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和东厂的关系是怎样的?锦衣卫算是军队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锦衣卫和东厂有些关系,但并不是隶属关系。
东厂的权力要大得多,是专业情报机构,只是为皇帝一个人服务。
东厂由皇帝的亲信太监掌握,负责监视朝中的重要人物,随时向皇帝提供情报。
对于地位较低的嫌疑人,东厂可以直接跳过行政、司法机构逮捕。
对于地位高的嫌疑人,东厂经过皇帝批准也可以自行逮捕、审讯。
总之东厂类似于皇帝的耳目,无人敢管的。
而锦衣卫则并不是单纯的情报机构。
因为锦衣卫是朱元璋用部分禁卫军改编的,所以他们也从事皇帝的仪仗队,保卫皇帝出行安全,协助管理京城治安,如果打仗了还学要充当军事间谍。
自然,锦衣卫也包括情报机构,功能同东厂又重叠。
为什么会这样?
锦衣卫是朱元璋建立的机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情报。
但到了朱棣时代,朱棣认为太监更值得信任,加上太监和皇帝关系更密切,才组建了东厂。
东厂部分官员就是锦衣卫。
两个机构其实很多时候做同一个事情,就是搜集情报。
那么为什么要搞两个呢?
这是情报工作特点所决定的。
正常的国家的情报机构,绝不会只有一个,总是至少有两个。情报机构之间需要互相竞争,也需要互相监视。因为情报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危,不容易有半点含糊。
两条狗,总好过一条狗。
锦衣卫和东厂的关系是怎样的?锦衣卫算是军队吗?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简称“厂卫”,都是由皇帝直接指挥的、超越国家法律的特务机构和审案机关,其工作性质相差无几。
明代的锦衣卫
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应该算是军队的一部分。后来锦衣卫扩大职能和规模,改为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下属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掌管刑名和军匠事宜;北镇抚司专门奉命查办各种案件。到了明世宗时,锦衣卫人数已达到15万多人,比明代初年扩大了100倍。锦衣卫的一些校尉经常刺探朝中大臣情况,如怀疑某人图谋不轨,就可以随时抓捕,非法凌辱,与民国时期国民党军统局有些类似。
影视剧中的明代特务
东厂成立稍晚一些,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始成立,专门刺探臣民不轨之事,职能与锦衣卫基本相似。朱棣因为是篡位出身,所以疑心极重,他害怕外臣徇私,不把实情及时汇报,所以任命宫中亲信太监作为东厂首脑,东厂由太监作为提督的惯例由此形成。
东厂腰牌
明宪宗时期,朝廷为了加强特务统治,又另外设置了一个西厂,太监汪直作为提督。汪直其人经常微服私访,屡兴大狱,弄得人心惶惶。
在此再普及一个小知识,除了锦衣卫和东西厂外,明代还有一个特务机构叫内行厂,是明武宗时期专权宦官刘瑾设立的,由刘瑾直接控制,权倾一时,连东厂和西厂也受它监督。但不知什么原因,内行厂在历史上知名度很低,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锦衣卫和东西厂作恶多段,在特务统治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又是甚至连最基本的法律程序都不走,这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锦衣卫和东厂的关系是怎样的?锦衣卫算是军队吗?
