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计划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何事先没有被苏联发现?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本来希特勒在欧洲的人气已经达到了顶峰,举目望去除了英国尚未臣服之外,连法国等欧洲其它军事强国都已经被德国收为麾下。于是德国及其盟国开始了封锁英国的计划,处于和德国签署不开战协议的苏联开说,眼看着英国将大势已去,其当然不愿接受德国在欧洲一支独大的局面,于是公然退群,让德国封锁英国的计划不能得逞,这让希特勒气的暴跳如雷。苏联退群以后,当然知道会和德国必有一战,于是和瑞典、英国结盟,早就做好了迎战德国的准备。而德国更知道苏联地域的广阔,也早就对其垂涎三尺,只是德国开始并不具备征服苏联的实力,如今能借此机会拿下苏联的话,那么全世界都将成为德国的盘中餐。也就是说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苏联和德国都心知肚明,错在他们都对对方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苏联深知自身深处极度寒冷地域,认为德国想对其用兵必须大量采购棉衣棉服来装备部队,因此密切管控着棉花之类的动态,在其认为德国还不可能出兵的情况下,向边境大量运输战略物质的时候,被德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弹药物质几乎损失殆尽,这就是苏军开始一直吃败仗的真正原因。
而德军产生误判的是,他们做梦都没法想象苏联集结了500万军队,以自己先头部队区区60万人,直到战争最后都不足300万部队去进攻苏联,当苏联得到充足的弹药补充之后,10万门大炮齐射的场面,直接把德军打懵圈啦!不得不举白旗投降。
巴巴罗萨计划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何事先没有被苏联发现?
这事儿如果说毛熊一点都没发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当时的情况大抵上双方都心知肚明必然要开片,唯一不确定的是到底什么时间开片,到底谁来砸第一板砖。毛熊从1939年开始暴兵,到开战时兵力从248万暴到570多万,而且从1941年5月开始从八个军区整编了8个集团军向西线开进,总不能说他们是去打酱油的吧?
熊爷的第一个悲剧在于他们就像那个等靴子落地的人,被一堆情报给弄花了眼,有说三德子四月就要开片的、有说六月的、有说七月的,狼来了N回之后熊爷就想紧张都紧张不起来。而且熊爷自信一旦和三德子开片必然是史诗大片,不可能短期结束战斗,他们用尽脑细胞找出了一个检测德军否则有开战意图的方法。那就是监控欧洲羊毛和棉花期货的价格波动,只要没有大幅度上涨就证明三德子没买棉衣,在熊爷地盘开片不穿棉袄是公认的作死行为,拿破仑兄弟已经准确验证过了,三德子不可能这么二逼。可是奥地利小胡子偏偏认为和熊爷开片也就是个片头公益广告,棉衣什么的根本不需要,所以熊爷错误的得出了三德子短期不会进攻的定论。
熊爷的第二个悲剧在于他们被三德子抽高卢鸡的过程吓到怀疑人生,突然觉得堑壕战和要塞战根本就是渣渣,在装甲集群面前完全是等死的货。所以他们改变了原来的防守思路,打仗历来奔放的熊爷对闪击战术没啥好点子破解,但他们能抓住关键。不就是玩装甲嘛!爷数量上碾压就是了,所以他们暴了1万多辆坦克,又出于爷们对巨炮的浪漫暴了10万多门火炮。只要你三德子敢来,咱们就闪电战对闪电战,坦克对坦克肛正面,就问熊爷我爷们不爷们?只是开战以后无论布列斯特要塞还是斯大林格勒都证明,还是老老实实打防守反击适合熊爷,正面刚什么的都是幻觉。
熊爷的第三个悲剧是基于第一个悲剧衍生出来的,格鲁吉亚大胡子觉得既然三德子没有全面进攻的意图,那么我们猥琐发育完是不是可以出去浪一波?于是他把41%的物质基地放在了边境线不足200公里的范围,里面装满了燃料和装备,甚至熊爷为了运输顺利,把火车都装进去了。结果6月22号那天全喂了三德子的航空炸弹,很长一段时间里熊爷就只能看着没油的坦克和没炮弹的大炮发呆,被三德子用各种体位反复抽。一直被抽到莫斯科城下才勉强站稳脚跟,之后回到熊爷擅长的防守反击,战场就不再是三德子说了算了。
总结起来熊爷真不是瞎到一点都没发现巴巴罗萨计划,只是这帮哥们在阴差阳错之下被大白天打了闷棍,事后为了挽尊只能说三德子是无耻偷袭,爷这么白莲花的熊真的不知道还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要是有防备爷早就抽死三德子了,哪还用那只白头鹰赞助云云。作为围观群众我们也只能表示熊爷您高兴就好,不过您无耻的样子真的很有老夫当年的风范。
巴巴罗萨计划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何事先没有被苏联发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主要是斯大林自己的问题。
斯大林有以下几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第一,德国没有打垮英国,就不可能入侵苏联。
历史是一面镜子。
当年拿破仑在没有占领英国本土的时候,跑去和俄国决战,结果在英国、俄国的夹击下,惨败。
正常来说,希特勒不会这么傻,重蹈拿破仑的覆辙。
自然,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甚至可以说非常有道理。
斯大林认为这是基本常识,希特勒不可能不知道。
第二,斯大林认为德国并没有完成入侵苏联的准备。
谁都知道,苏联领土面积极为辽阔,从远东到莫斯科就有接近5000公里距离,从莫斯科到苏德边境还有1000多公里距离。
如果想要占领苏联,德国必然要进行持久战。
然而,当时德国并没有持久战的资源,也没有持久战的能力。
在进行著名的法兰西战役时,面对英法联军,德军的装甲部队几乎损失了一半。
而法国并没有什么战略纵深,也就相当于苏联的一个省。
德军打法国已经出了奇兵,尚且有这样损失,攻打辽阔的苏联又会如何?
