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士兵打完的弹匣是怎么处理的?丢地上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在固定阵地中。
大家看过电影《高山上的花环》吗?
电影中,梁三喜固守阵地,对抗越军进攻。
射击中,梁三喜有一个很漂亮的单手换弹匣的动作,顶下的空弹匣就随便丢在阵地上。
为啥?
这是阵地战,官兵不需要大范围移动,空弹匣没有脚不会乱跑。
实战中,单兵用自动步枪,想要打空三四个弹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自己能够防弹。
所以,身上携带的弹匣肯定是够用的,而且阵地上也会有大量备用的装好子弹弹匣。
空弹匣可以随便留下,等战斗结束再来寻找就是了。
第二,在进攻作战中。
我们还是用电影举例子,《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上尉在攻打滩头时,冲锋枪扫射以后就直接丢掉空弹匣,换上新弹匣。
丢掉的新弹匣,也根本不去捡的。
为啥?
在激烈的进攻战斗中,既然自动步枪能够射击,敌我双方相距都在二三百米。
这种情况下,战士全力作战尚且极为危险,何谈还去保存空弹匣,根本顾不上的。
甚至进攻战时,连换弹匣短短几秒都很危险,更别说你去处理空弹匣。
第三,游击战。
游击战中,游击队员会尽量保存弹匣的。
原因主要是两个,一丢下空弹匣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行踪;二弹匣本身也是资源。
很多时候,游击队得不到空弹匣的补充,只能得到散装子弹,需要自己装填。
所以保存空弹匣,也是没有办法。
战场上士兵打完的弹匣是怎么处理的?丢地上吗?
现在,二战时期大行其道的5发弹夹弹仓供弹的栓动步枪除了高精度的狙击步枪以外,基本上在军队中已经销声匿迹了,采用的大都是30发弹匣供弹的自动步枪,因此,班组作战时输出的火力是以前的数倍以上。
至于弹匣,则是一种供弹装置,弹容量远比5发或10发的弹夹要多,弹匣以20发特别是30发最为常见,一般装在机匣下方,为可拆卸式,外观呈盒状,结构较弹夹要复杂许多,由内部的托弹簧和托弹板将其子弹逐发推出,为射击的自动步枪供弹。
因此,弹匣是枪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士兵携带的弹匣,是比较固定的,比如56式自动步枪(以前称冲锋枪),子弹袋内装3只弹匣,加上枪上的那只弹匣,每只弹匣容弹量30发,士兵携带的子弹数量为120发。
此后,81式包括95式自动步枪,子弹袋内装4只弹匣,加上枪上的那只弹匣,每只弹匣容弹量30发,士兵携带的子弹数量为150发。
战士出征时,79年的南疆冲突战,班长包括班副配备56式冲锋枪,携带的子弹数量就是120发;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的战士,携弹量则为110发,包括枪膛内早已压进的10发子弹,以及10只子弹袋内每只袋内装的1只10发弹夹。
不是子弹携带量越多越好,除了手中的步枪、子弹、手榴弹等武器以外,还有军镐、雨衣、口粮、急救包、洗漱用品、防毒面具等,每个单兵负重最起码40-50公斤以上,这个重量长途行军作战时真的是要累死人的。
因此,战时的士兵一般也就携带弹匣内的子弹,顶多背囊内再装上50发散装子弹,打仗时自有后勤人员提供粮弹水等维持战争的物资。
战士携带的弹匣有限,且后勤供应的是整箱的散装子弹,需要战士在战斗空闲时间,将散装子弹压进弹匣,所以作为枪械的一部分,在作战时,士兵是不会随便丢弃弹匣的,即便战时来不及收集,战时空闲时间,也会找到弹匣往里塞子弹,准备下一场战斗。
此外,战争总会死人,所以不用担心步枪和弹匣不够用,携带手枪的连排长等基层指挥官,战时总会找到牺牲会是负伤退出作战序列士兵的步枪,用步枪来作战,手枪这玩意不好使不但威力有限,还存在打不准的弊端。
战场上士兵打完的弹匣是怎么处理的?丢地上吗?
