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靡一时的“武库舰”,可载导弹500枚,最终为何下马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武库舰的问题是太先进了。
美国军迷曾经疯狂的宣称,朱姆沃尔特舰领先其他国家100年!这是吹牛逼吗?我们来看一看。
朱姆沃尔特号隐形驱逐舰,是美国海军新一代驱逐舰,使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具有很强的作战能力。
武库舰的支持者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中航母已经过时。别的不说,单单飞机起降的漫长时间和庞大的体积,就是航母的固有弱点。
而武库舰则具有更强大的火力,更快的反应,更小的体积,更好的隐身能力。
它装备高达80组先进垂直发射系统,可以携带大量导弹,对于海上地面目标做饱和攻击。
垂直系统可以携带包括巡航导弹、反潜导弹在内几乎所有导弹,自然也包括防空导弹。
可以预计,未来的导弹会越来越先进,射程更远,攻击效率也高,价格更低廉。。
采用导弹远程攻击,不存在舰载机损失的问题,也很难被敌人发现,武库舰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导弹以外,武库舰还有强大的舰炮系统。
它的主炮为2座155毫米先进火炮系统,可以发射制导炮弹,射程高达185公里,射速高达每分钟12发!!!
炮弹精度高达20到50米,可以完成精确对岸支援任务。该炮主要用于地面压制,相比昂贵的导弹,炮弹的性价比更高。
所以武库舰不但可以争夺制海权,还能够对岸做压制攻击。
对于两栖登陆来说,185公里的纵深就足够了
朱姆沃尔特号隐形驱逐舰排水量高达1万5000吨,由于采用隐形设计,雷达发射面仅仅为一艘几十吨的渔船。同时,驱逐舰采用重甲结构、多层船壳,防御力远强于普通驱逐舰。
相比高大的航母,它隐身能力更强,生存力更高。
朱姆沃尔特号隐形驱逐舰的动力系统,也是划时代的。它采用混合动力系统,动力几乎相当于核动力军舰。
采用电力推进时,噪声很低,只有110分贝,同洛杉矶攻击核潜艇差不多!这对于反潜意义重大。
电力系统为后续安装激光武器电磁炮,提供了扩展接口。
朱姆沃尔特号隐形驱逐舰配备很大飞行甲板,不但可以容纳2架反潜直升机,甚至可以起降F35战斗机或者V-22鱼鹰式倾斜旋翼机,至于无人机更是不在话下。
这样又大大增加了作战范围和作战模式。
武库舰采用了很多划时代的信息技术。
诸如整合舰桥系统,可以独立完成航路规划、执行、操作以及通信等等。整个系统只需要一个军官就可以操作!
7000多吨的现代级驱逐舰有官兵300多人,而1多万吨的该舰仅有150人。
然而,使用如此多的新技术,带来3个结果:
第一,造价过高。
改建造价高达50亿美元,而“布什”号时造价也不过60亿美元。
第二,使用费用过高。
新一代的导弹造价都非常高昂。普通反舰导弹单价,也超过100万美元。
第三,新技术不成熟。
朱姆沃尔特号已经出现很多故障,这主要是技术不成熟,很多还是实验性技术。
所以,朱姆沃尔特号暂时不可能作为主力顶上去,但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过渡。
曾风靡一时的“武库舰”,可载导弹500枚,最终为何下马了?
武库舰从来就没有真正上马,也没有“风靡”,何来“下马”一说?
