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在禅位于曹丕之后被封为山阳公,此时刘备为什么没有迎接汉献帝到自己的蜀汉?

感谢邀请!

曹丕不让,刘备不想!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继承魏王,之后就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代汉自立,改国号为魏,曹魏帝国诞生。曹丕登基为魏文帝,汉献帝被封山阳公。

对于曹丕和他的曹魏来说,他是通过禅让继承了汉朝,在法理上,他的这个皇位是汉献帝传给他的。一旦汉献帝回到刘备那边,他还会承认这是禅让吗?估计立马会昭告天下,说这是曹丕逼的。

所以曹丕为了自己的利益,保证曹魏的正统性,他肯定得要讲汉献帝撰在手里。

第二个是刘备其实也不想迎回汉献帝了,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他现在已经是一方诸侯,说自己不想当天子,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知道,曹丕这边前脚刚称帝,他刘备为刘协发丧,毅然登基称帝建立季汉政权。刘备集团对登基这件事是很复杂的。从明面上来讲,汉献帝虽已退位,成为了亡国之君,但尚在,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对于刘备来讲,死了的汉献帝比活着的更有用。

就连他的臣子们托他称帝就可以有开国之臣的美名并且可以官职和封地上都上个档次,古制里不同权限的诸侯分封权利是有限的,这是纲纪,一般人不会主动破的。

刘备如果将汉献帝迎回蜀汉,谁当家做主,他刘备还能称帝吗?他与曹操不就没有任何区别了吗?

所以,就是刘备想,底下人也不会同意,所以刘备根本接不回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在禅位于曹丕之后被封为山阳公,此时刘备为什么没有迎接汉献帝到自己的蜀汉?

刘备自立汉中王,继而建立蜀汉为帝,没有过错。既没必要去给他擦脂抹粉,也没必要去诟病。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室衰微,自己不争气,不甘寂寞的人图王称霸,无可非议。

天下乃有德者居之,无德有实力也可以居之。并非刘邦的后裔、刘秀的后裔、汉桓灵二帝的后裔才能居之。

其实,汉末三国时期,并没有认为非刘氏不得为王、非刘氏不得为帝。

曹操在《述志令》中说: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此言不假,曹操说的是实话。

中平元年(184年),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接豪杰,欲谋废除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事败,王芬自杀,许攸逃跑。

中平元年(184年),枹罕(今甘肃临夏)人宋建造反,自称河首平汉王,聚集部下在枹罕自立,改元,设置百官,统治长达三十多年。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派遣大将夏侯渊征讨,自宋建及丞相以下所置百官一律斩杀。

中平四年(187年),曾为中山国相的渔阳人张纯,与同郡张举、乌桓丘力居等人,聚众十余万叛乱。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中平六年(189年),幽州牧刘虞招募胡人斩杀张纯,北州乃定。

同年,长沙区星自称为将军、阳明皇帝,率领部众一万人起兵叛乱。被新任长沙太守孙坚击溃,生死不明,不知所终。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韩馥等人准备抛弃献帝,另立幽州牧刘虞为新君,由于曹操、袁术等人坚决反对,刘虞也坚决拒绝,因而作罢。

同年,益州牧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进击汉中太守,张鲁逐步控制了汉中。后来,有人挖到了玉印,众人要推举张鲁为汉宁王,功曹阎圃力谏,张鲁才作罢。张鲁在汉中统治近三十年,截断汉朝使者,完全是独立王国,直到曹操平定汉中为止。

初平四年(193年),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起兵跟随,夺取了泰山郡华、费县,入侵任城。后来被陶谦杀害,收编了他的追随者。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称帝,建号仲氏,定都寿春。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呕血而死,做了两年多的皇帝。临死前,袁术想把称帝的那套家把什献给袁绍,由于曹操派遣刘备等截杀,坏了袁绍的好事。

荆州牧刘表曾经郊祭天地,也有称帝的想法;益州牧刘焉本打算去交州避祸,听说益州有天子气,就改谋益州牧,没想到给刘备做了嫁衣。

这些是部分称王或者想称王没有称王的情况,还有一些边境地区趁着中原混乱,自立为王的,如北部鲜卑、乌丸、高句丽,南方的蛮、山越,其部落首领都自称为王,什么汗鲁王、崤王等等,不可枚举。

他们或高调称王称帝,昙花一现,或保持低调,闷声发大财。不管是趁着乱世豪赌一把,或者浑水摸鱼;不管他们打着什么旗号,以啥名义起事,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为了成就一番霸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能有这个魄力就很难得。万一运气好,就成了呢?

