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省会原本在安庆,1952年,为何迁移到了中部的合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萨沙至今也没有想得很清楚。

我是南京人,安徽的大城市我基本都去过,合肥、芜湖、安庆、蚌埠等等!

相比起来,目前合肥城市规模最大,发展一般。

我举个小例子,明明合肥有安徽儿童医院,很多安徽的老百姓还是来南京儿童医院看病。

由此可见一斑。

安庆发展的不错,但同合肥相比,规模就小了很多。

其实,早在1945年,国民政府就将安徽的省会从安庆,迁移到合肥。

早在清末,满清政府就体会到安庆作为省会的不足。

自古以来,安庆都是安徽的军事重镇,扼守长江要隘。

沿着长江无论从东到西,还是从西到东,务必占领安庆。

太平军同清军,在安庆鏖战多年,死伤无数。

安庆丢失以后,没多久太平天国就灭亡了。

然而,这是以前的事情了。

在没有铁路的年代,一切大规模物资运输要依赖水运,扼守长江的安庆自然非常重要。

时代不同了。

随着铁路的出现,江运日趋衰亡。

既然江运不重要,安庆也就体现了劣势。

作为省会,它的地理位置太靠南了,而且周围地形很复杂,水网纵横,修建铁路都很困难。

相反,当时还是小城的合肥位置在安徽中部,位置更好一些。

1935年,淮南铁路修通,从北部的淮南铁路经过合肥到南面的芜湖,到达长江。

由此,合肥成为安徽省铁路的中转,向上可以连接中国主干线津浦铁路、陇海铁路,四通八达。

所以,合肥也就脱颖而出了。

安徽的省会原本在安庆,1952年,为何迁移到了中部的合肥?

这要从安徽省历史谈起。安徽省始设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合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为名。《清史稿·地理志》记载置省经过:清初所置江南省,辖境过广(包括今安徽、江苏与上海市),吏事繁亢。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分设左、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驻苏州;左布政使司驻江宁(今南京),辖今安徽全境,含淮安、扬州二府与直隶徐州。康熙元年(1662年),江南省增设安徽巡抚,始有安徽之名。康熙五年(1666年),划淮安、扬州二府与徐州归属右布政使司,从此,今安徽、江苏二省境界基本定型。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原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仍驻江宁,乾隆二十五年(1766年)移驻安庆。咸丰三年(1853年)2月17日夜,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安庆,杀死安徽巡抚蒋文庆,安庆知府傅继勋逃走。4月24日,安徽省省会临时迁至庐州府治合肥城。1862年,清王朝以庐州“无重关大江之险”之由,将安徽省省会又迁回安庆。

民国肇始,安徽省省会仍驻安庆。但后因战乱不止,政局多变,有几届民国政府曾短时间地将省会临时设在津浦线交通枢纽――新兴城市蚌埠,如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任命军阀倪嗣冲为安徽督军,官邸就设在蚌埠。1925年7月至1927年春,北京政府的几任省府机构也设在蚌埠。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发生,日军在相继攻陷上海、南京后,沿江西进,位于长江边上的安庆无险可守。1938年1月13日,安徽省省会迁至皖西六安。6月27日,安徽省省会再迁至大别山区的立煌县(今金寨县)。1943年1月2日,日军进犯立煌县,安徽省省会于3日迁至叶集,5日又迁至霍邱县李家圩。19日,安徽省省会迁回立煌县。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省政府主席李品仙不愿再迁回安庆,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1948年8月,省会迁回安庆。1949年2月,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地处江北的安庆已在兵锋之下,安徽省省会遂迁至地处江南的芜湖。3月下旬,因人民解放军渡江在即,安徽省省会再迁徽州屯溪,直至4月28日屯溪解放。