所谓“武库舰”,是美国根据自身海上作战需要,提出的一种新型舰种概念。这种舰船拥有庞大的舰上发射单元,可以通过极高数量的导弹实施对目标的精确打击,从而替代一部分航母舰载机的任务,又拥有仿佛二战战列舰的饱和攻击能力,相当强力。
美军在克林顿时期初步批准了“武库舰”的开发项目,称为“Surface Combatant of the 21th Century,SC-21”(21世纪战舰计划),属于当世美国政府的“海军最优先发展项目”。
按照SC21的设想,这艘武库舰将拥有夸张的500个导弹垂直发射单元,发射器将直接使用现成的MK-41或开发更新的型号,可以发射从“战斧”巡航导弹到“鱼叉”反舰导弹再到“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等多种武器,能多线程的同时执行多种打击任务,甚至可以通过数据链将导弹“共享”出去,由舰队其它舰只负责指令打击,完成从对地打击、舰队防空、战斗反舰等各种任务,极大的强化舰队的火力强度。
当年甚至有人提出建议,让“武库舰”担当唯一的武器平台,从而削减其它驱逐舰上的火力单元,以增加电子系统能力和生存力,“武库舰”只负责“射”,而“往哪射”则让链接的编队内的驱逐舰负责。
而且美国人希望把“武库舰”造的拥有类似潜艇那样的“隐身能力”,它将拥有核潜艇类似的双壳体船身,上层建筑被极度简化,开战时可以半潜入水,水线以上只留下1.5米的舰体,让人极难发现。而且它的操作人员极少,采用自动化控制和数据模块化接口的“武库舰”只需要20-50个舰员。
这么听起来“武库舰”强大无比,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之必备良器,但它为啥被淘汰了呢?
说到底,武库舰尽管吹嘘的很诱人,但它实际上只是个美军削减军费的“脑洞作品”罢了,在全球布局的航母战斗群如吞金巨兽一样的烧钱能力下,美军期望谋求一种“又能执行深度打击,又比航母便宜,还能省略点次级舰船”的作战单位,这样才诞生了“武库舰”的构想,它实际上是美军对“航母作战模式”的试探性思考。
结果,美国的这次“思考”虽然已经进行到总统令和“SC-21”的计划,但最终他们还是停止了武库舰的发展,原因其实很简单——武库舰很可能是个比现有航母还夸张的“烧钱童子”,而他们的初衷是——超级省钱。
按照美国人的构想,一艘武库舰将搭载500个发射单元,这弹药费就已经顶上一支大舰队了,真要来个几百发浪射...这种打法国会的大爷们打死也不会同意,海军好歹还是亲儿子二等人,要知道三等陆军四等马润们拿M16打个全自动都被嫌浪费弹药。
导弹的开支绝对是相当大的数目,不仅仅是这些导弹的制造费用,他们的维护费也相当惊人。像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都是按照批次下达采购令,再按年份依次交货的,储存的太多岂不是令美军更烧钱?万一打完了,又像伊拉克战争那样来个加急订货?这些问题相当头痛。
再者,“武库舰”的实际指标实在是写得过于“梦幻”,满载4万吨的半潜船,加顶部建筑入水仅露出1.5米,再加上海洋上浪情况,这种设计已经需要考虑潜艇的密封设计了,从双壳体到压水仓与潜艇已经没多大区别,复杂程度却远超过各种军舰,仅吨位就已经有小型航母的级别,就这份报告还敢在国会的桌子上提“廉价”?可靠性都不敢保证吧!
能造出来吗?武库舰概念被提出来时美军自己都在疑虑这个问题。现有的SC-21取材自80年代冷战时期的一些零星计划,美军当时就提出了通过甲板布满发射单元的巨型导弹军舰,对苏联发动饱和式导弹攻击的计划,这被认为是美军“武库舰”思想的前身。
如果苏联不解体,冷战从90年代初继续进行下去的话,没准真的会诞生这些挂载满BGM-109A型“战斧核导弹”的军舰,80年代中期美军为海军部署了400枚这种导弹,而武库舰一艘就能吃掉全部。
冷战后,到克林顿时代,美国才因为“缩减财政”问题,重新拿出了新一代“武库舰”计划,即SC-21。然而与冷战时的“冲动式饱和攻击军舰”相比,SC-21毕竟是个经济化解决方案,美军不可能将之搞得太科幻,但又不能接受其“低端”。
到DDX计划时,所谓的“武库舰”实际已经被降级为“驱逐舰”了,它与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比起来更不靠谱,那么有什么理由将这种驱逐舰造个20多艘呢?后来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的试验也验证了SC-21项目的问题重重。
所以,SC-21最后烟消云散,美军继续坚持了“以航母为中心优势的舰队计划”,并且大力将之强化了下去。SC-21的技术积累后来虽然影响出了DD-21,继而影响出DDG-1000、濒海战斗舰、模块化舰只等新产物,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的表现实在是烂得抠脚,幸亏美军没真的下血本捣鼓出“武库舰”。
“弄艘大船然后塞满导弹就是武库舰吗?”美国人在这种疑惑中走了很多年,而其它国家的海军也愣是默默的看着,没一个敢试吃这只螃蟹。
曾风靡一时的“武库舰”,可载导弹500枚,最终为何下马了?
