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没有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水浒传里面细思极恐的细节,恐怕就是扈三娘嫁给王英,还为梁山服务。

而水浒中,梁山打破扈家庄,除了大哥扈成以外,其余全家都被李逵杀死。

而扈三娘是被林冲抓住后,被宋江强行许配给王英。

说通俗点,扈三娘就是被王英先奸后娶的。

那么问题来了。

满门被杀是极大的仇恨,尤其是扈三娘的父亲也被杀,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然而扈三娘却没有任何报仇的行为。

照常理来说,她后期同梁山各个领袖,包括宋江、李逵都接触很多,完全有机会干掉他们。

但扈三娘没这么做。

再说,扈三娘是鲜花一样的人物,武功也高超。面对呼延灼这种顶尖高手,扈三娘都能坚持单挑很久,连呼延灼也很佩服。

放在今天,扈三娘就是才貌双全的佳人。

而王英是个相貌丑陋的矮胖子,武功平平,还是个有前科的性犯罪分子。

当年明知道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妻子,是蛇蝎毒妇,王英还两次试图非礼她,将她当做压寨夫人。

扈三娘嫁给他,等于鲜花插在牛粪上。潘金莲嫁给武大郎虽憋屈,好歹武大郎老实肯干,养活老婆没有问题,又是正派人。

王英则是一个武功不高的土匪,连扈三娘都打不过,根本不足以依靠。

说来说去,扈三娘不但全家被杀,自己还被猥琐男强行娶回家,又被迫在仇人的山寨助纣为虐。

这岂不是违背常理?

这才是细思极恐的地方。

可以这么说,扈三娘就是一个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患者。

她被林冲捉住以后,直到被王英娶为妻子,都是身不由己的。

成为敌人的妻子和部下后,她想要报仇暂时是没有机会的,宋江并不傻子,会有提防的手段。

如果她一有报复的行为,立即会被这群凶恶的歹徒杀死。

如果借机逃走,作为一个失身又失去家族的女人,她也是无法在社会立足的。就被土匪强奸这一件事,也足够社会舆论喷死她。

那么扈三娘唯一能做的,就是自杀,要么苟且偷生依附土匪活下去。

然而,当时她就算自杀也改变不了这个悲惨的现实。

而扈三娘应该就是那种道德感不强,自私自利的女人。她面对这种可怕的情况,选择好死不如赖活着。

而为什么扈三娘又为梁山效力,立下很多战功呢?

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

在当时来看,天下之大,除了梁山以外扈三娘是生存不下去的。

她本能将梁山和自己的命运绑在一起,不希望梁山灭亡,甚至主动为梁山效力。

可以这么说,扈三娘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典型人物。

她的一生是非常可怕恐怖的,远远超过林冲等人。

《水浒传》中有没有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水浒传》中有许多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按照恐怖的程度,大致有以下几个。

第一,杀秦明全家

秦明被宋江和花荣设计活捉,他宁死不屈大叫到:

我秦明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朝待廷教我做到兵马总管,我如何肯作强人背反朝廷。你们要杀便杀,休想让我随顺你们。