就共产党方面来说,早在安徽全境尚未解放之前,就开始筹建省级机构的问题了。1949年2月16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就发出通知,准备在已经解放的合肥成立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人员都已敲定。4月3日,华东局又向中央回复说:“由于要集中主要干部负责城市工作,由于主要干部仅够配备,因此决定,暂不成立安徽省委,而分开成立皖北区党委和皖南区党委。”此时,已经解放的皖北和尚未解放的皖南各拥有一批富有斗争经验的领导干部。4月15日,皖北行署成立,驻合肥。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5月13日,皖南行署在屯溪成立,同年迁往芜湖。1951年12月20日,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决定,皖南、皖北行署先行在合肥办公,酝酿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皖南、皖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正式成立,皖南皖北两行署正式结束,合肥成了安徽省的省会。

合肥古名庐州,古庐子国地,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后汉置合肥侯国,建安中期为扬州治。三国属魏,晋属淮南郡。东晋为解决南渡的北方人口的户籍问题,侨置汝阴郡,改合肥为汝阴县。陏初废汝阴郡,恢复合肥县。自陏至清,为庐州、庐江郡、庐州路、庐州府治。民国肇始,1912年裁庐州府,改为合肥县。1914年,安徽全省分为三个道,合肥县隶安庆道。1928年废道,合肥县直属省政府。1932年置行政督察区,合肥县隶属第3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设六安)。1940年,合肥县改隶第2行政督察区。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至1948年8月,合肥县曾为安徽省省会所在地。

自东汉末年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著称,历来是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时,合肥是全国除长安外的十八大商贸市场之一。上世纪30年代初,世人皆言合肥为皖北首郡。合肥在近代史上曾出了许多名人,如李鸿章、段琪瑞、卫立煌等。1928年11月23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莅临合肥视察。1958年9月19日,毛泽东主席莅临合肥视察。

新中国成立之初,合肥市作为一个县城,人口不足5万,同时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年代,合肥远离贯穿安徽的长江、淮河两大小系,交通相对闭塞,因而在50年代恢复安徽省建制后不久,很多人都有将省会迁至条件较好的沿江城市芜湖的想法。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在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时,以书信形式回复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圣,明确表示了对省会之争的态度:“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从而一锤定音,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之事就定了下来,不再变更。

安徽的省会原本在安庆,1952年,为何迁移到了中部的合肥?

你可能想不到,提出把省会迁到合肥的竟是安庆人。

首先提出合肥可作为安徽省会的人是清朝时期安庆府桐城人姚鼐

姚鼐认为合肥居于江淮之间是整个安徽的中心位置,此提法是姚鼐于1802年,为《庐州府志》作序时写的“......地势宽平,厚隰雄厚,控扼南北。要言之,安徽大府建牙,未有宜于合肥者也”(明清时称总督、巡抚为“大府”)

合肥当时面积有6000多平方公里,是安徽第一大县。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安庆,合肥成为了安徽巡抚临时驻地,这是合肥第一次成为省会。

1949年4月21日,皖北全境解放,设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范围为安徽省长江以北的地区,合肥为政府驻地。

1952年8月7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与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新的安徽省,省会仍驻合肥,至此,合肥正式成为安徽省会。

安徽的省会原本在安庆,1952年,为何迁移到了中部的合肥?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最早在1853年太平天国攻陷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时,安徽就将省会迁到了合肥。而后省会几经流转,最终才在1952年一锤定音。

作为我国的曾经第一强省即江南省的一部分,安徽在历史上有着极其辉煌的历史。但随着1667年江南省的分家,走出江南省光环的安徽省也开始了艰难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艰难,最典型的体现就是省会的选择上。

在我国所有省份中,其省会搬家频率能和安徽省一较高下的,也只剩下55年搬了至少11次的河北省了。但和河北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同,安徽省会的流转,更多的是因为客观环境的因素,比如战争。而安徽省省会的频繁搬家,也和河北省一样,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得今日安徽不得不穷全省之力发展省会合肥,形成了著名的“霸都”,令其他城市,尤其是前省会安庆大为不满。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安徽省会会从安庆最终迁到合肥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是因为:

1、合肥位置好

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安庆是意见最大的,一来“安徽”省名中的“安”就指的安庆,历史上的安庆地位甚高;二来历史上的安庆就是安徽省会,历史底蕴都在,就和河北省的保定一样,在省内已经深入人心。且安庆比保定更加发达,位列长江五虎之一,这样的强有力的省会,不说带着全省一起飞,起码可以跑得更快。

