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朱元璋100多万皇室子孙,为何最后一个都不留?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代,被誉为得国最正的朝代,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同于其他贵族武将出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贫农出身,出过家要过饭,靠自己一步步努力才打下了江山。朱元璋称帝后大封藩王去戍边,并规定皇室子孙十岁以后不用劳作也可领俸禄。后来朱棣夺位后为了防止藩王联合起来威胁皇权,禁止二王相见,藩王基本上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无所事事,于是只能生孩子了,反正子孙后代都由国家供养。所以到了明末朱元璋的后代就有上百万人了,成为了国家巨大的负担,如果李自成没有灭亡明朝,那明朝也会被皇室成员吃垮的。清朝入关后,大杀朱氏子孙,见一个杀一个,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清朝只是杀了一部分的朱氏子孙,明朝皇室成员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等起义军杀了不少,但他们没有做绝,还是留有一定的朱氏血脉的。后来逃到南明的皇室成员又各自为政,互相兼并杀戮,又导致一部分朱氏子孙灭绝。等到清朝在全国范围内搜捕朱氏子孙并杀死后,百万的朱氏子孙已经近乎消亡了,少数人改名换姓隐居起来,还有部分逃亡海外了。其实不论是李自成张献忠还是是清朝,他们屠杀朱氏子孙都是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定。

满清入关时军队只有十万人,虽然战斗力强,但是以全国之力抵抗不是没有胜算。而古代都讲究师出有名,在王朝更替之际要想起义的话那么以前朝的名号最能服众了。所以如果让有心之人找到朱明的皇室后裔,一呼百应反清的话就麻烦了。其实不止明朝灭亡后皇室成员被杀,秦朝、唐朝、后梁、后唐和宋朝灭亡后皇室成员也都被不同程度的杀戮。古代朝代更替之际一定是充满腥风血雨的,和平过渡政权的太少了。

清朝刚入关时明朝并没有完全灭亡,而是在南方还占据着半壁江山,史称南明。如果南明不内斗可能还能跟清朝划江而治,可惜明朝气数已尽,南明撑不了多久。当时南明的皇帝都被清朝下令处死了,比如隆武帝被俘后死亡,不过死因不详,有说被斩首的,有说在狱中绝食死的,史书对此没有过多记载。永历帝也是被缅甸国王献出后被吴三桂在昆明绞死,下场凄惨。还有康熙年间的朱三太子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乾隆年间乾隆帝发现了一个九十多岁的明朝皇室后裔,依旧把他凌迟处死了。可见在清朝皇帝的眼中,朱家人一个都不能留,否则自己的皇位坐不稳当。

对于已经去世的明朝皇帝,清朝的皇帝还是很尊重的,康熙帝为朱元璋扫墓时还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但是对于尚在人世的明朝皇室后裔,清帝是零容忍。好在清朝灭亡时中国已经步入共和制度,政权可以平稳过渡,清朝皇室成员也得到了优待,否则明朝皇室所遭遇的杀戮清朝皇室也得遭遇一遍。

清军入关后,朱元璋100多万皇室子孙,为何最后一个都不留?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又是网上满遗的段子之一。

说明朝是被朱元璋100多万皇室子孙拖垮的。

大家随便想一想,朱元璋当年全家七零八落,所有兄弟都死光,长辈只剩下个二姐夫。

这么少的人口基数,能够生出100多万子孙?

符合逻辑吗?

其实,改革开放后曾经统计过当年朱元璋血统后人的数量,大概180万左右。

要知道,这是明朝灭亡300多年后的统计,又是这半个世纪人口大爆炸时代,也就100多万。

你说当年就100多万,有没有基本常识吗?

可以明确的是: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宗室人口约为8万人。

这距离明朝灭亡只剩40年,同时最后几年宗室已经被农民军杀得一塌糊涂了。

我们抛去被杀不谈,区区30多年,人口能增加多少?

就算翻一二倍,明朝灭亡时宗室人口满打满算不过16万最多20来万而已。

这算多吗?

在明朝,只有朱姓宗室,也就是有着朱元璋血统的成员,才可以得到国家的供养。

其他即便有些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也是需要自食其力,国家不管的。

那么,满清的宗室有多少人?