美国海军上将布尔达的自杀,直接导致了武库舰项目的下马。
先说武库舰。
武库舰项目,是漂亮国海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一项未来新概念大容量导弹舰计划。
用最简单的话来理解这个舰,就是满船都是垂发,其他武器都没有。其他水面舰艇常见的舰炮,深水炸弹,鱼雷,拖曳声呐之类,统统砍掉,就连雷达系统,也是能省则省。
因为海湾战争得到的经验,战争起初的大规模战斧式巡航导演攻击,攻击重要战略目标,对于战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漂亮国海军设想,如果装备一款超级导弹舰,上面500个垂发,全部塞满战斧式巡航导弹,这样在下一次战役中,那放起来大呲花简直爽得不要不要的。
当时也有平行替代方案,比如采用核潜艇改装成战斧巡航导弹载舰,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的垂发塞满战斧,还有用超级油轮改装成战斧巡航导弹载舰。初步评估后,核潜艇改装成本太高,阿利伯克垂发太少,超级油轮速度太慢。
反正当时漂亮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军费根本多得花不完,那要不再搞个新舰型?
于是在当时漂亮国海军作战部长布尔达的大力推动下,军方在1995年秋季,正式提出武库舰的研发预算要求,并正式列入1997预算年度中。
随后,向各大军火厂商发出了邀标书。在邀标书中,军方要求,这款新军舰,要装500个垂发,舰员在50人的规模。
舰体采用商船标准建造,双层船体,长度250米左右,最大航速25节。
更重要的是,该舰不配备雷达,电子等等作战系统部分,导弹攻击所需的参数,全部由其他舰船或者作战网络提供。
换言之,这艘船类似一个导弹仓库船,导弹尽量多装,其他能省则省,省到极致。舰体采用商船标准,省钱。舰员限定50人,省人又省钱。雷达那些统统不要,省事又省钱。
执行单一的战斧巡航导弹载舰任务,当实战来临,打导弹的时候,它是一款作战舰艇;而平时,可以把它认为是一款辅助舰艇。
之所以有这样的思路,和当时漂亮国海军的定位有关。当时苏联已经垮掉,庞大的苏联红海军一朝瓦解,再不复当年气候。漂亮国海军当时主要的作战任务,已经从对海攻击,转变为对地攻击。
当时的海军作战部长布尔达是个老水兵,深受当年苏式军舰满船导弹林立的震撼和启发,再加上海湾战争时海军大量舰艇执行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任务,短时间内要打的弹弹太多(数百发),而军舰上的战斧垂发坑太少,所以有了这个构想。
火力强,维护省钱,这是武库舰的优点。
执行任务单一,自身安全依赖于其他水面舰艇的支援,这是武库舰最大的缺点。一艘上万吨的军舰,舰员才50人,说真的,遇到来打劫登船的海盗都挺麻烦。
而且海军内部派系林立,有水面舰艇派,有航母派,唯一支持武库舰的就是布尔达了。布尔达担任海军作战部长(等于漂亮国的海军总司令),位高权重,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所以武库舰在布尔达的大力推动之下,获得了一笔初始经费,各个厂商可以开始概念性设计,还停留在纸上项目论证阶段。如果一切顺利,军方会选择两三个厂商的方案,进行各自的初步设计,然后军方再从这两三个方案中选一个进行原型舰(试验舰)建造。大概需要4年时间,这艘武库舰试验舰就能下水了。
谁也没想到,布尔达上将此时忽然举枪自尽了。此事一时轰动了世界。
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和布尔达的一件小事有关。那就是布尔达军服上佩戴的V型勋章事件。这种V型勋章,布尔达佩戴了两枚。
该种勋章,漂亮国海军称之为杰出战斗勋章,Combat Distinguishing Device)只有实际参与交战行动者并有特殊英勇表现者才有资格配戴。
有个记者喜欢刨根问底,他专门查了布尔达的资料,发现一个疑问。
布尔达在1973年参与了一次营救被击落飞行员的军事行动,这个勋章没问题。
另一枚更早,1965年布尔达参与炮击北越的战斗而获得。但是因为这是远距离朝北越开火,没有直接与北越军交战,所以这枚勋章的获得,出现了争议。
反对者认为,布尔达不应该获得这枚V字勋章。另一派则认为,布尔达有资格获得这枚V字勋章。废话,我们在前方冒着危险给国家装炮弹打北越的时候,你们在大洋彼岸喝着可口可乐开着野马!
