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场上出现过哪些型号的冲锋枪?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有哪些冲锋枪?
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有些人已经在用八路军有精良的冲锋枪抹黑抗日英雄了。
流传很广的一种说法是,美国援助了大量的汤姆冲锋枪,结果基本都被装备到了延安警卫队伍中,根本没有被用到抗日战场,并且还有图有真相,挂住了这个图片。
以及这个照片
这一组照片,是一些英美记者在陕北时拍摄的,战士们手中拿着的枪支,也的确就是美械装备的代表——汤姆森冲锋枪。记者在采访中对红军的战斗力赞赏有加,声称看到红军中有一支精锐部队,他们人手一支汤姆森冲锋枪,“这种枪一分钟可以发射600发子弹,可以压制五十名步兵的火力。”
可是,从军装来看,又不是八路军军装,而是红军的红星八角帽。这种红星八角帽和影视剧中常见的大八角帽不一样,是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统一换装的。后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双方不敢认,一边是大八角帽,一边是小八角帽,一起唱起了国际歌,双方才相认了。
当时老百姓为了区分两支红军,管带大八角帽的红四方面军叫“大头红军”,管红一方面军叫“小头红军”。
就是说,这的确是陕北红军的装备,可是,问题来了,陕北红军怎么会有美械装备汤姆枪呢?
原来这不是原装进口的汤姆枪,而是阎锡山太原兵工厂的仿制品。红军在陕北会师,存在着严重的缺量缺饷的问题,于是红四方面军西征去河西走廊,红一方面军东征到山西。红军东征与阎锡山作战的过程中,缴获了大量的汤姆森冲锋枪,这个时间点,应该与拍照时间比较接近,所以那些汤姆枪可能刚从太原兵工厂出来,就被缴获了。
可是,这些汤姆枪本身数量不多,又比较浪费子弹,无法再抗日战场上大显神威。最最关键的是,阎锡山是军阀中最会做生意的,经常免费奉送汤姆枪。别人用了汤姆枪才发现,汤姆枪的子弹比较大,用美制的子弹容易卡壳。用完汤姆枪,还要找阎老西买子弹,所以人们实在不愿意用这种枪。
最关键的是,太原兵工厂1937年就落在了鬼子手里。日本鬼子比阎老西还要抠门,连造子弹都尽可能做的小一些省一些原料,这种特别费子弹的汤姆枪,干脆停产了。
至于美国援助,根本不可能给到八路军手里。因为珍珠港事件后,国民党彻底倒向美国,对苏联都是爱答不理,对八路军更是必欲除之而后快。这种形势下,怎么可能给八路军提供汤姆枪呢?
八路军的装备状况到底怎么样呢?简单来说,普通步枪都无法满足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至于冲锋枪,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刚改编为八路军时,是1937年9月,129师(385旅直属770团除外)有9367人,迫击炮6门,重机关枪29挺, 轻机关枪93挺,花机关枪3挺,步马枪4136支,驳壳枪539支,手枪93支,手提式冲锋枪72支,刺刀55把,各种子弹102 828发。这里的手提式冲锋枪,就是汤姆森冲锋枪。
前面提到的花机关枪,应该也算是一种冲锋枪。花机关,学名伯格曼MP-18冲锋枪,来自于苏联。国民革命北伐战争时,苏联就援助了北伐军大量花机关。所以《建党伟业》中南昌起义部队使用大量花机关,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具体到长征中,有名的飞夺泸定桥17勇士,就是每人一挺花机关一把大刀冲过去的。
前文还提到驳壳枪,也算是一种准冲锋枪,学名叫做毛瑟军用手枪,在中国还是盒子炮等称呼,是八路军军官的标配,甚至被装备到了很多游击队、武工队队长手里。驳壳枪容弹量20发,射程50到150,射速也比较快,所以在很多时候也被当作冲锋枪使用。
不光抗战初期这样困难,中后期困难依旧存在。具体情况见下图:
就是说,八路军长期保持了半数以上的战士没有枪的状况。像电视剧里面讲的李云龙独立团自诩装备好,实际上是不符合历史的。
129师在晋冀鲁豫建立稳固根据地,装备状况也不乐观。