兔哥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实际来考虑,战场上的物资都不会向平时那样的充足,再富有的军队一打起仗来也会出现弹药短缺的情况,战场环境下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那怕是一个小小的弹匣。弹匣是一支步枪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来装子弹的,没有弹匣就不可能使用枪支展开射击。而越是自动步枪对弹匣的依赖越大,例如,一支冲锋枪如果没有弹匣,想一发一发的用手装弹都做不到,最起码战斗状态下是这样的情况,足见弹匣对于一支步枪有多重要,弹匣也是武器,和枪支的性质一样,是不允许抛弃的。
枪支被誉为士兵的生命,而支持枪支作战的恰恰是一个小小的弹匣,士兵携带子弹时都是以弹匣的裝弹方式携带,这对于战斗中快速的更换弹匣非常重要,方便快捷。散弹并不能在战斗中快速使用,如果弹匣都都打光了,一颗一颗的裝弹射击的射速远不如一次装满一个弹匣后再射击实用。也许你认为更换弹匣再把弹匣装到子弹带里会耽误时间,但要知道战斗不是只打一场,而是要持续下去,并且更多的时候需要运动,转移阵地,如果把用完的弹匣统统都扔掉,那么最后你能够携带子弹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到最后你就没有弹匣可用了,这在战场环境下你就无法正常的进行战斗。
士兵的弹匣的配给是按照子弹带的携带量而配发的,并不是想带多少就能带多少,例如,AK-47冲锋枪它的子弹带能够携带子弹弹匣是三个,四个两种,这个根据各国的需要有差别,这款步枪产量多,使用国也多。除了子弹带能够携带的弹匣,步枪上还有一个弹匣,一个弹匣30发,四个就是120发,五个就是150发,这是基本的子弹基数,如果你想多带,只能是散弹,放挎包里。利用战斗间歇往弹匣中补充子弹,这样的弹匣配置并不是随便搞得,而是经过战场的检验,保证能够支持一场作战。
目前步枪都向小口径方向发展,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增加子弹的携带量,但弹匣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想多带子弹还是需要带散弹,因为弹匣够你用了,及时续弹就是了。当然,前提是你别打弹匣给扔了,这可是保你命的东西,扔不得。战场上补给的子弹都是用弹药箱,采用密封真空存放,即便是战场上也不会轻易的拆开,通常需要多少打开多少个弹药箱,这样做对于转移阵地方便携带。通常阵地驻守作战时,弹匣要充足点,这是因为长时间的驻守不自动阵地,对于弹药的携带不用过多的考虑,但也不是很多。战场上用弹匣长时间的存放子弹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子弹在战场环境下容易产生锈蚀,所以想多带弹匣图省事,是自己害自己。战场上没事干就会擦枪,而且会把弹匣中的子弹拿出来保养一下,上点枪油。如果你上了战场就会知道,枪支,弹匣,子弹这三样东西有多重要,每一个都是宝贝,舍不得扔掉,它们是你的保护神。
战场上并不是多携带弹匣就是好事,人的体能有限,需要携带的东西不光有子弹,子弹带多了自然会影响携带其它的东西,战场上士兵携带的东西都有用,在补给充足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多带弹匣,占地方的同时也占重量,同样是携带120发子弹散弹和弹匣存放差了近一半的重量,所以,按照子弹携具带弹匣就够了,弹匣不可能是无穷无尽的,打完就扔,得需要多少弹匣?所以,战场上是不允许扔掉弹匣的,这是纪律,也关系到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会重视的。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战场上士兵打完的弹匣是怎么处理的?丢地上吗?
看情况,如果只是在掩体后边朝着某个方向概率射击,自己相对比较安全。那打完的弹匣都是直接回收到弹匣袋里边,毕竟这玩意军队采购价也要13块美刀。打一个丢一个的话国会爸爸要骂人。
但战场情况往往很多变,掩体后边什么的允许你将空弹匣塞回去,但在急需要火力支援的时候还慢慢的去插回弹匣就是傻了,当然按下弹匣解脱钮,直接按一个新弹匣上去突突突啊。时间就是生命我的朋友~
所以说,按照标准而言,是需要收回弹匣的,但丢了弹匣也不算太大的事儿,只要别丢太多就行,不然的话补给下来散装子弹就会出现无匣可装的尴尬情况,班长排长什么的也要写个报告说明为啥丢了这么多弹匣。而且对于士兵自身而言,自个一直在用的弹匣可不可靠自己心理门清,在安全允许的情况下回收是标准操作。
上边这个是Quora上一名英军预备役,前海军陆战队员说的英军士兵训练流程
·打开弹匣袋
·取下步枪弹匣
·将空弹匣放在袋中
·从弹匣袋中拿出新弹匣
·装在枪上
·关上弹匣袋
另外题主还问到还剩没几发弹的弹匣怎么办,这个也得看情况。如果说接下来需要一次突击或者火力压制,那么就把没几发弹的弹匣卸下来,装上一个满的。毕竟任务优先,没打完的弹匣可以暂时存放在一个挂包中。
当遇到情况不是那么紧急的时候,比如只是朝一个方向开几枪,吓吓他们。那就可以取出未打完的弹匣先用。
战场上士兵打完的弹匣是怎么处理的?丢地上吗?
