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死耶稣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皈依基督教?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是出于现实的考虑。

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古罗马对于基督教的态度有着根本性的转变。

基督教出现以后,不管是不是犹太人煽动,但处死耶稣的就是罗马人。

随后,他的继承人,弟子彼得也被处死。

可以说历朝历代,罗马帝国对于基督教都是镇压的。

暴君尼禄甚至将基督徒作为活人火炬取乐,强迫基督徒赤手空拳同猛兽搏斗。

这样镇压基督徒的绝非尼禄一个人,而是持续了很长的时代。

为什么会这样?

倒不是说罗马人一味排斥外来宗教。

其实,萨胖一直认为,罗马人是最宽容的宗教信仰者。

大家可以看看古罗马的历史,他们供奉的很多神压根不是自己的,而是四面八方其他民族的神,甚至包括波斯、希腊、迦太基等等敌人的神。

罗马人有一种观点,占领敌人一个城市必须得到该城市守护神的允许,消灭一个国家也必须得到这个国家神灵的许可。

罗马人在地上打仗的胜负,其实是执行神在天上争论的结果。

所以,罗马人对于异族的神灵非常宽容,并不排斥(当然邪神就再说)。

同时,罗马的传统宗教更接近于一种神话传说,宗教组织不严密,对于人民日常行为的规范不多,甚至可以定位为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

为什么罗马人如此打击基督教?

这是因为基督教是排他的,对罗马人的宗教有着很大的威胁。

基督徒讲究世上唯有真神耶和华,那么等于否定了罗马人的所有神灵。

基督徒又说,崇拜其他的神都是邪恶的,会遭到神的处罚,那么等于否定了罗马人的宗教信仰。

更重要的是,罗马人相信皇帝凯撒是神选择的,或者凯撒就是神,以实现人神合一,便于统治。

而基督徒否认罗马的神存在,就等于否认了凯撒的神性,动摇了凯撒统治的基础。

另外,基督教的组织严密,神职人员对于群众有很大的号召力,最初其实就是政教合一的领袖。

另外,基督教的教义严密,严格规定了基督徒的言行,等于用宗教法律代替了罗马的法律,形成国中之国。

还有很多。

总之,罗马皇帝认为,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不同。如果任由基督教发展下去,他们就会形成自己的亡国,罗马则会被架空,有名无实。

所以,历史上罗马对于基督徒毫不客气的镇压、虐待、羞辱,希望他们改变信仰。

事实证明,除了彻底的肉体消灭以外,对于一种顽强的宗教,采用打压消灭是不可能解决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最终,基督教不但顽强的生存下来,还逐步壮大。

那么,君士坦丁大帝为什么会接受基督教呢?

原因如下:

第一,现实考虑,不希望罗马分裂。

当时基督徒在罗马已经有着相当的比例,他们从宗教出发反对罗马的宗教和现行制度,斗争了几百年之久。

期间,基督徒试图建立自己的国家,从罗马脱离出去。

而当时君士坦丁大帝时代的罗马,罗马早已不是耶稣时代的鼎盛时期,而是气息奄奄。

4王统治导致罗马分裂成几部分,蛮族不断入侵导致罗马迅速衰弱,贵族阶层长期不劳而获,导致国家经济困难,帝国的统治机器也逐步腐朽无能。

总之,整个罗马已经一片混乱,濒于灭亡。

在这种情况下,消灭基督徒不可能,又无法制止他们壮大,唯一的方法只有笼络。

君士坦丁大帝这才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第二,基督教对于当时君士坦丁大帝的统治有利。

同罗马传统宗教不同,基督教的教义中强调来世的上天堂,希望基督徒对于这一世的不如意要忍耐。

所以,基督徒的忍耐性较强,不会像蛮族人一样有一点不满意就武装起义。

君士坦丁大帝认为,基督教传播开,对于乱世罗马的统治有很大的好处。

第三,基督教对于社会秩序有帮助。

基督教总体是劝人行善的、诚实、严肃的,强调克制欲望,不要伤害别人。

而当时罗马一片混乱,各民族互相对立残杀,到处都是豺狼一般的恶人。

相比起来,基督教社区就比较安静平和,秩序也比较好。

显然,君士坦丁大帝更希望看到这种场面。

所以,君士坦丁大帝根本就是因为现实原因选择了基督教,而不是说他有多虔诚。

其实君士坦丁大帝是在死亡前,才宣布接受洗礼的。

处死耶稣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皈依基督教?

