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克格勃如此强大,为何却是臭名昭著?
克格勃的名声之所以“臭名卓著”,真不是西方国家抹黑,更为重要的是克格勃在苏联老百姓心目中就是“东厂”、“锦衣卫”,就是“鹰犬”,说白了,在苏联老百姓心中,克格勃的名声早就“臭”了。
克格勃在苏联老百姓名声有多臭?
我说一件事情,这件事我看在互联网上流传了很久,99%的人都以为是段子,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一句,这是真事。
我曾经在克格勃第一总局副局长回忆录里看到过这起事件,可见绝不是段子。
这件事就是一个苏联公民不小心掉了钱包,他弯腰去捡;结果也不知道怎么招惹到了三个喝多了的警察,这三个醉酒的警察以为这个人是小偷,结果就把这个人打了一顿,后来翻钱包才发现这个人原来在克格勃工作。结果这三个酒醒了的警察直接把这个苏联公民杀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杀这个克格勃员工,那么他们三个会更惨。
那位克格勃第一总局的副局长用这件事来证明当时克格勃在苏联国内也被有心人“妖魔化”。
不管是不是被“妖魔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克格勃当年在苏联国内是什么名声。
还有一件事情,这可不是“妖魔化”克格勃了,而是克格勃自己干出来的。
安德罗波夫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担任克格勃主席后,发明创造了把克格勃认为思想有问题的人以“精神病”名义丢进精神病院的方法。
后来安德罗波夫以精神病院审批流程太长为理由,干脆打报告希望批准克格勃自己建精神病院。
这个报告当然批准了,那么,究竟有多少被克格勃认为思想有问题的苏联老百姓被送进克格勃修的精神病院呢?
很抱歉,至今没有准确数字。
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苏联为了缓和国内空气,强行命令克格勃中止“精神病浪潮”,当时克格勃控制的16所精神病院“一次性康复”了80万病人。
也就是说,上级一声令下,苏联80万精神病人突然在一天之内全部康复并且顺利出院。
就凭这个“丰功伟绩”,克格勃“臭名卓著”难道不是活该吗?
苏联的克格勃如此强大,为何却是臭名昭著?
提起克格勃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它和以色列的摩萨德、美国的中情局,英国的军情六处并列为全球四大情报组织;其中又以克格勃的名气最大。不过这个名可不是美名,而是恶名。
因为其它国家的情报组织心狠手辣都是对自己国家的敌人,而克格勃除了对敌人,对自己的人民也是无恶不作。因此,克格勃是世界上最强大,却又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
克格勃有强大?克格勃下设五个局,强盛时候人员有50多万名,仅仅是总部高级管理层就有1万多名。办公、培训、技术保障和骨干20多万人,准军事克格勃武装人员30多万人。克格勃每年经费高达人民币近千亿元。克格勃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反间谍工作、国内安全工作和边境保卫等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机构",它只对苏共中央政治局负责。
克格勃被英国的情报机关称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报的间谍机构"。可见克格勃是个非常厉害的情报组织。
克格勃多厉害?从两则流行在前苏联的笑话可以看出苏联的克格勃特工有多厉害。一辆行驶中的公共汽车上,一位乘客问他旁边的人: “你是克格勃吗?”
“不是。”
“那你的亲戚中有克格勃吗?”
“没有。”
“哦。那你的朋友中有克格勃吗?”
“没有。你为什么要问这些?”
“那好,请把你的脚抬一下,你踩着我的脚了。”
还有,一个克格勃的朋友问他,你们克格勃到底是干什么的?
克格勃回答,我们是专门负责把那些对国家不满的人抓起来的。
朋友惊异,你的意思是还有人对这个国家满意?