漂亮国的记者的瘾头上来那绝对是刨根问底拦不住,一时间,布尔达竟然深陷这个勋章门漩涡。
记者们:我们也不想问军舰咋开,俺们不懂;我们也不想问舰载机咋飞,俺们不懂;俺就想知道,您这个勋章到底咋滴获得的!(隐含意味就是,如果你没有正规取得,那你为啥自己戴上啊?你是个沽名钓誉的小人!)
布尔达是个水兵出身,性子其实类似哈尔西,巴顿,直来直去,他的心态是大将宁可痛痛快快阵上死,绝不落人口舌让这些刀笔吏(此处代指记者)来污了老夫一世英名!
于是在1996年5月16日上午,布尔达接到五角大楼新闻部主任的通知说,下午有两个记者来采访你。布尔达也没说啥,回到办公室吃了顿午饭,随后拔枪自尽,年仅57岁。
靠山一倒,海军高层再也没人对武库舰感兴趣了。继任的海军作战部长是杰伊·约翰逊上将,他是舰载机飞行员出身,坚定的航母派。随后武库舰项目没能获得后续拨款,项目中止。
最后总结:武库舰项目听起来威武,其实仅仅提出了概念设计,提出了项目要求,厂商做了最早的论证,画出了CG图而已,距离实际诞生还早得很。
即使造出来,其待遇估计也和如今的朱姆沃尔特级舰类似,造个几艘就要下马。冷战结束以后,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趋势是要求执行任务多元化,信息反应速度快。传统大型航母依然火热,盾+垂发成为新造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标配。
漂亮国的阿利伯克仍然在不断建造,我们也在不断造新型驱护,大型水面作战舰艇要能防空对海反潜,小型水面作战舰艇比如056,各样任务都能来点,出动任务成本低,也大行其道。
而世界各国海军,都不约而同,没有选择发展建造武库舰这一舰种,也说明了大家的一个共识,武库舰项目缺点不少,不值得发展。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路,侵删。
曾风靡一时的“武库舰”,可载导弹500枚,最终为何下马了?
武库舰的别称是火力舰,上世纪末美国制定21世纪战舰(SC-21)计划时提出的一种大型水面舰艇方案。未来武库舰的作战模式是以强大的火力对地面实施火力支援、对空实施防御和作为反导武器发射平台,也就是携带大量导弹武器,对陆、海、空都有超强的火力打击能力,可以视为浮动的海上导弹库,号称“21世纪第一舰”。
研发武库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军费开支,同时也减少舰载机、战舰以及相关战斗人员在战斗中的损失,能用火力解决绝对不搭上人员。设想中的武库舰长244米,排水量大于11900吨,配备500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套包括“战斧”巡航导弹、“标准”舰对空导弹、“鱼叉”反舰导弹,以及用于战区导弹防御和对岸火力支援的新型导弹。
武库舰具有火力强劲、隐形性能优异、自动化程度高、价格便宜等优势,可以在几分钟内将500枚导弹发射出去,典型的饱和攻击能力。舰体为双壳体结构,上层建筑非常小,采用一定隐身设计以减少对雷达波的反射。而全舰仅20人的编制,充分体现了自动化程序,再加上做为导弹发射平台,没有太多的其他配置价格相来说来低廉。
虽然看似好处多多,但是武库舰同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包括:保障系统繁杂,要实现有效打击必须有大量配套的侦察手段,如侦察机、无人机、卫星、空中预警机等,缺一不可。而单舰反潜、防空火力基本不具备,出门容易被揍。在特殊海况条件下由于舰身低、舰艇稳定性差等。想法很好,客观现实注定了该型舰不能成为海军标配,最后下马。曾风靡一时的“武库舰”,可载导弹500枚,最终为何下马了?
