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的正确击杀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打军官是最傻的?
这个是不对的,一般来说,狙杀有价值目标是狙击手的使命,如果当前某个军官具备被射杀的价值,那么狙击手就应该去打。
如果把整个狙击行为看做是打什么傻打什么不傻的排列,这才叫搞笑,这已经把战争与CS游戏混为一谈了,简直是儿戏。
一般来说,狙击手分为“前线狙击手”和“任务狙击手”,前线狙击手我们也可以叫“神枪手”、“班排狙击手”等等,他们是战场上为步兵部队设置的精确射手。具体的任务可以大致分为狙击压制、火力点拔除、远距离杀伤、心理造势、阻击掩护等,主要围绕班排战术活动,不会离开这个框架。
二战时的诺曼底,德国人布置了相当多的这种前线狙击手,他们经过狙击手学校的短期培训,拥有带倍镜的枪械,战场上目的只有一个——远距离精确杀手,管你是士兵还是军官,我只打最好打的,杀伤数就是唯一目的。
至于“任务狙击手”也可以称之为“特种狙击手”,他们的职级往往更高一些,接受到任务也与普通的战斗有区别,多以有目的的射击为主,没有必要根本不会随意开枪。他们的具体作战行为受特种作战任务限制,所以得看部队需要你去打什么,哪怕让你杀敌军一条狗,那你也得执行命令。
巴基斯坦在冲突中就曾经拍出过一些特种狙击手来狙杀普通印军,为对方制造压力。
在前线狙击手的步兵班排级活动中,射杀对方有生目标是天经地义的,除非有具体的战术要求,否则射杀对方一个军官是妥妥的战功。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这些前线狙击手的行为影响,造成了军队的制度改革,比如前线不敬礼、官兵服装一致、军衔被淡化隐藏等等。不杀军官?第一个要打的就是军官!不打才是傻!
有些人可能以为军队有顺位制度,所以打军官没啥用,实际说这话的人恰恰没有经历过军营生活。一个发号施令的军官,对部队的士气和指挥有很大的影响。
上图,印巴冲突中被狙击手射杀的印度军官
基层军官被狙杀会造成行动的阻滞和中断,顺位过去的继任者不一定能维持整个行动的顺畅,他要么进行调整要么维持局面,在分秒必争的战场上这属于被狙击手进行了一次大的伤害打击,时间、行动、士气、心理都会遭到影响。
高级军官那就更不必说了,如果有个狙击手在威胁你而你对面有个对方高级军官,作为军人你要做的不是保自己的命去反那个狙击手,而是想办法做掉那个高级军官。
谁敢说高级军官可以随便顺延的?北非一开始杀了隆美尔会怎样?或者突然弄死蒙哥马利?山本五十六被打死对日本海军影响有多大不用说吧?这与狙击手是一个道理,也许改变历史就在你一念之间。
前线狙击手所做的说白了就是普通的步兵作战,地位与机枪、火箭筒类似。对方军官肯定是优先打击对象,哪有什么一二三四?稍纵即逝的战机不抓是傻蛋,电影看多了才觉得有什么不得了的次序。
执行特种任务的高级任务狙击手就不一样了,他们一般不会被投放到正面战场上当消耗品,打的都是特种作战和隐秘任务,具体怎么打,完全看任务布置。很多特种任务的战术部署非常严密,狙击手直接被规定了攻击位置、攻击方式、攻击目标和攻击时机,根本不存在什么先打谁后打谁的做法。
战术布置狙击手作为专家和团队一员,当然可以提意见和参与布置,这个时候怎么打都已经被定下来了。基于特种作战的特殊性,狙击枪不一定会响太多声,但肯定都是与任务息息相关的。
所以说,狙击战这个事物因为影视作品的过度渲染,造成了许多错误认知,不少人都把狙击手代入成战场上那个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技术控场者”,认为他可以进行一场有选择性的酷炫打击,殊不知真实的战场狙击手并不是一只“孤狼”,他也只是整个部队团体的一颗螺丝钉而已。
一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靠合理的战术,不靠麻木的脑袋。
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的正确击杀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打军官是最傻的?
