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实行一夫一妻,那姨太太们去了哪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最终都散伙了呗。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纳妾现象很寻常。

有钱有势的人,多会纳妾,不会满足于一个妻子。

当年纳妾者很多,尤其诸如四川等地纳妾成为时尚,是身份的象征。

比如大军阀杨森,一共娶了12个老婆,生下了43个子女。更夸张的是,杨森年近90岁的时候,还娶了一个17岁的小妾。

在抗战期间,蒋介石去成都杨森家里做客。杨森让妻儿拜见老蒋。

结果这些妇女带着孩子,进进出出几十人之多。

蒋介石惊讶地问:“杨军张,这些都是你的家眷吗?”

杨森立即立正回答:“报告委员长,卑职身体很好!”

蒋介石虽然向来严肃,闻言也忍不住微微一笑,。

然而,杨森并不算什么了不起。

傻儿师长范绍曾,据说有40个妻妾,实际上正式妻妾也有18人(他的后人自称只有7人)。

狗肉军阀张宗昌的妻妾更是无数,名正言顺的就有23人之多,其中还包括日本人、朝鲜人、白俄甚至还有个美国大妞。

然而,解放以后,1950年《婚姻法》确定了一夫一妻。

原则上,妻妾成群就不合法,要坐牢了。

于是,很多人在之前之后,都将妻妾遣散了,只留下一人。

比如范绍增:1949年12月15日,范绍增在四川渠县率部起义。起义后他召集家属开了一个会,他说:“今天解放了,我们一切都要听共产党的,共产党实行一夫一妻制,我这个家不符合共产党的政策。所以要把你们遣散,把家产分了,你们带着孩子和各自的东西,各奔前程。”一家老少抱头大哭。

像范绍增一样的人不少,但也有无法处理的。

民国时期尤其大户人家,女人一般都是家庭妇女,没有谋生能力,只是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如果强行被离婚,这些妇女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基本只能回娘家或者投靠直系亲属。

其中的小妾就更困难,她们几乎都是穷人家的女孩,一旦离婚连投亲靠友都几乎不可能。

另外,那时候人娶妾不仅仅只是为了床上那点事,更多是为了生孩子。

所以,绝大部分妻妾都是有孩子的。

现在强行让人家一夫一妻,等于拆散了很多夫妻关系,很多孩子就此没了父亲,会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于是,1953年又颁布了婚姻法解释,不再强制要求离婚:

解放之前的一夫多妻,如果妻子在《婚姻法》颁布之后,未提出离婚的,他们的婚姻关系应予以维系。

那么,不少妻妾就没有离婚,所以一些家庭还是一夫多妻的生活。

只是,建国后的运动很多,这些妻妾成群的家庭最多也只是撑到文革而已,就必然散伙了。

文革时期,就算历史上曾经有过妻妾的人,都要被当做资本家、地主批斗,更别说现行犯。

所以,文革时期,中国大陆的一夫多妻就彻底消失了。

萨沙以前有个邻居老太太,就是某个老板的小妾。建国以后也没离婚,文革前还是离婚了。

这个老太太气质和外形都很好,到老了也是老美女,可惜一生没有生育!

老太太生活还是很惨的,无儿无女,自己又没有技能,最终被街道安排去做裁缝,就这样一直做到退休。

萨沙小时候,记得总是看到她坐在家门口小楼前发呆,很寂寞的样子。其实,如果不是离婚了,就算没孩子,最低程度也有个老伴吧。

这个老太太活到90岁才去世,后面60多年都是自己一个人过的(因不能生育,没有再婚)。

建国后实行一夫一妻,那姨太太们去了哪儿?

我是吾盂,我来回答。

建国初期,有钱人还是跟姨太太生活在一起。

中国劳动人民,八路军是不会也养不起姨太太的。至于国民党高官,当时跟随蒋介石撤离中国大陆的时候,也带走了一部分姨太太。但是毕竟能够撤离的人数是很有限的。正室妻子肯定都跟着自己的丈夫走了,得宠的姨太太肯定也带走了。

那么剩下的姨太太都怎么了?

无非就以下几种情况:

①嫁人。

其实姨太太中有一部分也不是心甘情愿做人家小老婆的。所以恢复自由身之后,带着做姨太太时候存下的钱,找一个老实人踏踏实实过日子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②重操旧业。

姨太太中有文化人,有戏子。她们被抛弃后,没有经济来源。就做回以前的旧本行,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再谋后路。

③穷困潦倒。

并不是所有的姨太太都有文化,都有手艺,更有甚者在养尊处优期间染上了一些坏习惯,比如赌博,吸大烟。出来之后又没有谋生手段,又不愿意嫁人过普通的日子,沿街乞讨,或者卖身都是有可能的。

从1980年新婚姻法出台之后,一个人只能有一个妻子。跟小老婆们自然是离婚了。

至于离婚后是给一笔钱遣散或者是继续生活在一起,全凭自愿,反正是结婚证上只能有一个名字。

建国后实行一夫一妻,那姨太太们去了哪儿?