到了晚上,宋江派一个长相酷似秦明的士兵,穿上秦明的盔甲,骑着他的战马,拿着他的狼牙棒,领兵前去攻打青州城。

夜色之中,慕容知府误认秦明已反,当即把他在城中的一家老小全部杀光。

第二天秦明回城时,慕容知府不仅不让他进城,而且把他夫人的头颅用枪挑上城头,秦明叫苦不迭,只好归顺了宋江。

城破后,宋江主婚,把花荣的妹妹许配给他,这件事才算过去。

第二,杀扈三娘全家

梁山三打祝家庄,按照先前的盟约,扈三娘赶来助阵却被梁山活捉。

为了搭救妹妹,扈三娘的哥哥扈成不仅投顺梁山,并且把祝家庄三子祝彪绑上,送往梁山大营。

不料半路撞见李逵。李逵二话不说,上前砍掉了祝彪的脑袋,又要砍扈成,无论扈成怎么解释也不听。扈成没有办法,只好逃命。

没想到,李逵接着带人赶到扈家庄,把扈家男女老少全部杀光,一把火把庄园夷为平地。

第三。吃黄文炳的烤肉

宋江在浔阳楼上酒后题反诗,被黄文炳告发。梁山吴用假冒东京蔡太师书信,想在半路上劫救宋江。结果又被黄文炳识破。于是宋江被判斩首,押上十字街头。多亏晁盖带领梁山人马劫了法场,才把宋江救了下来。

当时,晁盖本想回山以后再作计较。但宋江坚持要捉住黄文炳再上山,晁盖只好答应。结果,梁山设计捉住黄文炳后,宋江把他剥光衣服绑在柳树上,大骂道:

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为何三番五次加害于我。我知道你外号叫黄蜂剌,今天我就要拔了你这根剌,哪个兄弟替我动手?

李替跳起叫道:我替哥哥动手。这家伙肥胖,正好烤着吃

晁盖说:说的是。正好细细地割着吃下酒。

李逵便用尖刀割下黄文炳腿上的一块肉,放在炭火上烤熟下酒。割一块烤一块吃一块,直到把黄文炳割死才剖开胸膛,挖出心肝作了醒酒汤。

第四,杀害小衙内

朱仝为营救雷横吃了官司,被发配沧州充军。沧州知府见他为人仗义又仪表堂堂,便把他留在身边听用。

知府有个四岁的小衙内,见朱仝的胡须好看,便整天缠着他玩耍。正赶上七月十五放河灯,小衙内又要出去看灯。知府便安排朱仝抱着小衙内出外游玩。

在人多眼杂之处,雷横突然出现,声称他已上了梁山,这次下山就是受宋江委托,邀请朱仝前去入伙。朱仝当然不能同意,可就在和雷横说话的时候,小衙内不见了。

待找到小衙内的时候,已经被李逵杀害了。

朱仝要和李逵拼命,吴用只好让李逵先去柴大官人那里暂避一时。

朱仝走头无路,只好跟着雷横上了梁山。

总结:

《水浒传》里细思极恐的细节还有许多,其中的是非曲直天理伦常,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只有站在当初的历史背景下,以唯物史观的方法去剖析解读,才能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

所以,这里面的更多奥妙玄机,还是留给史学家去分析判断吧!

《水浒传》中有没有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四大名著中,研究《红楼梦》的人算是最多的,也培养了一大批的红学专家,相比较而言,研究《水浒传》的人貌似少一些。对于名著的研究可以是评点,也可以是考证,脑洞大点的可以走索隐路线,这些方法如果放在水浒中,其实也能玩出新的花样。当然,如果真这么玩,也容易玩出事故,比如小说前中段有关晁盖中箭的始末,就让人感到细思极恐。(多图预警)

在众好汉大闹江州救得宋江后,经九天玄女的“引荐”,宋江终于铁了上梁山的心。自此,我们发现晁盖的戏份就少的可怜了,无论对外还是对内,梁山的第一招牌都是宋江,许多人来投奔梁山认的也只是宋江而非晁盖,每每晁盖想要表现,都被宋江及吴用等人以“哥哥位高权重”为由拒绝。在宋江对外作战途中收服了不少好汉,晁盖也有机会培养几个“相好”头领,可唯一一对奔着晁盖来的杨雄和石秀还差点被他杀了,正是宋江的斡旋,才保住二人的性命。

