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的炮火,威力如何?
二战美军用飞机进行地毯式轰炸,苏联空军实力不足,就用火炮梨地。大家都奉行火力至上理论,没有炮火支援就容易心里不安。例如: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在集中火力对德军老巢发起最后攻击时,在炮火准备最密集时刻,创纪录的在两小时内打光2000火车皮炮弹,已经完全不能想象炮火下德军是如何坚持的。
数量方面,1934年初,苏军装备各型火炮约17000门,到了1939年,数量上升至56000门。直至1941年6月开战时,苏军装备超过59000门各型火炮,其中包括不少210毫米以上重型火炮。二战苏军一线野战炮兵师装备标准,76毫米野战炮60门,122毫米以上口径榴弹炮45门,152毫米加榴炮30门。
具体到火炮,参考之前为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邮政发行的一套火炮系列邮票。76毫米(ЗИС-3)加农炮,火炮口径:76.2毫米、炮弹初速:680米/秒、战斗全重:1200千克、最高射速:25发/分钟、最大射程:13.29千米。
122毫米、1938型(М-30)榴弹炮,火炮口径:122毫米、炮弹初速:515米/秒、战斗全重:2450千克、最高射速:5-6发/分钟、最大射程:11.8千米。
1941型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火炮口径:120毫米、炮弹初速:272米/秒、战斗全重:273千克、最高射速:15发/分钟、射程:6000米。
最猛的是下面两型,最具代表性,完全以火力说话。
1931型203毫米Б-4榴弹炮,火炮口径:203毫米、炮弹初速:575米/秒、战斗全重:17.7吨、射速:1发/分钟、射程:18千米。对付混凝土加固的重型碉堡中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士兵将该炮称之为“斯大林之锤”,可见该炮火力之猛。
“БМ-13”喀秋莎火箭炮,共有8条发射轨道,每条上下各悬挂1枚火箭弹。轨道数量:16个、火箭弹口径:132毫米、一次齐射时间:7-10秒钟、不装炮弹全重:7.2吨、装填好炮弹全重:7.88吨、射程:8470米。整个装填并齐射只需5-10分钟,炮架还可以180度旋转,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威力巨大,被德军称之为“斯大林式管风琴”。
题目中提到的苏军火炮威力如何,直接参考上面数据,反正德军被打的不要不要的。
二战苏军的炮火,威力如何?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苏德开战之前,苏联的战争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好,在1941年6月,苏联陆海空三军总数达到5373000人,其中,陆军4553000人,海军344000人,空军476000人。
二战中的苏联炮兵
军事上的准备工作除了不断扩大军事人员以外,在军事装备上也是不遗余力的,国防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快速发展的最快的有航空工业、坦克、军舰、大炮等等。从1940年到1941年,先后建立了9个新工厂,改造了9个工厂。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对于迫击炮和迫击炮弹必须大胆的生产。而且加大对各种军需物资的扩大生产。
而且在德国进攻苏联之前,军事装备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发展1939年到1941年6月此,增加了7000多辆坦克;92578门大炮和迫击炮;17745架作战飞机,其中有3719架新式作战飞机;外加600艘作战舰艇。而且在二战中,军工生产一直加速生产,源源不断输送上了前线,保证了战争的需要。
由于苏联的军事准备十分充足,而且在德国进攻以后的军工生产一直是大发展,为在二战时期对德国的反击战作了充分的物质准备。所以在抗击德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他们的火炮威力巨大,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军的大炮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大炮的支撑,德军很容易攻占斯大林格勒,这足以说明苏联的火炮有巨大的威力。
二战苏军的炮火,威力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军炮火是非常厉害的。
虽然苏军有伊尔2这种强击机,但对地攻击的协调和强度总是不行。
另外,德军在1945年之前始终保持着苏德战争至少局部制空权,苏军空中掩护也是很困难的。
空中基本指望不上,所以苏军陆军特别强调不求人的火炮。