人均枪支0.5,每把枪只有二三十最多50发子弹,直接导致的情况是,上级严令各部不得浪费子弹,打三枪之后开始拼刺刀。装备更差的新四军,甚至在某一阶段规定不管打多大的仗,每个战士最多只能打3发子弹,而且要回收子弹壳,否则要受军纪处分。
八路军与鬼子的装备差距很大,所以必须高度依赖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据统计,1940年,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步枪超过八路军2万余支,轻机枪为八路军的8.5倍,重机枪为八路军的7.4倍,掷弹筒为八路军的67倍,迫击炮为八路军的23倍,各种炮为八路军的24倍,且弹药充足,还有大批飞机、坦克等重型装备。
这种状态下,八路军即便是有冲锋枪也舍不得用,战士们宁可拿命去换一些枪弹,也不原因在用冲锋枪。
八路军的冲锋枪,不管是汤姆枪还是花机关,或者是20响的驳壳枪,都是奢侈品。这是一国工业水平的悲哀,也是抗日军民不畏牺牲的真实故事。
抗日战场上出现过哪些型号的冲锋枪?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的轻武器基本可以拿来开万国枪展了...因为自身工业能力的缺乏,晚清时候的大量外购,军阀时期各家自顾自的买,以及全世界的援助,所以基本上全世界但凡是个有点名气的武器基本都能找到。拿冲锋枪来说(其实当时将其称之为手提机枪)
德国一战时期的MP18,以及它的衍生品MP/I伯格曼、MP28在早期非常普遍,除了进口之外,巩县、大沽、金陵、汉阳、晋、辽等兵工厂也都有仿制。民间也被称为花机关,也有一些地方叫虼蚤笼(因为枪管护套补满散热孔)
早期的还有汤普森,这除了购自美国之外,阎锡山也有仿制的晋造汤普森,使用.45ACP弹。
后期的话也有美国租借法案的援助以及远征军装备的后期版汤普森,可以看到下图这支枪管的散热肋已经取消,拉机柄也在机匣右侧,是改成自由枪机之后的汤普森M1而非之前的M1928
同样,远征军中也有英国援助的司登,但在内地抗日战场基本没见着。
另外,由于.45的子弹在国内不多,因此也有改成7.63x25毛瑟手枪弹的版本(与盒子炮通用弹药)
艾尔玛EMP冲锋枪在30年代有少量进口并且仿制。但总体来说产量不大,我都没找到当时的照片。虽然德版的是用9mm帕弹,但国内依旧将其改成了7.63x25毛瑟弹
还有一批比较没名气的UD M42冲锋枪,UD是United Defense (联合防卫)的意思。这把冲锋枪美国自己并没用,而是生产用来丢给盟国的反法西斯武装。(说白了,就是汤普森太贵,援不起,所以改援了这批便宜货)
以上大致是能找到来源的冲锋枪,但我相信也有早期军阀也有购买诸如意大利M1918这类冲锋枪来尝尝鲜。但民国的军工资料...
抗日战场上出现过哪些型号的冲锋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人家问的是抗日战场上出现过哪些型号冲锋枪,不是问八路军。
大家有兴趣,看看萨沙的《抗战轻武器大百科》这本书,写的很清楚。
抗战的冲锋枪,主要是5种型号。
第一,花机关。
花机关是德国MP08/18的中国外号,这是因为枪管上有类似于花纹的散热孔,由此得名。
早在一战结束以后,花机关就卖到中国。这种冲锋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火力强,弹药多,非常适合中国这种缺乏近战火力的军队。
当时各派系军阀都希望搞到花机关,一些军阀还进行仿造。
花机关是中国最早大规模使用的冲锋枪,影响力最大。
红军中也有不少花机关,在长征关键战役中多次使用。
飞夺泸定桥时,红军战士很多拿着花机关。
第二,汤普森冲锋枪。
汤普森就是美制M1921、M1923、M1928系列冲锋枪。
这是二战中的名枪,但之前销售量惨淡,主要在民间销售,购买的主要客户竟然是黑帮。
汤普森冲锋枪性能优秀,火力持续性好,子弹威力大,缺点在于价格过于昂贵,对外售价高达100多美元,当时普通左轮手枪才几百美元。
所以,包括美国陆军自己,在战前都没有大量装备。
我国通过民间渠道,购买了一小批,主要是补充花机关的缺口。
真正大量装备汤普森,是抗战末期,美国援助36个师的装备之后。
而驻印军在缅甸也装备大量汤普森冲锋枪,曾经在近战中多次重创日军的拼刺。
至于阎锡山也仿造过一批,但晋造冲锋枪数量有限,略胜于无而已。
第三,黄油枪