但长江边上的安庆也有一个巨大缺陷,那就是安徽不仅仅是一个长江沿岸省份,除了安庆所在的皖南,皖中和皖北也需要省会的照耀,可是安庆做不到。

相比之下,合肥虽然基础差,交通不发达,但贵在地理位置居全省之中,和周边距离相对适中,这样的位置,即使徒步走过去,也用不了太长时间时间,这是安庆不能比拟的。

不过随着淮南铁路的修建,搭上铁路快车的合肥逐渐成为安徽省的交通枢纽,安庆等其他城市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虽然合肥所在的皖中平原无险可守,一旦发生战争相当被动,但自古以来和平时间一般多于战乱,作为省会的合肥位置上还是非常合适的。

2、合肥更本土

安庆的崛起,和长江这一黄金水道有密切联系,但长江在给安庆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为安庆的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使安庆成为典型的“易攻难守”的城市。

1853年太平天国顺流东下占领安庆,开启了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的序幕;1862年,清军攻陷安庆,敲响了太平天国灭亡的丧钟;而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地处南京上游的安庆也迅速陷入日军敌手,安徽省会不得不搬迁到金寨。

可以说,安庆不仅位置偏南,也是个危险的城市。但无险可守的合肥相比于易攻难守的安庆,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单纯因为安全性问题排除安庆是非常不公平的,而这当然也不是安庆被Pass的最终理由。

在静夜史看来,真正让安庆泯然众人的,恰恰是因为他的繁华,因为安徽沿江地区太过繁荣,尤其与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打成一片,这让安徽在事实上被撕裂。

事实上,直到今天,安徽很多地区仍然和南京关系密切,南京的发展也更多的向安徽地区辐射,这使得安徽从一开始就危机四伏。

对于安徽而言,南京虽好,但终归是外省,为了全省的发展,更为了安徽省更像一个省,打造合肥成为必然之选。不过合肥的经济基础摆在那里,想要合肥的快速崛起,甚至是比肩南京等大城市,安徽省能做的就是穷全省之力,而这样的合肥也是怨声载道的合肥。

从古至今的城市发展一再表明:省会作为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并不一定是经济中心,而当省会强行被赋予经济中心的重担后,一般都会成为全省的矛盾中心。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安徽的省会原本在安庆,1952年,为何迁移到了中部的合肥?

安庆做省会几百年都没发展起来、当时不努力、事后Tuo伤悲;现在尽然还有安庆人说合肥几十年了怎么不行;现今合肥有铜陵老书记撑坨、估计在十年之二十年间会冲进新一线城市;腾飞在既。

安徽的省会原本在安庆,1952年,为何迁移到了中部的合肥?

我是金十七,欢迎您的点阅。

真巧,我就是安徽安庆人。对于自己家乡的没落,深感惋惜与无奈。但是,从理性角度来分析,安庆被合肥取代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一、长江五虎时代的安庆

在明清之际,安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并列长江五虎,在军事、经济方面看,她都是长江上的重镇。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贸易往来主要走水路,安庆是东西往来、南北交通的枢纽,所以,当时安庆地位显要。

二、合肥取代安庆

近代,太平天国起义,安庆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屏障,安庆失陷后,太平天国也很快灭亡了。

随着皖苏两省行政区划的明确,合肥地处安徽中心,安庆偏居安徽西南,在省内,合肥逐渐超过安庆。

另外,近现代铁路系统的建立,进一步拉大了合肥与安庆的差距。现在,不管南北走向的京广线,还是东西走向的沪汉蓉铁路都统统绕过安庆,安庆进一步被边缘化了。

三、两个城市现状

安徽省近年几乎集全省之力建设合肥,合肥也被列为国家级副中心城市,这几年合肥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展,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合肥GDP达到了7800多亿,增速为11.7%。

安庆这几年则增长乏力,枞阳县还于2015年被划归铜陵市。2018年,安庆GDP为1918亿,增速为11%。在现有格局下,超越合肥基本是没有希望的,但是保持持续增长是没问题的。

就是这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