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军舰舰身基本上都取消舷窗了呢?

上一代军舰(包括美苏)舰身上还有很多舷窗。可以通风,也可以在闲暇时欣赏海景,为什么现在新造的军舰舰身大部分都取消舷窗了呢?是影响隐身性能,还是怕破坏船体强度?

舰舷窗早在郑和下西洋(甚至是宋朝)和欧洲大航海时代就有了,由于多层甲板造船技术的出现,战船的体积增大了许多,人员和远航需要的物品更是成倍的增加,舰员的生活区和武器库、食物淡水存储室……等都要安置在船体内的甲板层,那个年代也没有电灯,而木质船上又严禁烟火…就造成了甲板下面非常的黑暗和通风不畅,所以只得在舰船的侧面甲板开舷窗,它的用途在当时就是通风和采光。并且舰舷窗经过了风帆时代→蒸汽机时代→蒸汽轮机时代(要带动发电机),直到现代的燃气轮机战舰时代仍有一部分战舰还留有舰舷窗,它的作用也没有多少改变。

日本帝国海军的违章建筑“伊势号”战列舰,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到一溜舰舷窗,舰员生活区、走廊都有它的存在,并且气象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要全天开着,因为舰内的空气实在是太浑浊了。其实舰船上所使用的通排风设备,甚至空调在1930年代中期就有了,但是当时只能安装在豪华游轮这样的高档场所,军舰上安装这些设备的只有少数几艘,“大和旅馆”和武藏御殿”就有!不过当时发电所用的辅机性能不佳,不可能为全舰提供排风和空调所用的电力,能为全舰提供照明已经很不错了,空调只能为“联合舰队”的高级军官舱所使用。

舰舷窗本身来说是一个人性化和非常必要的设计。军舰本身是一个封闭区,出海远航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几个月的时间,繁重的战备训练已经使人身体非常的疲劳,即便是下到甲板下面休息,那么各种管道内液体流动的声音、机械轰鸣,振动产生的噪音会让人烦躁不安!如果长期见不到阳光和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用不了多久人就是精神处在萎靡状态…所以,在舰舷上开窗户使空气流通,天气好的时候看看太阳、看看大海,对于舒缓紧绷的神经会有很大的益处!

俄罗斯无畏级大型反潜驱逐舰,清晰的可以看见舰舷窗,不但“无畏级”,现代级、光荣级乃至核动力的基洛夫级巡洋舰也有。这可不是这些战舰上没有中央空调,当时的世界第二大海军怎么可能没有空调?原因是苏联海军认为,任何空调风和日光灯也不上自然风和太阳!是为了让舰员们能呼吸到新鲜的海风和享受太阳有意这样设计的。

我军056型轻型护卫舰,舰体上一个舰舷窗都没有,这说明该型战舰的电力充沛!我军最早使用空调的战舰是65型火炮护卫舰。

进入到1960年代之后,由于科技水平的进步,军舰上主机和辅机柴油发电机组功率强大,已经可以满足舰上的所有区域的照明和通风,并且在生化核武器出现之后,战舰也不能再用舷窗了,军舰要是进入到“三防区”密封不严就会有“生化核”侵入,其后果很严重!所以必须采用取消舷窗的全封闭设计,这样战舰在进入到“三防区”时舰内进行增压,使舰内的气压高于舰外,这样舰外的空气和悬浮物就进入不到舰内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舰体开了舷窗会造成舷窗附近的钢板形不成一个整体使钢板强度变低,要是开了一溜舷窗,那么整个一层侧甲板强度急剧降低!如果战时军舰被敌人的反舰导弹击中,那么爆炸所产生的能量会让舷窗变形,能量沿变形处往外扩展会撕裂舰体形成裂缝,形成的裂缝有可能延伸到龙骨,要是这样整艘舰就有可能出现应力集中到裂缝上……出现不可逆转的舰体从中间断裂!基于这样的危险可能性存在现代战舰基本都不在有舷窗了!