可见这个时候,晁盖的大哥位置,已经不够牢固了。

梁山在大聚义前面对的最恐怖的敌人当属芒砀山团伙了。芒砀山人数不多,但在公孙胜缺席的情况下,梁山所有人都是樊瑞的弟弟,所以也只有樊瑞敢喊出荡平梁山的口号。

事实证明,樊瑞这哥仨是绝对有这个能力的。

为了对抗樊瑞,梁山新入伙的少华山四人组史进、朱武、陈达、杨春决定率先出战。史进是第一个出现的梁山好汉,其名字有历史前进之意这个我们都知道,而与其交好的朱武三人,名字就很有意思了。我们知道施公生活的年代是元末明初,并且施公很可能在张士诚的企业里任过职,那么史进名字的含义,不仅仅是想表达水浒故事的开始,从现实角度来讲他也是想表达明替元这个朝代的更迭,自然朱武、陈达、杨春就是朱洪武、徐达、常遇春的化身了。这就能解决了为什么在前七十回他压根就没什么出彩表现,也没展现他的谋略与阵法的朱武排名能如此之高的问题,说白了施公就是把朱元璋放在这里让他管人间罢了。

少华山四人组并没有抵抗樊瑞三人组的能力,直到公孙胜赶来,才平息了这场纷争,樊瑞、李衮、项充加入了梁山,樊瑞还拜公孙胜为师,从此开始修炼法术而不再是妖法了。

请列位看官注意,从这时开始,一系列诡异的事情就接连发生了。

在宋江准备和众兄弟返回梁山泊时,一个衣冠不整模样怪异的男人跑到宋江面前倒头就拜,众人不解,此人说明了哭诉的缘由:

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不期来到凌州西南上曾头市过,被那曾家五虎夺了去。小人称说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厮多有污秽的言语,小人不敢尽说。逃走得脱,特来告知。

这个模样怪异的人,就是段景住,我们发现,段景住对宋江可是满满的崇拜啊,并且他的话中也有诸多让人听着不舒服的地方,但归根结底就三层意思:

一、宋公明哥哥你的马被抢了;

二、宋公明哥哥我喜欢你;

三、宋公明哥哥曾家五虎羞辱你们梁山,你看丢的是你的脸还是丢晁盖的脸。

面对一个盗马贼,这种下三滥的职业,宋江很出人意料的让众人带着他上山去见晁天王,上山之后段景住也絮絮叨叨的一直说这狮子马是有多么的优秀,宋江就让戴宗去打听消息。不得不说戴宗的业务能力超强,知道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他除了勘查好曾头市的地形外,还带回了一首在当地人人都会唱的网络歌曲:

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

这首歌曲也很有意思,歌词中提到的三个贼首对于他们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对于晁盖是要坚决的剿除,对于宋江和吴用则是要活捉。晁盖一听这歌,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出兵攻打曾头市,而在晁盖出兵时,宋江依然选择了阻止,这次晁盖也没像前几次那样不做声张,他表示这口气一定要出。

在出战前,一阵大风吹断了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吹断,吴用说这是不祥之兆,不建议出兵,晁盖可不听,就这样气势汹汹的直奔曾头市了。

晁盖这一走,注定是要和读者永别了。

带着十几个头领和众多兵马一起向曾头市奔去。

我们来分析下芒砀山三人组及段景住的名字。首先樊瑞可以解为“繁荣昌瑞”,梁山头领越来越多,自然是件好事,但如果解为“烦”与“瑞”那可就不得了了,宋江到来后晁盖过的很不自在,他需要曾头市的大胜为自己正名,所以烦的是他。而宋江的事业线在步步高升,自然是瑞之意。项充,既是“项冲”,头要冲出去,表明梁山大哥晁盖要出征,可脖子都冲出去了,头也保不住了吧,因此这个时候就能知道,晁盖即将死亡。李衮,的“衮”的本意是皇上祭祀时所穿的龙袍,皇上和祭祀这两个字眼,正好对应招安和祭奠。所以项充、李衮合起来的含义就是头领冲出去了,没冲出去的人已经开始接受皇帝的恩宠为他准备他的葬礼了。段景住的名字也不用我详细说了吧,“断颈柱”三个字,可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啊。

晁盖去了曾头市,也见到了曾家五虎,按照一般规律,两军对战时首先还是要进行嘴炮战的。曾家大哥在主场看到晁盖,也是很开心,他指着囚车对晁盖喝到:

反国草贼,见俺陷车么?我曾家府里杀你死的,不算好汉!

