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人家讲“穷的连土都吃过”,你信吗?

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很多人都吃过“观音土”,饿得实在受不了了,明明知道观音土吃了会涨肚,但也得吃。

我没有吃过观音土,榆树皮吃过,不久,所有的榆树皮就被人扒得精光。榆树皮还算不错,没有什么副作用,而苞米棒子吃了就遭罪了。

所谓的苞米棒子,指的是玉米脱粒后剩下的穗轴。穗轴不能直接吃,先要在锅里炒一下,之后粉碎再做成“饽饽”。这种食品一团散沙,很难咽下去,但也得强咽,充饥要紧。吃过后,就是便秘,便不出来,只好用手抠……

于是说,吃观音土比吃苞米棒子要好受一些,苞米棒子做的饽饽我吃过,我和奶奶一起去磨坊推碾子粉碎过玉米棒子。

那时候是三年自然灾害吧,什么都不说了,就是一个苦,回想起来就想哭。真的,好日子来之不易,珍惜是必须的。但是,能从这种日子熬过来的,都懂得珍惜,儿子辈也不差事,孙子辈就不好说了!

也许,这就是我一回忆就想“哭”的缘由吧!

听老人家讲“穷的连土都吃过”,你信吗?

是的,没粮食的时候,就是“饥不择食”。比如观音土,动物可吃,人也可以吃。只不过,不好吃,吃了难受,而且还是没的选,是不得不吃。

现在的人,有时兴吃野菜的。野菜在丰富的调料和精心的制作下,也会另有一番风味。但是,这不是去体验以前的困苦,而是提醒自己知道,这些,也可以吃。

物质的丰富,人也会有不满足。现在的人知道,挥霍无度,是愚昧的表现。人有物质的基础,不会仅限于此,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涉猎,能够更有生存的基础。

古有:穷则独善其身。穷,可选择性少,只能顾自己。达则兼济天下。达,可选择性增多,可以兼顾他人。不仅表现在物质上,所有的可选择性都可以包括。因此也有了学成后报效国家,有学问者能够答疑解困。等等。

可选择,是人能够自主的表现。当饥不果腹时,是人最困难的时候,直接影响到生存。没有可选性,有口吃的已经是了不起了,是能够活下去的唯一选择,可见其困。

还好,困苦的日子成了过去。现代人,也有艰苦,只不过,相比以前,应该有比以前更多的可选择,这,就是财富。对待财富,用现代人的话就是,珍惜已经拥有的,立足于此,自会有拼搏的基础。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加关注多交流。

听老人家讲“穷的连土都吃过”,你信吗?

吃土是我的親身体验,大概在1961年左右,当时吃草根,树叶,还有一种树皮,我吃那土的名称叫观音土,白色,无味,无杂质,像白面团样,我还要走二公里左右的山路,在一山腰中唯一一块观音土的地方,挖好拿回家不用煮即可以吃,但可以说,不会有什么营养,只不过过一下肠子就拉出来,免受肚子肌饿之感而巳

听老人家讲“穷的连土都吃过”,你信吗?

说起来吃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经常会说真吃过土。难道那时候的人真的会以土充饥吗?

我是亲身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需要说出我的亲见,以正视听。

说是吃土,准确地说,土只是“配料”,当时确实家家户户没有粮食吃,便以谷糠,玉米芯充饥,我们当地说的谷糠是谷子外壳。另外掺上粉碎的玉米芯。这些东西本来就没有任何粘性,根本不能团成团,也就没有办法蒸或者煮。与是当地人便会取山上的白土作为粘结的东西,将白土,我们当地叫“干支土”,单独品土,有非常淡淡的甜味。这样的土与谷糠,粉碎的玉米芯混在一起,捏成窝窝头的形状,上笼屉蒸熟了,用来充饥。

因为土不能消化,不能正常排泄,稍微吃的多了,肚子憋的难受,但那时候喝水全是不卫生的凉水,憋了就喝水,拉肚子就会解决问题。不过真有拉不下来,憋死的也有。

夏秋季节,人们下河采集一种叫水红花的水草,弄碎了,做谷糠与玉米芯的粘接材料,就好的多了。所以以土做窝窝头粘结剂的有,并不是特别多。至于平时采集各种各样的野菜充饥 ,更是司空见惯了。

听老人家讲“穷的连土都吃过”,你信吗?

以前,从一些历史文章中,听说很多地方吃食观音土。但观音土,是什么土,还真不知道。我生于六十年代中期,不曾经过三年自然灾害。但从老一辈们那里听说,那时连芭蕉根都要来填肚子。听说那几年,全国饿死的人不少。我们这里,属于南方热带,山薯特多,只要有力气挖,一株也有好多斤。当时我这一带,很少听说有人饿死。因为大山里有很多野菜、野果,这是大山付赐给大山人民的食物。

听老人家讲“穷的连土都吃过”,你信吗?

树皮没有了,偷过生产队麦苗吃。郑州北郊人,63年后半夜到白庙牧场偷苜蓿吃,只要能吃都偷吃。吃过玉米芯,难受拉不出来一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