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为何共娶一对姐妹花?

绍兴周氏三兄弟,我们对鲁迅、周作人相对熟悉,他俩名气大的原因吧,往往忽略了这个三弟的周建人。其实,周建人的建树也不低,他数十年如一日研究生物学,在自然科学领域成绩不俗。在抗日战争期间,做过大量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过浙江省长等要职。

三兄弟的关系,我们熟悉的,也是鲁迅和周作人兄弟由兄弟情深到手足相争、不欢而散,对周建人在兄弟之间的关系相对模糊,其实,周建人在三兄弟中有过十分与众不同的表现,比如,他曾与周作人共娶一对姐妹花;同时,他还曾与大哥鲁迅携手情人,同居于上海景云里。这即使是在那个时代,也是颇为特立独行而令人侧目的。

鲁迅与周作人,兄弟二人曾在日本留学多年。在西风东渐之际,中国东渡日本的人特别多,那些去日本或谋生、或求学的中国人,特别是去日本做生意的中国人,很多人与日本女子同居,无论家里是否有妻,都有此爱好,广东话叫“包日本婆”,每月给予一定的报酬,以照顾生活,日久生情,后来便如同配偶,甚至养儿生女。比如民国诗僧苏曼殊,便是他父亲与所包日本婆亚仙所生的儿子。

这一风气形成后,也影响了许多前来日本求学的青年学生,周作人在日本留学,也未免俗。当时,兄弟俩与另外三个留日学生一起,共同聘请了一个女佣,她叫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勤劳肯干,尤其对周作人照顾体贴有加,1909年春,周作人便与羽太信子在日本注册,正式结为夫妻。

周作人学成归来后,就把羽太信子带回了绍兴。1912年,在羽太信子的要求下,又将她的弟弟重久和妹妹羽太芳子接到了绍兴。这一年,周建人24岁,羽太芳子15岁。二人在同一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慢慢有了感情,周作人和羽太信子便做他俩的工作,成人之好,因此,1914年,周建人与羽太芳子成了亲。

1919年,鲁迅一家卖了绍兴的房子,在北京八道湾购置了一座宅子,一家人搬到了北京生活。后来,周建人到上海去工作,羽太芳子因有身孕,没有随丈夫去上海。周建人一个人在上海,生活毕竟难以周全,便多次做芳子的工作,希望同自己一起到上海生活,芳子对姐姐太依赖,坚持不去,让周建人伤心不已。

周建人在上海孤独的生活中,认识了江苏靖江的小学教员王蕴如,不久同居,但未办结婚手续,王蕴如没有名分,也安之若素,一起还生下了女儿。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后,搬出了北京的家,也与许广平有了夫妻之实。

后来,鲁迅到上海工作,便与许广平一起,搬到景云里同周建人及他的外室住在了一起,竟也十分和谐。

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为何共娶一对姐妹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娶妻要娶日本女人,这是全世界男人的梦想。

在当年,日本女人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将自己变得温文尔雅,顺从丈夫,而且很能吃苦,善于做家务、照顾孩子、伺候老人。

可以这么说,日本女人能够让男人最大程度的有精力在外打拼,而不需要关心家里的事情。

因维护鲁迅,通常大肆贬低羽太信子,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鲁迅弟弟周作人当时在日本留学,结识了房东太太的女儿羽太信子。

羽太信子是个普通日本女孩,长相不漂亮,但能吃苦耐劳,当时帮助母亲收拾屋子。

周作人当时是个内向老实的学生,见到羽太信子就脸红。

由此羽太信子对他有好感,两人后来就在1909年结婚了。

结婚的时候,周作人只是个穷学生,连哥哥鲁迅也穷的铃铛响,生存困难。

羽太信子嫁给周作人,当时不是为了钱。

同时,由于姐姐羽太信子嫁给了周作人,妹妹羽太芳子也交给了周作人弟弟周建人。

可惜,周建人品行不佳,芳子为此倒了大霉,被抛弃后只能依靠姐姐和姐夫生活。他们的一个儿子丰三也因此自杀,这就是后话了。

就羽太信子自己来说,我们看看这几个点。

徐淦《忘年交琐记》长文中专有一节记羽太信子。徐文说:“上街采办,下厨做饭,扫地抹桌,洗洗刷刷,全由羽太信子里里外外操劳不停。她完全是日本型的贤妻良母,鞠躬如也,低声碎步,温良恭俭让,又极象绍兴的老式妇女,使我一点也看不出从前知堂当教授,做伪官领高薪时她会变成阔太太,如今过苦日子才变成这样勤劳朴素。”

