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汉服流行不起来,而西方服饰为主流?

现代服饰是西方文明衍生的产物,日常中以西方服饰为主。而汉服作为其中一种极具典型的服饰,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中国美,又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为什么流行不起来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汉服其实是很流行的,只是国家不提倡。

说通俗点,是所谓反对大汉民族主义做过了头。

萨沙记得去朝鲜第一天,朝鲜女导游就是穿着民族服装来迎接的。

韩国同学也告诉我,韩国人结婚照一定是要有民族服装的,仪式当天或者第二天也是要穿民族服装的。

在韩国国家级别的很多重大场合,总统和第一夫人也是穿韩服的。

日本其实也是如此,很多家庭还有是珍贵的和服。

即便是小小的越南,也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奥黛。

民族服装是仅次于民族语言的第二重大文化载体。

中国有56个民族,主体民族仍然是汉族。

其他55个民族都可以公开穿民族服装,尤其辫子戏到处都是,还有傻二穿着满清皇帝龙袍祭祖。

但汉服就不流行。

其实,只有略有人提倡,比如在一些重大场合开始穿汉服,让一些明星提倡汉服,萨沙个人认为不出10年汉服就会到处都是。

汉服本身就是飘逸洒脱又美丽的艺术品,无论从审美还是文化角度都是世界的瑰宝。

迟早还会火起来的!

多说一句,其实国家的考虑也是有一定道理。因为民国初期,大汉民族主义确实是存在的。当时被满清压制了200年,汉族民族意识开始反弹,普遍歧视少数民族。

当年南蛮北夷东狄西戎。大家注意,蛮是虫子底,狄是反犬旁,歧视可见一斑。

所以建国后开始淡化汉民族意识,也就是必然。

为什么中国汉服流行不起来,而西方服饰为主流?

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有很多人还怀揣的皇汉思想,觉得穿汉服就是爱国的表现,然后去排挤少数民族。甚至有很多所谓的什么粉还在网上到处宣扬这种皇汉思想。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真正热爱汉服天天去穿呢?我看除了五六岁的小孩大人应该没几个吧。其实很多人真正的汉服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又有什么资格在网上去提倡大家穿汉服呢?

大概的说一下不想长篇大论,关于华夏民族的服饰转变从春秋战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到最后1908年清灭亡,代表着封建制度的终结。这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服饰的款式颜色和衣冠都是不断的在变化的。汉时期管衣服叫衣裳,上衣下裳。男人下半身都是穿裙子的,皇帝头上戴的冠就像个洗衣板,袖子大的能装下一个人,走起路来袖子下垂至地面能当拖把使。行动生产起来很不方便。然后到隋唐时期受隋唐是胡人的影响,服饰就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也就是胡衣。皇帝上朝都戴乌纱,除了祭天这样的大仪式才戴冠的,服饰上也是窄衣箭袖,因为这样更方便于行动和生产。后面的宋元明清经过民族大融合之后就几乎看不到汉服的影子了。

从民族衣冠服饰的转变上可以看出历史是不断的向前推进,也是华夏文明与智慧的象征,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审美标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的我们,要是一部分人真觉得穿汉服可以象征着民族复兴,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那你们就去穿没人拦着你们。

为什么中国汉服流行不起来,而西方服饰为主流?

写了不少支持汉服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有七十多万的阅读量,说明国人对汉服还是抱有善意和兴趣。那么汉服为何不容易流行?我感觉有几项很强的制约。

中国各朝代穿着正式雍容华贵之大汉服在古代基本都是贵族官僚和巨富商贾穿着(或者是他们的家庭女眷穿着),这个群体是不从事日常辛苦劳作(着汉服时写文章看书影响不大),现在作为社会劳动者如果日常穿着正规宽袍大袖的汉服肯定行动不便,如果是学生或自由职业者影响不大。

在世界各种社交场合名门贵媛大都穿着有民族传统的服饰,这些人非富即贵,闲暇时间多,玩得起时装,而且有时间玩。而中国的富人阶层也早已出现,但大都崇尚西方社会生活方式,思想上也基本没有捍卫大汉民族主体文化的意识,服饰也基本跟着西方时尚,其实这群有钱有闲的人群才是真正应该创造汉服衣饰文化风潮的主体,她们都不肯穿汉服,难道让双职工家庭穿?现在的汉文化普及在世界上还处于弱势,再过二、三十年,西方文化风潮会更主动向汉文化靠拢,这是一个国际话语权和文化主导权的问题!等着起,急不得!

