡河南岸安顺场渡口,就找到了一艘木船。
当时奉命在南岸守卫安顺场渡口的,是国民党彝务总指挥部下属的川军营长赖执中,北岸是四川军阀刘文辉的第五旅第七团一个营。赖执中从南岸撤到北岸时,本已将南岸的渡河船只、粮食全部转移到了北岸,并在南岸安顺场满街堆积柴草,准备放火烧尽民房。但安顺场南岸一大半房屋和财产是他家的,在没有确定红军是否来安顺场之前,他抱着侥幸心理没有举火,则还留有一张拟在举火之后驾渡北岸的小船。阴差阳错,这艘船就落入红军手中,由此上演出了“红军十七勇士孤舟横渡大渡河”的好戏。勇士们在渡河后控制住了渡口,并在后续部队不断渡河增援的情况下,击溃刘文辉的川军,巩固了渡河点。
红军抵达大渡河前,蒋介石于5月中旬飞抵昆明,调动中央军十余万人,川军五万余人,在大渡河沿线组成封锁线堵截红军,蒋致电各军:“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要、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军覆辙,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为此,红军高层专门到石达开的败亡作了细致而详尽的分析,尽可能避免出现石达开的错误,并把石达开没有实施、却可能成功的所有办法都反复谋虑了个遍。
可以说,是石达开的败亡给红军提供了经验。
主持中央军事工作的毛泽东、周恩来及红军总司令朱德没有专注于在安顺场渡河,而向各军团首长发出电令,兵分两路,分别沿大渡河两岸北上,相机誓夺上游320里之外的泸定桥!
泸定桥建于1705年,是康熙在平定“打箭炉(今康定)之乱”后,为加强对西康地区的控制而下令建造的,是成都平原通往西康、西藏地区的交通要道。
红军夺取了泸定桥,从桥上渡河,当然比驾船渡河更快、更好、更安全了。
那么,问题来了——石达开为什么没有抢夺泸定桥,从泸定桥过河?
前面说过了,石达开所在的紫大地前为大渡河所断,后有马鞍山所阻,左边为松林河所封,右边有小水(即鹿子河)和老鸦漩河所锁。
松林河是大渡河的支流,当时大渡河河水暴涨,松林河河水虽然不深,却湍急异常,而且对岸有番族土司王应元镇守,强渡松林河的难度与强渡大渡河是一样的。
在多次抢渡失败后,石达开只好向东突围,最终又被老鸦漩所拦。
正所谓,时来天地齐努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时也,命也。
红军比石达开最幸运的地方就是:在红军渡河的时代,松林河已经改道,即当年石达开所面对的天堑松林河已成了一条徒步可过的小溪!
不得不说,这是上苍在眷顾我中国工农红军啊!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什么没有抢夺泸定桥,从泸定桥过河?
谢谢邀请:
我先介绍一下泸定桥
泸定桥全长103米,宽3米,用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的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相传是康熙皇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御批于1705年所建,自清代以来,该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组织了22名红军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对岸敌军的枪林彈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了桥头守卫,使部队顺利地从桥上过了大渡河,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战争奇迹。
那么,72年前的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也到了大渡河边的紫打地,同红军到的安顺场是同一个地点,为什么红军能过而石达开过不了呢?
那是因为石达开所面临的处境比红军的还要凶险,当石达开清晨到达紫打地时,有2万多太平军将士,客观条件决定他无法在短时间內渡河,当天夜里,突降大雨,洪水肆虐,大军无法渡河,致使大军在紫打地被困三天,石达开也尝试从泸定县的泸定桥过河,可清军在石达开未到紫打地时就有布署,所有当地土司都同四川总督骆秉章结成了同盟,联合阻截太平军,从紫打地到泸定,也有一条松林河阻挡,本来松林河上也有一座铁索桥,可松林河对岸是土司王应元的属地,当大渡河发大水时,松林河的河水也开始暴涨,王应元命人拆除了铁索桥,无奈石达开在此只能强攻,强攻都遭到了土司军队的劈山炮的射击,无法渡过松林河,即渡不过松林河,就无法到达泸定,就更谈不上抢夺泸定桥,从泸定桥过河了。
在暴涨的河水面前,太平军战死数千人,淹死上万人,而且,很快清军的汉夷兵勇一起围堵上来,封锁了所有道路,渡囗和山岭高地,在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四千太平军自行解散,各谋生路,经谈判,石达开率二千人投降清军,结果全部被杀,包括石达开本人,也被押往成都凌迟处死。
谢谢阅读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什么没有抢夺泸定桥,从泸定桥过河?
