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曹植,曹操选错了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有选错。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不是写几首好诗就能胜任的。
除了文学才华差一点以外,曹丕各方面才能都远远超过曹植。
第一,曹丕资历丰富。
曹丕刚刚十多岁,就跟着曹操打江山。
曹丕参加过包括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系列大战。
23岁时,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也不是打酱油的,曾经指挥过部队。成为老大以后,曹丕政权军事上很稳定。除了有效对付蜀汉和东吴以外,他任用曹真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族修好,平定边患。
相反,曹植年龄太小,成人时赤壁之战早就结束,曹魏没有以往大规模的战役。
其实,就资历来说,曹彰也远比曹植要厉害。
曹植的历练不够,选择他担任曹魏的老大,具有很大的风险。
第二,曹丕政治手腕老练。
相比曹植的稚嫩,曹丕的政治手腕非常老练,甚至能迷惑狡诈的曹操。
在和弟弟的斗法中,曹丕使用了很多招数,甚至放弃了一生挚爱的打猎。
曹丕本来酷爱打猎,基本上把打猎当做吃饭睡觉重要。
然而得知曹操厌恶自己打猎,赞赏曹植不玩物丧志以后,曹丕果断接受崔琰建议停止打猎。
搞笑的是下面:曹丕称帝后,已无争储压力而不听鲍勋和戴凌停止打猎的忠谏,曹丕因自己最爱的娱乐遭反对非常恼怒,而对戴凌处以比死刑低一等的处罚。而鲍勋的父亲鲍信是曹操早年起兵的救命恩人,在曹丕对吴出兵广陵的时候作出劝谏,曹丕不听找理由把他强硬处死。
可见,曹丕对于打猎是非常迷恋的。
为了夺权,曹丕可以放弃挚爱这么多年,可见政治手腕的老辣。
第三,曹丕是个全能选手。
曹丕相比曹操差不少,但仍然比曹植要强大的太多。
曹植的厉害在于像马谡一样,有一定的政治远见。比如曹植最早发现司马家专权。
但是,曹植不擅长做具体的事情。
后来曹丕借口曹植做官不好,连续处罚他十多次。
虽然这是敲山震虎,但曹植做事不行是前提。
相反,曹丕则很厉害,在内政外交军事方面都有很大成绩。曹丕很轻松的就恢复了北方的社会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第四,曹丕写诗歌也是高手。
很多人认为曹植是文学天才,其实曹丕写诗也非常好。
后世对他的评价: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曹丕的一些为后人称道的作品都在担任五官中郎将至魏太子期间所作,他的诗歌细腻清越,缠绵悱恻。
曹丕和曹植,曹操选错了吗?
没选错。
一,综合实力比较:
1,曹丕政治头脑机敏,务实干练,但文学才华稍逊。
2,曹植文学才华横溢,多愁善感,但政治智慧稍逊。
二,一个类比:曹植,几乎是明建文帝朱允炆,与南唐后主李煜的“合体”:
1,朱允炆:有政治理想,但无政治才干,也无文学才华。
李煜:有文学才华,但无政治理想,更无政治才干。
曹植:有政治理想,有一定政治才干,且有文学才华。
2,朱允炆,被朱棣干败。
李煜,被赵匡胤干败。
曹植,被曹丕干败。
3,反观之:
朱棣、赵匡胤、曹丕,三人性格是否相似?
都是薄情寡义,翻云覆雨,敢作敢为,气概显扬的家伙。
4,再类比一下:
1,项羽从出身、武力值、实力,哪一项干不过刘邦?然而最终却被刘邦所生生干掉!
2,何况文弱曹植之于阴毒曹丕乎!!
曹丕和曹植,曹操选错了吗?
曹操在东汉末年经过多年东征西讨的努力,得以奠定曹魏政权,同时他又从丞相为魏公,在晋位魏王。他为魏王后,曾经在选立世子的时候却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犹豫不决,但经过他的考虑后,最终立曹丕为世子后来曹操去世曹丕继魏王后,没多久曹丕就以魏代汉登基为帝。
那曹丕个曹植,曹操选错了吗?
其实按事情的发展,曹丕继魏王位后,他登基为帝、以魏代汉建立魏国,后来曹丕施政得当、政绩颇高,所以曹操并没有选错。
在文学上,曹丕的文学地位虽然不如曹植,但是曹丕还是有一定的文学成就得。而作为一个未来的国君,文学、文采并不是首要的,若太偏执于文学,并非是好事比如后来的李煜、宋徽宗。
而曹植虽然才华横溢,曾深受曹操的喜爱,但是他只是才华横溢,其综合能力却不如曹丕。再则曹植文人气息过重,而文人又好酒,如此就如狂士,可谓是任性而为,这所对平常人而言还好,若做为一个国君,则是不仅于朝廷、不利于施政的。
而曹丕的综合能力是强于曹植的,同时曹丕很有谋略、气魄,这一点就比曹植更适合做未来得继承的。
同时曹操经历的事情不少,曾经就经历过袁绍、刘表因立继承人的问题而导致失败,这一点曹操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曹丕作为曹植的哥哥,在立子以长的原则下,曹操选曹丕,也是没错的。
曹丕和曹植,曹操选错了吗?
