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与文绣的离婚诉讼案,创造历史之最,为何还被称为“革命”?
妃子与皇帝离婚,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创造了历史之是毋庸置疑的,至于被称为“革命”,显然是作为妃子的文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具备了“女权”思想,她以一己之力向几千年封建思想发起了挑战,彰显了革命性,有现实意义。在中国,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出嫁从夫”的观念延续了几千年,纵使在普通百姓家,再不堪的丈夫也是妻子的天,妻子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要看丈夫眼色行事;而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可以喜新厌旧,可以朝三暮四,显然,很不公平!但女人在封建制度下,也只能忍辱负重,委屈求全!文绣嫁的是帝王,丈夫溥仪是宣统皇帝,当时男权思想依然盛行,作为皇妃,她的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是顺理成章的事。
文绣受冷落已司空见惯,溥仪当时一直忙于复辟大清王朝,再加上体质的原因,只把文绣作为了一件摆设,可文绣是独立个体,有鲜活的生命;风华正茂、身心健康的她不愿意在别人颐指气使的情景下作木隅,不愿意毫无意义地渡过寂寞、空虚的岁月来浪费生命,更不愿意盲目地过完一生,在当时文绣处于一夫二妻状态的婚姻里,已经焦头烂额了。
文绣的离婚一石击起千层浪,为受夫家欺压的女子树立了典范,她单枪匹马地追求个人的幸福,义无反顾地奔向了自由、广阔的天地,自此,人世间无数婚姻不幸的中华女子也逐渐追求男女平等,追求自己的人格独立、尊严、自由。
文绣能革命化地离婚,得益于远房表亲——一个名叫玉芬的女子,她本是冯国璋的儿媳,作为过来人,当得知文绣和溥仪无夫妻生活,无感情的时候,就私下劝说文绣离婚,文绣读过书,她渴望的是心心相印的爱人,希望拥有平等自立的人生,她不要皇妃的虚名,她的离婚举动石破天惊,有深层的革命意义。
溥仪与文绣的离婚诉讼案,创造历史之最,为何还被称为“革命”?
溥仪与文绣的离婚诉讼案,创造了历史之最,之所以被称为“革命”,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妃子和皇帝离婚,对簿公堂,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更因为文绣的离婚是女权意义上的革命,也是对几千年封建思想的革命,意义非凡。
在古代,男尊女卑是常态,在普通百姓家里丈夫也是天,妻子也是附属品,男人三妻四妾也好,朝三暮四也好,女人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何况文绣处于帝王家,尽管溥仪是个末代皇帝,可是男权思想依然很严重,认为皇妃的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
溥仪对文绣没有关爱只有冷落,一心想复辟的溥仪只想文绣作为自己的女人乖乖做一件摆设,可文绣是鲜活的生命,她不愿意盲目而毫无意义的过完一生,况且文绣在这段一夫二妻畸形的婚姻里,已经受够了。
文绣的离婚是一鸣惊人,为世间无数女子的苦难历程谱写了不一样的前程,也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压制下的女性婚姻中的悲哀打响了翻身的前奏。
自从她以后,中华女子也开始和男性一样追求平等,从她以后,也激发了更多的女性追求自己的尊严和自由,皇帝的妃子都敢和皇帝离婚,休了皇帝,普通女子还有什么不敢呢?
文绣一开始并没想过离婚,她有一个远房表亲叫玉芬,给她带来了新思想,玉芬本来是当时民国时期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冯国璋的儿媳妇,她是个过来人,当得知文绣和溥仪没有一点夫妻感情的时候,劝说文绣和溥仪离婚,皇妃也是人,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文绣也读过很多书,在那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她在绝望中探索出了自己新的人生,文绣决定要做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主动挣脱千年后宫悲剧的女子。
毕竟当时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女人们的反抗意识已经觉醒,文绣渴望的是真心相待的爱情和平等自立的人生,而不是皇妃的虚名和荣华富贵。
文绣以新女性的姿态来抗击封建婚姻,她休了皇帝,她真正粉粹了那副几千年来戴在女性身上的桎梏,因此文绣当时上了各大新闻的头条,简直算得上天字号新闻,社会反响很大。
文绣的举动形成了一个万众瞩目和津津乐道的新名词,当时被称为“妃革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的举动还有更深层的革命意义。
因为当时民国时期公布的《中华民国民法》中的第四篇《亲属》列出了有关婚姻家庭的新法规,就明确做出了可以允许自愿离婚的规定,文绣的离婚让当时这如同一纸空文的规定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综上所述,因此我认为不论从反封建意义来看,还是从近代法律的实践来看,文绣和皇帝离婚打官司的事情,都称得上是一场“革命”。
溥仪与文绣的离婚诉讼案,创造历史之最,为何还被称为“革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因为打破了几千年的惯例。
自古以来,嫔妃一旦入宫,是不可能活着被放出来的,更不可能有什么离婚。
最多是妃子被打入冷宫,形同坐牢,一直到死。
这是原则。
即便嫔妃要自杀,也要皇帝赐死才可以。
如果嫔妃随便自杀,就是大罪,要株连家属。
看看,连死都不行,何谈离婚。
在文绣对溥仪提出离婚时,溥仪还以为他开玩笑,直接说:不能同皇帝离婚!