但的确如曹操所言,没有曹操,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称王称帝。

曹操能称王,刘备咋就不能称王呢?曹操不让献帝封刘备为王,那么刘备就可以不需要你封,自立为王就是;曹丕称帝,刘备正好有个借口,也跟着就称帝了。而且不管献帝是死是活,直接给他召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会,以天下不可一日无主为由,堂而皇之称帝。

献帝把皇位传给了曹丕,那不就是天下之主吗?再出来一个太阳,这不是添乱吗?

没人去理会这些,也别谈啥仁义道德,谁抢着就算谁的。

就这个情况,谁还觉得刘备会把献帝请到成都去,让他继续做皇帝呢?如果曹丕真的把献帝送到成都去,刘备会接纳吗?

不要再给刘备擦脂抹粉了,本来称王称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势力你做就好了,不服就来对决。何必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呢?刘备装装样子,还可以忽悠一下吃瓜群众,今天还不把这个遮羞布揭开,又有何益?

说句难听的话,为了生存,卖脸也好,卖腚也罢,都可以理解。但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似乎就太虚伪了。

睁眼看历史,正眼看人生,不喜勿喷!!!

汉献帝刘协在禅位于曹丕之后被封为山阳公,此时刘备为什么没有迎接汉献帝到自己的蜀汉?

220年12月,曹丕于许昌西南17公里的繁阳(今河南繁城)举行受禅仪式,逼迫汉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刘协虽不情愿,但还是很配合地完成了仪式,将玉玺交给了曹丕。随后,曹丕贬刘协为山阳公,东汉由是灭亡。在刘协退位四个月之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远在成都的皇叔刘备在祭告天地与汉朝高皇帝以下后,宣称自己成了汉朝的皇帝,将继续驱除汉贼,复兴汉室的事业。汉献帝还健在,这皇叔刘备为何不去迎奉天子,反而自己称帝呢?

一、刘备迎奉献帝难度太大。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封地在山东菏泽。如果刘备要把刘协从山东接到四川,这距离实在太远,而且要穿过曹魏的中心区域,这对于刘备来说太难了,很不现实。二、刘备也不想迎奉献帝。虽然刘备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但随着刘备势力的强大,刘备的初心已经改变了。此时的刘备希望做一个主角,而不是之前的配角。所以在得知曹丕篡汉后,刘备的内心是非常波澜的。在波澜纠结了四个月之后,刘备想通了,他要做主角,给自己摇旗呐喊,为自己代言。

但是刘备在当主角之前,必须得处理一下刘协。刘备找了一个很尴尬的理由,就是他听说刘协被曹丕害死了!听说被害死,我估计刘备自己都不信。可不论这理由有多么尴尬,反正蜀汉集团的人是信了,于是一大波人劝刘备称帝。刘备给刘协草草举行葬礼后,就在群臣的簇拥下登基了。三、刘备称帝,刘协应该是知道的,刘备为他举行葬礼,刘协也应该知道。这时的刘协已然想通了,无论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还是明目张胆的威胁,对他来说都一样。当他被董卓拥立的那一刻起,汉室早已倾颓,他的命运已经注定。他也清楚,留在曹魏尚可性命无忧,万一被刘备找到,他只有死路一条。

汉献帝刘协在禅位于曹丕之后被封为山阳公,此时刘备为什么没有迎接汉献帝到自己的蜀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汉丞相曹操去世,十个月过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曹丕就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的魏文帝。

也就是说,曹丕取代汉献帝刘协做了皇帝,西汉消亡,刘协被降为山阳郡公,随后迁到自己封地山阳郡养老去也。

山阳郡在哪里呢?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一带。

讲真刘协够悲催的,曾经的一国之君,现在只能待在下辖22个县屁股大的地方。

(山阳郡公刘协)

更悲催的是,自称是刘协的皇叔刘备,这时候不是想法把他“迎蜀称帝”,而是自己急急忙忙在成都称帝,着实让刘协心哇凉哇凉的,刘备为何这样做呢?