曹操并没有选错
曹丕和曹植,曹操选错了吗?
曹操选择曹丕做接班人绝对没错。
现在很多人都为曹值可惜,都爱设想如果曹值即位会如何如何,其实这只是想象,曹值根本就不是当皇帝的料。
曹值的确有才华,但是曹值的才华是做诗,可是当皇帝只会做诗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做诗和治理国家完全是两回事,而且曹值有个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酗酒如命,身边也有一群酒友,试想一下如果曹值即位,天天喝的烂醉在封一帮酒友为官,那魏国会是啥样?
曹操没选曹值除了酗酒如命外还嫌弃曹值没主见,曹值身边有很多投机份子,杨修就是代表人物,曹值经常问计于杨修,而杨修也经常给曹值拿主意,可这无疑犯了大忌,因为在曹操看来,这无疑是篡权,曹操认为我将来死了如果传位于曹值,那大权肯定要旁落,这是曹操万万不能容忍的,所以曹操才除掉了杨修,并把曹值排除了。
曹丕不同于曹值,曹丕也是诗人,可曹丕在政治上就要比曹值强多了,所以曹操就传位给曹丕,当然了曹丕早死是曹操没想到的。
曹丕和曹植,曹操选错了吗?
雄才大略的曹操,不但在政治军事方面成就很高,文才也是当世一流,自己的儿子们大都也是出类拔萃。除了因保卫曹操死于宛城张绣叛乱的长子曹昂有贤名之外,因病早亡以“曹冲称象”闻名于世的儿子曹冲也是很有才华,而卞氏所出的四个儿子中,曹丕和曹植都是深得曹操喜爱的儿子,从曹操晚年的态度看,他的继承人肯定在曹丕和曹植之间产生。最终,曹丕成功上位储君之位,并迫使汉献帝禅位,建立曹魏政权。那么,关于继承人的选择问题,曹操没有选错,即使是把曹植放到了曹丕做皇帝的位置上,曹植也不如曹丕表现更出众。
曹丕政治方面更加成熟作为曹操晚年实际上的长子,曹丕和曹植才华横溢,都是“建安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学素养和成就方面,曹植要胜于曹丕,这也是为什么曾经有一段时期曹操更加属意曹植作为接班人,毕竟曹操本人也是文学家,也希望自己的接班人更加出色。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是因为曹植文才更加出色,有些不注重礼仪,身边也顺势聚集了以杨修、丁仪等文人,这些文才写诗文没问题,却不是治国理政的能手,再加上身为文艺青年的曹植一向率性而为,“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甚至有一次喝醉了酒,飙车从司马门出宫。当时司马门属于禁地,一般只有天子才拥有进出的资格。曹植此举,虽未必有不臣之心,但至少构成了大不敬之罪。曹操大怒,从此对曹植逐渐心存不满。性格上的缺陷让曹植止步于宝座前。反观曹丕,由于10岁时就已跟随曹操征战,性格更加持重,也注意笼络结好曹操手下老臣谋士,身边有桓阶、邢颐、吴质、贾诩等老成的谋士出谋划策,政治方面没有出现低级扣分的错误,最终笑到了最后。
曹丕文武双全,而曹植只是一介文人曹植自幼聪慧,10余岁即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才华横溢,落笔成文,出口成章。“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曹丕表现虽比不过弟弟,但少诵诗、论,及长而备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闭览。两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都是很高的,从某些方面上来说,曹丕比曹植更加全面,曹丕六岁而知射,八岁而知骑,又师从著名剑客学剑,而曹植更像是单纯的文人。在三国时期这样尚武的动乱时代,更多的要靠文治武功,单纯写得一手好文章,不见得是理想的接班人。
曹丕政绩卓著,没有辜负曹操期望在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为魏王,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并在同年迫使汉献帝禅位,自己登基为帝,并封汉献帝为山阳公,食邑万户,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稳定政权局势。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对蜀汉政权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在军事方面,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设置了西域长史府。并三次发动对吴国战争,虽然没取得太大成绩,但使得孙权称臣。在任期间,消除了割据于青州徐州一带的臧霸、孙观等为首的军事力量,最终实现了北方统一。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九品中正制,把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回到了中央。
当然,曹丕最大的问题是在位时间太短,不过六年,去世时年仅40岁。死后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再加上曹氏家族人才日渐凋零,使得司马懿等人得以迅速上位,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实际控制权,也使得曹魏政权最终走向了灭亡的境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