辽宁省档案馆目前保存的溥仪时期的玉牒,男性就有10多万人,女性并未记录其中。按正常计算,总数不会低于20万人,这就已经高于明朝宗室了。

至于明朝宗室,在明末的时候被满清和农民军杀了五分之三。

随后直到康熙时代,不断追杀朱明后裔,期间偶尔所谓优待,也只是政治姿态而已。

比如顺治三年,满清下令将山西的大明安定王子孙全部押解到北京。

而当时安定王有个小孙子刚刚出生,正在奶妈家喂奶。由于知道全家押解到北京凶多吉少,他的亲戚王师帝、乔相净偷偷将孩子藏在奶妈家。

被朝廷发现后,王师帝、乔相净均被处以绞刑。

满清时代,只要极少数被满清养着作为政治表态,还有少数靠改名换姓躲避的朱姓宗室,得以生存下来,数量不多。

相比满清对于朱明宗室的屠杀,满清灭亡时候可没有人对爱新觉罗家族屠杀。

清军入关后,朱元璋100多万皇室子孙,为何最后一个都不留?

《道德经》有语: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朱分封儿子们为藩王,各领一方,拥兵数万成为一方诸侯;老朱尸骨未寒,四儿子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篡夺了皇位,成为了明成祖。明成祖采用推恩令的方式逐步削弱了各地藩王,藩王们虽没有兵权,但是在地方上享有经济特权,代代分封繁衍下来,明末朱元璋后裔有百万之众!

百万朱明皇族成为社会的巨大负担,他们为富不仁,巧取豪夺,鱼肉百姓,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兼蛀虫!皇族们只负责壮大家业,繁衍后代,对国防一点不支持,民怨极大。朱明皇族灭绝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各地农民起义军杀了当地朱明皇族,瓜分了他们的财产;其二、南明皇室内部相互兼并,彼此杀戮;其三、清朝系统性的诛杀朱明皇族后裔。经过三方面的层层屠杀,百万朱明皇族百分之九十九死亡了,其余改姓埋名或者逃亡海外!

起义军著名的屠杀事件是李自成将福王做成福禄寿宴。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河南洛阳,在福王府邸,福王朱常洵被煮得烂熟,以及数只锅中的梅花鹿被几千兵士吃入腹内,成为大家的美味晚餐。据说福王鱼肉百姓,富可敌国,自己吃得重达三百斤,但是他一分钱也不给崇祯皇帝平辽,也不施舍救济百姓。最终他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禄寿宴,全家老小皆被起义军斩杀!

清朝屠杀朱明皇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怕有人打着朱明皇族后裔的旗号反叛,朱明皇族的死人对满清有用,活人则是大麻烦。南明政权剩余的皇帝都被清朝下旨处死,永历帝、隆武帝都死了。康熙朝时朱三太子密谋反叛,被康熙皇帝凌迟处死,枭首示众;乾隆皇帝时期,有一明朝皇族老叟,九十有余了,被乾隆发现后依然凌迟处死。清朝绝不允许明朝皇族后裔存在,明朝皇帝可以祭拜,皇陵可以被保护,但他们的后人必须得死!

清军入关后,朱元璋100多万皇室子孙,为何最后一个都不留?

这个题目有问题,明朝末年朱元璋不可能有百万子孙。我告诉大家几个数字,隆庆四年,1570年是2.8万多,这个时候朝廷已经很为宗室俸禄发愁了,当时礼部仪制司郎中戚元佐给隆庆皇帝上疏说起这事,大概意思说了这么两个方面:一是宗室俸禄太高,要降低,二是远支宗室让他回归社会,朝廷不再负担他们的生活。

为什么这官员敢说这话?因为朝廷真的负担不起宗室开支了,山西等地的军饷拖欠好久了。隆庆皇帝没有听取意见,继续干自己喜欢的事,女人和酒才是他关心的。事情一直拖着,部队的实际兵力越来越少,比如,明朝初年广西有驻军12万人,到隆庆年间只剩下1万左右。为什么少了这么多人?因为朝廷养不起了,粮食要供应宗室。

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宗室人口是15.7万,从隆庆四年到这时候34年,翻了两翻多,增加了12.9万人。张居正在万历十年去世后,明朝财政又开始恶化,宗室俸禄又大量被拖欠。万历十五年,远支宗室真穷的揭不开锅了,万历皇帝不的不拨出私房钱赈济他们。这都是明实录有明确记载的,之后就没有统计数据记载了。