克格勃回答,那些人归纪委管。
看到这里,你一定好奇,这么厉害的克格勃它们的使命是干什么的?克格勃是干什么的?“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同志要求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创办一个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机构”。一个半月之后,“全俄肃反委员会”成立,简称“契卡”。
捷尔任斯基将其肩负的任务概括为: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和制止反革命和怠工行为,将其积极分子交由法庭处理,同时还进行前期侦查和预 审。这就是克格勃的前身。
克格勃可以怀疑任何人,可以不需要证据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抓走任何人,可以不经审判逮捕任何人,可以没有处决任何人。当人权被秩序所侵犯时,人们开始指责“契卡”,但列宁不为所动。就像他对“契卡”的评价一样:“能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比什么都重要。”
“契卡”诞生于布尔什维克立足未稳的特殊历史时期,直接诞生于列宁对秩序的坚持,这或许就是他交给克格勃的使命。“契卡”沿着列宁划定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并迎来斯大林、亚戈达和贝利亚,而其创建者捷尔任斯基则被丢到了一边。
在“大清洗”中,没有法庭,没有侦查和预审,克格勃完全沦为了个人独裁的工具。被列宁誉为“全党最喜爱的理论家”的尼古拉·布哈林在接受审判前写下了《致未来一代党的领导人》这封信。
在信中,他写道:
“当革命思想指导着 ‘契卡’时,它捍卫国家不受反革命分子的危害,对敌严酷是有道理的。而现在它是腐败的官僚机构,迎合着斯大林的狐疑心理。它对内严酷,在毁灭别人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
这个“创造奇迹的机关”能把任何一个中央委员、党员干部干掉。倘若斯大林怀疑谁,马上会有证据跳出来证明。
1954年,苏联的特工组织被重组,并重新起名为苏联安全委员会,简称“KGB”,也就是克格勃。
克格勃传奇之贝利亚篇前苏联的历史上,贝利亚是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又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善与恶,奸诈和勇敢。这个特务头子的身上,笼罩着层层迷雾。也许只有当时的人,才会体会到无与伦比的恐惧。
贝利亚当时在苏联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呢?可以用一个笑话来形容:
斯大林某天接见完一个格鲁吉亚代表团,发现心爱的烟斗找不到了,斯大林心想,这是哪个粗心的代表同志拿走了吧?赶紧找来贝利亚让他去追赶这些代表们。
过了一会工夫,贝利亚气喘吁吁的跑回来了,斯大林手里拿着刚从沙发角落里找回的烟斗正吸着呢,看到贝利亚,很得意的说:“亲爱的拉夫连季同志,不用找了,我已经找到了!”
贝利亚面无表情。“太晚了,斯大林同志,他们中的一半已经招认了——他们承认集体加入了‘利用偷烟斗组织针对斯大林同志的暗杀活动的托派组织’。我把他们枪毙了。”
斯大林安慰贝利亚:“还好还好,还剩下了一半。”
“他们在审讯的时候没扛住,也死掉了。”
对,就是这么可怕,他不仅是斯大林的忠实的仆人,也是除斯大林外最令人恐惧的影子。贝利亚的结局也如他的前辈雅戈达一样,1953年7月10日,莫斯科各报刊登了一则爆炸性消息:几天前,苏联共产党举行了中央全会,决定把贝利亚从苏共中央委员会清除出去,并开除出党。
同日,贝利亚的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内务部长职务也被解除。此时,距斯大林死亡还不到4个月。
克格勃之叶若夫篇。天外有天,贝利亚还不是克格勃里最叫人恐惧的人,叶若夫才是克格勃中的最大恶魔。少年时的叶若夫是个非常腼腆,爱舞文弄墨的文艺青年。但身材单薄的文弱书生,到了克格勃那就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叶若夫的办案效率出奇的高,为斯大林铲除了许多反对斯大林独裁统治的人。叶若夫以办案手段残忍而深得斯大林的青睐。
叶若夫没有辜负斯大林的信任,他当克格勃当掌门的时候,有一句名言:国家的安定建设必须在反革命的尸体之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领袖的犯罪。
在叶若夫看来,领袖的意志高于法律,为了领袖高兴可以不择手段。在叶若夫当家的时候,克格勃每天都会有大量成就,每天都会有人被审讯,每天都会有人无声无息消失。但是叶若夫功高震主,斯大林认为此时的叶若夫已经威胁到他的权威,治了叶若夫的死罪,斯大林给他加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叶若夫为了斯大林杀害了太多无辜的人,注定了他日后会被斯大林除掉。
克格勃之捷尔任斯基篇。克格勃前身契卡的首任长官是著名的捷尔任斯基,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国内各种反对势力和敌方特务的破坏活动,尤其是防止对领袖的暗杀活动。
在契卡成立之初,非常受普通民众的支持,居民们踊跃揭发,成功的打击了国内的间谍势力。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契卡在“肃反”期间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给民众带来极度的恐慌,所以它的声誉也随之急剧下降,变成了人们做梦都会害怕的恐怖机构。
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 。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谢尔盖·基洛夫遇刺事件直接触发了大肃反,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图哈切夫斯基、布哈林等大批党、政、军领导人还有经济学家康得拉季耶夫和恰亚诺夫生物学家瓦维洛夫、作家巴别尔、植物学家米歇耶夫、著名外科医生科赫、坦克设计师扎斯拉夫斯基、无后坐力炮发明者库尔切夫斯基、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第一批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者火箭科学研究所所长克列伊梅诺夫、喀秋莎火箭发明者朗格马克全部难以幸免。
苏联解体,秘密警察头子捷尔任斯基塑像被人民推倒。2004年,在普京的命令下,捷尔任斯基雕像被重新竖立,尽管是在莫斯科郊区的一个小村庄。
克格勃之普京篇“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所以我萌生了当间谍的念头”。2000年的一天,普京对一位传记作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1998年,已经在莫斯科重新开始政治生涯的普京被叶利钦选为克格勃主要继承者--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局长。当普京以安全局局长身份回到这里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回家了!”