也就是说,曾头市对于晁盖的态度一直很明确,那就是必须要活捉此贼押赴东京,所以晁盖就算此战失败,也不会死在曾家人手里。

那么,我们真的有理由怀疑,那首网络歌曲,恐怕是戴宗为了激怒晁盖即兴创作的…

接着两边开始混战,曾头市不愿派出多少兵力,晁盖也攻不下曾头市,一连几天两边各有损失,晁盖的心情烦闷到了极点,却又无可奈何。

双方的僵局,被一对法华寺的僧人打破了。

这对僧人号称知道通往曾头市的密道,林冲表示不信,但晁盖让豹子头不要多疑,也正是这二人的指路,让晁盖等人中了埋伏,晁盖还被毒箭射中,生命危在旦夕。

可以断定,这对僧人确实是敌人无误,但究竟是曾头市的人还是其他势力的人,这个就不好说了。但从晁盖中箭的这一晚,原著中又发生了许多让人捉摸不透的剧情。

首先,前面曾涂已说了要活捉晁盖,为什么曾头市的人要射足以让人致命的毒箭呢,这完全是言而无信的表现啊。

其次,书中只说是黑暗中飞来一支刻着史文恭名字的暗箭,却没有史文恭弯弓搭箭的英姿,更没有曾头市的人得知晁盖中箭后的欢呼雀跃,放佛一切都是在意料之中一样。而以史文恭的水平,根本就不需要毒药加成,就算后来史文恭被捉,也没说自己是射杀晁盖的人,不仅如此,连施公都没这么说过。

在晁盖中箭后,大军需要迅速给主将救治,林冲贴罢金疮药后发现是毒箭,众将商议先把主帅送回山寨吧,这曾头市也不是一下子能打下来的。可这是,呼延灼的一句话把整个营帐的气氛降低到了冰点:

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

众人听完这句话,没有怼呼延灼,而是闷闷不乐的等待将令,这就又大大的耽误了治疗的时间,这可能就是晁盖的命。

小说中出现的地名和村落有很多,一般族群聚集的村庄或地方组织都直接用姓氏命名,如史家村、李家庄、祝家庄等。这样一看曾头市这个名字起的就很是突兀,它完全可以叫“曾家庄”啊(当然你说因为规模不同所以命名不同也可以,我选择不反驳你)。所以曾头市就是“憎头逝”的谐音,憎恨的头领要逝去了,究竟是谁这么恨晁盖,呵呵。

曾家五虎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涂密索魁升”。涂通图,图谋之意;密,秘密;索,索命;魁,魁首;升,升位。我们可以用这个五个字编一个美丽的故事,那就是某人秘密图谋,要索取首领的性命,然后自己坐到了魁首的位置。想要上位,明枪不太好使,暗箭却很好用,所以在晁盖攻打曾头市时,某人如愿以偿的完成了“憎头逝”的愿望。史文恭则是“死闻弓”,晁盖只单单听到了弓的声音,却不可能知道谁是凶手。

晁盖在中箭时或许已经知道了什么,她的遗言是让大家捉杀人凶手,然后这个人就是寨主,可宋江直接告诉大家晁天王说了,谁捉了史文恭谁就是凶手。宋江直接把屎盆子扣在了史文恭头上,这也是一种智慧。

宋江在晁盖死后,丝毫没有替晁盖报仇之意,知道为曾头市效力的郁保四与梁山发生了冲突,宋江才想起了晁天王事件还是需要有一个善后工作的,所以他与吴用二人骗得了武艺无双的卢俊义上山,觉得只有玉麒麟能擒得史文恭。而在最后大战时吴用又让卢俊义做伏兵,压根就没让他进入一线战场,就算是这样,史文恭还是被卢俊义捉住了。