史载刘备入蜀后在成都自称“汉中王”,此时曹操还活着,刘协还是名誉上的皇帝,刘备遥拜北方,把自封诏书宣读一遍,意思是受汉献帝皇封。毕竟刘备打着清君侧、恢复汉室的旗号和曹操死磕,刘备必须做表面文章尊汉朝为正统。

当曹丕“代汉立魏”后,刘备打的旗号失去了意义,汉朝消亡了,曹丕成了天下之主。

刘备此时是汉中王,假如刘备以汉中王的身份和曹丕死磕,这属于以下犯上的行为。

有鉴于此,刘备在群臣进谏下,为了和曹丕平起平坐,于公元221年(即曹丕称帝不久)在成都称帝。

(刘备称帝)

据说当时刘备三辞三让,最后忸怩作态才做了皇帝。

其实这都是刘备虚伪的表演,符合刘备的性格。刘备不想当皇帝是骗人的,他可没有曹操来得光明正大,曹操具备当天子的一切条件,但到死都不称帝。

刘备则不同了,口上说不称帝,其实早就想当皇帝了,这从他为儿子起的名字可窥一斑。

刘备的儿子分别叫:刘封、刘禅、刘永、刘理。连起来就是:“封禅是刘备永远的真理”。这正是“言由心生”的最好注解。

这就不难理解了,刘备称帝是梦寐以求的理想,当理想成为现实时,他会放弃这一切吗?他会迎来一个废帝当自己的顶头上司吗?答案只有一个,除非刘备是傻缺。

大家可以想一想,刘备当割据军阀自己说了算,和土皇帝没啥区别,这时他会请来一个失去一切的刘协,当婆婆一样供奉着吗?

(曹操和刘协)

刘备不会做这样的傻事,他很会表演,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称帝,他干脆宣称刘协已经被曹丕害死了。

说实话,由于过去信息不畅,刘备说这样的话可信度很高,毕竟没人了解真相。

其实刘协是自愿把皇位禅让给曹丕的,这属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在刘协看来权力只是交给了小舅子。

原来刘协和曹家是亲戚,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协,换言之,曹操是刘协的老丈人,曹丕是刘协的小舅子。

这还不算,刘协禅让皇位后,曹丕为了表示感谢,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刘协。反过来说,曹丕是双重身份,即是刘协的小舅子,又是刘协的老丈人。

(曹丕和刘协)

刘协的禅让使刘备很愤怒(刘备是知道内情的),他想:“我是皇叔,刘协应该征求我的意见,你丫不想当皇帝,你叔我可想当了,丫的让给曹丕!”。

刘备恨不得刘协去死,突然脑海中灵感一闪,于是干脆抛出刘协被曹丕毒死的假消息,为自己称帝扫清了障碍。

说实话,刘协幸亏没去蜀地,如果刘协真去了成都,我估计会被刘备毒死。刘协也不傻,以后乖乖待在封地哪里也不去,毕竟这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不想再做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了。

一个不愿去,一个不愿迎,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刘关张哥仨)

最后一句话:刘协在禅让的那一刻,他在刘备心中就没了位置,刘备为了得天下可以三顾茅庐跪求诸葛亮,但对于一个无可利用的废物,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你觉得刘备会迎立刘协为帝吗?退一万步即便他答应,关羽、张飞也不答应。

文/秉烛读春秋

汉献帝刘协在禅位于曹丕之后被封为山阳公,此时刘备为什么没有迎接汉献帝到自己的蜀汉?

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种田后人收。汉献帝刘协,字伯和,为汉灵帝刘宏的次子。刘协的一生可谓历尽磨难,继位便被董卓操控命运,身不由己。董卓被吕布杀掉后,献帝又沦为李傕郭汜的掌上玩物,任人摆布的工具。好不容易逃出长安,却又被曹操接到许昌,再次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刘协的一生是悲剧,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好不容易等到曹操去世,然而大权却被曹丕窃取。

不仅如此,曹丕还变本加厉,逼迫献帝禅让,最终献帝却沦为了山阳公。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终其一生都在中兴大汉,可以说他是最为忠诚的一路诸侯了。为此有人便有疑问,曹丕僭越称帝,为何刘备不迎接献帝入蜀为帝,而是自己在蜀汉做了皇帝?个人人为这是有着深刻原因的,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首先曹丕知道献帝的重要性,必然严加看守,不会给刘备机会。曹操利用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几十年,献帝就是个名副其实的香饽饽,其他诸侯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只可惜根本没有机会。虽然曹操已死,献帝已经被废,但他依然很重要。一者控制献帝,曹丕可以名正言顺的做皇帝,毕竟他这个皇帝是献帝禅让的。一但献帝被刘备获得,献帝反咬一口说禅让是被曹丕所迫,曹丕就会成为天下大敌,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将会是刘备。