在一次会议中,普京对情报人员说:“不要为克格勃昔日的历史感到难为情,克格勃有很多英雄,我们要为他们的业绩感到骄傲!”
随着普京的崛起,俄罗斯情报机构迎来了第二个“黄金年代”。他们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费不断增长。昔日克格勃也纷纷占据重要位置,他们是:谢钦 (普京心腹、俄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负责人)、祖布科夫(俄副总理、“俄气”集团领导人)、弗拉德科夫(前总理、对外情报局局长)、伊万诺夫(副总理),等等。
在高峰期,有70%的政坛人物是克格勃或前武装力量军官,因此人们为他们送上一个绰号:“强力集团”。
然而在后世,为什么克格勃仍然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臭名昭著的名声?
回味一下克格勃头子亨利希·格利戈里耶维奇·亚戈达被捕后留下的一段供词,你我就会得到答案。
“只要仔细看看,就会发现俄国舞台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情!掌握一切权力的人就像在舞台上一样作戏,他们戴着假面具,干着隐秘肮脏的勾当,他们装模作样忠于伟大的党,对领袖奴颜卑膝,而心里想的却是把那些领袖们拖到卢比扬卡的地下室,并把他们扔下去,到处都在演戏!——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在演戏?”苏联的克格勃如此强大,为何却是臭名昭著?
在多位克格勃高层的回忆录里记载了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一天深夜,在莫斯科的地铁里,有一个男子的钱包丢了,他到处寻找,最后找到了。
正当男子要伸手把自己的钱包捡起来的时候,有3名地铁的警察正好走了过来,他们晚上喝多了,情绪高涨。
他们瞧这男子不顺眼,于是就“果断”地把男子摁在地上,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
然后,一名警察打开了男子的钱包,一看里面,顿时惊地把钱包掉落在地。
他尖叫道:我操,他是克格勃。
于是,三名警察合力杀死了男子。
因为,如果不这么做,他们三个都得死路一条。
这就是拥有70多年历史的克格勃,在苏联几十年的时光里,给老百姓带来的深切的恐惧感。
而伟大的苏联的历史,可以说,成也克格勃,败也克格勃。
克格勃的前身是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是布尔什维克手里的一把尖刀、一把利剑,在危机重重的苏俄初期,在到处都充斥着间谍、特务、匪军等俄罗斯土地上,苏俄需要这样一个机构来包围革命果实。
契卡刚开始是很得民心的,民众也真心支持苏维埃政府,真心希望世界的改变,契卡依靠人民的支持,把全国老百姓都作为自己的眼线、耳目和卧底,鼓励告密和揭发,大量的反动分子被抓了起来。
随着契卡卓有成效的肃反工作,苏俄以及后来的苏联政府给了契卡极大的权限,很快,契卡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并且不需要经过审讯就能任意枪杀。
在这种恐怖的权力之下,1930年代苏联的肃反扩大化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并演变成震惊世界的大清洗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有多达68万名红军骨干、各界精英、党政官员、平民百姓成了契卡的枪下鬼。数百万人被监禁、流放。
而契卡和大清洗运动,成了苏联人挥之不去的噩梦,俄罗斯这个爱喝酒、大大咧咧的战斗民族,也变得“沉默”起来。
1950年代,契卡升级为克格勃,并逐渐成为左右苏联政局的庞大机构,人数一度多达50多万,除了总部1万多人以外,在全国以及世界各地还分布着20多万工作人员,此外还有30万边防军,另外,克格勃登记在册的全国线人就有150万,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在监视着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师、学生、领导、社区、城市等等一切情况,这里并不包含规模更为庞大的告密者,此外克格勃在国外还有25万提供支持的谍报人员。
到苏联中后期,克格勃已经发展成为苏联一个巨无霸的存在,它直接对苏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不受任何政府部门和领导人管辖,在美苏争霸的高峰,它一度凌驾于党和政府的职权之上。
有了无上的权力,克格勃的特工在苏联几乎无处不在,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能直接决定别人的生死,在无孔不入的谍报网之下,苏联民众就差点沦落到“道路以目”的地步。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八一九事件爆发,而真正的发动者,正是当年的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
苏联的克格勃如此强大,为何却是臭名昭著?
