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的中国士兵要把7念成“拐”,0念成“洞”,2怎成“两”呢?

现在的兵,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城镇青年当兵,倘若是初中生,都没有资格体检,最起码应该是高中毕业生。

尽管在学校,老师都是普通话授课,但由于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部队的新兵来自大江南北、崇山峻岭、高原盆地等,并不是每个人的普通话发音都很标准,听听温州人、广东人说普通话,一定会感到非常累。

1、2、3、4、5、6、7、8、9、0这10个阿拉伯数字,用普通话标准地念出来,一般人很容易辩别,倘若普通话不标准,不一定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规定了1、2、3、4、5、6、7、8、9、0这10个阿拉伯数字,读音分别是“幺、两、三、四、五、六、拐、八、勾、洞”,各军兵种无一例外,都要照此执行。

也即这10个阿拉伯数字中,“3、4、5、6、8”这5个数字不变,保持平常普通话发音,而将“1、2、7、9、0”这5个数字,约定俗成了相应的读音。

解放军之所以要将“1、2、7、9、0”这5个数字,规定了相应的读音,除了朗朗上口以外,就是不容易出现差错。

特别在部队作战和平常训练和时,方位、坐标、距离参数等,都离不开这10个阿拉伯数字,规定了统一读音,就非常容易辩别,不至于因为发音不准而混淆,从而影响部队作战和训练。

其中,数字1,旧时指骰子和骨牌中的一点,现在说数字时也用来代替一;数字2,一般用于量词,加在“个、半、千、万、亿”前面,数字7和9,《军语》中无从寻觅,应该来自数字的外型,7形象拐棍、拐杖,9字通常食指作勾(钩)状,余指合拢表示9。

平时打电话时,告诉对方电话号码和数字什么的,用数字军语会省不少麻烦和误差,尤其对于方言不同的对象,效果极为明显。

为何有的中国士兵要把7念成“拐”,0念成“洞”,2怎成“两”呢?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题目就算一般人,他也能猜出一部分来,但绝对不是全部。

那么今天咱就这个话题,和大家伙说道说道。

咋说呢?咱大华夏地大物博,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咱兴拜祖宗其次鬼神。所以照就了一个现象,文化传承都一个坯子,但习俗和话音这可就差的不在点上。

毕竟老话都说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吗?

尤其是地方这么一大,跨了省,这家伙对方一整上方言,全是扯淡,听都听不明白,听到耳朵眼里叽叽哇哇,这全成了鸟语,他说的到挺兴奋,抑扬顿挫的您权当听曲的瞅,傻呵呵的跟着乱点头。

“对!对!”嘴上这么说,心里七个窟窿装的全是糊涂,心说:“这家伙说啥呢?整个一把喷壶,都喷脸上了,回去得洗洗!”

要不说秦始皇伟大呢?一个书同文下去,这家伙咱就算是听不明白对方说啥,一写字,都能整明白,这就相当于把咱大华夏所有祖宗的魂给栓到了一块。

而如今进入新中国推广普通话,何尝不是有着书同文的魅力呢?

那么这方言到了军事里边,这可就了不得了,您一丁点都不能出错,毕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吗?

你比方说,有的方言1和7咱外人就整不明白,听着压根就是一个数。

这要是让这主,在战场上一紧张,一家伙整出方言来,命令下的是炮弹向前推进七百米,这说出去别人一听整岔气了,听成一百米,这顿炮火下去,这不耽误事吗?

这要是要求步炮协同,您这距离指不定就整到自己人头上了,这损失可就大了。

说了这么一堆,光说道理这有点空,咱举个具体的例子。

当年咱在战场上,抓了一窝俘虏,由于咱是要突击前进,带着一帮子俘虏也不方便,当然咱也没有要杀了俘虏的意思,可让他跑了也不成,把行动给暴露了这就不好了。

所以连长就传命令:“往后传,把俘虏看好!”