锦衣卫和东厂是明朝臭名昭著的“厂卫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凌驾于法律之上,皇权特许,充当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明朝历史中,那些享有“美名”的特务机构非常亮眼,其中的锦衣卫和东厂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
锦衣卫作为一个新型特权部门,根本上还是君主的私人武装。其也可以算是军队,但其主要职责还是保护皇帝。
明朝在建立之初,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平坦,无论是官员还是民众,一直都向着“幸福”生活前进着。
不过朱元璋本人可并不这样认为,这位君主比较特殊,出身是完完全全的草根水平,所以他对于贪污之事是没办法容忍的,因为他非常清楚官员的贪污能给下层民众带来什么程度的危害,毕竟自己也经历过凄惨的事情。
所以在自己继位以后,他就监督官员制订了比较完备的法案,目的就是让自己掌控下的国家没有腐败滋生。结果随后的发生的多起贪污大案,让这个君主彻底发了脾气,他不明白为什么在那么严厉的制度下,还依然有人大规模贪污。
后来他索性就开创“法外之法”,开始对官员们进行了无时无刻的监督。而锦衣卫这个机构,就是在这种需求下被拿了出来。这个机构下属有独立监狱,有幸进去过的人基本都没完好的出来,就算是出来以后也被折磨的有了心理问题,所以这个机构的名声很快就不怎么好了。
本来这个监狱并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除非是一些高官犯了事才有资格进去。但是后期敏感的朱元璋开始了一个时期的文字之祸,很多平民和下层官吏也能进入“游览”一圈了,监狱内部的残酷也借着这个机会被广泛传播,他们的名声也彻底“捞不回来”了。
由于这样的专权机构异常好用,可以帮君主处理很多麻烦的事情,所以到了后期又一个叫做东厂的机构出现了,如果非说二者有什么关系,只能说后者是前者的升级版。
在权利方面,二者虽然是平级的设置,但是人家东厂头子可是君主身边的“大红人”,所以有些时期锦衣卫的最高长官见了东厂头子还需要跪拜行礼,足以看出其“碾压”发展的局势。著名的人物有刘瑾、魏忠贤等。
但他们二者最重要的一点区别是人员结构不同。
锦衣卫再怎么说还是正常男性,其心理方面没有特别“变态”,所以在服从命令方面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东厂里面可都是一些“人妖”,心理饱受摧残,让他们拿到了权利肯定没有好事情发生。
双方发展到后期以后,逐渐变成了上下级一般的关系,君主授予的特权被东厂全面掌控,大太监们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慢慢的站上了属于他们的舞台,这就是所谓的“阉党”。
这也是明朝后期为什么会出现“强势”太监的原因,后来的很多学者认为,宦官特权机构的设立动摇了中央的权利基础。总的来说,这两个机构都是在加强君主权利的背景下应运而出的,作为地道的皇权产物,二者虽有区别,但本质还是相伴相生的关系。
锦衣卫和东厂的关系是怎样的?锦衣卫算是军队吗?
锦衣卫是典型的军人,而且是世袭制的职业军人。
锦衣卫是咋来的相比大家都略有耳闻,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这里只说说锦衣卫和东厂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帮人和现在电视剧电影里描述的并不太一样。锦衣卫和东厂之所以能横行天下靠的并不是什么绝世武功,而是特权——皇帝赋予的特权。
这个特权太厉害了,包括但不限于侦查、逮捕、审问等权力,而且这些权力完全不受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当然兵科会对他们有一定的约束力)的约束,可以对宫廷外的任何人实施。根本不管你是当朝一品还是普通的庶民百姓,只要皇帝或者当权的主官一句话,锦衣卫或者东厂的校尉立马就能出动。
派出的锦衣卫和东厂办事校尉属于“钦差”,任何人不能阻挡,被锦衣卫和东厂抓捕的人属于“钦犯”,任何人不能包庇。
东厂的主要领导虽然是太监,但是普通的办事人员还都是军人,是从锦衣卫那里精选的军人。这些人的组织关系还在锦衣卫,但是却归东厂管理,按现在的名词叫“借调”。就因为这层关系,明朝时就经常把锦衣卫和东厂混为一谈,称之为“厂卫”,这不仅是他们干的活类似,还主要是因为这层关系使然。
当然,开始的时候锦衣卫和东厂地位还不相上下,但是到了中后期,锦衣卫明显就低了一头。这是因为,锦衣卫的领导都是武臣,除了少有的那几位如陆炳、刘守有等比较受重视外,一般的缇帅还是没有那些大太监跟皇帝关系近。所以,越往后,东厂太监的权力就越大,到了万历后期,锦衣卫基本就成了东厂的附庸。锦衣卫的领导在路上见到东厂的领导(包括厂公的掌家、掌班)没有不让路回避甚至道旁磕头的;锦衣卫的指挥使、同知、俭事要想做的安稳,没有不对厂公俯首听命的。
这些能解开你的疑问了吗?
(这张图里,皇帝、儒臣、太监、锦衣卫都齐了。)
锦衣卫和东厂的关系是怎样的?锦衣卫算是军队吗?
锦衣卫相当于卫戍部队!
东厂相当于情报机关!如军统局!
都是统治阶级镇压的工具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