所以,现在汉服群体基本上是以学生党为主,她们有文化和闲暇时间,且不事生产工作,能够穿上汉服,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就难以保持,除非是汉服骨灰级爱好者。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体现汉文化建筑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钢筋水泥丛林。没有小桥流水意境、没有亭台楼阁、没有汉文化元素,没有汉文化思想,汉服又魂系何处?

所以,现在汉服推广者应该做的是积极推广改良版的汉服,能够不影响正常生活起居,让社会各阶层能够广泛接受和理解!然后在中华传统节日提倡穿着正规大汉服,这样比较客观!

为什么中国汉服流行不起来,而西方服饰为主流?

各位同袍 大家好

我来发表一下我的观念

针对于楼主的问题,中国汉服流行不起来,我觉得这个是时间问题,现如今很多人已经在开始接纳汉服了。

汉服现今状况

一、现如今每个城市基本上,中心城市都有汉服社团或汉服组织机构,很多人也容易接受

二、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下达文件,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中国颁布的华服日。景区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西塘汉服日啊!华夏九州啊!

三、汉服商贾倍增,多元化汉服或汉元素的引入,有更多选择

(图源:来源汉服商家明华堂、复原小组)

为什么中国汉服流行不起来,而西方服饰为主流?

我可以负责的告所你,你今天目所能及的所谓汉服,实际上是百分之一百的戏剧服饰,与真正的汉服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糸。完全是二种风牛马不相及的东东,如君不信,可亲临博物馆一探究经,便可真相大白,若没有这个条件也可查阅历史资料。汉文化经历几百年,包括天文地理,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的文化总和,其内涵博大精深,汉服服饰文化只是汉文化中的芲海一粟,若真正喜爱汉文化,那必须全盘接受,否则不成了叶公好龙?当下的极少一小撮少男少女,穿着戏装招摇过市,请你权当他们是小儿过家家,兴趣一溜烟,不长。用时髦摩登的说法,是网红,三分钟的热度,短命!信手涂鸦,切切勿笑。一群穿着戏服的人大喊要恢复汉服什么什么的真是可笑,你自己穿没人说什么但是把穿戏服当成名族什么什么的你是在侮辱别人的智商呢,再告诉你们个秘密汉服连内衣内裤都没有步子跨大了就会露出那啥[捂脸]

为什么中国汉服流行不起来,而西方服饰为主流?

说起中国的传统服饰,我们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汉服。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据记载,汉服从黄帝治天下就出现了。他的夫人嫘祖还发明了蚕桑丝绸。

所以,至少追溯到4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开始穿丝绸衣服了。是不是很骄傲?当然,丝绸衣服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穿得起的。像平民老百姓还是穿着麻制的衣服劳作生活。随着朝代演变,通过服装来展现身份、等级也越来越规范。周代是将冠服制度完善并纳入了礼治的时期。

汉服的消失开始于清军入关。清朝统治者为了削弱汉族人民的气势,强制实行“剃发易服”制度。不剃头、不穿满族服饰,杀无赦。虽然后来通过汉族人民长期的抵制斗争,清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也做出了些许让步,让汉服保留了一些民族服饰特点,但最终还是没抵抗过清朝统治者的武力镇压而走到了消亡的结局。

不论男女,咱们现代人所称的衣服,我们的古人有严格的区别,上衣叫作“衣”,下衣叫作“裳”。汉民族一致认同的穿衣方式是衣襟一律向右掩。而汉服的最大特点是“袖宽且长” (也有“短衣窄袖”)。女子的下裳也就是裙子多为盖住脚面或更长,这对于现代人着重于便利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来说就显得有些繁琐。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了冲击。有些人还逐渐有了“崇洋媚外”的思想,穿洋装显得很不一样。但纵观古今,每一种文化包括其服饰都不可避免的经历兴起沉浮。当今时尚的舞台上不乏出现很多中国服饰的元素,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们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中国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呈现于世界。

比如,在今年的巴黎时装周上展示出的改良版汉服就惊艳了整个时尚界。我们把汉服的装扮与时俱进,不失民族特色,也不失现代的时尚感。中国汉服,看好你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