套用中国的一句俗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人为利益驱使,会做出各种各样的事情,罗马人杀死并没有犯死罪的耶稣,不可能只单纯出于憎恨,肯定有隐藏在背后,由某些利益驱使的因由。

同样,基督教能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也必然离不开双方利益的结合。因此,问题的前后两者并不矛盾。

我们分析一下罗马帝国与基督教从仇敌到相互结合的过程,从中找出那些表面因素掩盖之下的东西。

耶稣之死,罗马人成了背锅侠

公元30年左右,罗马帝国东部省份的犹太人分裂出许多教派,很多人都跳出来自称先知,用一种新兴的学说吸引教众,耶稣是众多先知之一,他有着不同于其他先知的优势,用医术治好了许多人的绝症,信徒也因此渐渐超过了诸多教派。

耶稣的教派是比较出风头的一支,总会有意无意在奴隶和平民间制造一些舆论,时常引发他们对帝国的不满。

因此,罗马人讨厌他。但更恨他的则是犹太人,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

此时的基督教并不足以引起罗马统治者足够的重视,耶稣充其量只是个麻烦制造者。可与耶稣分属不同教派的犹太人却将他视作异端,恨之入骨,并很快将他逮捕,交给了罗马人。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为了不让诸多教派信徒失控,成为威胁帝国安全的暴徒,总督彼拉多不情愿的给了犹太人一个选择,要么只能处死耶稣,要么只能处死强盗巴拿巴。但绝大多数人都支持处死耶稣,彼拉多只好放了巴拿巴,然后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严格讲,耶稣其实死于犹太人的派系斗争,罗马总督只是被利用的一把刀,罗马人替犹太人背了两千多年的黑锅。

基督教成为罗马的不稳定因素

早期基督教的教义在当时看来比较超前,在幅员辽阔的帝国境内,不分种族、贫富、地位,只要成为信徒都是兄弟手足,就算奴隶也不例外。

罗马帝国是个典型的奴隶制国家,基督教这么做就威胁到了它的统治基础。在耶稣死后,基督教迅速壮大,同时也成了罗马帝国的眼中钉,被钉死,烧死的信徒不计其数。

然而,基督教信徒不是死亡和酷刑能够降服的,很多人都平静的祈祷着直面死亡。这种行为给当时所有人的震撼是空前绝后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选择相信基督。

直到四世纪初叶,由于罗马帝国的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双方的关系才出现了标志性的逆转。

罗马的衰落给了基督教机会

经历了三世纪危机以后,强大的罗马帝国日渐衰弱,版图内诸多领地频频发生叛乱,与外敌的斗争也一直处于不利境地,甚至还出现了帝国皇帝被俘虏的奇耻大辱。

为了更加有效的统治帝国庞大的领土,戴克里先改变了此前东西二帝共治的局面,实行四帝共治制度,使得罗马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和稳定。但在他退位以后,这种共治形势迅速崩溃,四帝相互攻伐,帝国陷入长达十数年的内战之中。

戴克里先本人则因无法接受帝国陷入内战泥潭的结果,最终忧愤而死。

改变基督教命运的君士坦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君士坦丁成为第一个皈依基督的皇帝,基督教与世俗权力结合

在君士坦丁继位之前,教会的影响力力已经十分巨大,他决定利用这种影响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结束帝国四分五裂的局面。

三百多年前,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叫刘彻的皇帝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帝国也因此凝聚了更多的力量,打败了北方虎视眈眈的敌人。

年轻的君士坦丁并不知道,他将要做的事情与那位来自东方的皇帝几乎不谋而合。

上台以后,君士坦丁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颁布了《米兰敕令》,将教会的地位由非法变成合法。除此以外,他还给了教会豁免权,由国库为神职人员发放薪水,持续推高基督教的政治地位。