关于这个问题,普京表示:谁说的,给我抓起来!
虽然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在俄罗斯人气很高,但改变不了克格勃在苏联时期臭名昭著的事实。克格勃之所以人见狗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个特务机构。
想起特务,我们很容易想到明朝时期的锦衣卫以及后来的东厂西厂,作为统治者的工具,这些狗仗人势的恶魔将矛头指向所有的同胞,任何对统治者或者自己不利的因素都成为这些特务打击甚至消灭的目标,所以在特务横行的时代,道路以目成常态,民众虽然缄口不言,但对这些特务的痛恨无以复加。
而克格勃,是比东厂还要恐怖的机构,因为它不仅伤天害理,还凌驾于党政机关之上,包括最高领导人都是他们窃听和监视的目标。换句话说,他们已经成了苏联的实际控制者。
当权力走向失控时,任何灾难的发生都见怪不怪。
克格勃的前身,是诞生于16世纪的沙皇禁卫军,他们着黑衣骑黑马,马鞍系狗头和狼尾扫帚,职责是侦查并扫除叛徒。随着二月革命爆发,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这个特务机关也寿终正寝了。
但是十月革命后,根据列宁“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指示,布尔什维克成立了“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特务组织再度建立起来。
由于十月革命后,国内的沙俄旧势力以及帝国主义的干涉力量层出不穷、各色间谍反动派充斥期间,为保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波兰裔白俄贵族捷尔任斯基开始领导契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白匪活动,由于布尔什维克广泛发动群众,因此契卡在成立之初深得民心,成效显著,契卡一战成名。
但是,契卡的“噬杀”也为人所诟病,从1917年到1922年,被“契卡”绞死和枪决的人数达到数百万人之多,连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也是被契卡处决的。
而且,随着政权的巩固和局势的稳定,契卡的性质也开始逐渐改变。斯大林上台后,为巩固统治,除了培养了一批特权阶层外,还通过契卡打击政敌。他们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尤其是1934年开始的大清洗运动,超过68.2万人死在契卡的枪口之下,虽然巩固了斯大林的权威,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体系受到致命打击,这为苏德战争前期苏军的一溃千里埋下了伏笔。
虽然契卡之后,这个特务组织在其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先后改名为国家政治保卫局、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等,但其令人恐惧的本质没有改变。
1954年,苏联特工组织被重组,并重新命名为苏联安全委员会,简称“KGB”,也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克格勃。
1953年斯大林死后,后继的领导人能力不及斯大林,克格勃的权力开始迅速膨胀,逐渐凌驾于整个党政军之上。
克格勃下属机构包括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克格勃驻外站组等十五个分局机构,系统工作人员巅峰时达50多万人,其中总部机关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另外克格勃还拥有150万线人,国外25万谍报人员,年预算高达100亿美元。
此时的克格勃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针对国内不同政见者的工具了,因为包括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以及后来的戈尔巴乔夫也成了克格勃的监视对象,这时的克格勃,虽然对中央政治局负责,但已经成了苏联的形象之一,具备了自己的意识。除了针对国内同胞,也在世界各地为苏联窃取情报。
正因为如此,克格勃成为比中央情报局(CIA)、英国陆军情报六局(MI6)、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摩萨德)还要可怕的存在。
苏联时期,民众对克格勃的恐惧,最终演变为对克格勃的极端厌恶。
因为克格勃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在1991年参与了“八一九事变”,遭到叶利钦的忌恨,因此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极力打压克格勃。苏联解体后,克格勃第一局(对外情报局)组成了俄罗斯联邦的新对外情报机构(SVR),此外还有负责国内情报工作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以及俄罗斯军方的军事情报总局(GRU)。
因为俄罗斯始终严峻的内外环境,因此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作为克格勃的继承组织,重新活跃于世界舞台之上,除了负责俄罗斯国内反间谍工作,还负责打击大规模有组织犯罪活动、恐怖活动,打击非法武器贩卖和走私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非法武装组织和集团,以及保护国家边境安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苏联的克格勃如此强大,为何却是臭名昭著?