文绣就是要求离婚了,还最后离掉了。
自然会被称为革命!
其实,文绣的离婚案,对她自己和对溥仪都没有什么好处。
就溥仪来说,文绣把家丑外扬,丢了大脸。为了官司获胜,文绣甚至暴露出溥仪没有男性能力的夫妻隐私。
别说溥仪是皇帝,就算普通老百姓也受不了啊!
恼怒之极,溥仪从此断绝和文绣的任何关系。
在抗战时期,文绣留在日伪控制的北平,花光了积蓄,被迫靠做体力活为生。
如果她同溥仪还有一点情谊,去向溥仪张口,后者是为满洲国皇帝,随便说几句话就让文绣生活无忧了。
溥仪在这段时期,对于以前的满遗老臣都是很照顾的。
事实是没有,溥仪不去整她,已经算是客气了。
文绣是被保姆玉芬和律师忽悠了。
文绣要求离婚,这本没有错,但无需闹得天翻地覆才能解决。
闹成这样,只是便宜了律师,他因此大大出了名。
另外就是便宜了保姆玉芬,她以自己有功劳为名,向文绣要了大笔的钱。
而文绣闹成如此夸张,虽然得以离婚,还得到几万大洋的抚养费,然而却导致众叛亲离。
文绣幼年进宫,除了家人和满清的亲戚以外,根本没有社会关系。
这次闹完以后,满族人包括他的堂兄文绮,全部宣布和文绣断绝关系。
由此,除了妹妹文珊以外,文绣失去了所有帮助,孤立无援。
可惜文珊没几年就去世了,文绣没有社会经验,没有人帮她又不上理财。短短10来年,就从拥有几万大洋的富人,沦为赤贫的小市民,甚至要去做瓦工为生。
比如文绣虽然没有收入来源,宫内的生活习惯却一时改不过来。她专门雇了小丫鬟服侍起居,每次洗手要换三次水,而且要一次比一次热。
其实,当时北平就有很多满遗老臣,文绣如果没有闹到这种地步,以皇妃身份要求他们帮助,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正确的做法是,文绣自己开溜,然后让文珊去同溥仪沟通,要一些抚养费,名义上还保留夫妻的名分,只是分开居住而已。
这样文绣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溥仪也有脸面,两全其美。
可惜,文绣留着蒙古人的血液,性格又特别倔强,思维幼稚,做事极端,最终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样坑皇帝的妃子,自古以来也是绝无仅有的。
最惨的是,文绣自己的下场也很惨。她在抗战后期,已经是赤贫市民,做了很多苦活,甚至在街上贩卖香烟。
直到解放战争期间,溥仪被捕,文绣才得以改嫁,依靠一个老实巴交的国军军官生活。
可惜解放以后,这个军官被当做阶级敌人,发配到清洁队工作。
文绣和他住在一个几平方的小屋,1953年就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4岁。
溥仪与文绣的离婚诉讼案,创造历史之最,为何还被称为“革命”?
在封建年代,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套在女性身上的是儒家的三从四德的纲常伦理。在封建社会里,女性往往处于受支配的地位,夫妻之间,女性如果被丈夫嫌弃,很有可能被丈夫写一封休书,永远的赶回娘家,也就是所谓的休妻。在封建年代里,一夫多妻那是经常有的事,女权完全没有得到保障,甚至于没有女权这一概念。
溥仪是爱新觉罗皇族的皇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帝,身份尤其尊贵。虽然清朝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后,宣统皇帝溥仪宣告退位,但皇族身份依旧显赫,昔日旧臣依然围绕左右。
后宫妃子纹绣,或许厌倦了后宫百无聊赖的生活,亦或是嫌弃溥仪性生活的欠缺,运用民国婚烟法,向昔日的皇帝溥仪提出了离婚,溥仪赶到奇耻大辱。
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从来都是男休女,从未有过女休男,溥仪被纹绣提出离婚,可谓是从古至今第一人,何况,溥仪还是有着皇帝的荣耀,这在帝制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从来只有皇帝把嫔妃打入冷宫,哪有嫔妃休了皇帝?