1851年,太平天国成立,石达开被誉为翼王,后因为多次与清军战斗,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指挥,多次解救太平军,被清军称为石敢当,1853年开始,石达开处理政务,同年秋天,石达开奉命西征。
天京事变爆发后,石达开一怒之下带着十万军队前往四川,在途中与各地清军作战,然而却在大渡河被清军围剿,有人说石达开为何不渡河?这其实是有原因的,石达开抵达大渡河畔的时候,正好是五月份,也是暴雨季节,原本及时渡河倒也问题不大,因为当时清军并未赶到,石达开吩咐将领和士兵,修整之后,当晚开始渡河,未曾想,天色渐黑时石达开的爱妾生了个孩子,这把石达开给高兴的,一兴奋,竟然忘了身处危险境地。
石达开命人庆祝自己喜得贵子,大摆宴席,足足庆祝了三天三夜,可以说石达开这三天是渡河的最佳时机,等到石达开准备渡河的时候,清军骆秉章带着清兵已经将石达开队伍包围。最后石达开见突围无望,于是为了保全将士性命,决定放弃抵抗,投降清军,可是清军却依然将这些将士杀害,石达开自己也被凌迟处死,时年32岁。
以上只是石达开渡河失败的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个原因就是准备渡河的当晚,大雨倾盆,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河水暴涨,难以行船,再加上清军使诈,用一小部分人佯装前来阻止石达开渡河,使得石达开不敢贸然前进。
石达开可以说是遇上了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太平军也多次抢渡不成,最后导致粮草用尽、陷入绝境,清军围困石达开的时候,石达开所带领的十万军队只剩下不到四万人,毕竟在之前与清军边打边逃的时候损失了不少士兵。
一代翼王石达开就这样被抓获,有的人说,不能渡河难道就不能选择别的路线逃生吗,主要是因为等他他们意识到这的时候已经被清军包围了,只有大渡河是唯一的生路,机上当时渡河已经有一部分正在渡河,最后被清兵追赶纷纷被杀。
【感谢关注、评论、点赞】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什么没有抢夺泸定桥,从泸定桥过河?
石达开是太平天田翼三,军事才能出众,被称为石敢当大将军,政治才能也强,可是天京事变以后,天王封两个哥哥为王,石达开出走,先想打下浙江为天国外围屏障,可大部将领回归天王,只好西进,转战湖北广西贵州等多省到四川大渡河,到达时天已晚,有说先头部队一部己渡河,这是大渡河,还是西边松林河,却被石叫回来,又说是王妃子生了王子,这些靠不住,如先渡大渡河为什么叫回来,常人都明白,过去一部分可以阻击敌人北岸增援部分队,第二天更好过河,,第二天发大水是意料之外,难道石达开预测到了发大水,,故意叫回,或怕请兵偷袭,如是西也松林河,又何不渡河西上泸定桥,还是红军英明,渡过去立即组织北岸的部队夹江而上,没渡河的治南岸之渡松林河夹江而上,避免石达开的错误,更又天佑红军当时虽迟到十天仍未发水,不然就没有杨得志强渡大渡河,可能全军由南岸北击泸定,可能难度不小不达开为什么要把渡过的人叫回来,如不叫回来,,南岸的北上泸定不是红军的路线么,反复想,石达开是认为大渡河不会涨水,第二天平安渡河,可是第二天涨水,我个人认为即使预见不会发大水,渡过去的不应回来,因为左右两岸请兵未到,第二天渡河北岸部队可以接应南岸部队,呜呼,石达开可能顾忌北岸部队而范下错误,。补充一点石达开可能顾忌如下,一,渡过河的部队人少,怕清兵偷袭,或土司偷袭,可是北岸无清兵二,怕自己所在南岸部队人少不安全,可是当时也没有请兵三是怕大渡河涨水,自己渡不过,北岸又回不来所以石达开可能是想北渡不成,西渡过松林河奔泸定桥么,不得而知,英勇红军及时抓住战机两岸而上打乱了对方部署才得成功,缺一条,难度太大,毛主席真英明,中国共产党伟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