“辽宁舰”的医务室和舰桥,箭头所指处为中央空调排风口。

“长春舰”作战室里的独立式空调。

现代战舰所以使用的军用空调要比我们民用空调结实耐用的多,环境适应性也更高……因为舰上的有些区域比如:弹药舱尽量要恒温恒湿,空调基本上是不间断的运转。还有一些娇贵的电子设备也是这样……这就对空调的质量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特别是进入到严寒或者酷暑海域,钢铁建造的战舰散热、吸热还很快…热带地区用不到半小时时间舱室内就会达到45°以上!这样的高温舰员根本不可能正常的战备…空调也必须不断的使空气流通和降温。

总之,现代战舰因为战争的需要将舷窗取消了,进入到全舰封闭状态,这就需要舰上的照明、温度和空气流通问题都要进行更加完善的处理,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战斗力!

为什么现代军舰舰身基本上都取消舷窗了呢?

相比威武雄壮的远洋巨舰来说,小小舷窗实在不怎么起眼。

但它有重要作用,风帆战舰时代,密密麻麻的火炮舷窗就是其独特标志。100多门火炮从舷窗中伸出来,帝国主义列强犯下了多少罪行。一直到二战时期,各种战舰上仍有很多舷窗,主要作用是通风和采光。

甲板以下的舱室里,有很多水兵和设备在工作,通风不好会造成危险。军舰上的生活一点也不舒适,狭小的士兵舱也就罢了,更倒霉的是舰艇发动机、燃油锅炉及各种设备会产生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这样的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不但难闻,还会对水兵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据统计,随舰艇长时间出海时,水兵们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占所有疾病的14.9%,居第二位。所以舰艇保持良好通风非常重要,否则还没等战斗,人员战斗力就在恶劣环境中消耗殆尽了。

甲板下是钢铁船舱,炎炎夏日太阳直射甲板,温度高达四、五十度。可船舱里比甲板上更热,还很潮湿。即便有舷窗也没用,吹来的海风都是热的。这时候最需要的是空调,空调就是战斗力!

除了人员,船舱里的机器设备、弹药补给、粮食货物也同样需要良好通风,冷却干燥。海上高盐多雾,海浪天天光顾,要是机器锈蚀了,食品、货物腐烂变质了怎么办?

不过舷侧舷窗也有缺点。首先,船舷上开洞多了必然影响结构强度,不利于提高防护力。

其次,干舷甲板下的舷窗离海面近,大风大浪时,海浪有可能破窗涌入。1545年,英国 “玛丽罗斯”号风帆战舰,就因为在索伦特战役中转向遭遇横风,海水从下层舷窗涌入而倾覆。

所以现代舷窗分重型、中型和轻型,不但要透光、通风良好,还要有良好水密性。重型、中型舷窗上都有风暴盖,遇到大风浪时关闭,阻止海浪进入。

“拉斐特”级护卫舰

二战后,雷达性能飞速提高,对舰艇探测距离越来越远。所以军舰开始考虑隐身问题,从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开始,越来越多的隐身设计被引入军舰制造中。

在所有隐身方法中,外形隐身最重要,其次是材料隐身。舰体要尽量避免大量角反射和凹腔,它们会对雷达波产生强烈反射。舷窗透光性好,雷达波照进舱室,产生类似聚光镜的反射效果,极大破坏舰艇隐身。

所以现代舰艇取消或大幅减少舷窗数量。驾驶室上的舷窗也要做成锯齿形,并镀膜吸收雷达波。舷窗取消后,舰艇内部封闭,只能依靠集中空调和通风系统,调节各区域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创造良好环境。

面对核生化武器攻击,现代舰艇还有“三防”措施。全舰整体或局部封闭,空调通风系统对舱内加压,阻止外界污染辐射进入,并过滤空气中的放射性、生物和化学毒素。

维持这些系统需要大量电力。不过现在的舰艇动力越来越大,充沛电力完全可以满足照明、通风、空调等各种需要,为船员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环境。

