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虎狼之师,六国诸侯闻风丧胆,大泽乡草民匹夫哪来的勇气敢于反抗暴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横竖都是死,还不如拼了。
以陈胜吴广为例,他们作为戍边的兵丁,这900多人要求按时抵达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然而,因为连日暴雨,他们一行人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村集)延误很久,无法上路。
根据秦朝的严酷法律,戍边兵丁不能按时赶到地点,就应该斩首。
退一步说,就算不斩首,也会遭到酷刑。就算也没有酷刑,这些兵丁戍边不但要和游牧民族作战,还要干这种苦活,至少会有大半人死去。
既然到了这种地步,反正也就是死了,干脆拼一拼,反抗暴政。
反正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杀罢了。
秦朝为什么十几年就灭亡?
在于建国初期应该实行仁政,让久经战争的人民休养生息。
刘邦、朱元璋、赵匡胤甚至毛泽东都是这么做的,但秦始皇不是。
首先,秦始皇连续对外作战,北打匈奴,南打百越。
其中百越之战持续多年,50万大军病死战死30万,最终仅剩下20万人占领百越。
而百越土著还在不断游击战,战争永不停止。
另外还有大兴土木。
仅仅修建秦始皇陵与阿房宫,共动员了近七十万人,死者不计其数。
修建长城使用的民夫更多,死者也更多。
秦始皇时期征集的民夫,比以往高出30倍,征税高出20倍。
另外,面对人民的抱怨,秦始皇单纯采用镇压方式,使用严刑峻法。
一人死罪,三族连坐。一家犯法,邻居连坐。
老百姓很容易被流放、苦役甚至肉刑,各种刑罚多如牛毛,人民痛苦不堪。
刘邦攻入关中平原以后,立即废除秦朝的严酷法律,顿时就得到了明星。
所以,这是标准的官逼民反。
秦军虎狼之师,六国诸侯闻风丧胆,大泽乡草民匹夫哪来的勇气敢于反抗暴秦?
大泽乡的陈胜、吴广们敢于揭杆而起、反抗暴秦的最主要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秦始皇死后,胡亥、赵高的篡权当政削弱了秦朝的统治力量。
1. 秦朝暴政逼反民众。秦朝的赋役制度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的。《汉书•食货志》记载,秦时的“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老百姓三分之二的收入要归统治者所有。特别是徭役尤其苛重,每个壮年男子每年要替政府出徭役一个月,称为更卒。这是由秦统一天下之前就开始在秦国实行的制度。
在统一之前的秦国,由于国土还比较小,农民出徭役,无论是到都城还是去边境,路程不会太长,时间不会太久,农民还能忍受。等到秦国统一六国后,帝国疆域扩大了数倍,但徭役制度却未变,东南沿海的人可能要到西北地区去服役,往返经年累月,农民的痛苦和负担可想而知了。秦始皇修长城、阿房宫和陵墓都征用了大量劳力,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吴广他们就要从安徽的大泽乡赶到北京密云去守边。
再有,秦朝的刑罚也是非常严酷的。死刑就有很多种,比如弃市、腰斩、车裂、坑、磔、镬烹等。秦朝还会把犯罪的人编成军队开到边境去防守、充边。秦始皇北击匈奴的时候就迁徙了很多内地罪犯去居住。
在苛政的压迫下,秦朝农民的生活是很困苦的。《汉书•食货志》上说“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公元前209年七月,秦二世发“闾左”谪戍渔阳(今北京密云),闾左指的是贫弱无力服役的人。陈胜、吴广带领900多人走到大泽乡的时候,正赶上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照期限赶到渔阳。照秦朝法律,延期到达一律要处死,陈胜、吴广一不做、二不休,就号召大家起义造反,揭开了农民战争的序幕。
2. 胡亥、赵高的篡权也成为起义由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出巡路上,当时跟随的有幼子胡亥、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秦始皇本来有遗诏叫在北方监军蒙恬的长子扶苏回咸阳继位,但李斯和赵高密谋立胡亥为帝,并杀死了扶苏和蒙恬。
胡亥成为皇帝后,为了立威,诛杀大臣和诸公子,巡行全国,“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削弱了秦朝的国力。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时,为了壮大力量,就打起了扶苏的旗号,“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只持续了半年就失败了,但各地反秦力量蜂起,最终还是埋葬了秦帝国。
感谢您的阅读,觉得有用的话欢迎点赞、评论并关注哦~
秦军虎狼之师,六国诸侯闻风丧胆,大泽乡草民匹夫哪来的勇气敢于反抗暴秦?