M3式冲锋枪是美军为了解决汤普森冲锋枪过于昂贵,制造出来的廉价货。
M3式冲锋枪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以大量制造。
实战中,它的综合性能比汤普森要差,但足以够用,尤其持续射击时精度很好,受到士兵的爱戴。
在抗战最后半年,M3式冲锋枪也作为援助的武器运到中国,但很少参加和日军的战斗,战争就结束了。
我们在很多解放战争的电影中,都可以看到M3式冲锋枪。
第四,司登冲锋枪
司登冲锋枪可以说是最粗糙的冲锋枪,安全性也差,很适合大战。
美国人认为,粗劣的司登冲锋枪是完全符合世界大战要求的武器,价格仅仅9美元而已。
抗战中,中国也有一小批司登冲锋枪,主要是英国援助部分武器给驻印军的结果。
司登冲锋枪数量太少,没起到什么作用。
大家注意,当时中国并没有生产冲锋枪的能力,基本都靠购买和进口援助。
而中国大陆的中央军部队,冲锋枪也是奇缺的,一个团里没有几支,又怎么可能援助给八路军。
抗日战场上出现过哪些型号的冲锋枪?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国人民在付出极其巨大的牺牲以后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现在看来,在当时落后的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和简易的武器装备等不利条件下能够成功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简直是创造了历史奇迹。武器装备的好坏不是一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条件,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在抗战期间,所有的抗日力量装备的武器都是五花八门、型号杂乱、老的有德国毛瑟、汉阳造、老套筒,中正步枪已经是最新式的,即使有几支冲锋枪那可真是稀罕物,所以被人称之为万国牌武器。要说出现过哪些型号的冲锋枪,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活跃在敌后战场,敌后战场的环境是异常艰苦的,本来就物资匮乏,补给困难,再加上当时一些特殊原因,虽然八路军和新四军名义上属于国军战斗序列,但是在后勤补给军备供应上总是被卡脖子。所以,只有少量红军时期保留下来的德国造9毫米伯格曼MP18冲锋枪,因为枪管外面有用来散热的网套,又被人们叫做“花机关枪”,这种枪全枪重量4.1公斤,长832毫米,配有六匣弹匣组,每个弹匣装备32发子弹,射击速度500发/分钟,有效射程700米,拥有强大的火力输出,除此之外,剩下的只能靠自己在战场上从日军手中缴获一些,这些武器以三八式步枪为主,还有一些极少数的日军制式冲锋枪,比如“百式”冲锋枪,因为受到落后军事思想的影响,日军在冲锋枪方面也不富裕。
二、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
抗日战争的另一重要力量国民党军队,在武器装备方面要相对好一些,但是也得看军队类型,并不是所有的军队都能敞开了装备冲锋枪。比较有名的就是国民党主力中的主力,王牌德械师,他们装备的可都是全套的德械装备,但德械师装备的机枪数量多一些,冲锋枪数量也不是很多,型号主要是德式MP18。至于其他军队冲锋枪数量更少型号比较杂乱,这里不一一列举。
抗日战争到了后期,中国军队接受了苏联选援助的一部分“波波沙”冲锋枪。同时,国民党在印度作战的远征军部队,开始大量装备美式“汤姆森”M1 A1式冲锋枪。到了1942年,国民党部队又开始大量装备“汤姆森M1A1”式冲锋枪和“斯登”式冲锋枪。
总之,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广阔的战场上所有的抗日力量武器装备都是以简陋的步枪为主,配以少量的冲锋枪、机枪。
我是文史墨客,一己之言,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抗日战场上出现过哪些型号的冲锋枪?
在现在的抗战影视剧中,英国的司登冲锋枪和美军的M3冲锋枪经常出现,不过二战时期,这两把冲锋枪属于穿越,根本不可能出现在中国战场上,那么抗日战场能出现那些冲锋枪呢?
