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人的剖腹自尽能一下死去吗?是不是日本军人都有剖腹自尽的资格还是别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切腹是一个漫长死去的过程。
因为传统的切腹只是将腹部切开,往往不伤及内脏,而肚皮上又没有动脉。
所以切腹者很难死去。
如果没有助手介错斩下切腹者的头颅,切腹者可能维持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垂死挣扎。
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切腹者,叫做藤原保辅。
这个武士用刀切开肚子自杀,然而直到第二天才死去。
这种很正常。
古代主要有两种切腹方式,一种是切十字,一种是且一字。
一般来说,切十字比较容易死去。因为切十字后,还会扯出内脏,导致人失血过多而死。
但是,切十字的难度非常大,而人体腹部神经很多,切开的痛苦很大,普通武士是无法完成的。
所以,切腹逐步变为切一字,也就是在腹部从左到右横切一刀。
但这种切法往往不会伤及内脏,只是切开腹部的肌肉而已,所以切腹者长时间不会死去,必须有介错帮忙斩首。
如果没有介错,那么切腹者可就惨了。
二战日本投降时,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羞愤切腹。在切腹前,天皇曾经直接责骂阿南惟几打仗打输了,还不能妥善的善后。
阿南惟几不愿意投降,又无法继续坚持作战,只得切腹自杀。
其实,阿南惟几知道一旦投降,他肯定难逃一死。抛弃别的不谈,阿南惟几曾经下令活体解剖过一批美军飞行员,美国人一定会报复的,将他绞死。
阿南惟几切腹后,长达6个小时不死,最后被注射了一针毒药这才死去。
这还不算最夸张的。
神风敢死队创始人大西泷治郎,也是切腹而死。
他忽悠4千日本青年去神风送死,自己也没有办法不自杀。
大西泷治郎切腹后,由于没有向阿南惟几一样切到内脏,死的更慢,前后长达15个小时之久。
原则上,日本军人都可以切腹,但女人和平民一般不会切腹。
其实,二战日军的切腹多是象征性的,阿南惟几和大西泷治郎这种非常少。
切腹的军官往往是用军刀朝肚子上一笔画,介错就对准他们后脑开枪,他们其实并没有切腹,而是被枪杀的。
日本军人的剖腹自尽能一下死去吗?是不是日本军人都有剖腹自尽的资格还是别的?
关于鬼子割肚皮这件事儿还真有的说,但咱们得明确的是这套手艺他们其实也是模仿来的,史书里记载第一个切腹而死的人是战国刺客聂政,他杀死侠累后怕连累家人,于是以剑自毁面容、挖去双目,再切腹而死。到了鬼子那边自然不敢玩的这么狠,所以咬着牙只能割下肚皮而已。
割肚皮起源在鬼子历史记载中第一个割肚皮的人叫藤原保辅,这傻缺是日本比较知名的藤原氏后裔,然而出身贵族的他却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他成为一名资深的盗贼。折腾到公元988年左右的时候,他失风被抓了。
被抓以后这倒霉孩子为了求关注,就把肚皮捅了一个窟窿,把肠子拽出来玩自残,本来以为能混个保外就医,没想到当时鬼子没人权再加上自己手艺太潮,第二天这哥们就在监狱里见了天照大神。
然而不明真相的狱友纷纷过来围观,还表示这位兄台的死法简直太有创意了,纷纷为这段精彩的表演献上掌声。要知道那阵子鬼子也没啥娱乐活动,只能把小道消息传飞起,最后全日本都知道了,于是这傻缺的故事就被记录在一本叫《今昔物语集》的书里,更加广泛的流传。
割肚皮发展当时鬼子有个更傻缺的阶层叫武士,这帮二货除了每天打架惹是生非外还很喜欢附庸风雅,没事就整本书捧着装知识分子,还花钱求购诗歌临时前吟诵一番提升逼格。这类傻缺能看啥书可想而知,所以基本都是《读者》《故事会》之类的地摊文学,很巧的是《今昔物语集》就是这种书......