我们有民间传闻的所谓“战忽局”,其实美国人也有自己的“战忽局”,我们还真不能低估他们“战忽局”的心机———“武库舰”和“星球大战”计划一样,都是美国“战忽局”的杰作!!
“武库舰”从来没有上马,声势虽然很大,但没有上马,自然就不存在下马的问题。
1“武库舰”计划是在美国海军部长布尔达的推动下进行的,这个布尔达是美国海军历史上唯一从小兵干到部长的特例,是个“政治素人”,其实他自己也被美国高层决策者蒙蔽了。
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都暗示过他“别当真”,本意是让他像星球大战计划那样画几张科幻图去忽悠战略对手。可是一根筋的他会错了意,跑去认真组织各船厂拿出了好几种“武库舰”方案———结果就在方案定标的关键时刻,布尔达却在1996年5月16日毫无理由地在办公室举枪自尽了(被自杀?)
人亡政息,“武库舰”也随之堂而皇之地挂起了,计划性质改为SC-21计划的海上技术试验平台,用以支援CVX航母等新一代艇计划的发展,随后就不了了之。
2说实话,“武库舰”现在看起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意。
首先,武库舰为了搭载更多的导弹选用了功率有限的动力系统。因此航速过慢,速度和潜艇差不多,作为军舰难以跟随高速机动的航母战斗群行动,它只能采取类似潜艇那样前沿部署的方式,才能及时对危机产生作用。
其次,“武库舰”虽然有一定隐身功能,但它总之是要浮出在光秃秃的大海之上的,单独靠近敌人海岸很容易被发现,又没有独立的侦测、指挥管制与防御能力,执行打击作战完全依赖友军支援,这就需要庞大的舰队反过来为“武库舰”护航,武库舰固然能以自身天文数字般的弹药储备充分发挥“浮动弹药库”的本色,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护航舰艇,则武库舰就会瞬间失去作战能力,反而沦为浮动的火药桶和毫无反击之力的靶子。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武库舰的使用灵活性上,武库舰完全依赖导弹打击目标,打击能力也就受到导弹性能的限制,以美国对地打击用的主力武器“战斧"导弹来说,由于战斧导弹发射前的地形匹配与任务规划作业需时甚久,你赤裸裸浮在靠近敌人海岸的水面上慢慢装定数据,谁给你这个时间?而且战斧导弹发射后就难以更改目标或取消攻击,更难以应付机动目标。
3那么,到底有没有“武库舰”呢?
有!
但它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武库舰”。
如果有一艘军舰,它不需护航,行踪隐蔽,敌军的地面雷达就是靠得再近也绝对发现不了它,它可以独自作战,在距离敌方海岸上百公里的地方就可以向敌人倾泻成千上万枚战斧导弹,这香不香?
这就是装备的154枚“战斧”导弹的726型“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武库舰跟它一比,Low得一比。
事实上,美国已不声不响地装备了4艘726型“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这4艘巡航导弹核潜艇是从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改造而来的。
“战斧”导弹是一款大家非常熟悉的巡航导弹,历次常规战争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最大射程为2500公里。而俄亥俄级装备的“战斧”是具备热核弹头携带能力的!下图为美国W80型热核弹头(氢弹),就装备于俄亥俄级的“战斧”上,爆炸当量为20万吨TNT当量。👇
也就是说“俄亥俄”已经不止是常规巡航导弹平台,如果有需要的话,它可以发射带氢弹的“核巡航导弹”,它是一支不可掉以轻心的核打击力量!!