MP18/28伯格曼冲锋枪
MP18冲锋枪,中国称之为“花机关”。早在中国军阀混战时,中国的军阀就向德国购买了该冲锋枪,一些军阀的兵工厂还仿制生产了该冲锋枪,如川军的刘湘部就向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订购伯格曼冲锋枪1200支、枪弹600万发。
汤姆逊冲锋枪
汤姆逊冲锋枪有点生不逢时,当他发明时已是一战的尾声,美国军方装备很少。但是该冲锋枪却成为了黑帮的最爱,被称为“芝加哥打字机”。中国军阀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开始大量仿造汤姆逊冲锋枪,其主要型号为汤姆逊M1921或M1928,红军东征时就缴获了不少的晋造汤姆逊冲锋枪。
美军在1942年对汤姆逊冲锋枪进行了改进,称为“M1”,中国驻印军大量配备此冲锋枪。
UDM42冲锋枪
该冲锋枪美军没有装备,中美合作所曾购买一批给忠义救国军使用。
德国厄玛EMP7.63mm冲锋枪
该冲锋枪的发明者为福尔马,国民政府曾经通过苏罗通工厂购买了一批配发给军队,中国国内的兵工厂曾仿造该冲锋枪。
抗日战场上出现过哪些型号的冲锋枪?
抗战时期,中国战场上出现了多种类型、不同口径、容弹量各异的冲锋枪,只是数量不多而已,包括侵华日军也装备有冲锋枪,抗日军队也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冲锋枪,装备数量绝对在侵华日军之上。
南部式冲锋枪:为侵华日军配备,口径8毫米,50发弯弹匣供弹,有效射程仅为50米,火力非常凶猛,只是装备数量极其有限而已;主要装备日军的战车部队,由战车乘员通过车体上的射击窗口,阻止对方步兵对战车实施破坏,因此步兵基本上没有配发南部式冲锋枪。
百式冲锋枪:实际上是德制MP-18冲锋枪基础上改进而来,8毫米口径,50发弹匣供弹,弹匣是插在枪的左侧,于1940年定型,次年2月起装备部队,有少量折叠版本;此枪,增加了刺刀座和一个1500米的标尺,以及一个用于精确瞄准的双脚架,是世界冲锋枪上前所未有也是极其累赘的设计,量产不高约2万把,其中有1万把躺在军火库内,准备在本土防御战中使用。
MP-18冲锋枪:国内称“花机关”,国内引进并仿制时,舍弃了故障率较高原枪配备的32发蜗牛型弹鼓,而采用20/30发直弹匣取代;早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突破封锁线时,勇士们配发都是清一色的“花机关”,以强大的火力敲开了对方的防线,掩护红军主力过河;抗战时,“花机关”是我抗战军队主要配发的冲锋枪。
M-1式汤姆逊冲锋枪:此枪20年代初,最早由孙中山购买了数十把弹鼓供弹的汤姆逊冲锋枪装备了其卫队;此后,阎锡山的山西兵工厂也生产了数万把史称“晋造冲锋枪”,舍弃了笨重的弹鼓,改为20发弹匣供弹;包括战时美国政府军援了一批采用20/30发弹匣供弹的此枪,口径11.43毫米,弹丸杀伤威力非常大,装备了国军远征军以及74军等嫡系部队。
M-3式冲锋枪:俗称“黄油枪”,战时有但获得的数量极少,美军说是1943年秋季才开始装备,实际上正是装备是1944年,国内的大部分是二战结束后的军援物资,战后中国还仿制过M-3A1式冲锋枪;此枪,采用30发弹匣供弹,口径11.43毫米,有效射程200米。
MKⅡ式司登冲锋枪:此枪为加拿大生产,并非英国本土生产,装有木制主握把及木制固定枪托,比英国产司登式较重一些;口径9毫米,32发弹匣供弹;采用简单的内部设计,横置式弹匣、开放式枪机、后座作用原理,弹匣装上后可充当前握把,近战中一把非常优秀的步兵枪械。
欧文冲锋枪:澳大利亚研发生产,外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弹匣插在机匣上方,口径9毫米,弹容量32发,有效射程150米,枪重4公斤;战时,确实有少量欧文冲锋枪流入国内,参与了军队的对日抗战。
冲锋枪,在抗战时期,我抗日军队尽管装备数量不多,但即便数量不多,每班增加一把30发弹匣供弹的冲锋枪,对步兵班火力的提高,意义非常深远,毕竟步兵都是5发拉大栓的步枪,火力十分稀薄。
且当时条件差,许多抗日军队一个连,才配一挺轻机枪;不似当下军队,每班两挺轻机枪都不稀罕,且步兵都是30发弹匣供弹的自动步枪了,火力已经非常猛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