很快,基督教被打造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在教会宣称,皇帝的权威于基督教内部是至高无上的。在教会的全力支持下,君士坦丁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决定消灭帝国境内另外三个皇帝,然后将罗马帝国重新归于唯一一个皇帝的统治之下。

用了二十年时间,君士坦丁成功了。在君士坦丁成功的背后,基督教也牢牢的附身于帝国庞大的躯体之上,再也没有人能够将其与之分开。

结语

基督教成功与世俗权力结合,也不能简单归结于双方利益的驱使,其教义也有着诸多美好的一面引人向善。包括君士坦丁本人,也曾经为这些善的一面所吸引。

但谁又能想到,若干年后,教会却成了捆绑住帝国的枷锁,就算帝国覆灭以后,它仍旧牢牢统治着欧洲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这种统治一旦逆历史潮流,就会成为禁锢。这直接导致了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矇昧与落后。直到文艺复兴开始,世俗权力纷纷摆脱桎梏,欧洲人才挣脱枷锁,爆发出文明之光。

处死耶稣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皈依基督教?

公元40年,一位致力于传播基督教宗的先知——耶稣在耶路撒冷罹难,栽赃陷害他的是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将其钉上十字架的则是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总督本丢彼拉多。可以说,是罗马帝国谋害了基督教的创始人,然而仅仅300年后,罗马人却将基督教定位国教。

保罗之功

耶稣死后,耶稣的信徒的传教活动中最为成功的,或者说真正使基督教光大的是保罗。保罗和耶稣不同,他是一个生长在爱琴海沿岸小亚细亚城邦的犹太人,他声称在大马士革接受了来自耶稣的福音,随后便采用希腊语在今天的小亚细亚与希腊地区广泛传教,甚至深入罗马传教。

他吸收了很多非犹太教信徒,从而扩大了这个宗教的群众基础。保罗的简单而又令人感动的话语:“到我身边来,所有的劳苦大众和做牛做马者”,在帝国境内数以百万计的劳苦大众的心理回响,许多贫民、手工业者奴隶或半自由人纷纷改变信仰,开始崇拜这东方“神力”,成为基督教教徒。早期基督教的大量秘密公社就在罗马帝国境内快速发展起来。

图/教徒保罗

罗马的基督

早期的基督教信徒主张众生平等,且大多数都是出身贫寒,因而带有天生的反抗性,不被罗马上层所接受。公元三世纪后期,著名的戴里克先大帝曾经连续下发多道法令捣毁基督教教堂、并勒令信徒改信。然而,随着基督教势力的不断发展,基督教的教规开始日益逢迎罗马上层的喜好,而罗马人也逐渐开始屈服于强力的宗教势力。公元312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基督教地位得到了承认。十三年后,尼西亚会议召开,基督教正式成为了罗马国教。

图/尼西亚会议

后人曾经总结了基督教成功逆转的五大原因:持续不断的宗教狂热情绪;关于来世生活的教义;原始基督教会的神奇力量;基督教徒纯真、严谨的品德;基督教世界的内部团结和纪律。这五点缘由成为了基督教势力成功的法宝。

参考文献:1. 夏遇南著,罗马帝国,三秦出版社,2000年

处死耶稣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皈依基督教?

宗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受不同的人文、地理影响,产生了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等。其中基督教在欧美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亚、西亚和北非一些国家,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因此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21世纪初期,全球人口70亿,其中,基督教信徒人数超过30亿,遍布全球242个国家和地区。鉴于基督教在西方各国的普遍流行,且西方世界在国际次序中的统治地位,基督教作为全球第一大宗教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力。

虽然,今天的基督教席卷全球,但是,在创教之初,它却是个不择不扣的屌丝,在几百年里受尽了古罗马帝国政府的打压与欺辱,甚至在其起源地巴勒斯坦省,也只能作为一个地下宗教,偷偷进行宗教活动。