这次赈济后,万历皇帝也无能为力了,只好管级别高的,远支的不管了。后来,户口也不批了,名字也不给了,俸禄自然也不发了。万历初年,山海关驻军14万,到万历晚年,只剩下一半,因为朝廷没有钱养这么多军队。宗室消耗了太多银粮。

因此,不少远支宗室从出生到死都没有名字,没有朝廷给的俸禄,没有结婚生孩子。明末这部分人差不多都想加入农民军了。

万历皇帝去世后,天启皇帝对宗室进一步限制,压缩开支。为了和努尔哈赤打仗,天启皇帝把自己结婚的钱和后宫的首饰都拿出来当军费了,哪里还管的了远支宗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万历三十二年开始算,40年后的1644年会有多少宗室子弟呢?如果还像当初那样所有宗室子弟衣食无忧,40年后应该会有70万,但实际上不可能了,自己都吃不饱,哪有老婆生那么多孩子?

连2.8万人左右的时候朝廷都不可能正常发俸禄,万历十五年7万左右的时候都需要赈济了。怎么可能会繁衍到百万,吃什么?要明白,明末总人口才五千万,要养几万官员和一百多万军队,农业社会这个承受能力已很紧张,如果再养百万宗室子弟,怎么可能?

根据明史学家吴晗和历史学家黄仁宇统计,明末朱元璋的子孙应该在30万之内,朝廷能正常发俸禄的也就几万人,被农民军和清军屠杀的十余万。我认为这个统计是比较合理的。

清军入关后,朱元璋100多万皇室子孙,为何最后一个都不留?

这个问题有黑清军之嫌,搞成了满汉矛盾,满人灭后人了,然后又得来一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了。

事实上,杀朱元璋的大明皇室子孙的主要队伍不完全是清军,起义军更狠。闯王李自成和张献忠说是起义军领袖,但其实也嗜杀分子。

老朱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做了皇帝后生怕子孙后代受苦,因此给了子孙高福利,衣食无忧,身份显赫,也确实造了不少人,但不可能有百万之数,能有十几万就已经算是人丁兴旺,丁财富贵不可思量了,哪能这点时间整出百万来,还真以为规模化养殖场啊。

各地之所以起义,大多是因为饱受压迫和摧残,明末农民起义频发,这些队伍揭竿而起之后,对老朱家的人是最仇恨的,也是杀的比较狠的,基本上遇到了就没有放过。其中李自成,张自忠,更是杀烧劫掠,可称得上人屠。

农民军所过之处,明朝皇族、亲王、郡王均在劫难逃。那些各地最壮丽的王府宫殿,在连绵全国的战争中,几乎无不灰飞烟灭。明朝太原总兵姜瓖亲见亲闻,农民军"凡所攻陷,劫掠焚毁,备极惨毒,而宗藩罹祸尤甚";"云(今山西大同)之宗姓,约计肆千余,闯贼盘踞六日,屠戮将尽……。 《南疆逸史》也说:"明之天潢,迨闯献之祸,屠戮几尽焉。"

当然,清政府也没有善待明王朝后裔,整个清政府统治期间,对反清复明的镇压,对明朝后裔的压迫和控制一直处于在一个高压的状态,这期间杀的老朱家的后裔也是不少。

所以,覆巢之下无完卵,一朝富贵,他日被成为鱼肉被屠,这也是因果律,很难逃脱。

清军入关后,朱元璋100多万皇室子孙,为何最后一个都不留?

朱元璋的皇室子孙到明末是不是有100多万,还有争议——根据明末徐光启的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数每30年左右即增加1倍,根据人口史专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到近100万人之多,当然,也有观点认为不足此数,只有十几万或者几十万。

尽管朱元璋的子孙能生,但是架不住李自成张献忠部队与清军能杀,不过,即使朱明皇室子孙遭遇了如此浩劫,可要是说最后一个都不留,这是过于夸张了。

我们只举一个例子,前总理朱镕基是朱元璋第十八子岷庄王朱楩的后代,根据岷王支系字辈的诗歌: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很清楚,字辈显示,朱镕基是岷藩十七世孙也就是朱元璋十八世孙。

此外,2002年全国明裔族谱人数统查朱明后代大约有180万左右,排除攀附等因素,数字也不在少数(理论上还有大量改姓其他姓的没有统计在内),从这一点倒推,明末清初因为被杀戮而一个不留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