所有战斗装具,在我军,都会随身携带,均不能丢弃,这是规定。弹匣打完之后,待战斗间隙,得到子弹补充,再次压弹充满,装在战斗装具里,以便投入新的战斗。战斗中发生阵地转移时,一般也要随手把空弹匣装进装具中,也不得随便遣弃,以便得到新的战斗补充。弹匣,又名供弹具,是为枪械传输子弹的载具,本身作为枪的一部分,哪里能够说弃便弃呢。我军流行一句非常知名的话,枪是战士的生命,爱枪如爱护自已的生命,日常训练一结束,总是擦得锃亮如新,一段时间不用,还要涂点黄油。在战时,枪声一停第一件事,便要保养自已的爱枪,保养好是打得准打得狠的技术基础,每一位战士都深自懂得。
弹药常识通常的小规模战斗,使用自动步枪的战士,要携带几个弹匣。一般来说,0.5个基数,我军一个基数,是300发子弹,0.5个即150发,每个弹匣30发子弹,也就是5个弹匣。如图,这是我军各时期战斗装具,图中可见,都是4个弹匣的设计,加上枪上的一个,共是5个。考虑到减轻士兵战斗负荷的需要,一般都是0.5个基数,如果投入大规模战斗,在战斗中随时随地可得到弹药补充。战斗补充,都是子弹箱,散装的子弹,所以打完的弹匣,都要再次使用。
南疆浴血有人以南疆浴血为例,说都是携带120发子弹,4个弹匣,也没错,步枪上的弹匣大约给疏忽掉了。0.5个基数,这是在战斗中给总结出来的。我军在56式以后,又有81式,95式步枪,使用的弹匣都是30发型,所设计出的各型单兵战斗携行具,也都是4个弹匣的设计,设计材料可以越来越轻,越来越人性化,但总以战场火力为目标,太多太少,都不合战场实践。
战场上士兵打完的弹匣是怎么处理的?丢地上吗?
通常情况下,弹匣都会回收利用,除极少数情况下会丢弃,战后打扫战场也会回收。
首先出现丢弹匣此类现象主要源于影视作品和快速更换弹匣的出现。它有一个特定的使用群体,那就是耳熟能详的特种部队,并非所有的作战部队的都是如此处理。
此外,还有一个专门收容弹匣的弹匣袋,有些是挂在战术装具上配套使用,还有些是直接加挂在枪械上。曝光率比较高的还是特种部队在使用这一玩意。
弹匣这东西作为轻武器的子配件之一,其作用主要在于输送弹药,除了部分弹链供弹的机枪之外,几乎所有的单兵枪械都离不开弹匣。
一般情况下,士兵标配五个弹匣,其中一个装在枪上,是士兵轻武器弹药携带的主要工具,并非一次性产品,可循环使用,因此世界各国对于弹匣都有回收的习惯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一共就5个弹匣,换一个丢一个这个动作最多也就是四次而已,后续弹药补给怎么办?
难道每次补给都是以装填好的弹匣为主吗,这也忒土豪了吧。通常弹药补给都是以包装好的弹药箱为单位补给,分发到弹药后还需要士兵自己装填弹药,毕竟作战情况下不同于和平时期的打靶,事先准备妥当,装弹上膛射击就可以了。
说白了,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有时间自然不会丢掉弹匣了。
传统战场上,单兵手中的枪械主要作用在于火力压制,尤其在各种支援火力体系饱和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无论是进攻作战还是防御作战,对于火力的运用更多的以交替射击实现火力的持续性,因此在作战运用中很少会出现连换弹匣的时间都没有的情况。
为此,国际上还出现了一种单兵战术“地狱火战术”,以三人小组为例,一人连发射击,一人点射射击,一人更换弹匣,三人按照上述顺序交替进行,既保持了火力输出的持续性,同时提高了整个小组的机动性,进可攻退可守。
特种作战环境中,这个需要细分各种环境的因素。但总体遵循一个大原则就是“弹匣回收”,对于活跃于敌后的特战分队来说,弹匣这东西轻易不可能丢弃,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隐蔽性是敌后活动的先决条件。对于敌后活动的特战分队特别注重清理痕迹,对于产生的各种痕迹都需要谨慎处理,就连生活所需的单兵野战食品包装都不会留下,更不用说弹匣这种作战物资了。
举个例子,很多人知道各国狙击手都有一个习惯,将正常的身体排泄物都会用进行特殊处理,尽量避免遗留在潜伏地区;影视剧中甚至是弹壳这种小玩意都会收走,如此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个原因,敌后物资匮乏,特别注重循环使用。一般敌后活动的特战队员除了标配的配弹弹匣之外,还会根据任务需求携带一定基数的散弹药,从而保证弹药的充足性。弹匣打完就丢,后续补给弹药就没地装了,也无法保证后续行动中火力持续性,总不能打完一个装弹再打,黄花菜都凉了。
此外,敌后弹药补给一般以空投的方式为主,投送的武器弹药讲求高度集成性,以最少的空投数量件数为最高指标,弹药也是以散弹为主,需要人工进行装填,没弹匣怎么装,又回到上述尴尬的问题上。
至于可以丢弃的情况,主要集中在遭遇战斗、脱离撤退战斗和反恐作战中。遭遇战和脱离战斗对于活跃于敌后的特战部队是最不幸的事,也是最麻烦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迟疑很可能会陷入到重兵重围之中,如何快速脱离将是最关键的问题,其余的都是小事。
反恐作战讲求的是快、准、猛,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战斗,将附带损伤降到最低,同时会有较为完善的后勤作战支撑,因此没必要再纠结弹匣到底该不该扔的问题。
最后,几乎所有的战斗后都有一个短暂的打扫战场的环节,除了统计战果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收集敌我双方遗留下来的武器弹药,清点数量。这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
所以说,弹匣这东西一般情况不会随意丢弃,毕竟也是作战物资之一;除非是一些特定的环境下,无奈之下的选择。此外这玩意看着不起眼,但也需要钱去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