许多朋友觉得晁盖冤魂阻挡史文恭前进,足以证明史文恭是凶手,其实不然,逻辑文史姨认为,晁盖在此时出现,是为了不让宋江上位,并非针对史文恭。因为大家知道,无论宋江的哪个嫡系捉得了史文恭,都会让位于宋江,那么卢俊义捉得了史文恭,就有了做寨主的资本,只可惜无论是谁捉住了史文恭,魁首的位置也一定是宋江的,毕竟这么长时间积累的威望,不会这么轻易就被消除的。

那么宋江和晁盖有仇吗?

有,可以说,晁盖是毁了宋江人生的人。

当年宋江私放晁盖,晁盖为表谢意,让刘唐拿着书信和金子亲自来邀请宋江,也正是因为这事,才引出了宋江怒杀阎婆惜的事实。当宋江在浔阳楼上撒酒疯写诗时,诗的内容也有血祭晁盖的意味,毕竟从小说的记载我们可没发现谁得罪过宋江,所以可以从这一层面去挖掘晁、宋二人的矛盾了。

施公用一系列的文字暗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细思极恐的事实,当然这仅仅只是我的个人之见,欢迎大家探讨~

文/逻辑文史游

在此致敬阴谋论的鼻祖——大才子金圣叹先生~

《水浒传》中有没有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水浒传》中晁盖临终遗言其实并不是阻止宋江做梁山之主,只是表露了他对宋江的责备。也不是怪罪宋江,只是作为一个兄长对自己兄弟的不满而已。

但分析一下宋江所作所为,也却是有点不厚道,特别是对自己的兄长算计如此之深。

以晁盖和宋江的关系,为什么晁盖会留下如此奇怪的遗言

众所周知,晁盖死之前曾有遗命,谁能擒杀史文恭,谁就做梁山之主。

这个遗言很奇怪,一百多号兄弟聚在一起,谁是领导者关乎一众兄弟的命运。晁盖义气深重,豪气干云,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那怎么在临死之际留下了这么奇怪的遗言?

按道理来讲,江湖之上晁盖和宋江是齐名的,都是出了名的急公好义,不论认不认识他们的人,见了面都是“纳头便拜”,口称“哥哥”。而细细算起来,宋江对晁盖可是有着救命大恩的。当时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事情暴露,是宋江担着生死风险通风报信,才让这七个人走脱到梁山落草。而宋江的获罪也是因为晁盖等人写给他的书信被阎婆惜发现,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梁山的连累。

按理说,晁盖等人对宋江应该是又感激又愧疚的才是。

所以,宋江刚上梁山,晁盖就提了几次的将梁山之主的位子让给宋江来坐。这应该是晁盖这种直来直去的汉子表达自身谢意最直接的方法了。其实如果宋江就此做了梁山之主,除了众兄弟心里可能有点不痛快之外,并不会出现大家就不认这个“哥哥”的现象。毕竟是晁盖主动让位,而宋江自身也是有着偌大的名声。

但是,宋江几次的拒绝,晁盖就认为他是真的不想做这个头把交椅了。但以晁盖的想法来看,谁做都一样,众兄弟在一起喝酒吃肉,本来也没什么尊卑贵贱。但事情就坏在这把椅子宋江其实很想做,但又碍于自己声誉这一点上。

宋江采取了两个措施,让晁盖感觉寒了心

宋江其实在骨子里还是有着“忠君爱国”的思想的,其实不止他有,很多兄弟都是如此。像花荣、秦明、徐宁、林冲等等一批人,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落草为寇呢?所以宋江上梁山之后希望“招安”的想法也没有瞒晁盖等人。