综上,舷窗取消后好处多多,既提高了舰体强度,增强防护力;又降低雷达反射面,提高隐身性;同时还提升舒适度,让船员工作好休息好,更有战斗力。这正是现代科技的魅力!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为什么现代军舰舰身基本上都取消舷窗了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现代化的军舰也没有完全取消舷窗,只是非常少而已。

完全取消的,只有少数概念舰或者小型作战军舰而已。

大家乘坐过老式军舰出过海,就知道舷窗的重要作用。

以前的军舰没有通风设备、没有中央空调系统,内部环境恶劣,尤其是舱内狭小且空气不流通,让人呼吸不畅和烦躁。

萨沙曾经做过类似的船只,舱位还是在水线附近,根本不能开窗。

舱内很闷又热,平时没人愿意留在舱里,宁可选择去甲板上溜达。

同时,照明灯光昏暗,让军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同蹲黑牢。

人类的眼睛习惯于阳光,不适合在暗色环境下工作。

在这种环境工作,人很容易疲劳。

所以,军舰的舷窗是必要的,既可以照明,高层的舷窗也可以通风。

不过,目前现代化军舰大大减少的舷窗的数量,有的小型军舰甚至基本没有舷窗。

原因如下:

第一,通风技术、中央空调技术、照明技术的发展。

今天的核潜艇可以在水下航行2个月,官兵尚且能够忍受,何谈水面军舰。

再说深入地下二三百米的工事,仍然可以做到高度通风。

那么,水面军舰的通风和空调系统,自然是小意思了。

时代不同了,有没有舷窗,区别已经不大了。

萨沙做过新一代大船,也是在底舱,也是只有一扇打不开的窗户。

然而,这艘船通风很好,也是恒温恒湿的,人的感觉不错。

第二,隐身角度考虑。

现在的军舰第一考虑的就是隐身,舰体必须尽量隐身设计。

美国新型隐形战舰,雷达反射面积仅仅相当于几十吨的渔船。

实战中,这为雷达的发现和引导导弹攻击造成很大的难度。

然而,舷窗却很难隐身。

舷窗是平整表面的开口,破坏了整体的隐形效果,会产生很明显的雷达回波。

这是不可取的。

所以现代化军舰即便留有舷窗,一般也会做成可以关闭式样。

所以很多人憧憬做海军很浪漫,军舰就像海景游轮一样。

别做梦了,连舷窗都没有。

为什么现代军舰舰身基本上都取消舷窗了呢?

舷窗从木帆船时代就已经出现在战船上,当时的照明条件和通风条件都比较差,为了保证船员的健康,大型船只四周都会布满舷窗。舷窗能够保证船只内部在白天的时候足够明亮,形成空气对流,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船员们在海上长途跋涉,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通过舷窗能够看到广阔的大海,能够缓解船员寂寞枯燥的心情。到了电气时代的时候,船只的照明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舷窗的作用也逐渐的变小。近代的船只虽然有灯光照明,却依然不能改善通风环境,而且灯光和阳光存在本质的区别,灯光仅仅只能够照明,不能像阳光一样升温减湿。二战结束后,很多船只开始安装空调,舰船内空气的流通性大大提升,温度和湿度也能够通过空调来调节。不过上世纪中后期的舰船发电量一般,只能满足舰船的一般需求,不能长期给空调供电,因此舷窗还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到了二十世纪末的时候,大部分舰船的发电量都大幅度提升,中央空调可以一直开着,舷窗也失去了实用性。在二十一世纪,舷窗不仅对军舰没有好处,还会影响军舰的性能。现代战争中任何一种军事武器,都非常强调隐身性能。隐身性能指的是舰船可以躲避雷达的探测,做到来无影去无踪。想要躲避雷达的探测,舰体的构造就要足够光滑,这样才能够较少的反射波段。以往的军舰,整个舰体上布满了舷窗,如果遭到了雷达的探测,反应会非常的明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服役的军舰,现在依然有舷窗的设计,而后来服役的新型军舰,都是非常完美的密封设计,没有了舷窗。舷窗被取代主要是科技的进步导致的,没有舷窗对于船员们的生活影响并不大,除了不能通过舷窗看大海之外,舷窗的其他作用都被更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取代了。空调带来的温度和湿度,更加适合船员的需求,照明设备的光亮,也要比阳光更加明亮。

为什么现代军舰舰身基本上都取消舷窗了呢?