因此,纹绣和溥仪的离婚诉讼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男女婚姻上权利平等的时代来临,新社会对女权的保障,封建社会皇帝肆意摆布嫔妃、打入冷宫的无情制度一去不返,这些时代的转变,是革命性的,划时代的。
溥仪与文绣的离婚诉讼案,创造历史之最,为何还被称为“革命”?
1924年,冯玉祥突然发动北京政变,将当时的临时大总统曹锟软禁,然后派出军队,把前清的皇帝陛下溥仪赶出皇宫。
曾经的皇帝陛下溥仪只好告别这一个爱新觉罗家族曾经占据了260多年的皇宫建筑群,然后暂时居住在醇亲王府。
这位曾经的皇帝陛下身边除了婉容和文绣两个妃子之外,身边只剩下了17个太监和宫女。
1925年年初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化妆成商人,坐火车匆匆逃离北京,来到天津,暂时居住在前清两湖统制张彪的宅子里,也就是处于日本租界里的“张园”。
但是住了没几年,1929年,溥仪交不起房租了之后再次搬到不远处的“静园”。
(静园)
1931年,陪在溥仪身边多年的妃子文绣突然离开了静园,不久之后,文绣没有回去,反而派出一个太监,通知溥仪说要和他离婚。
1922年11月文绣被选入宫中,封为“淑妃”。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这位淑妃和皇帝溥仪是十分谈得来的,两人都是性格开朗擅长诗文,所以在一起经常探讨一些文学问题。
(文绣)
但是溥仪的另一个老婆婉容,是一个性格泼辣的女子。婉容性格相对霸道,容不下这样一个占有溥仪大量宠爱的文绣。在婉容的影响之下,溥仪渐渐的对文绣也越来越冷淡。
在天津暂居的时候,他们三个人虽然居住在一处,但是婉容和文绣却是如同陌路。(婉容)
溥仪夹在他们两人之间左右为难。
但是从后来的事情来看,溥仪还是比较偏向于婉容的。
在婉容和文绣发生争吵的时候,溥仪总是偏向婉容一方,指责文绣。从给两人月钱来看,一开始婉容因为占有着皇后的名头所以每月给1000元,而文绣作为一个妃子只有800元,但是后来,文绣收到的月例份钱越来越少,逐渐减到300块200块。
还有当婉容过生日的时候,溥仪会给这位曾经的皇后大办特办,邀请各种名流,而当文绣过生日的时候,似乎没人记得。
渐渐的连跟随溥仪出宫的那些太监宫女们也不怎么听使唤了,甚至还当面顶撞文绣。
当文绣提出离婚之后,溥仪听了是大惊失色,因为历朝历代来看这可是第1个敢和皇帝离婚的人。但是无奈之下,双方都聘请了律师,对离婚仪式进行商讨。
同时作为娘家人的文绣的哥哥们,估计也是被自己的妹妹吓蒙了,发布公开声明不支持文绣和溥仪离婚,还声明这种行为实在是大逆不道。
但是文绣给大哥写了一封公开信,其中声明,现在已经是中华民国了,人无阶级、种族、男女等之分,一律平等,还援引中华民国刑法说明。
这封信已经发表,顿时在社会中引起轰动,纷纷称赞文绣是新时代的新女性。
最后终于经过溥仪和文绣两方的讨价还价之后,解决了这一段离婚案。
然后宣统皇帝发布了一份“上谕”:
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训,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宣统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文绣从溥仪那里获得了5.5万的生活赡养费维修,把这些钱分给了在离婚案中一直帮助自己的人以及律师,最后自己手中大概剩了不到3万左右。离婚之后的文绣,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学老师,不过不久就辞职了。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文绣和一个叫刘振东的军官结婚,1953年因为心肌梗塞去世。溥仪与文绣的离婚诉讼案,创造历史之最,为何还被称为“革命”?
我说说我的观点仅供参考。
溥仪原名爱新觉罗.溥仪,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全国自称朕到清朝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3000多年,文绣主动离婚,是整个封建社会唯一的一例。
1922年溥仪大婚,迎娶皇后婉蓉,贵妃文绣。
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首都革命,将溥仪赶出紫禁城,随后溥仪前往天津静园居住,文秀由于受到长时间的压迫跟冷落,于1931年像天津地方法院政府提出离婚。
文秀胜出,天津法院判处溥仪与文绣离婚。
至于为什么说文绣离婚是一场革命呢,如果当时清王朝还是统治阶级的话,文秀是绝对没有机会离婚的,这是封建王朝的特权,而文绣宣布离婚案的时候,正是我国民国时期,清王朝已经结束了统治,也正是由于民国的人人平等政策,才使得文绣得以离婚,她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与皇帝离婚的女人,也是唯一的一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