另外,苏军当时实力也非常雄厚。
1941年6月当时苏联军队的总人数高达500万人,比德国调派参与巴巴罗萨作战的地面部队总人数还多。
苏军当时坦克高达2万3000辆,而德军可以用在东线的只有3000多辆,苏联有4:1的优势。更别说,苏联已经开始大量装备优秀的T34坦克,可以轻松压倒德军的3型和4型坦克。
至于苏军的火炮、战机,同样具有相当巨大的数量优势。
苏联还有非常丰富的战争资源,比德国强的太多。
这种情况下,德军攻打苏联的可能性比较低,两军实力相差不大。
第三,日本的表现。
斯大林最怕的是就是德军和日军从两线进攻苏联,那苏联就可能有灭顶之灾。
然而,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互相承认了伪满洲国和外蒙古,苏联停止对中国援助,日本也不去进攻苏联。
日苏中立条约签订后,斯大林认为德军不可能进攻苏联。因为日本是德国亲密盟友,要是进攻不可能日本不参加。
况且,当时日本还有100多万大军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也无法抽调主力北上。
所以,尽管苏联情报部门已经多次发出战争逼近的警告,斯大林依然拒绝改变心意,认为这是英国故意设计要让苏联和德国开战的假情报。
潜伏德国的共产主义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在战争爆发前便已向斯大林透露准确的进攻发起日期,但这项情报也没有获得重视。
巴巴罗萨计划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何事先没有被苏联发现?
巴巴罗萨计划之前,希特勒从德国及其仆从国调来了190个师,高达500多万武装部队。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即使计划再周密,封锁再密不透风,也绝不可能毫无迹象和征兆。事实上,不仅仅是苏联发现了很多迹象,连英国、美国等国家也多次向苏联发出了德国进攻苏联的警报,只不过苏联都没有相信罢了。
巴巴罗萨计划
自德国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野心勃勃的纳粹德国就成为英国、美国、苏联等国最为警惕的目标。因此,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关于德国的情报不断被传至各国。虽然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十分隐秘,但是,种种迹象依然表明了德国进攻苏联的巨大概率。
早在1941年1月,得到秘密情报后的美国,就曾向苏联发出了德国正在制定进攻苏联计划的情报。但是,这样的情报并没有得到苏联政府的重视。同样,类似提醒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英国也曾多次发给苏联。然而,苏联政府和斯大林依然从未将这些情报当回事。
斯大林
因为,在苏联的眼里,野心勃勃、四处侵略的德国固然可恶,但是,同属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老牌列强英国和美国,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们不过一丘之貉罢了。苏联人固执的认为:英国和美国不断的提醒德国即将进攻苏联,与其说他们是好心,还不如说他们为了祸水东引,妄图让德国和苏联火拼,他们好渔翁得利。
更关键的是,美国和英国的确有这种心态,二战前期,尤其是英国,也的确不怀好意的向苏联发布了不少类似的信息。“狼来了”喊得多了,苏联自然也就不再相信了。也因此,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对于英国、美国等国的不断提醒,苏联自然也并没有当回事儿。
纳粹德国的巅峰
当然,首当其冲的苏联也并非懵懂无知,它自己也发现了许多征兆。在多次接到德国巴巴罗萨计划详细情报的同时,在战争爆发前几天,6月18日,一名德国士兵越境进入了苏联境内,并向苏联军队投诚。这个德国士兵带来了一个极为震撼的消息:在6月22日凌晨4:00,德国军队将在苏德边境对于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这个士兵甚至赌咒发誓说“如果在当天德国并没有发动进攻,就把我枪毙”。然而,面对这样的情报,苏联政府和军队依然并不相信,并将其视为对手进行心理战的一种。而后,又有一名德军司务长到达苏联,并再次报告了德国军队将在凌晨进攻的情报。斯大林依然将其视为“德国将领试图挑起冲突”的手段。
苏联红军
斯大林为什么固执的不愿意相信如此之多德国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此时的纳粹德国情报机构也并没有休息,他们不断的散布着各种互相矛盾的情报,以混淆视听。因此,斯大林此时看到的情报,不仅仅有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也有德国继续进攻英国、德国试图保持与苏联的和平等等自相矛盾的情报。
而且,虽然两次5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的工业实力有了巨大的飞跃,但是,刚刚完成大清洗的苏联红军,正处于最为虚弱的时期。虽然此时红军的数量高达500万,但是战斗力却并不容乐观。因此,苏联迫切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度过这段虚弱时期。而不刺激德国,就成为苏联最好的选择。
斯大林
最终,面对纷纷而至的情报,虽然在朱可夫等苏联将领们的坚持之下,斯大林最终发布了“波罗的海、列宁格勒、西部基辅等各军区前线部队,做好抵抗德国突然袭击准备”的命令,但是,这条命令发布的已经太晚了。
仅过了几个小时,1941年6月22日凌晨3:00,希特勒一声令下,德国将领们指挥190多个师、550万兵力、4900架飞机、47,000多门大炮、3700辆坦克、190多艘军舰,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对苏联全境发动了狂风暴雨一般的进攻,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
巴巴罗萨计划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何事先没有被苏联发现?