这家伙南腔北调的,因为要隐蔽所以都是挠耳朵的传,这传到了后边就变成了:“往后传,把俘虏干掉!”

军人吗?服从命令听指挥,这家伙一脚丫子踹那,掏枪就要干掉,这俘虏急眼了嚷嚷起来,连长一听后边咋吵吵起来了,过来一问,得命令传错了。

那么把阿拉伯数字改成发音为幺(1)、两(2)、三(3)、四(4)、五(5)、六(6)、拐(7)、八(8)、勾(9)、洞(0)这是为什么?不能改成其他的吗?

主要这么一改一些个地方方言无法区分的数字能整明白不说,还都成了爆破音。

这战场上可是很重要的,就俩字——清晰。咱把方言撂一边,战场上哪杂音也特别的多,您这音一低,啥也听不清这就有可能把中间的数给漏了。

这就是使用这套规则的第二个原因,使声音洪亮,听到耳朵眼里清晰。

说道这里咱插一句,有人说这里边还有啥迷信的说法,俺只能说胡说八道也不能这么干,一张嘴啥都能给你整出来。

好了,咱接着说,要是这么一整,咱钢七连,这就成了钢拐连啦。

其实这一套东西,不仅仅是军事领域这么干,就是在咱的生活中也是有的,您比方说民航这块,那帮子调度,说的数字其实就是这一连串的军用数字,不是咱的阿拉伯数字,目的也是一样的,让喊话清晰洪亮,就算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听的真真的,毕竟一飞机的人啊,这要是出事那绝对是大事,您就是揣着一万个小心这都不过分。

民航这块,您比方说字母的喊话,也是有一整套规则在里边,A就不直接叫A,而是叫alpha。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为何有的中国士兵要把7念成“拐”,0念成“洞”,2怎成“两”呢?

从一到十这几个数字不仅仅在生活中常常用到,在军事中也会经常使用,但各种兵种都是需要的,特别是在通讯中使用比较频繁。

由于军队中的士兵是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所以在口音上有所差异,在作战的时候或者是训练的时候会经常和数字打交道,例如方向、距离、坐标等等都是要数字来表示出来的,而且这些数字在传达的时候不能有半点差错。例如方向,念错了一个数就是很大数量级的区别,弄不好开炮打错地方,甚至会误伤自己人。为了防止因为口音造成的数字传播时出错,所以将一到十中间的一些容易读错的,口音容易混乱的字做了修改。

在军语中一般1、2、3到0这十个数字是读成“幺、两、叁、肆、伍、六、拐、八、勾、洞”。这样的改动读起来郎朗上口,同时不容易出错。例如“洞洞拐”就是007的读法。

最重要的是,在战场上,有枪声和炮火声,还有呐喊等等杂乱的声音,士兵在交流的时候,如果听错了一个字,造成的后果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将阿拉伯数字改成这样的读法,是为了避免那些容易听错的读法防止出现意外。

同时在发音上,修改后的读法发出来的声音会更加响亮,因为这十个数字中像洞、拐、两这些读法都是开口音,发音更容易一点,在战场上进行交流的时候会更加有利于听清。虽然这种读法在普通人听起来比较奇怪,但是在军事用语中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约定俗成的知识。

相对而言,南方的口音很容易把一些数字弄混了,例如1和7,有些地方这两个字的发音就比较类似。这种区分也不是唯一的,英国等西方国家也是有这样类似的读法,主要考虑的就是误听误判的问题。

除了声音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手势。

为何有的中国士兵要把7念成“拐”,0念成“洞”,2怎成“两”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如果大家对民国历史有些研究,你就会发现这种念法,绝对不是解放军发明的。

国军也是这么念,从1926年开始。

为什么会这样?

