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西夏党项政权真的到处掠夺他国儿童补充人口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数据,只是说党项人真的做过这种事。
其实,这种事情对于少数民族并不稀奇。
对于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来说,人口是特别重要的。
以蒙古大漠为例,从来都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只有人多的部落,才能够生存。
所以,人多人少是关系部落生死存亡的大事。
大家注意蒙古部落,经常有一些其他部落甚至民族的孩子。
俄罗斯人回忆,在蒙古西征大军中有很多白种人特征的士兵,应该是当年掠夺来的孩子。
西夏党项人也是如此。
党项人本来就是少数民族建国,本民族人口稀少,全国人口只有230万到300万之间,其中党项人的数量是不多。
同时,西夏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军队却有40到50余万规模。
即便西夏全民皆兵,从16岁到60岁都要参军,西夏人口仍然不堪重负。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不同。
第一,农耕民族不需要常年打仗,人口减员较少。
游牧民族的少年能够长成成年男人,都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行。不能作战的少年,随时可能被杀。
第二,农耕民族种地一年,粮食可以让全家吃几年。
游牧民族则不行,放牧也好,狩猎也罢,都是非常不稳定的。蒙古大漠除了黄羊以外,没有什么大牲口,狩猎很困难。放牧也很不容易,牛羊长大需要几年时间,期间一旦遭遇瘟疫或者雪灾之内,牲口就死光了。
而且各地草场都是固定大小,以蒙古大漠为例,那么大的地区,只能支持二三百万游牧人口。
当时长安、洛阳一个城市就有百万人口。
想要维持军队和人口,西夏掠夺周边人口是很自然的。
西夏有著名的生擒军,主要是在战斗中俘虏的敌国军人和普通百姓。只要这些被俘的军民能够为西夏效力,就可以得到本国人的待遇。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作战往往很勇敢。
生擒军规模有好几万人,战斗力还很强。
在我们看来,都是俘虏怎么会卖命呢?
其实蒙古西征的精兵中,就有很多就是其他民族的俘虏,一样可以常年作战。
历史上,西夏党项政权真的到处掠夺他国儿童补充人口吗?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政权,巅峰时期,全国人口也不过300万,但正是这区区300万人口,却硬生生组建起一支超50万人的军队。
党项人正是凭借这50万人的军队,将强大的北宋和辽国打败,从而奠定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一样,西夏也面临着人口资源匮乏的局面,特别是在经历不断的战争后,这种人口资源的匮乏困境更加凸显。
因此,党项人曾在北宋边境地区大肆掳掠人口,以充实西夏的人口规模。
在西夏军队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铁鹞子,步拔子,弓弩兵等军种外,还有一只特殊的部队,称作“擒生军”。擒生军并非常备部队,但一旦有任务,便可迅速组建十万人之多,擒生军的主要人物并不是用于作战,而是劫掠人口和物资。
不光是儿童,女人,青壮年都是擒生军劫掠的目标,不光是在战场上的劫掠,为了扩充人口规模,西夏李元昊曾经策划了辽国境内西夏部落叛辽附夏的事件,也引发辽国与西夏间的战争。这一事件,也就是辽兴宗御驾亲征西夏的导火索,最终李元昊带领党项人战胜辽国,辽兴宗十万大军大败而归。
历史上,西夏党项政权真的到处掠夺他国儿童补充人口吗?
西夏四强环伺,为了生存连年征战。为了弥补低生育率带来的兵源损失,西夏还破天荒的组建了专门用来抢夺人口的“擒生军”。他们的任务就是去边境掠夺人口回西夏当兵或耕种。除了成年劳动力外,小孩与怀孕妇女也是重点劫掠对象。至于被掳的人来自北宋、吐蕃还是蒙古、突厥,就并不在西夏人口贩子的考虑之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