看过这书以后武士们纷纷认为这种割肚皮的死法太有创意了,俺们也要学习,偏巧那阵子正好是鬼子的战国时代和平安时代,几十个乡长打的狗血淋头。于是这帮傻缺开始花式割肚皮,战败了要割、主君不信任要割、生气了也要割。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真理,一件事情第一个做的叫牛X,第二个做的就叫傻X了,割肚皮割的满地下水非但没提升逼格,反而因为污染环境被大众所唾弃。按道理说到这份上不割就完了呗!然而头铁的鬼子武士不这么想,他们的想法是一定是我们的割法缺乏创意,必须再狠一点!必须把逼格提到足够的高度。
早期割肚皮条件首先俺们必须上流社会一个礼拜以上滴,武士的死去当如樱花飘零一般浪漫唯美,所以必须正装割肚皮,衣冠不整严禁出来恶心人!
其次俺们必须是有文化滴,离世诗不能在朗读了,必须手写!而且要么写的公整,要么写的大气,手抖懦夫和北海道文盲禁止割肚子!
第三俺们必须是抗揍滴,为了显示抗揍就不能一刀捅死自己,必须在肚皮上切出十字花才行,而且必须横平竖直!切出曲线来就证明手艺太潮,回家练习250遍再出来继续切!能切出拼音田字格的最牛X,有资格进某国神厕。
第四俺们是爱护环境滴,割开肚皮后自己把下水拾掇好,平平整整的摆旁边的泔水桶里,严禁给保洁大姐增加工作量。
第五必须是咱们武士阶级才能割肚皮,其他什么农民、杂兵、和尚之类的割肚皮应当归类为屠宰业,禁止写进书里。
不得不说这一套下来逼格确实提升了不少,但是请问满地下水和满桶下水到底有什么区别?那还不一样是下水?而且别说切拼音田字格,就是改刀十字花也太他喵的疼了!老子寻个死而已,至于这么霍霍自己吗?
鬼子也怕疼所以这种十字花改刀法执行了一阵子后鬼子觉得实在玩不动了,于是他们逐渐决定改变玩法。历史记载最后一个玩十字花改刀的人是1912年9月13日为明治天皇殉死的乃木希典,而有历史记录以来割肚皮最多的是幕末时间的武市半平太,他割了自己肚皮三刀,引来无数鬼子膜拜,拼音田字格法至今还没人实践,希望以后鬼子多多实践。
玩不起十字花改刀的鬼子们决定割一刀意思意思就完了,实行了一段以后他们又发现了个逗逼问题,切一刀确实难度降低了,可也不容易死啊!拾掇完下水等半天还不死太尴尬了!于是他们就找了个帮手,差不多了就砍死自己算球!这个人就叫“介错人”,真正牛X的割肚皮是不用他们的。
可是即使割一刀肚皮有些鬼子也是受不了的,要说鬼子这种生物其实很有矛盾性,一边是极度头铁,另一边是无比狡猾。所以他们一边想保持逼格,另一边还不想那么疼,于是一种全新的割肚皮方式诞生了——扇子切!
所谓扇子切顾名思义,就是拿把扇子或者木刀在肚皮上比划一下,然后大喊一声老子切腹啦,然后介错人手起刀落一刀把这货挂掉。自从有了扇子切,别说拼音田字格,就是象棋棋盘都能切出来了。特别提醒的是二战中很多鬼子其实就是用的扇子切,这帮孙子没大伙想的那么狠。
回答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除了扇子切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割肚皮很难一下整死自己。鬼子自称肚皮是“人灵魂、情感寄托之处”,事实上那里是人体神经密集的地方,割肚皮会产生巨大的痛感,疼痛会刺激大脑,基本不会马上就死去。即使拾掇完下水也可能拖很长时间,无介错人的情况,可能长达30小时。
第二个问题就有意思了,严格说所有二战时期的鬼子军人都没有资格切腹,因为割肚皮的死法是武士特权,非武士割肚皮不会记录于史书。在日本武士其实是个阶层,在江户时代四等民之首的阶层,这个阶层已经在倒幕运动中被摧毁,他们自称最后的武士叫“土方岁三”。
也就是说土方岁三之后再无武士,那么土方岁三什么时候死的呢?1869年6月20日!至此之后鬼子所有的割肚皮行为均属非法,包括乃木希典那老东西。但武士阶层既然已经灭亡,割肚皮而死就没有啥特殊意义,原则上所有人都可以cosplay,那么剩下的鬼子想死的难看点,咱们似乎也不需要有啥意见。扯淡完毕。