文洁若先生在《晚年的周作人》文章中,记了羽太信子的两个小细节,很能说明一点什么。其一,“周作人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生前,每餐必先在牌位(周氏兄弟母亲鲁老太太、周作人女儿若子、周建人儿子丰三的牌位)前供上饭食,然后全家人才用膳。”其二,“羽太信子病笃说胡话时,讲的居然是绍兴话,而不是日语,这使周作人大为感动。”

周作人在1946年11月6日因汉奸罪,被高等法院判处他14年有期徒刑。

当时羽太信子本可以回到日本,但她仍然赶到中国等着丈夫释放。

到了1949年周作人被特赦,随后留在新中国服务。羽太信子也陪着丈夫,直到1962年4月8日因冠心病在北大医院病故,享年75岁,至此两人的婚姻生活长达54年。

这些细节都说明了,羽太信子应该是个不错的贤妻良母,也没在家外面搞过事。

羽太芳子更是被抛弃的女人,很悲惨的。

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为何共娶一对姐妹花?

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出身于绍兴大户人家,可到他这一代,已家道中落了,家庭经济相当拮据。但,周作人读书争气,考取了到日本留学的官费生。公家出钱自己读书,又日本的生活费用比起西方低得多,所以对当时他来说,是件美事。

到日本后,周作人和几个同学共同租住一处寓所,还合伙请了一个女佣,这个人就是羽太信子。羽太信子矮而胖,家境贫寒,没有读多少书。但她性格温和,对周作人照顾得很周到。这让久在异国他乡的周作人心动了,二 人开始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以后便和羽太信子举行了婚礼。

民国名人林语堂说过:一个男人的理想人生必须住英国乡村,用美国电器,请中国厨子,娶日本太太。周作人好歹占了一样。

周作人与羽太信子走到一起,与其成长经历有关。周作人自幼由自己的继祖母蒋氏抚养,很少与母亲鲁瑞在一起,没有享受过母爱。蒋氏是周作人祖父周福清的填房,因为太平天国打到绍兴时,蒋氏和家人走散了,经过一段时日才回来。周福清怀疑她是被太平军抓走了,身子已被玷污,又她没有当贞节烈女,所以满脑子封建思想的周福清很嫌弃他,经常刁难、责骂她。

幼小的周作人跟着无依无靠的蒋氏生活,自然遭受了世人的白眼与侮辱。所以,周作人很早就体会了人情冷暖,世态的炎凉。由于骨子里缺乏爱,羽太信子给了他嘘寒问暖, 给了他体贴与关怀后,便 生发了感恩之心,这是他与羽太信子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

周作人想留在日本与羽太信子白头偕老,大哥鲁迅却希望他能回国,毕竟母亲需要照料。当周作人委婉地表示自己想留在日本学习法文时,鲁迅的回答现实而清醒,对周作 来说,甚至是残酷的:“家里再无钱供你读书了”。迫不得已,周作人只好带着羽太信子回到中国。

当时,留学生在国内比较牛逼,周作人归来,先在浙江教育司任督学,后来又做了中学教员。

羽太信子则买菜、做饭、料理家务,在周作人面前依然低眉顺眼、温良恭俭让,成为标准的贤妻良母。鲁瑞老太太对羽太信子也比较满意,这不仅因为羽太信子像极了旧时绍兴勤劳的家庭主妇,还因为她照顾鲁瑞自己也尽心尽力、无微不至。

尽管周家经济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起羽太信子在日本家庭,周家生活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因而,聪明的羽太信子又陆陆续续地把她的娘家人接来中国一起生活,这其中,就有她的妹妹羽太芳子。

当时,芳子不过15岁,正是喜欢幻想、情窦初开的年龄。而周作人的弟弟周建人当时已经24岁了,风华正茂时,比大哥鲁迅帅多了,对异性是有吸引力的,尚未娶妻。一来二去的,二人相互间也渐生好感。在信子巧妙的斡旋下,羽太芳子和周建人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为何共娶一对姐妹花?