关于古罗马政府打压基督教的原因,云石君已在《地缘政治:基督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做了深入剖析。现简而言之,生活在古罗马土地上的各族奴隶、被释奴隶、隶农和下层自由民生活上受到了上层阶级的残酷剥削,政治上毫无权力,而此时基督教的诞生,并得到了广泛传播,他们召集大家在一起聚会、听道、祷告、聚餐,倡导彼此互相帮助、平等相待。这在统治者看来,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他们害怕基督教把底层居民联系在一起,发动广大民众起义造反,从而威胁自己的统治。

于是,在古罗马帝国无数次的打压中,基督教的无数教徒和教父因此丧命。最后,基督教不仅没有因此消亡,社会影响力反而越来越大。

古罗马帝国铲除基督教为何失败?在云石君看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古罗马帝国有限的统治力。而这种有限的统治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地缘结构疏离。总览古罗马帝国版图,大致占据整个地中海地区,外延至古叙利亚、埃及、巴尔干、高卢、伊比利亚等周边板块,是一块极其辽阔的疆土。由于地中海的分割,板块间的地缘关系相对疏离,这使得中央帝国政府对各个板块间的统治难度增大。

二是核心板块实力有限。古罗马的核心板块位于亚平宁半岛上,虽处于整个帝国地缘的中间位置,但规模不大。换言之,古罗马帝国无法利用亚平宁半岛的地缘实力来加强对各个边缘板块的有力控制。因此,古罗马帝国对各边疆地区的统治力度有限,这就给了基督教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第二,社会矛盾尖锐。云石君在之前的《基督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中提过,罗马帝国阶级划分带有强烈的名族色彩,罗马人进入上层阶级,而绝大多数异族人则很难通过后期升级为上层的奴隶主或者罗马公民。因此,广大被征服的异族群体一生都要在残酷的剥削中渡过。

在这样的背景下,阶级矛盾严重,异族被统治者对统治阶级极为不满,自然而然形成了与罗马政权对立甚至对抗的思潮,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任何打压,在他们看来就是对自己的打压(因为基督教是处于社会中下层宗教文化的代表),因此基督教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时间推移,罗马文明日渐衰落,到了统治的中后期,许多原本处于上层的罗马居民也渐渐失去了权利和财富,沦为被压迫的下层阶级。此时,基督教作为广大下层阶级的精神寄托与思想依附,不仅获得了广大异族群众的尊奉,而且获得了底层罗马人的认同,影响力日益增大。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宗教;公元392年,狄奥多西大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由此,基督教经历了在古罗马帝国早期的禁止和压制,帝国中期的渐渐认可,帝国晚期的绝对精神引领,基督教历经时代的洗礼,完成了自我的蜕变,由一个非法的地下宗教组织,成为了罗马帝国,乃至欧洲的第一大宗教。

为何罗马帝国在统治前期和后期对基督教的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变,就算罗马帝国无法彻底铲除基督教,也不代表要将他合法化,甚至捧上国教的

至尊宝座上。这又是为何?

在云石君看来,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态度逆转,其国运的衰颓密不可分。主要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第一,内因。云石君在前面说过,罗马帝国疆土辽阔,板块间地缘关系疏离,帝国中央对边缘板块的控制力有所削弱,再加上帝国总部所处的亚平宁半岛地缘实力十分有限,无法对边缘板块形成绝对控制,使得罗马帝国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早期的罗马帝国—各板块间的开发程度、文明程度各不相同,中心的亚平宁半岛较其他地方较为发达,再加上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罗马帝国国都能够绝对威慑地方,完成对帝国的绝对统治。

中晚期的罗马帝国—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帝国各边缘板块陆续得到发展,使得其与亚平宁半岛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再加上自身军事实力的衰弱,罗马帝国国都对地方的压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若想继续维护自己的统治,罗马帝国可以通过在东方核心区打造一个本部,以此来加强对与亚平宁半岛地缘关系相对疏离的亚洲板块的控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两个本部间会因利益纠葛,矛盾加剧,内部易分化,反而更加弱化了自身实力。

所以罗马帝国要想继续维持统治,除了通过政治手腕外,还需要加强对全民意识形态的控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扶持宗教,发展全民信仰的宗教为国教,再以宗教为纽带,让全民通过对宗教的认同感来加深对国家的归属感。