二者假如献帝被刘备获得,刘备再为献帝尽忠尽职,赢得天下人心,蜀国将会成为天下的焦点。刘备高举王旗讨伐曹丕,估计他这个皇帝也就到头了。三者献帝为曹丕的亲姐夫,将献帝流放,做的太绝,曹丕会被很多鄙视,失去人心。因此曹丕有这些顾忌,会对献帝严加看管,不会给刘备机会。

其次刘备也明白献帝不适合去蜀汉。蜀汉政权是刘备集团抛头颅洒热血打出来的,将士付出生命的代价,才有这点成就。献帝去益州,不会得到刘备部下的欢心。刘备集团不会承认献帝,也不会服他。最主要是献帝当时没有什么成就,又无恩泽于百姓。不能识人善任,没有能力控制蜀汉政权的局面。献帝自己也明白,即使到了蜀汉,也是一个被架空的皇帝,没有自己的亲信官员和军队,又怎么能够做皇帝呢?

况且又曾有谁见过没有城池的皇帝。即便刘备愿意让出政权,献帝在蜀汉也不得人心,刘备的部下就不会同意。刘备把献帝接到蜀汉,一山不容二虎,听从献帝指挥,蜀汉将会乱成一锅粥,听从刘备的指挥,献帝又是个摆设。因此献帝可能真的不适合在但蜀汉去。

再次献帝已经被废,更无颜面对蜀中父老,刘备在蜀汉已经继位。曹丕逼迫献帝禅让,献帝已经沦为山阳公。丢了祖宗的江山,献帝又有何颜面再去蜀汉。被废的皇帝还能算是皇帝吗?况且当时刘备已经在蜀汉称帝。二人都是覆水难收,刘备退位,献帝登基,这极不合理法。刘备既然已经称帝,说明他有帝王之心,说白了就是不臣之心。假如献帝继位,刘备退位,刘备算不算是谋反?蜀汉集团的前途命运真的堪忧。因此献帝前往蜀汉,本来就是个多余。

刘备称帝是势在必行,献帝已经被废,天下无主,只有曹丕继位为帝。如果刘备不称帝,就是赞同曹丕的合法地位。这个时候再去讨伐曹丕,就是乱臣贼子。因此为了汉室基业,为了祖宗江山,刘备只能称帝,而刘备集团也都看出了这个道理,劝说刘备称帝。可以说,从曹丕废掉献帝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献帝的命运,也就注定了刘备会称帝。总而言之,刘备没有机会,并且也不适合迎接献帝入蜀。

你是如何看待献帝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汉献帝刘协在禅位于曹丕之后被封为山阳公,此时刘备为什么没有迎接汉献帝到自己的蜀汉?

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由想到《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刘备领着一帮人历尽艰险创业,他创的是谁的业?他如果不是为了自己,你大概都会觉得他是个傻子。

从内心来讲,刘备肯定不愿意迎接汉献帝入蜀称帝。

汉献帝退位是公元220年。此时的刘备,已经贵为汉中王,控制着四川、汉中的广大区域,掌握着10万铁军,手下有众多追随多年的文臣武将,嫣然独立王国。刘备就是蜀汉集团的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这个时候,把汉献帝接过来当皇帝,自己要么拱手交出手中权力退居二线,那么多年的辛苦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自己到头来两手空空。傻子才会这么干。

要么就是拿汉献帝当傀儡,自己当权臣,那不就成曹操了吗?何必呢。

所以,刘备自己无论如何是不愿意迎接汉献帝入蜀的。

从技术上来讲,迎接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汉献帝没有人身自由。

汉献帝被逼退位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予“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看似有待,实则软禁。

这个山阳公国,就在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大家看地图。

看地图就知道,焦作在洛阳以北,正处在魏国统治的中心,距离蜀汉的汉中市尚有千里之遥,更不要说成都了。诸葛亮率领10万大军,连年北伐,连长安都打不下来。刘备怎么可能派人千里迢迢,突破重重关隘,把汉献帝接到成都呢?并不是人人都会御剑飞行!

所以,刘备是决计不会迎接汉献帝入蜀的。他也做不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