理科男答历史。

看到周作人、周建人的名字,就能直接想到周树人。

不要傻傻分不清,周树人才是鲁迅。

他们三个是兄弟,鲁迅是老大,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

我们先来说说周建人的二哥周作人。

周作人18岁进入江南水师学习,毕业后又留学去了日本。

六年后,也就是24岁时,他在东京娶了妻子,一个日本籍的女人,名字叫做羽太信子。

在之后的人生中,羽太信子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件就是周作人和鲁迅的决裂;第二件则是周作人出任伪职。

周作人一家和鲁迅关系并不好,大概原因应该是双方的生活习惯有所不同。

比如花钱方面,羽太信子是大手大脚,而鲁迅呢,不光要挣钱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周作人一家。

所以后来导致了鲁迅和周作人的分居、矛盾。

1937年七七事变后,周作人没有离开北平,有可能是被羽太信子所迷惑。

羽太信子对于周作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周作人处处都要受到羽太信子的管制。

而羽太信子也不是一个好姐姐,她有一个妹妹,叫羽太芳子,也就是周建人的夫人。

芳子和信子相处的时间很长,因此芳子的很多习惯都是信子教会的。

就比如会花钱,挥金如土,比较爱慕虚荣。

而芳子和周建人关系也不怎么样,后来分手了。

1912年,也就是周作人回国后的第二年,羽太信子分娩,因需要人照顾,她妹妹芳子从东京赶来。

因为芳子要居住在这样一个大家庭,所以难免会和其中的男性产生火花。

久而久之,周建人和芳子之间有了感情,再加上周作人和夫人信子的促进,1914年,他们结婚了。

这一切都要给大哥鲁迅说的,但是鲁迅当时不在家里,而且觉得这是亲上加亲,于是就直接结婚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之间感情很好,1921年,周建人去了上海,后来让芳子也去上海,但芳子舍不得姐姐,就没去。

之后周建人就一直生活在上海并和自己的学生王蕴如有了孩子。

1937年,周建人带着王蕴如和自己的孩子回北京看母亲,这期间他们和信子、芳子大吵,闹得关系很尴尬。

羽太芳子以后再没有和周建人生活过,一直居住在北京和自己的姐姐在一起。

周作人和周建人共娶姐妹花,前者是因为爱情,后者也是因为爱情,但是后者结婚有些仓促,因为是前者的催促下才结婚的,更何况周建人也没有去过日本,不了解日本人的习性,最终导致了周建人这段婚姻的失败。

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为何共娶一对姐妹花?

周作人和周建人兄弟,娶了一对日本姐妹花,她们分别是羽太信子和羽太芳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羽太信子姐妹和周氏兄弟)

记得林语堂曾经说过,一个男人的理想人生必须住英国乡村,用美国电器,请中国厨子,娶日本太太。

民国时期,由于许多读书人到东洋留学,因此,娶日本太太,似乎也成了一种时髦。许多名人都有娶日本太太的记录,比如郭沫若、康有为等。

周作人和鲁迅一样,很会读书。后来考取了官费生,随鲁迅一道前往日本留学。

当时的周作人,虽说出身于绍兴的大户人家,但由于家道中落,生活早已捉襟见肘。因此,能考取官费生,到日本留学,于他而言,已经是非常理想的事情。何况日本的生活费用比起西洋而言,那已经是相当经济实惠了。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周作人和几个留学生租住在一处寓所中。为了解决杂务,他们合伙请了一个女佣,那就是羽太信子。

羽太信子不是个美人,她身材短而胖,相貌也极为平常。且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受过像样的教育。

但羽太信子性格却极温柔,对周作人更是体贴温和,这让周作人大为感动。很快他便和羽太信子确定了关系,并在不久后便举行了婚礼。

(周作人旧照)

周作人真的是为了赶时髦,才在冲动中娶羽太信子的吗?