晁盖这些人其实充其量就是个土财主,他们不懂什么“身后名”、“祖宗名声”等事情,自然也就不知道手下兄弟中有一些人是不愿意落草为寇的。所以晁盖等人自然在心里是抵触宋江“招安”策略。宋江也是从这时候认清了,梁山之主他必须要做。

而决定了这一点之后,宋江开始了南征北战,并且几乎不会带那些自己不熟悉的兄弟一起,比如林冲。宋江这一行为有两个好处:

  • 第一,他让众兄弟明白,自己不仅仗义疏财,还真的有本事

  • 第二,培养他和众兄弟的感情。他们的亲密程度上升到超过与晁盖的感情,那宋江就是真正的梁山之主。

晁盖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毕竟不是天罡地煞之列,晁盖与宋江等人还是有点义气不投的。在他想来,你宋江想做梁山之主没什么关系,我心甘情愿地让给你。就是你最初不做,哪天想做了说一声就好了,至于和自己兄弟玩这些手段吗?

所以,他在死的时候留下了这一句遗嘱,擒杀史文恭者为梁山之主。他明白宋江肯定会接替他的位置,但依然留下了这句话,其实就是向宋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宋江自然听得懂,也就自然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一直都是晁盖甘心地放纵而已,心里肯定会愧疚。除了宋江,公孙胜、吴用、武松、林冲这些人自然也明白晁盖的意思,心里有了梁子,所以后期的表现其实都是和宋江若即若离的。

晁盖确为史文恭射杀

很多人认为真正杀死晁盖的不是史文恭,而是宋江的谋划,其实是无稽之谈。

宋江为人即使再有小心思,但也不至于背后使这些龌龊手段。梁山水泊最为重要的就是义气二字,让这些人射杀晁盖,别说仗义疏财的宋江不屑去做,没有一个英雄豪杰肯去放这支冷箭。

那支箭上确实刻着“史文恭”的记号,这也是古人常用的手法,便于计算自己的功绩。而史文恭这个人实在是人品低劣,从他被梁山擒住之后,毫无气节地想要投降就能看出,这就是一个毫无底线的小人而已。虽然武艺高强,但并没有英雄气。

所以说史文恭射杀了晁盖,这件事应该是确凿的。

所以说宋江虽然玩弄了点手腕,但要说他多么对不起晁盖,这倒没有。否则公孙胜、吴用、林冲这些人就饶不了他。只不过是晁盖认为宋江为了这么一点小事算计自己,心里不爽而已。不能明说,才隐晦地表达了一下对宋江的不满而已。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水浒传》中有没有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在《水浒传》当中主要以梁山好汉来进行整个故事的情节,但是这些情节当中也有着很多让人费解的一面,比如说鲁智深醉打镇关西,看起来就是一个地主恶霸欺负良家女子的情节,可是其背后却隐藏着更多深层次的东西。

当时的场景是鲁智深跟史进久别重逢之时,鲁智深非要拉着史进去酒店喝酒,而故事就在这一刻发生了变化,说实话两个大老爷们在一起喝酒,喝多了的时候一定少不了各种的吹牛打屁。

此时的鲁智深跟史进边喝酒边聊枪棒武艺上面的事,这种事情除非能真刀实枪的干上一场,不然后根本就聊不出个所以然,再加上鲁智深的口才有限,于是这个天就聊不下去了。

身为一个男人,尤其是正在喝酒的时候,这个天聊不下去了,总要找一些别的话题,总不跟因为跟人聊天就开打吧,并且还是自己非要拉着人家喝酒,实在是面子上不好看,而就在这个时候隔壁传来了啼哭之声。

瞬间鲁智深找到了台阶,直接就开始冲酒店发脾气,表示自己兄弟在这喝个酒也不让人喝个痛快,说白了就是鲁智深跟史进在这讨论枪棒武艺的时候,没能辩得过对方从而找了一个出气桶。