天下苦秦久矣!
这个问题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
话说陈胜吴广一行人在路上遇到大雨,阻断了去路,耽搁了。由此误了时辰,不按按期抵达。按秦朝法律事要杀头的,所以他们就干脆造反了。
在《史记,陈涉世家》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什么意思呢?
就是如今跑也是死,造反也是死,反正横竖都是死,那还不如死大一点!
这就是原因,反正都是要死,还怕啥?
当然,这只是陈胜吴广二人的想法,因为造反这种事儿,罪过巨大,牵连甚广。失败了可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命没了,可能家里人甚至于邻居都得受牵连。
这个大家必须要考虑的啊,当时跟陈胜吴广用同样想法的人肯定不少,但是敢做的却没几个。没办法,必须得为家人着想啊!
但是陈胜吴广这两人胆儿都挺大,并不是说说而已,说干就干。先是装神弄鬼,搞出些怪事儿出来,建立起威信。然后又十分干脆的把押送戍卒的将尉给杀了,带头造反。
这下众人都慌了啊,大部分人不知所措。
而陈胜又来了一篇壮志豪情大演讲,不仅将横竖都是死这个大家都知道的问题摆到明面上,还给大家画了个大饼子,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招厉害了,这一套厉害了,说实话我都怀疑他们两个是经过长时间的谋划故意搞出了这么一出。
而在陈胜吴广已经杀了当官了的,造成了反抗的事实的情况下,加上追求活命和未来将相的双重引诱,大部分人也就跟着一起干了。
至于那一小部分人,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加入他们,要么被他们杀掉。
所以,他们敢造反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点。
第一,秦朝的严苛法律,让他们在死亡的威胁下,有了求生的想法,即为了活命。
第二,陈胜吴广的威逼利诱,这两人联手策划了一场造反事件,并把大家都拉上来船。
其实大泽乡举事的故事咱们都学过,这个都容易看得出来。
不过这里需要提出的一点是,大泽乡的那些人不是什么草民匹夫,而是军队!
因为司马迁记载的是:
发闾左适戍渔阳!虽然“闾左”是贫民的意思(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但是“戍”表示“守边”,所以这些人是去渔阳戍边的军人,就算是带着发配之意,但从他们被征兆出发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是军人了。
所以大泽乡其实可以说成是一场兵变!
秦军虎狼之师,六国诸侯闻风丧胆,大泽乡草民匹夫哪来的勇气敢于反抗暴秦?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秦法严苛,陈胜、吴广等人已耽误了时辰,按秦律当杀,且即使免于刑法,被发配到渔阳县(今北京密云)戍边,因渔阳在秦朝属于边境防线,戍边士卒不是死于东胡匈奴等外族之手,就是亡于繁忙苛刻的工程修建,如修长城、修驰道(秦时的高速公路)、修堡垒等。
因此陈胜等人如果当时不反也凶多吉少,九死一生,不如放手一搏,以求一线生机,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陈胜等早有异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且属于秦朝的二等公民(陈胜等人是楚人)。
秦军虎狼之师,六国诸侯闻风丧胆,大泽乡草民匹夫哪来的勇气敢于反抗暴秦?
秦皇年迈,放任赵高乱国而已。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秦准确说是灭七国,还有当时杀死周幽王后,占据陕西西安(丰镐)的犬戎一国。
只不过当时占据陕西的并不是汉人,而是杀死周幽王这些汉人败类的游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灭陕西的时候更快。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秦王嬴姓赵氏,秦王杀白起是为赵报仇;白起死后,秦王四十年未攻赵。
秦军虎狼之师,六国诸侯闻风丧胆,大泽乡草民匹夫哪来的勇气敢于反抗暴秦?
他们的勇气来源有二
第一,按当时秦律法,陈胜吴广必死无疑,兔子急了还要人,更何况人呢。
第二,大家都听说过‘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有时候真的是一种力量,因为陈胜吴广都不知道秦国有多厉害,他们只想活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