“打军官是最傻的”这种说法我从没听过,虽然不同的国家对于狙击手的使用可能有着有一些差别,但是在战场上通过射杀高价值目标来减低敌方的战斗力都是各国狙击手的主要作战任务,因为狙击手的定义就是:军队或者准军事组织中,在战场上目视范围以外的隐蔽区域针对一些高价值的军事目标进行监视以及精确射击的专职枪手,属于特殊兵种行列!
所以,为什么会有“打军官是最傻的”这种言论?战场上的军官相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本身就是高价值目标,因为战场上的军官是一群负责战斗指挥和军事部署策划的人(根据军衔的不同,策划的层面也会不同),相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军官们通常都有着较强的指挥作战能力,在军事素养层面就普遍高于普通的士兵,一个优秀的负责战斗策划军官,可能会直接影响双方之间这场战斗的走向,因此,如果狙击手能够干掉对方的军官,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对方的士气以及后续的战斗部署,层面上就失去了指挥的军队跟一盘散沙没什么区别,战斗力下降是注定的!
也就是说,如果狙击手能在战场上直接干掉对方重要的军官,那么就有很大可能帮助己方赢得这场战斗,根本不存在“打军官是最傻的”这样的说法。至于题目中说到的正确击杀顺序,在实战中是不会有特定要求的,狙击手的击杀目标要根据自己此次的任务来决定,而狙击手的任务又会由战场的形势决定,比如需要狙击手端掉对方的火力点,为我方的下一次进攻做准备,那么此时狙击手的目标可能就会侧重于对方的机枪手和炮兵手,甚至是使用反器材武器直接摧毁对方的火力点,因为高价值目标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军官和士兵这样的“有生目标”,一些重要的军事器材同样可以是狙击手的照顾对象!
因此,在战场上并没有规定的狙击手正确击杀顺序,也没有“打军官是最傻的”这种说法,狙击手的使命就是针对各种高价值目标,这些目标需要根据战争的需要来选择,毕竟战场的形势千变万化,更多的时候可能需要狙击手自己的随机应变,选择此时价值最高的一个目标,以便击杀或者摧毁后能为己方获得最大的战争优势!
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的正确击杀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打军官是最傻的?
“狙击手”是随着“热兵器”出现而出现的一个词儿。可以看作是“冷兵器”时代的神箭手。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大侠杨过,他能用箭射下千米高空之上的大雕,如果杨过用步枪当武器,那么他就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
“狙击手”意思是指用步枪窥伺敌方,远距离伏杀对手的专业士兵。
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手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当时德军挑选了一些护林人员和猎人组成了一支特种小分队,这些人经常猎取野兽,有高超的射击本领。因此对英、法、俄盟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在战争末期,英军看到了狙击手的威力,开始专门招收和训练这种人才,随后各国开始纷纷效仿。
到了二战期间,狙击手成了人们眼中神秘的“冷血杀手”,战场上的指挥官祈祷自己不要成为这些死神的目标,反应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剧中王宝强饰演的角色就是狙击手。
由于狙击手专业性很强,这就好比古代会射箭的人不少,但能达到“神雕侠”杨过的水平实属凤毛麟角。
狙击手执行的任务都属于特殊任务,他不以杀死普通士兵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以破坏整个战局的程度来衡量。
比如一个狙击手杀死一个高级指挥官就有可能影响一个战役的成败。当年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不就是派出了大批的狙击手去射杀时任伊拉克的总统萨达姆吗?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的道理。
教科书上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在战场上,狙击手第一射杀目标就是敌军高级军官,这无可置疑。
但问题来了,敌军高级军官不会轻易出现在前沿阵地上。况且在战场上也有一些特殊规定,那就是士兵不许向军官敬礼,高级军官也不会佩戴自己的军衔,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成为狙击手的目标。
假如狙击手目标中没有高级军官的出现,对于连、排长之类的小军官他根本不屑于顾,因为射杀这些军官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杀一个很快有副手代替。
此时通讯兵、医护兵等技术类的人成了第二射杀目标。亲们想一想?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失去了通讯兵,失去了和后方的联系,阵地上的指挥官就成了聋子和瞎子,会对战局产生很大的影响。
医护兵也是这样的道理,伤员得不到救治,战斗力得不到及时补充,也会影响整个战局。
狙击手的第三个选择目标就是一些汽车运输线,油罐车以及军需供应后勤兵。尤其对运兵车最感兴趣,这直接影响兵员的补充。这和古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样的道理,吃不饱,穿不暖,士兵如何打仗?