在改装之前,“俄亥俄”核潜艇24个发射管携带的“三叉戟D-5”潜射弹道导弹长13.4米,直径2.1米,而改造后搭载“战斧”的长度仅有6.25米,直径为0.52米,完全装得下。
所以改装之后,这艘能潜水的“武库舰”实现了“一坑七弹”,原先的一个“三叉戟”导弹坑就可以装填7枚“战斧”,22个坑就是154枚巡航导弹,另外两个坑则在上方增加了两个蛙人袖珍潜艇。可以搭载66名装备精良的“海豹”特战队员潜行到敌人海岸进行攻击和破坏。如果它部署在南海,将迫使中国反舰弹道导弹有所忌惮并可能会往大陆腹地后撤,从而让美国航母编队有更大的行动空间。
说曹操曹操到——据美国《现代外交》近日刊文称,美国海军已经在中国南海地区部署了“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并且一口气布置了3艘!其中一艘在今年4月14日被中国驱逐舰所发现!👇
随着美国的战略收缩,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一定要有战略定力,抓住要害,识破迷雾。
我们千万不能被美国人图纸上的“武库舰”所迷惑、被人家牵着鼻子走———要看清楚敌人手中真正的利剑是什么,料敌从宽,不被忽悠,努力发展自己的巡航导弹核潜艇而不是花里胡哨的“武库舰”———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智和力量!
曾风靡一时的“武库舰”,可载导弹500枚,最终为何下马了?
武库舰仅停留在设计概念,未达到具体的建造目标。而该舰的舰型前无古人,有很多缺陷因为其项目负责人美军海军作战部长布尔达的自杀而没能论证解决而戛然而止。
武库舰又称为火力舰,其设计理念是充当类似航母的海上密集火力的平台,计划其安装的垂直发射系统不少于500个发射架用以发射导弹。其装备的导弹多为巡航导弹,可以用宙斯盾系统的实行远方控制,也可以被空中预警管制机在空中控制。
在最初的设想中,该舰的体型约250米至270米长,宽约30米,排水量在1.19万吨到2万吨之间,航速约25节,船身有双层舰壳与强化装甲,除了舰桥外的甲板搭载500枚以上的各式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外,还有5英寸炮和多联装火箭炮。
此外也对其设计了类似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那样上层结构小,对雷达波的反射小,匿踪性高的低可探测性的船身。船上搭载了全自动消防与管制系统,使操纵人员数大幅减少,估计在20-50名内。
武库舰的理论性即使可行,但是还是有许多可靠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遭到美国海军内部的质疑。武库舰载满了导弹武器,形同一个巨型火药库,若遭到敌方攻击,周围僚舰的安危令人担忧,如果没有僚舰护航其就是海上的一个靶子。武库舰虽然也有对空对舰的战斗能力,但必须依赖其他僚舰和飞机的搜索探测,搜索目标的依赖性高,单舰反潜,防空能力远不如航母。若数据链系统发生故障,装载的导弹就等于废了,其他僚舰即使完好,其攻击能力也锐减。从而可以看出尽管在建造费和维护费上可以节省开支,但是其可靠性上不具备替代航母的实战功能,最多只能算火力强大的偏科驱逐舰。
从投射能力看,武库舰500发以上的导弹火力比一般的水面舰大,但远不能以舰载机进行反复攻击的航母。再从成本上看,武库舰攻击使用的战斧导弹最便宜也要70万美元一枚,而舰载机使用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约2.1万美元一枚,武库舰和航母舰载机在投射的弹药上没有成本优势。
从射程看,舰载机能借由空中加油以增加航程,到达3000公里外的内陆目标,但是战斧导弹射程撑死就2500公里,无法攻击到内陆。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且经济发达的城市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这不是很大的缺陷,但是如果敌方在战时,像二战时期的苏联将人口和工厂设备迁往更内陆的地区,武库舰就没办法攻击这些目标。而导弹的运输在海上补给困难,如果没有重型的起重机在海上进行起吊补给,就会造成效率低,难度大,很难保持持续火力。
武库舰的最初的设计理念是来源于1988年发行的美国海军协会杂志出版的论文。真正开始被美国海军重视是在1995年之后,当时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布尔达为了取代航母的打击能力而提议建造武库舰。1995年之后该计划快速推进,预计将建造5艘。结果布尔达在出席某次活动时,不知道是为了给自己添光还是不小心,在海军军服上佩戴了一枚紫心勋章。有两名好事的记者就留意到布尔达没参加过可以获得紫心勋章的战役,正想要采访布尔达当天,其在办公室自杀身亡。
人言可畏让美国失去了一位海军四星上将,在1996年5月16日布尔达自杀后,这项项目就失去了主心骨牵头补漏武库舰的缺陷,最后在1997年10月,因经费不足的原因而彻底被放弃了。而武库舰的某些理论在朱姆沃尔特上被实现,最后也是凉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