其实,这和周作人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

周作人一共有5兄妹,他非长非幼,所以既不可能像长子鲁迅那样,被家人视为家里的栋梁,又不能像幼弟周椿寿那样惹人怜爱。

他自幼便由继祖母蒋氏抚养。由于少在母亲鲁瑞的身边,因此鲁瑞和他感情的并不深,对他也不是很喜欢。

蒋氏是周作人祖父周福清的继室,很不得周福清待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太平天国打来的时候,她和家人走散了,后来才找回来的。

周福清问她去哪儿了,她又说不出所以然来,因此周福清疑心她被太平军抓走,身子不清白。而她又没有像贞节烈女那样以死殉节,所以周福清极嫌恶她。却又没有休她的理由,于是对她极为冷淡,甚至经常责骂她。

周作人幼年跟着蒋氏,自然也跟着受了不少白眼和冤屈。

(周福清塑像)

比如周福清晚年的时候,他的小妾生了一个儿子叫周伯升。

周伯升比鲁迅小2岁,和周作人一同上私塾。

周家在地方上是有名望的书香人家,鲁迅和周作人都很会读书,但周伯升却在读书上非常平庸。每次考试,周作人准考第一,而周伯升却总是考倒数第一。

有一回,周伯升难能可贵地考了倒数第二,周作人不巧也考了第二名。结果,周福清把周作人狠狠骂了一顿,却把周伯升好一顿夸。说他读书用功,居然学习进步了。

不光如此,周作人和周伯升有了矛盾,周福清从来都是不问青红皂白向着周伯升。由此可见,周作人真正是爹不疼娘不爱,从小就生活在不公和被忽视的环境里。

一个缺爱的人,别人只要施予他一点点好,他便会感激零涕,并加倍地报答对方。

周作人就是如此。他在得到羽太信子的特殊关照后,一直视她为珍宝。哪里还管得上什么门当户对之类的俗世之见,只为能留在日本和她白头到老。

周作人想留在日本,鲁迅却希望他能回国一起照顾母亲。所以当周作人表示他想继续留在日本学习法文时,鲁迅巧妙地说,家中已无力再供他继续留学。意思是要停止供给他读书的费用。

这样一来,周作人只得放弃在日本生活的打算,带着羽太信子回到绍兴。

(左一为羽太信子)

当时,留学生凭着一纸国外的文凭,在国内是能找到相当体面的工作的。周作人回国后,先在浙江教育司任督学,后来又做了几年中学教员。

羽太信子在这段时间的表现,被周作人的好朋友徐淦写在《忘年交琐记》中,他描述说:“上街采办,下厨做饭,扫地抹桌,洗洗刷刷,全由羽太信子里里外外操劳个不停。她完全是日本型的贤妻良母,鞠躬如也,低声碎步,温良恭俭让,又极象绍兴的老式妇女。”

周作人的母亲鲁瑞也对羽太信子比较满意,一方面羽太信子勤劳好学,另一方面她对鲁瑞照顾得相当仔细.比如鲁瑞有肾炎,四季要吃西瓜,她会熬成西瓜膏,放到冬天,再拿出来给鲁瑞食用。

尽管周家经济不算太宽裕,但比起羽太信子在日本家庭里的生活而言,自然已经好了许多。所以,羽太信子陆续把她的家人接来一起生活,其中就有她的妹妹羽太芳子。

当时,羽太芳子才15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而周作人的弟弟周建人时年24岁,尚未娶妻。

一来二去,两人便产生了感情。

羽太信子和周作人都是在婚姻中受益的人。因此,他们也极希望羽太芳子和周建人也能走进婚姻,何况这样一来,还是亲上加亲。所以,在他们的撮合下,再加上鲁迅也不反对,周建人便迎娶了羽太芳子。

(参考史料:《晚年的周作人》《忘年琐记》)

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为何共娶一对姐妹花?

在新中国,对周作人了解的真不多,年龄大一些的也就知道他当过汉奸而已。对鲁迅先生自不必说,但周建人却是大名鼎鼎,曾任职浙江省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连文革也未受到冲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