直接一点回答,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了,不管你有几房几妾,最后只能留一个,躲得过建国之后的普查,也躲不过文革的纠察,我姥爷以前就是大户人家,娶了四房老婆,最后就只带了我姥姥离开原住地来到了我现在的家乡,记得小时候总有个老太太带着个小孩过来走亲戚,年纪跟我姥姥差不多,但是我要叫她二姨,那小孩跟我年纪一样,但是要叫我叔叔,那时候小不懂事,就搞的很莫名其妙,后来知道了,那个老太太是姥爷大房还是二房的老婆生下的,年龄真的跟我姥姥差不多,还有一个我要叫舅舅的,以前也隔段时间就会来走亲戚,听家里人说外地还有很多姥爷的后代,只不过不来走动,以前姥爷总喜欢坐在大门前抽着旱烟往远看,我相信嘴上不说,他应该也挺想这些儿女和老婆的,只不过时代造就了这个局面,万事都有不得已,谁愿意离开生养自己的老家,远走他乡骨肉分离呢!

建国后实行一夫一妻,那姨太太们去了哪儿?

建国后的《婚姻法》确实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不过也对解放前的一夫多妻婚姻事实予以承认,只要女方不提出离婚,那么就允许继续存在下去,所以姨太太们去哪,要看她们自己的选择。

在中国古代,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加上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因此出现了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民国时期随着新风气的出现,很多人倡导一夫一妻,不过并未得到实行。而一些倡导者自己也是照样纳妾,所以到解放时,中国还有很多一夫多妻的婚姻存在。

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打破封建思想,解放妇女权益,在1950年颁布了第一个《婚姻法》,在婚姻法的第一章第一条里就规定,要实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确立了一夫一妻的原则。

在《婚姻法》颁布以后,一度出现了离婚潮,一些地方在推行《婚姻法》时,强制要求解除包办婚姻和一夫多妻婚姻。但是刚解放时很多妇女并没有生活技能,社会上也一时无法提供足够的女性工作岗位,缺乏独立谋生能力,因此很多妇女并不愿意离婚。

而且一些包办婚姻和一夫多妻婚姻的夫妻双方,在长期生活以后也有了一定的感情,此时强制要求离婚,夫妻双方都不同意,这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动荡。在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包办婚姻夫妻先离婚再结婚的怪事。

根据实际运行中的反馈情况,在1953年3月推行贯彻《婚姻法》的运动期间,中央法制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实行《婚姻法》的一些解释,其中对《婚姻法》以前的传统婚姻予以承认,只要当事双方都没有明确提出离婚的,不应当强迫他们离婚。

在1953年12月,中央法制委员会又做出补充规定,在1953年3月之前的重婚纳妾行为,一般采取不告不理原则,法院不得强行介入,但是有提出离婚意愿的,则必须予以受理。

在这种情况下,姨太太们想去哪,完全看她们自己的选择。由于大部分纳妾的都是有钱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姨太太们并不愿意放弃舒适的生活,因此很多人并没有马上提出离婚,而是保留了事实婚姻。当然,也有一些选择了离婚,去过自己的生活。

建国后实行一夫一妻,那姨太太们去了哪儿?

封建的旧社会,很多有钱人都有三妻四妾的,或许这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或者说是文化。毕竟皇帝带头有着太多的嫔妃,作为一个老百姓,我有钱有闲,还有一个好身体,多娶几个媳妇多生几个孩子又有什么。毕竟,多子多福吗。

于是,很多地主家,当官的家里有着很多的姨太太。

到了民国时期,实行一夫一妻制,按说步入新时期了,应该有新气象呀。可是国民党高官姨太太更多,风气攀比严重。

少的几个姨太太,多的甚至多达几十个。夸张的很。

新中国成立以后,规定一夫一妻制,必须贯彻落实。

那那些姨太太们去哪了呢?

遣散了,有亲投亲有友靠友

实行了新的土地政策,比如“打土豪分田地”很多地主自身难保,这个姨太太怎么办?只能遣散了。

有亲投亲有友靠友,被迫的离开自己生活了很久的“家”。

离婚不离家

还有一个跟姨太太离婚以后,由于这些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去的地方,只能是离婚不离家,一另外一种身份继续在这个家里生活,当然,这个家里还是有她的位置的。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有一些姨太太本身就是有文化有技能的,在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后,离开家照样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所以这些人完全不担心生活的问题,甚至还能嫁一个好人家。

改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有相当一部分人被离婚以后,在党的教育下选择了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很多人选择改嫁,这样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其实可能还有很多别的选择,比如国家培养生活技能,再次上岗等等。

无论如何,姨太太已经是旧社会的产物了。

个人观点,欢迎斧正。

建国后实行一夫一妻,那姨太太们去了哪儿?

我有个长辈是黄埔军校的,在家乡有个老婆,是父母包办婚姻。有三个男孩子,后来自己跟部队走了。

在地方上认识一个女的,就不断给这女的写信。女的不知道他家乡有老婆就和他结婚了,生了两个女儿。

生第一个女孩后,他带着地方上的女的回了老家.回到家,两个老婆相处的很好。

不久他要代部队起义,就回去了。地方上的女的随后跟去了。

解放后政府发现他有两个老婆.让他回到原配那里。并分配了工作。

他没有回去。没有了工作他们生活很艰难。过了一段时间回去了。一直到原配去世。

原配去世留下遗言。让他回去找那个为他生两个孩子女人。经过努力他们终于走到一起。直到最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