总而言之,狙击手是一个特种身份的士兵,是有一技之长的士兵,能练就“百分百中”并非一日之功。
既然如此,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指挥官会根据战场上的形式及时调整狙击手的任务。因此没有一成不变的击杀顺序,也没有射杀军官是最傻之说。如果能用一个阻击手的生命去消灭一个高级军官,我认为这是一个阻击手最大的荣耀,死又何惜?
文/秉烛读春秋
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的正确击杀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打军官是最傻的?
狙击手是非常“势利”的,他们开枪专挑官大的主儿,总司令他也敢KO,狙击手之所以很少击毙敌方高级官员,是因为高级官员的都待在大后方!
狙击手其实在冷兵器时代就出现了,当时狙击手的武器就是弓箭。弓箭是古代最重要的远程兵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极为重视使用弓箭,但是各国都非常重视对神射手的培养。
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变法家李悝就曾颁布过“习射令”,他下令如果遇到模棱两可的案件,涉案双方谁的射箭技术更高,案子就判谁赢。此法令一出,魏国人争相练习射箭。
而在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中,魏国大将庞涓也可以说是死在了齐军的乱箭之下。
在马陵之战中,庞涓中了齐国军师孙膑的减灶计,轻敌冒进,一直追击齐军来到马陵的一处山谷中。
此时,早已在此设伏的孙膑令人在山谷中的路中央横放一根枯树干,上面刻有““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字,然后又挑选了善于射箭的士兵埋伏在周围。
按照孙膑的设想,等到庞涓追击到此地时应该已经是晚上了。魏军发现有一颗刻有文字的大树横卧在路上必定会通报给庞涓,庞涓也肯定会去查看。在夜间要看清树干上的字就要使用火把,所以只要看见山下有火光,就下令万箭齐发,必能射死庞涓。
之后事情的发展基本上都符合孙膑的设想,只不过在实际造作过程中,齐军并没有射死庞涓,但庞涓眼见无力突围,最后也是拔剑自杀了。当然,在有些文献中,庞涓就是被射死的。
由此可见,先秦时期虽然没有专门的狙击手,但是各国军队还是比较重视挖掘射箭技术高超的射手。而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军队中,射箭更是重中之重。匈奴人的神射手被称之为“射雕者”,意思就是能够射落雄鹰的人。当年李广就曾碰到三个匈奴射雕者,但这三人都被李广给办了。
不过在欧洲各国刚刚进入热兵器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火绳枪和燧发枪精度偏低,那时的火绳枪在150米外打中人的几率比打中月球的几率高不到哪去,大家打仗都是靠“排队枪毙”,因此根本就不存在狙击这个概念了。
狙击手再度被重视是到了二战时期,在二战中德军、苏军以及芬兰军队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狙击手。这些狙击手神出鬼没,给敌军的心理上造成了极大恐惧。
战后,各国相继开设了专门的狙击课程,狙击手成为了一个正式的兵种。
(西蒙·海耶,芬兰著名狙击手,他在1939年—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射杀了542名苏军,其整个军旅生涯中总狙杀705人,是世界上杀敌最多的狙击手,被誉为“狙击之王”)
相比于以前,今天狙击手的装备更加精良。除了狙击手本人以外, 现在还会配备一名观察员,为狙击手提供保护,已经测量距离、风俗、温度等现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狙击手,帮助狙击手及时调整。(狙击手和观察员)