我在俄罗斯工作多年,稍微了解一些有关前苏联克格勃的故事。
我于2012年到2018年在俄罗斯工作,时间长了,就愿意和俄罗斯人谈论一些有关前苏联的话题,毕竟苏联已经解体20多年了,苏联解体后出生的很多俄罗斯人也已经长大参加工作了。
说实在的,俄罗斯的年轻人对于前苏联的了解并不比我们多多少,我们能够传唱的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这些歌曲,他们绝大多数人竟然没有听过,他们的眼光是面向欧洲的、美国的,他们追求欧美的生活方式。
在前苏联时代出生长大的一代人,对于克格勃还是有很多话说的,毕竟,他们现任的总统普京,出身背景就是克格勃。
有些人一提到克格勃也是心有余悸,因为克格勃确实给他们造成了毕生的心理阴影。
不像美国的联邦调查局调查国内,中央情报局主管国外有分工,苏联的克格勃国内和国外一把抓,有一段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成为了苏联领导人监督、监控、监听、监视、秘密调查、审判、暗杀苏联人民的爪牙,搞得人人自危,生怕今天还好好的,明天就人间蒸发了。
所以,那时候的苏联人民非常痛恨克格勃,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作为情报部门、间谍机构,不去和外国的敌人斗争,专门对付自己的人民,逐渐就变得臭名昭著了。
苏联解体之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其情报机构的组建也都是以克格勃原来的人员、组织架构和办事方式为基础,毕竟那些是现成的,有样学样,才能够快速上手。
至于现在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的情报机构会不会克格勃化,那谁知道呢?
苏联的克格勃如此强大,为何却是臭名昭著?
苏联克格勃,全称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克格勃。
它在1954年之前是属于苏联内务部的一个分支机构,在内务部的这个分支机构里它的名称是国家安全总局。
不管是在1954年之前的隶属内务部时期,还是在1954年以后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时期,它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负责国内的肃反运动,第二是负责对外的情报搜集工作!
同时还负责对外的锄奸任务,也就是对那些背叛祖国的叛徒进行暗杀活动!
著名的托罗茨基刺杀案和后来一些逃到西方国家的一些叛徒被清理,都是克格勃的杰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苏联的一个强有力的部门,它是苏联的一支利剑、一只铁拳。
从它的性质来说,它大概相当于英国的第六情报处、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以色列的莫萨德、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大明王朝的锦衣卫、东厂,大清王朝的血滴子。
从它的属性看,它是一个忠于祖国的一个重要机构,一个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机构部门,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缺少的一个强力机构。
至于说到它臭名昭著这个问题,不外乎有以下几点:第一它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利,是除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外,他几乎都可以监视和执行对任何人进行监督的一个部门。
第二,由于它特殊的工作属性,一般执行的任务都是暗杀和逮捕,而在被执行的清洗对象中也不乏无辜者。
第三,由于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力,它的手甚至都可以伸入到军队内部进行抓人,比如著名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布尔赫柳元帅和叶戈罗夫元帅等,都是原内务部一手承办。
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当时的罗科索夫斯基也曾遭到内务部门的逮捕,所幸由于战争的爆发,才是他幸免于难。
由于机构的特殊性质,它不仅负责对外搜集情报,更多的时间是用来负责监视国内的反对派系,当然其中也包括老百姓的言论。
不可否认,但凡持反对苏维埃言论的民众,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它的迫害。
因此它受到国内或者国外的诅咒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试想但凡这一类的机构有几个是得到广大拥护的?
就国民政府来说,正规军队和军统局的冲突和对立就很严重,军统分子固然有对正规军队进行监视的权利,但是军统分子死于军队的暗杀也不少!
苏联克格勃机构是在1954年从内务部机构中独立出来的独立分支机构,从此它不再接受内务部门的领导和差遣,它接管了此前由内务部门主管的国家安全事务,隶属于苏联部长会议。
它在苏联历史上曾几度和内务部门分离,有曾几度和内务部门合并在一起。
它之所以承担了如此的骂名,是和它以前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分不开的,一开始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委员会”,一听名字就够骇人听闻的,是一个完全的镇压机构。
虽说它在以后脱离了由肃反委员会领导的这个机构,工作属性也有了不同的变化,但仍旧脱离不了由早先的一些恶劣影响所造成的后遗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