大体就是2种说法:

第一,防止数字传递错误。

中国的各地的方言很多,对于数字发音也不标准。

比如1和7,一些方言的发音是比较接近的,干脆变为幺和拐。

再说,2的方言念法也有不少,很多地方根本就不念为2,所以军队统一叫做两。

0也是一样道理。

实际上,我军的数字是这样:“幺、两、三、四、五、六、拐、八、勾、洞”。

大家注意,这种念法基本不可能出错。

要知道,打仗不是做游戏,如果一个数字听错,那就要出人命。

一开张,炮火整天,信息传递本来就容易出错。

如果数字在比较含糊,一旦出错就是大事。

比如要求后方火炮支援,说炮击阵地外700米,结果后方听成100米。

这一顿炮弹过去,很有可能落在自己人的头上。

抗战时期轰炸命令中,翻译人员疏忽,将“六甲”给翻译成了“六寨”。

结果中美联合空军16架大型轰炸,对正准备撤离的“六寨”猛烈轰炸。当时“六寨”是张发奎的前敌司令部,还有赶来的大量难民。

这次误炸,导致我军民伤亡上千之众,非常惨烈。

第二,迷信思想。

只要是军队,都有迷信。

所有军队都有忌讳的数字。

欧美军队忌讳13,士兵列队如果排在13就会心惊肉跳,感觉今天会出事。

如果军队在13号遭到袭击或者发动进攻,官兵士气会不高,觉得不吉利。

中越战争的解放军,忌讳“七”,七的字眼和倍数都忌讳。

资料中这么写:逢七要说“拐”,逢七的倍数如四十九,就说“拐乘拐”。缘由是,连着几个参战部队的番号都有七,逢七多不吉利。有个部队那年三月十七是交防,三月七日重伤一个,三月十七日临下阵地前十分钟又阵亡一个,大家都尽量避七,每月三次逢七,都格外小心。

为何有的中国士兵要把7念成“拐”,0念成“洞”,2怎成“两”呢?

数字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十分普遍,也非常重要。电报、手语、旗语、号音、灯光都可以变成所有的数字组合,通过密码翻译,表达所有信息内容。而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口语传达数字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方式方法。由于汉语中的1、2、7、9、0这五个数字,存在着地区方言读不准的问题,比如:甘肃有些地方把韵母“ing“全部读成"ong",比如:把“零”的拼音读成“long”,把”六“读成”漏“等等,容易混淆数字。最关键的是"1、2、7、9、0”这五个数字,无法大声朗读。大家可以试一下,因为这几个数字都在低音区,想大声发出读音非常困难。因此,口头传达数字的时候,对方容易听不清楚。为了让这五个数字也可以向其它五个数字一样,容易大声发音,就把这几个数字分别读成“幺、两、拐、勾、洞"。并被收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

为何有的中国士兵要把7念成“拐”,0念成“洞”,2怎成“两”呢?

把阿拉伯数7念成拐,0念成洞,2念成两,1念成妖这在军事通讯,通话明语中常用知识,是解放后军事通讯术语。

在62年我还在读高小学 ,全国普及军事国防爱国教育,我高桥小学在抚河区(现西湖区)人民武装部,省军区指领下,六.七月成立了夏令营军事教育普话机通讯班,航海手旗班,和电報打释班,我参加了普话机通讯班,那年八月还在在南昌步兵学校住训一星期后,省电影制片厂拍了纪录片。

墨绿色军用普话机,就是电影《英雄儿女》王成在战场火线肩背普话机,手挚扁形惰圆话筒叫着:向我开炮!

为什幺7,0,2,1变声拐洞两妖,主为在战火中,硝烟尘太,呼吸张嘴呼叫嘴巴不能大开,加上7,0,2,1字又是长音音节,按音节拍,大为三声拖音,特别是2,张开嘴要长吐音。

在晚间军事行动,用普话机互联络,吐字清,声频短又小,不易暴露声响,那时普通话普及全国也就五六年,学习普话也只能从学校上学,和听街上杆子上有线广播大喇叭筒播音员讲解今天天气预報。

拐,洞,两,妖占了4/10之音节音符改短,在我六十年代夏令营学习国防教育军用普话机,电報打释班,和航海旗手班就是那么呼叫和念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