各国之所以看重狙击手,主要就是相中了狙击手的高性价比。狙击手可以用极小的代价,让敌人付出惨痛的伤亡,并给敌人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惧,因为敌人根本看不到子弹是从哪来的,这种未知的恐惧会极大地迟滞敌人的进攻。
目前世界上最远的狙击记录是由澳大利亚第二特种突击团的两位狙击手于2012年在阿富汗的乌鲁兹甘省创造的,当时澳大利亚狙击手使用巴雷特M82A1狙击步枪,射杀了2815米外的一名塔利班指挥官。
(在阿富汗的美军狙击手)
对于狙击手而言,射杀这种高级军官的意义要更大,毕竟擒贼先擒王,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没有哪个狙击手会将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价值的普通目标上,这不是狙击手该干的的活。狙击手的作用是消灭敌人的高级指挥官,瘫痪敌人的指挥枢纽,打掉敌人的火力点,这才是军方花大价钱培养狙击手的目的。
当然,大家也很少听到狙击手射杀级别特别高的敌方将领。这并不是狙击手不敢或者不愿意射杀敌方高级将领,而是级别越高的将领,其周围的安全保卫措施越高,越不容易射杀,而且高级将领一般是不会出现在最前线的。
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的正确击杀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打军官是最傻的?
狙击手真正作用:监视和精确射击高价值目标 职位越高、名声越高就越是狙击手优先射杀的目标
如1945年冲绳岛战役时被日本兵用炮击炸死的美军指挥官巴克纳将军这样的敌军主帅,就是狙击手最优先的射杀目标。
狙击手不是射击一般的士兵,而是高价值目标,这是狙击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要给狙击手列一个击杀顺序,绝对是:
敌国总统——总理——国防部长——总参谋——作战部长——领军将军——领军参谋——军队中级军官等。
在阿拉伯的美国狙击小队,他们使用的狙击枪是M24 SWS,10月19日2006年
战场上狙击手的优先击杀顺序战场上的狙击手,目的在于降低敌方的战力,因此其优先击杀顺序是:
敌方狙击手(先保护自己和己方部队高价值目标)——中高级军官——多人武器操作手(如炮手或机枪手)——通讯设备操作员(切断通信)——佩戴有武器的医护人员。
美英原本的狙击手是3人一组:狙击手、观测员、见证人兼警戒人。后形成2人狙击小组,只有狙击手和观测员(观测员同时担任见证和警戒职责)。
战场上的狙击手典型的任务包括:掩护、侦查、监视、追踪、击杀敌方高价值目标、射击随机目标、反物资反器材(即摧毁对方有价值的物资和器材)等。
现在美国军队经常用狙击手来作为FAC前线空中引导来主持空袭人物,和炮兵部队的观察员。
创出目前最长长程狙击世界记录的TAC-50原枪
警察中的狙击手警察中的狙击手主要作用是监控现场和最后击杀罪犯。由于射击距离一般为100米,加上出于制服目的,警察狙击手一旦射击,都是当场射杀嫌犯,从不击伤。
原因有两点:
1、嫌犯受伤后仍有机会伤害人质;
2、嫌犯受伤后可以射杀近距离的狙击手。
为了自己和人质的安全,因此警察狙击手一般都是当场直接射杀。
20世纪著名狙击手之一沈比利
著名狙击手1、加里波利刺客沈比利(Billy Sing),澳洲籍华裔军人,在1915年5月到9月的加里波利战役中,经证实的射杀为150名土耳其官兵,如包括未经证实的人数则是201名,奥斯曼帝国近卫军最优秀的狙击手也被其击杀;
2、法兰斯·皮克汉格顿(Francis Pegahmagabow),在一战中狙杀378名德国官兵;
拿着“荣誉步枪”的白色死神席摩·海赫
3、白色死神席摩·海赫,在二战的芬兰和苏联的冬季战争中,用莫辛-纳甘之芬兰制Model 28步枪和其传统瞄具狙杀542名苏联士兵;
4、电影《兵临城下》主角瓦西里·柴契夫,狙杀400名德国官兵;