按照常理来讲,罗马统治者一向抵制基督教,本土宗教多神教应该更受青睐,为何最后却抛弃了原始宗教,从而选择了与自己对立的基督教呢?云石君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从罗马内部来看。

一是来自罗马的多神教信奉多个神明,多神教多信仰不利于凝聚人心,统一思想。而基督教只信仰一人—耶稣,这样更容易凝聚人心,同化思想,使全民思想保持一致。

二是源自罗马的多神教体系,带有强烈的罗马色彩,异族对罗马统治极其不满,势必会转嫁到多神教。当前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异族对罗马统治者的不满,而基督教的出生就同底层人士相同,在异族群体和社会底层人士中具有很高的认可度,因此,将基督教作为国教推广到全国相对更加容易。

从罗马外部来看。

罗马帝国中晚期,国力渐渐衰退,外族不断入侵,罗马想要保住现有疆土,维护国家安定,仅仅依靠占据社会上层的罗马人是远远不够的,此时,势必要团结国内异族,共同抵御外力。

但是,长期以来,异族都倍受欺辱,对国家、对民族都缺乏足够的认同感,此时,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表明了国家与基督教共存亡的决心。异族保护基督教就等于保护罗马国,由此,以“圣战”的名义,罗马帝国得到了维持政权的新生力量。

对外来入侵蛮族,罗马政府一开始采用军事手段,将一拨又一拨的蛮族抵御于国门之外,但是随后,他们发现这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毕竟思想洗礼才是最有效的武器。

一方面罗马政府通过割边缘地块安抚蛮族,另一方面通过传播基督教,让他们遵从信奉罗马国教,同化蛮族思想,加强蛮族对基督教的崇敬之心,加强蛮族对罗马的认可。 以减轻他们对帝国的冲击,甚至诱使他们为罗马服务,去抵御更后涌入的蛮族威胁者。

此时的基督教是一根纽带,对内缓和社会矛盾,利于国家团结,对外笼络收归蛮族人心。但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罗马帝国终究陨落。

罗马帝国的结束,与罗马帝国斗争的名目各异的蛮族接管了欧洲大陆,他们一致认可基督教,并继续传播。

为何基督教能在众多宗教中脱颖而出,一统欧洲?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下一节中,云石君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02——基督教之第二节。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处死耶稣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皈依基督教?

当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内部的传播无法阻挡时,用基督教的顺从性来统治帝国就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处死耶稣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皈依基督教?

当年处死耶稣的其实不能说是罗马帝国。

说一个前提:所谓罗马帝国其实某种角度上说是一个虚名,因为没有一套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度,初中都学过国家政治机器有两个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王权与相权矛盾,罗马帝国第一个矛盾就没过去,所以整体上其实有点松散,远不如我们古代的秦帝国。

因为松散,所以当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区其实类似一个高度自治的邦,具体的决定都是区里面的各方势力做的,罗马帝国其实只负责点头。

那么耶稣是怎么死的呢?根据历史考证耶稣其实是在领导犹太教其中的一个小教派,而且是想法有点与众不同的那种,所以显然就侵犯到了当时的掌权阶层,那么也就意料之中的被拿来杀一儆百,耶稣30岁传教,传了3年就成炮灰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因为这是当时常见的行刑手段,类似于我们以前的菜市口斩首示众。耶稣事件其实就是犹太省内部清除异端的行动,并不关罗马帝国什么事,所以罗马帝国政权跟耶稣其实无冤无仇,他们甚至可能都不认识耶稣这么个人。

整个罗马帝国皈依基督教是一个政治上的决定,就像上面说的,罗马帝国整体上非常松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无法解决是每一任皇帝心中的痛,终于到了查士丁尼他遇到了这帮信耶稣的哥们,这时候距离耶稣受难已经有一百年了,他们也早就脱离了犹太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基督教。查士丁尼跟惊奇这帮人教主跪了还能折腾100年,而且非常的抱团(这是重点),如果能用这个信仰管理整个帝国那帝国也就能团结起来,于是他就开始大力推广基督教,基督教也就迅速发展起来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