苏联海报-对于敌人的每一次进攻我们英勇无畏的红军将以三倍的打击来回答
对于巴巴罗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苏联并不可能不发现和不采取任何措施。实际上1935-1941年苏联领导层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苏联武装力量战备水平的重大措施,时刻准备战争爆发,具体有
1935年到1939年间,红军转为基干制;
1939年实行了普遍义务兵役制;
战前1939-1941年,创建并扩大了新一代坦克和飞机的成批生产;
1939-1941年间,对武装力量完成了从和平时期转变为战争时期(在战前!)的战略动员扩编,从98个师增加到303个师;
从1939-1941年,在西部边境地区成立和集结了掩护部队,加上战前补充到掩护部队的第二战略梯队的16个师,其数量达到人类历史上和平时期罕见的186个师;
做好了西部战区的后勤备战工作-机场、防御区和道路
1941年4-6月,随着战争威胁的增长,采取了提高战备水平的紧急补救措施,包括:
4-5月间,征召了79.3万名后备兵去补充西部军区的部队,使之几乎达到了战争时期的定员;
总参谋长4月14日下令,未计入清单,但安装了野战部队武器的所有防御地区和所有永备发射工事紧急进入战备状态;
从5月13日起,把第二战略梯队的部队从腹地秘密调遣到西部军区,并进入战备状态,他们是7个集团军和66个师(第16、19、20、22、24和28集团军、步兵第41军、机械化第21和23军);
西部军区的63个后备师进入战备状态,通过夜间行军秘密向前推进,并从6月12日起编入这些军区的掩护部队(国防人民委员部6月12日下达的指令);
掩护部队第二梯队的52个师以训练的形式秘密转移到集结地区,并进入战备状态(国防人民委员部6月16日下达的命令);
掩护部队第一梯队的各师按照总参谋长6月10日的电报和国防人民委员部6月11日的命令从6月初进入防御区;
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所有部队在1941年6月18日-21日进入战备状态;
从1941年4月起成立指挥所,从6月18-21日它们的任务就是紧急组建前线管理局;
1941年6月21日在第聂伯防线组建由布琼尼指挥的集群;
按照国防人民委员部5月14日的命令,所有军事院校毕业生提前毕业,并被派往西部边境军区;
1940年12月27日,国防人民委员部下达第0367号命令,1941年6月19日再次下令,对飞机等进行疏散和伪装;
1941年6月14日,斯大林派出副国防人民委员梅利茨科夫到西部特别军区和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检查各军区空军的战备状态;
实际上在德军开始进攻之前,红军237个师中有225个师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做好了按国防计划与德国及其盟友开战的准备。在开战前,只有2条重要措施没有执行:全国总动员和把部队开进防御区的前沿地带。显然斯大林认为1941年春季采取的措施已经完全足够了,186个师规模的掩护部队能够击退德国及其盟友的任何一种突然袭击!然而战争初期的边境交战使得这一想法完全破灭!
巴巴罗萨计划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何事先没有被苏联发现?
苏联是有所警觉的,德国进攻拿下了欧洲的很多国家之后,苏联也会想到会不会战火烧到自己的身上,就那苏德互不侵犯的条约,可见苏联就已经定好了目的,就是想德国不要向苏联有非份的出现来对自己的侵犯,巴巴罗萨计划是个绝密的计划,但是苏联的斯大林也通过一个德国有沒有微少的变化来断定德国会不会进攻苏联,那就是要军事行动时的必备的一个物件棉衣,苏联的气候是寒冷的,德国如果出现生产大量的棉衣就可以断定德国的动向,全方位的情况斯大林也考虑在内,情报分析,边境出现的异常,苏联都会起注意,但是苏联被苏德条约羁绊了自己,只是在边境上按日常的防务这就给了德国的计划的进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