瓦西里在基辅军人公墓的英雄纪念碑
5、马豪斯·海茨瑙亚,二战德国狙杀排名第一的狙杀之王,经证实击杀345人;创下1100米确认击杀记录;
6、死亡之女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经证实狙杀309人的苏联女狙击手;
7、卡罗斯·海斯卡克,越战中狙杀93人,创下2250米狙杀纪录;
8、罗布·佛龙,加拿大人,2002年创下2430米经证实击杀记录;
9、克雷格·哈里森,英国人,2009年创下2475米经证实击杀2人记录;
10、电影《美国狙击手》主角克里斯·凯尔,美国海豹狙击手,美军驻伊拉克狙击人数最多记录,官方记录是160人,个人宣称是255人,2013年被退伍同袍枪杀;
11、加拿大第2联合特战部队的一名神枪手(姓名还在保密中)创下3540米经证实狙杀IS分子,创下至今最远狙击距离的世界纪录,子弹在空中飞了10秒钟——牛逼!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的正确击杀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打军官是最傻的?
很多人认为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应该第一个狙杀对面的军官,而且还列出从总统到军队基层军官的优先级,实际上这种看法有些太想当然了,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首先,在真正的战场上,敌方的高级指挥官一般都会在指挥所里,如果狙击手能够在狙击镜中发现敌方高级指挥官,那说明己方已经推进到对面的指挥核心区域了,也就没必要狙杀了,直接让一队步兵冲上去解决战斗就可以了。
在我的印象中,被狙击手干掉的倒霉蛋好像只有一个,就是因为头盔反光被杀的日本军官饭冢国五郎,还是死后被追晋为少将的。而且他也算不上被狙杀,只是他带着反光头盔摆pose太嚣张了,然后被我军老兵顺手干掉了。
就算是有级别高点的军官来到战场前线,他也不会暴露出自己的身份。比如在电影《血战钢锯岭》中,作为主角的军医道斯刚刚来到冲绳岛前线,手臂上还绑着标志着军医身份的红十字袖章,结果立即被经历过数场战事的老军医摘掉了,因为日本的狙击手专门打军医。所以在战场上,有经验的士兵和将领都会让自己变得普通再普通,不会标新立异给对面狙击手机会。
同时我们从日本狙击手专门打军医的这一信息来看,战场上的狙击手应该是重点杀伤有着特殊作用的士兵,比如背着治疗包的军医,机枪手和背着电台的通讯兵。这些士兵都非常容易辨认,而且他们的狙杀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士兵。至于狙击手在战场上要第一个优先狙杀的人,我想应该还是对面的狙击手。
得多人应该都听说过白色死神西蒙·海耶,他算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狙击手了,一共狙杀了542人,是世界最高狙杀记录的保持者。而西蒙·海耶之所以在1940年之后再也没拿起狙击枪,是因为他在1940年的时候被一颗达姆弹击中下颚。达姆弹在二战的时候就已经被禁止步兵使用了,只有少数狙击手才会使用。所以对于狙击手而言,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敌方的狙击手才是第一个优先被狙杀的对象,其次是各种有特殊作用的士兵。当然如果对方指挥官要是脑袋秀逗了出来找死,狙击手也不会放过他的。
问题中还说到了为何狙击手第一个杀敌方军官太傻了,我想应该是敌方的军官被狙杀,会立即引起敌方狙击手的注意,确定你的位置,从而给自己带来危险,就算是狙击手运气爆棚干掉了一个将官,马上就会被随之而来炮火覆盖消灭掉。当然,这也是假设,狙击手也不太可能在战场上遇到一个级别较高的军官。一般在战场上死亡的高级将领,基本上都是被炮弹炸死或者陪舰艇一起沉海的,乱枪打死的都很少。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