日本军人的剖腹自尽能一下死去吗?是不是日本军人都有剖腹自尽的资格还是别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没有所谓的“剖腹”这种称谓,日本军人过去的自杀方式,名为“切腹”,这种切开腹部自杀的方式主要是在日本武士阶级所施行,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有尊严的死法。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切腹自杀的,往往在封建时期仅有被主上赐死的时候才能使用“光荣”的切腹自尽方式,而身份地位的人或者被剥夺名誉的人自杀或者被处刑才会有斩首和自刎等方式。
那是什么导致日本武士乃至军人形成了以“切腹”为高尚的自杀方式呢?根据日本近代教育家新渡户稻造的一书《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中所阐述:日本人往往认为腹部是寄托灵魂和情感的地方,而为了表现自杀时候的勇气和魄力,切开腹部是很必要的。腹部是人体血管、神经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的重要密集位置,所以当使用刀刃切开腹部的时候,会产生极大的苦楚,使得自杀的人生不如死。要有勇气承受这般苦楚的人,必然是一名极其优秀的武士,所以且不说什么人有资格去切腹自尽,单论真的敢去做的人,必然是寥寥无几的。
切腹自尽经常做不到“一击毙命”,在江户时代,日本武士多采用“十文字切”,即使用短刀将腹部切开成十字状,并将肠子等器官拖出体外,直至流血而死。但后来该方法逐渐不再使用,主要原因并不是过于残忍和痛苦,而是由于需要做到“十文字切”的手法过难,很多武士无法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
所以到了大正时代之后,传统的“十文字切”发展成为了“一文字切”,即只在腹部划一刀然后将刀刺入腹部。但是“一文字切”并不容易致死,这就会给自杀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痛苦,这样子的“尴尬”自杀情况,需要通过介错来补刀。
切腹现场(戏剧,非真实拍摄),一名手持长剑的介错者站在后方
介错的施行者一般会是自杀者的亲朋好友,但是如果敌人被自杀者的勇气所折服,也会自愿担当介错者。在切腹的时候,如果自杀不成功,没有立即死去的话,后方的介错者将会按照预先的计划,直接将自杀者的头颅砍下,但是却仍会连接一丝皮肉,以表示剑术的高超。另外有些军人畏惧自行切腹,所以会使用木扇来代替切腹小刀,真正的死亡还是会被站在后面的介错者完成,虽然仅仅只是做出了形式,但是却给切腹自杀者最后的心理慰藉,以表示自己仍是“勇敢的武士”。
日本军人的剖腹自尽能一下死去吗?是不是日本军人都有剖腹自尽的资格还是别的?
切腹不仅在日本有,在世界各地都有,在古代罗马也有,但是能够将切腹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的也就日本人能做的出来了。
切腹在日本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武士道”精神象征,切腹的对象就是日本武士。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蔓延时,切腹对象扩展到日本军人。因为在幕府时代,日本的军人也主要由武士组成。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全盘西化,对军队进行改革,颁布征兵令,军人的组成由武士变为平民。但是为了对外扩张,日本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再次死灰复燃,被搬进军队里面,这就有了我们电视上常常看到的抗战期间日本军人动不动就喊着要切腹自尽。
切腹自尽的资格是不是有限制呢?答案是切腹被日本人搞成这么隆重的一件事情,当然有资格限制了。
切腹最早是由一位名叫藤原义的武士发展而来的,这个家伙是一位贵族,白天道貌岸然的装君子,晚上就无法无天的作强盗,最后事情败露后,面对官兵和武士们的包围,他竟然选择了这种死法。问题是他的这种死法不但把前来捉拿他的官兵和武士们吓住了,而且大家因为他的这种震撼死法原谅了他。后来,日本武士们也就选择这种死法作为武士道精神的一种表现。
