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如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相比距离不远的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上海的历史很短。

前面的三个城市早在一二千年前,就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富裕城市,上海则一直都是个小渔村。

直到明代时,上海归属南直隶松江府,当时松江府据称“松江税赋甲天下”,那时候上海才开始发展,但速度很慢。

当年来看,上海位置并不好,处于长江出海口,太偏僻了,不如苏州、南京这些城市。

鸦片战争之前,上海和苏州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苏州是江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但1853年以后这个经济中心城市的位移基本就完成了。

上海的崛起,来自于洋人的入侵。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满清被迫开放了5个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不再是广州专营垄断对外贸易。

对比其他地方,上海有很大优势。福州和厦门背靠福建山区,交通不便,该省除了茶叶也没有什么特产,不太适合发展。

宁波地位和上海差不多,但发展潜力较差。

宁波背靠的也是四明山区,发展前景有限。相反,上海背靠广袤的长江、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其实,从宋代开始,长三角就成为中国最为富裕繁华的地区,洋人的眼光很毒辣。

同时,上海的交通非常便捷。它是中国南北口岸的中点,京杭大运河以及延伸到广东水运的中点就是上海。同时,上海还是港口,可以接纳各国的海上运输。

鸦片战争之后,从欧美国家运来的货物,大多到上海卸货,然后转运至中国的南北沿海,并深入到长江内河。

洋人选中上海以后,就开始大量投资,建立租界。租界逐渐形成不受中国政府管辖,拥有独立司法、行政权力的地区。租界之后历经数次扩张,到1900年,公共租界达33,503亩,法租界面积则为2,135亩,范围基本为今上海的核心区域的大部分地区。

客观来说,列强为了发展租界是投入巨大的。

以法租界为例,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于1906年成立。该公司在上海办原法租界公董局办的电灯厂,取得法租界电车专利权,投资高达300万法郎,业务发展很快,1909—1913年盈利42万余元。该公司后来又经营自来水,增资到800万法郎。

上海作为对中国贸易的核心城市,来这里想要赚钱还是不难的。

因为当时中国封建落后,百废待兴,即便那种跑单帮的洋人军火商,带着一批军火卖给太平军也可以发大财。

另外,还有些洋人职业军人、冒险家甚至歹徒,流窜到上海也可以迅速致富。他们可以作为雇佣军,保镖,靠卖命赚钱,比如著名的洋枪队。他们也可以经营赌博、色情,甚至坑蒙拐骗,杀人越货。

有意思的是,上海也是中国西洋色情业最发达的地区。租界内有很多脱衣舞和艳舞表演,还有不少洋妓女在这里混饭吃。

而且,更重要的是,上海的环境不错。

洋人在这里投入巨资,当然不会愿意打水漂。即便太平军时期,法国人直接出兵保护上海,同太平军开战。

后期民国军阀混战,战火也不涉及上海,更不涉及租界,直到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为止。

有意思的是,上海还是比较自由的地方。

因租界分属各国管辖,采用各国法律,中国政府不得干涉。

于是,文人在租界搞报纸抨击政府,中国政府一点办法都没有。

另外,关于租界的市政,基本就是自治的,由选举出的工部局委员负责。

说通俗点,这就类似于今天港人治港。既然事关自己的福利,当然要好好建设了。

所以,到1949年,上海已经是远东第一都市,超过东京和香港,更别说广州了。

不过,随后的几十年内,上海的经济发展停滞了。

随着有所谓“全国保上海”的物资供应,七十年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东京、香港。

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很多原因没有选择上海作为发展的第一波城市。

但上海以自己雄厚的实力后来居上,成为今天毫无疑问的中国第一发达城市。

发展到这种地步,原因有很多,其一是上海人精明能吃苦,又比较接受先进的事物,善于学习。

上海是如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

首先是地理位置决定的,众所周知它是位于中国漫长的东海岸中心点附近,通过海运到北方和到南方福建广东地区都很便捷,同时背靠中国历来顶尖的江浙富裕地区,而且区域内吴淞口就是长江入海口位置。长江又是中国内陆东西方紧密联系的纽带,可直通重庆、武汉、南京。东北面遥望东亚日韩发达地区。

虽然过去几干年间默默无闻,可能科技还不发达的缘故,国内南北航运主要靠的是比较平稳的人工大运河,随着时间推移缺点也显而易见。但人们对海洋还是有着敬畏感,可是近代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大爆发,科技大发展,近代各大国都在向海洋进军,靠海的城市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对上海而言,它的海运发展的空间有着浑然天成的良好条件。上海的地位必然突飞猛进,它迅速成为中国和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另外冥冥之中仿佛是上苍留给神州的一颗夜明珠,并且经过漫长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匠的作用,黄埔江的东面的浦东地区经过百年变迁,不断东扩延伸,为二十世纪末期的浦东腾飞提供了宝贵的开阔地。

实际上海很早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大家知道古代纺织大师黄道婆和大科学家徐光启就出生在这里。近代更是举不胜举。无数名人政客都在这座城市的某个位置,留下过身影。或者留下旷世杰作。或者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另外上海人相对接触东西方文化比较多,而且是外界先进的理念及商品的最早登陆地。长时间的潜易默化,以及受文明及契约和工匠精神的熏陶。生活上追求小资。所以上海人个性比较独特内敛,聪明见多识广,有气质。和上海海纳百川大气兼和城市精神,比较匹配。实际上很多中国第一都是上海制造。过去小的轻工业产品,如凤凰永久自行车,飞跃电视机,大的如万吨水压机,以及很多航运巨轮都是上海下水的。或者说是在上海这块土地上的人创造的。另外伴随神州几代人成长的文化诞生地,如早期的上海电影、外国电影译制片厂、美术电影厂、连环画、样板戏等等,在中国老一辈人心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海在各时期会不断能人倍出,人材生生不息。上海这座城市的人对新事物接受很快,创新能力也强,人的因素也很重要,这个对上海能成为国际大都市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