于是剧情就顺着走了出来,两个卖唱的父女俩出现在了鲁智深的面前,原本鲁智深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打算找个人出出气,谁会想到这件事最后扯出来这么一对父女俩,很明显这都属于弱者,当街欺负弱小非英雄所为,虽然鲁智深也不明白真正的英雄是什么,但是大家都这么说,所以他也就信了。

而当时的那一对父女俩把整件事的前因后果全部说了一遍,当时鲁智深就对郑关西破口大骂,表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自己一定要管到底,等明天自己就去给那个叫什么镇关西的家伙一个教训,如果他还不知悔改,自己就让这个所谓的镇关西明白什么叫沙包大的拳头。

说实话这算什么事,其实就是鲁智深在跟史进辩论枪棒武艺的时候落了下风,现在打算从另一方面找回面子。

就好比我们现代人在一起喝酒,某个朋友非要说自己歌唱的好,比原唱不差多,于是就有人开始起哄一起去KTV露一手,可是等真正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那个最不会唱的人,于是就不开心了。

尤其是在喝了酒的情况下,总得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于是就跟隔壁房间的发生了一些小冲动,然后就是各种的矛盾,其实说白了就是当时的面子上过不去,所以想在某些地方找一些平衡而已。

而鲁智深当时就是这么一个态度,就是不想在史进面前丢了自己的面子,不管怎么说自己也是在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虽说大家可能不认,但是自己总是这么认为。

当时鲁智深说出来等以后去打死那个作恶的镇关西的时候,很明显看到史进嘴角微微一跳,这是什么表情,很明显不相信自己说的话呀,当时鲁智深就怒了,直接起来表示现在就把那个叫镇关西的泼皮打死。

这个时候大家当然是劝架了,于是史进和李忠废了半天劲才把鲁智深给劝了下去,但是此时的风头已经出了,虽然被自己的兄弟给拉了回来,可是面子上依然还是不太好看。

毕竟当时大家虽说把鲁智深给拦了下来,可是很明显大家不相信他鲁智深会这么干,其实史进和李忠当时真心没这个想法,只是想着兄弟我们好好的喝酒就行了,不要闹事,早知道你的酒品这么差,打死我也不跟你喝酒。

可是鲁智深当时已经让酒给刺激的很冲动了,就是认为自己在史进和李忠面前没有得到足够的面子,之前讨论一下枪棒武艺没有胜过对方也就算了,现在这么一件小事也让对方看不起,这就是大事,自己的面子还要不要了,以后出路大家怎么看自己。

于是鲁智深就换一个理由,比如说直接就从身上拿出五两银子,同时还大声的表示让自己的兄弟也把银子借给自己,然后把这些银子都送给卖唱的父女俩。

说实话这个时候这些银子虽说从鲁智深的口中说出来是借的,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这就是有借无还的那种,毕竟这是为了帮助人,如果将来史进跟李忠拿这种事来给自己要银子,那面子上还能不能过的去呀,毕竟大家都是江湖儿女。

当时史进二话没说直接拿出来十两,而李忠从身上找了半天一共拿出来二两多银子,当时就让鲁智深给嘲笑了,为人一点也不爽快,果断就没有要李忠的二两碎银子,表示自己看不起你这个兄弟,可以说在面子上已经扳回了一局,虽然不知道鲁智深扳回这一局有什么好处,可是所谓的男人面子在这一刻就是得到了满足。

但是等大家散场以后,鲁智深的内心开始有点后悔了,要知道五两银子可是鲁智深好长时间的消费呀,这五两银子一出手,自己可能就要一个月没钱喝酒吃肉了,这一想就心疼的受不了,正好此时又听到楼下小二在跟那两个卖唱的吵架。

原本卖唱的父女拿了鲁智深的银两之后想要赶快离开这个地方,可是被店小二给拦住了,也不知道是镇关西让他干拦得人,还是说这两个卖唱的父女还有住店钱没有结算,反正就是给拦住了。