既然为了体现武士道精神,那么切腹也就被武士这个特权阶层垄断了,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但是,后来日本推行军国主义的时候,武士道精神在军队中盛行,也就是日本军人也有切腹的资格。还有一些接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人,以日本武士自诩,手无缚自制力,却有做武士之心,那么切腹范围也就扩大到军队之外的日本政要圈子。
切腹自尽能够快速死去吗?答案是当然不能,这种死法有个特点:看似很痛快,其实刀子捅进去死的时候一点不痛快。就是由于不能很快死去,后来发展出一个“介错人”的身份,也就是说当切腹的人不能痛快的死去的时候,有介错人负责一刀将切腹人脑袋砍下去,给他一个真正的痛快。
另外,日本武士之所以能够将切腹作为武士道精神的体现,也就是因为的切腹的这种死法。我认为这是一种畸形的、病态的想法。切腹选择在肚子上开刀,这本来就是一种痛苦的死法。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说,这种死法最终都是疼死了。也就是这种病态心理认为,选择这种死法能够将周围观赏者吓着,给大家造成比较震撼的场面,让大家对你表示钦佩而已。
事实上,这种死法确实为身边的观赏者造成了震撼。大家后来将这种死法神圣化,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切腹仪式。但这种死法,也就那些狂热的分子所推崇,稍微有点理性的人都会拒绝这种死法。日本小林正树1962年执导的一部电影,名为《切腹》,里面就对“切腹”进行了讽刺。正如电影里面所说,时刻喊着维护武士荣誉的的贵族们,嘴上推崇“切腹”,骨子里却害怕“切腹”,让“切腹”一度成为大家晋升的门路。
日本军人的剖腹自尽能一下死去吗?是不是日本军人都有剖腹自尽的资格还是别的?
现说剖腹资格吧,剖腹本身是一种武士阶层专属的自杀方式。而被称之为武士道圣经的《叶隐闻书》中对武士的描述为“武士道即通往死亡之道”而且武士道极重名誉。而剖腹这种极为痛苦又没啥效率的自虐死法则成了死亡之道和武士之名誉的最佳融合。
武士:你侮辱老子!老子剖给你看, 你看一地的大肠,这辈子你都不敢吃溜肥肠了吧哈哈哈哈!(删掉)
武士:我失败了,我给藩主丢脸了,我剖腹以洗刷自己的罪吧。
(吃瓜百姓当时其实没啥资格剖腹,但也有写二B会因为藩主之死而追腹,但用镰刀切腹,也被称之为镰腹)
话说日本人把剖腹升华到了一种病态凄美的境界也逐渐生成了后世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变态崇拜。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更变本加厉。
1882年,明治天皇颁布的《军人敕谕》就有写到军人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自杀。
1941年的《战阵训》中也有写,生不受虏囚之辱,死不留罪恶之污名
所以说日军为了不被俘虏或者打了败仗之后的那种奇怪的“耻辱心”作祟,剖腹就变成不奇怪了。当然,确实不是每个日军都有资格剖...毕竟这是个非常需要仪式感的自杀方式,而且剖腹用的刀也不能使一般的那种指挥刀(当然,也有低级士官装逼用军刀剖腹的)。绝大多数日军士官自杀都是用枪,有手枪的官自然手枪方便,没手枪的吃瓜,那就用步枪了...就是姿势怪了点。(枪口抵嘴,用脚趾扣扳机)
再说剖腹死亡过程,其实剖腹死亡非常慢,毕竟大肠小肠啥的不是直接致命的器官。要是没切到个脾脏肾脏肝脏啥,也没切到主血管之类的就死的更慢了...记得最倒霉的死了三天。基本上剖腹自然死亡都需要6小时以上
所以说剖腹自打成了文化流行之后(14世纪之后),都会有个介错人帮剖腹的砍头,到了近现代就是介错人把砍头变成了爆头。
日本军人的剖腹自尽能一下死去吗?是不是日本军人都有剖腹自尽的资格还是别的?
日本军人的剖腹自尽能一下死去吗?是不是日本军人都有剖腹自尽的资格还是别的?(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上吊、服毒、割腕子、抹脖子等等,自杀的方式有千万种,日本军人为什么非要选择最痛苦的切肤自杀呢?