看过泰坦尼克等电影的人肯定会注意到电影里泰坦尼克号的舷侧全是舷窗,到了夜间船舱里都打开了灯的时候非常的漂亮,包括现在的一些游轮也是一样,舷侧可以说是开满了舷窗,但是你去看看各国现役的战舰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战舰舷侧都是没有舷窗的,基本只有舰桥的位置有开舷窗,而且是很大的类似于玻璃落地窗一样的窗。这是为什么?为何军舰都取消了舷窗?主要的原因就是能提高舰体强度,增加隐身性能,增加舰艇三防性能。

舷窗的左右主要是为舰艇通风换气,因为早期的舰艇空气调控系统很差或者基本没有,这样就需要舷窗进行换气通风。但是很快人们发现在舷侧开窗会降低舰艇的结构强度,侧面遭到炮弹袭击可能会出现整个侧面结构断裂的情况,于是二战时期美国人就开始使用无舷窗设计,但是二战的舱内环境控制系统还不够好,舱内居住的水兵生活环境非常可怕。

而到了现代,雷达大行其道,舷窗就很不利于舰艇的雷达隐身效能了,因为雷达波能穿透舷窗的玻璃再从原路反射回去,让舰艇被发现的几率升高,而全部安装吸波玻璃又非常贵,再加上舰艇的三防性能也需要升级,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放弃舷窗。因为舷窗最基本的功能通风透气已经被舰上的空调系统替代了,空调不仅能换气还能控制湿度,比简陋原始的舷窗好用多了。

最后空调系统还能有效防止生化武器和核放射性物质进入舰内,这些都是舷窗做不到的,这样一看大家都会选择放弃舷窗的。

为什么现代军舰舰身基本上都取消舷窗了呢?

前段时间,北海舰队在同一天内,退出了4艘老旧的051型驱逐舰,即109开封舰、110大连舰、134遵义舰和164桂林舰;现在,总共17艘051型作为国产第一代驱逐舰,基本上都已经退出现役,仅剩下南海舰队的165湛江舰、166珠海舰在役,估计年底或明年即将退役。

051型驱逐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舰体细细长长,舰体很瘦并不宽,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因此航速非常高,131南京舰在服役前的海试时,曾经跑出了38节的高航速,因此,051型驱逐舰在海军内部被戏称为“放大的导弹艇”。

此型驱逐舰,具备典型的二战高速护航领舰的特点,甲板以下水线以上的舰体上,都布置有许多圆形采光效果最大的舷窗,舰内工作的舰员,可以透过舷窗,欣赏海景,看到外界的情形。

通常有舷窗的水面舰艇,都是比较老旧的,一般都没有中央空调,通风状态也不畅,照明设施也不是很好,舰员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很容易产生烦闷和烦躁情绪。

舷窗附近光线比较亮,舰员透过舰体的舷窗,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应该能够舒缓舰员压抑的心情,舷窗对于调整舰员心情的作用很大。

但随着水面舰艇设计的现代化程度提高,舰上都配上了冬暖夏凉的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先进的通风设施等,同时舰员的居住条件改善也极大,工作环境也比较舒适,一般就不在舰体甲板下水线以上部位设置圆形的舷窗了。

自052型驱逐舰112哈尔滨舰、113青岛舰开始,我军所有新建的驱逐舰包括054/054A、056/056A型护卫舰舰体上就见不到舷窗了,因为舷窗会使舰体外表出现凹凸不平的形状,增加了雷达反射面积;且由于舷窗玻璃的通透,能使反雷达涂层难以完全发挥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