而正在气头上的鲁智深根本就没有听这其中的原由,直接给了店小二一记耳光,当时就把店小二打到满嘴流血,并且这件事到现在还没有完,反正鲁智深已经放下狠话要让镇关西明白一下自己的厉害,那么有仇就要当场报,不要等到第二天,于是鲁智深直接去了郑屠户的肉店。

然后事件就很简单的,在鲁智深不问青红皂白就找事的情况下,镇关西果然被几拳打到生活不能自理,并且在一小段时间之后连生命也不能自理了,当时鲁智深就感觉自己闯了祸,果断就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在这个故事当中,在我年少的时候看到水浒的时候,认为鲁智深的所作所为还是带着一股着侠义精神,但是随着在社会上面的阅历越来越多,生活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才发现所谓的侠义跟鲁智深没有一毛钱关系。

说白了当时的鲁智深就是因为跟史进聊天没聊到一块,然后认为自己的面子下不来台而已,随后又在冲动之下把自己的钱财送了人,内心无比的后悔,所以在打镇关西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跟钱财上面的损失,而非所谓的正义不正义,所以醉打镇关西这一段故事,当真是细思极恐,所谓的好汉鲁智深居然是这样的一个人,童年的美好就这样破灭了,也正是到了这一刻为止,才发现在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所看到的水浒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水浒传》中有没有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水浒传中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细节?比如一个人,当然有了,别的人不说,单说孙二娘,这个人就让人毛骨悚然,浑身颤栗,第一次看水浒传,就吓得我不敢睡觉,比黑三角里那个卖冰棍的老太太还可怕。孙二娘是在水浒传第二十七回出现的,回目是,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这个孙二娘什么长相呢?老施,施大爷是这样描述的,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丧皮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着两晕胭脂,直侵乱发,红裙内,斑斓素裹,黄发边,皎洁金钗,钏镯牢笼魔女臂,红杉照映夜叉精,这也太凶了吧!我就弄不明白了,这个让人看一眼就起鸡皮疙瘩的女人,开店,胆小的谁敢来呀!吓也吓跑了,真长成这样,哪个演员愿意演呀!所以电视剧里孙二娘都是漂亮的女演员,施大爷只考虑恐怖色彩了,就忘了这么凶恶的酒店老板娘,怎么会缠住男人,不符合男人的口味呀,吓死宝宝了。即然开店,还是打扮的漂亮一些,能招揽顾客,美女更符合剧情需要。但是小说就是这么写的,没准那个时代的男人,口味重吧?不管他了,反正和那两个差官刚一住店,武松就觉得气氛不对,老板娘不是善茬,荒山野岭的,一个女子开店,而且长的那么凶,八成是黑店。武松是久闯江湖的,见识是高于一般人的,凭经验他深知这个女人不一般,一定是个恶女人,果然酒里下了蒙汗药,武松早有准备,瞅准机会把酒泼了,然后假装被蒙汗药痳翻了,倒在地上,别人抗不动,孙二娘动手想把他弄走下汤锅,作包子馅,卖钱,肥的做黄牛卖,瘦的做水牛卖,看起来是经常这么干。武松一个千金坠把孙二娘给制住了直叫饶命!张青赶到,才停止了争斗,亏得武松机灵,本事又高,才躲过一劫,否则的话,也成了包子馅了,这女人哪里是女汉子,什么英雄好汉,就是魔鬼,女魔头,不管好人,坏人,在她眼里,就是能蒸包子用的包子馅,用活人蒸包子,害人听闻呢!这个女人太凶恶狠毒了,水浒传就是这么暴力,不适合青少年阅读,张青提出的三种人不杀,和尚,妓女,配军,孙二娘从来就没听过,鲁智深那样的英雄好汉,都差一点送命。施大爷描写她做人肉包子的地方,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挂着几只人腿,太恐怖了!当年读水浒传的时候还小,吓的做了好几宿恶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