日军崇尚武士道精神,剖腹自尽恰恰是英勇的武士的死法,所以,尊崇武士道精神的日军就选择了破腹自尽。
其实,这和日本人的认知有关系,在日本,刀是武士的象征,用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更符合武士的身份,在日本人心中,稻谷是有“稻魂”的,而“稻魂”能够充实自己的灵魂,所以,日本人认为灵魂并不是位于脑袋和心脏,而是在肚子里,切腹,一方面能够释放灵魂,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忠诚,还能震慑敌人,展示自己的勇气。
因此,切腹也就成了日本武士自杀的标准方式,并且有一套标准的切腹仪式,对仪容、眼神、坐姿、工具、刀法都有要求。
首先是选一个好地方,然后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以白色或浅黄色为主,头发要扎起来,最好扎高一点,然后用刀在肚子上横拉一刀,有时候甚至是二刀、三刀,能达到三刀的就是神级切腹手了,一般人挺不过两刀,切腹时,尸体不能向后倒,否则让人耻笑,还不能蒙上眼睛,膝盖不能岔开。
如果按照标准的自杀流程,切腹者不能立即毙命,至少要承受5到6个小时的痛苦才能死去,像爱情公寓里关谷神奇所说“我分分钟切腹自尽”是绝对不行的。期间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因此,介错人也就产生了,一般情况下,切腹者都会找一个亲信来当做自己的介错人,在自己完成切腹后立即砍掉自己的脑袋,来个痛快。介错人最多有三个人,负责砍脑袋的叫“大介错”,负责端工具的角“助介错”,负责检查尸体的叫做“小介错”。
即便是这样,还是很痛苦的,有的人还是无法忍受,怎么办呢?日本人还有招!那就是“扇腹”,切腹者用木刀、竹刀或者是扇子,在自己的腹部象征性的画一下,介错人就手起刀落将脑袋砍下来,然后对外宣称是切肤自杀,这样既不用承受那么大的痛苦,还能用切腹的仪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要不说还是日本人头脑灵活,切肤自杀都能掉包。
(这种拿长刀剖腹、枪支介错的根本不符合正规流程,条件艰苦,只能凑合了)
因此,不要认为日本武士和军人像影视剧中的那么勇敢,很多的切腹其实都是虚假宣传出来的,比如著名的赤穗事件,47名义士被下令切腹自杀,实际上他们都是被斩首的,对外宣传是切肤自杀,到了江户时期,武士们更怂包,直接服毒自杀,然后让介错人斩首,对外还是宣称切腹。
剖腹自杀成了武士道的最高典范,古时候的日本武士,剖腹自杀是一个必修课,后来,随着军国主义的盛行,武士道精神逐渐被曲解,并被应用到军队,一般是在战役中失败,或者是重大战略出现失误,就以剖腹自杀来谢罪,日本军人认为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为天皇战死,在战场上战死或者是自杀才是最理想的归宿,可以为自己的家人带来无上的荣耀,剖腹自尽这种残忍的方式被视为是最好的灵魂归宿,也是最高的精神境界。1882年,明治天皇颁布的《军人敕谕》就明确记载军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自杀,1941年《战阵训》中也写到,生不受虏虐囚之辱,死不留罪恶之污名。在这种“耻辱心”的鼓励下,日本军人认为剖腹自杀是很自然的。
这么有仪式感的自杀方式,并不是每个日军都有资格的,只有军官才有资格剖腹自杀,剖腹用的刀不是军官标配的指挥刀,这一点《让子弹飞》中张麻子说的很对“剖腹用短刀,长刀归介错人”。
其实,电视中日军动不动就切肤自杀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因为不但痛苦难忍,而且容易出丑,在刀刺入身体一瞬间,往往痛得哇哇乱叫,如果身边没有介错人,死不了活不成,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在痛苦中死去,所以,二战中,绝大部分日军都是投降,例如1945年8月,苏军发动远东战役,关东军被击毙9万,近60万投降。
据日本永松浅造的《自杀终战殉国者记录》一书中,绝大部分日军是投降的,815战败投降时自杀者527人,其中大将5人,中将11人,少将6人,大佐16人,这些高级军官只占自杀者的5%,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用枪自杀的。
臭名昭著的东条英机,应该是对天皇最忠诚的人了,最终也是选择用枪自杀,他还让护士在自己的心脏部位画了一个圈圈,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死成,被美军救过来给判处绞刑,小编认为他根本就不想死,还抱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用枪自杀只不过是给外人看的而已,“天皇陛下、国民们,不是我不死,是死不了呀”。
总体来看,日军有胆量选择剖腹自杀的是少只有少,我看《让子弹飞》中小六子剖腹取粉倒是挺爷们儿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