苏军在攻击和防御期间,都强调以火炮给予饱和打击,尽量摧毁德军的一切,再来由步兵对付。
以柏林战役著名的泽洛夫高地战斗为例。
进攻第一天,也就是4月16日,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以密度高达每公里600 门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对泽洛夫高地进行饱和炮击。
同时,第18航空集团军的735架轰炸机,也向泽洛夫高地投下了3000吨烈性炸药。
这里的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阵地几乎都被摧毁。然而,没死的德军仍然坚决抵抗,挡住了苏军进攻。
得知朱可夫没有进展后,斯大林亲自打电话询问。
朱可夫脸上挂不住,要求第二天一定要攻占泽洛夫高地。
4月17日,朱可夫进行了苏联历史上最高强度的炮击。
仅仅半小时,4万多门火炮和火箭炮,就打光了接近100万发的炮弹。
炮击停止后,泽洛夫高地已经面目全非,成为一片废墟。但就是这样,少数没死的德军仍然利用废墟的瓦砾和碎石继续抵抗。
朱可夫无奈,用800多架飞机和1400多辆坦克掩护,采用人海战冲锋,才拿下了这个高地。
占领高地后,苏军俘虏少数德军战俘。这些战俘的共同特征是,全部都是聋子。由于遭遇高强度的炮击,几乎所有德军士兵都有暂时性的耳聋。
同时,苏军还俘虏了几十名行为怪异的德军。后来得知,这些士兵在高强度的炮击下,精神失常了。
有意思的是,解放军传承苏军的大炮兵主义,也非常强调炮兵的作用。
在中印的冲突中,我军最大程度的使用了炮兵。
1967年9月乃堆拉山口炮战
印军步兵吃亏以后,不敢再越境,转而使用炮兵17旅进行炮击。
8点15分,印军开始炮击,我军随即还击。
炮战初期,我军并不占优势。
我军一线炮兵只有7门82迫击炮、6门75无坐力炮和3门57无坐力炮。
这些火炮口径小,射程近,不能和印军火炮对抗。
王诚汉将军将炮兵第308团的12门122毫米榴弹炮迅速增援前线,炮战立即一边倒。
激烈炮战持续了4天3夜。
到9月16日,印军10个炮兵阵地中的8个被打垮,还摧毁了2个炮兵指挥所、2个前沿观察所、23处炮兵工事、2辆卡车。
此次炮战印军伤亡更大,死伤高达540多人。
战斗最后,印军炮兵基本失去还击能力。
以上两战,印军共伤亡600多人。
在短暂的交火中,炮兵发射的炮弹高达4万5000发。
此战也表明,轻武器在现代作战中的作用越来越小。
这就是很少被提起的乃堆拉山口战斗。
二战苏军的炮火,威力如何?
青岩来答。
苏联红军基于1941年、1942年、1943年的战斗经验,已有能力正真依照大纵深理论实施规模极其庞大的进攻作战。一旦确定了主要突击方向,苏军就将装备最好的、战斗力最强的兵团放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高度集中兵力,以形成对敌优势。为了达到这一点,苏军独创了炮兵师甚至炮兵军这样庞大的编制,把上千门火炮集中起来使用,成为掩护主力兵团实施大规模进攻作战的决定性力量。
突破炮兵军
突破炮兵军是二战苏军特有的陆军编制,也是二战各交战国中规模最大的炮兵单位。1943年初,随着苏联军工生产能力的恢复,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击中炮火优势。苏军总后勤部正式组建了10个突破炮兵军,战时会由大本营分配给实施主要进攻的方面军和突击集团军。最初,突破炮兵军下辖2个突破炮兵师、1个近卫火箭炮兵师,1944年后,为集中使用火箭炮火力,火箭炮师从突破炮兵军中抽出,只剩下突破炮兵师。
突破炮兵师突破炮兵师是突破炮兵军的基本单位(总人数约为12000人),此种师一般下辖5个炮兵旅,每个炮兵旅由弹药运输营、火炮测地连、和多个火炮连组成。每个旅装备的火炮均有所不同,且多数威力较大。
203毫米B-4榴弹炮,火炮口径:203毫米、炮弹初速:607米/秒、战斗全重:15.8吨、最高射速:1发/分钟、最大射程:17,500米。
203毫米重榴弹炮旅,下辖4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下辖4个炮兵班,每个炮兵班配有3门203毫米B-4榴弹炮,1个203毫米榴弹炮旅共有36门火炮。
MT-160型重迫击炮,火炮口径:160毫米、炮弹初速:245米/秒、战斗全重:1.17吨、最高射速:3发/分钟、最大射程:5100米。
160毫米重迫击炮旅,下辖4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下辖4个炮兵班,每个炮兵班配有4门160毫米MT-160型重迫击炮,1个160毫米重迫击炮旅共有火炮64门。
152毫米ML-20榴弹炮,火炮口径:152毫米、炮弹初速:657米/秒、战斗全重:7.27吨、最高射速:4发/分钟、最大射程:17,230米。
152毫米榴弹炮兵旅,下辖4个炮兵连,们个炮兵连下辖4个炮兵班,每个炮兵班配有4门152毫米ML-20榴弹炮,1个152毫米榴弹炮旅共有64门火炮。
122毫米M-30榴弹炮,火炮口径:122毫米、炮弹初速:515米/秒、战斗全重:2.45吨、最高射速:6发/分钟、最大射程:11800米。
122毫米榴弹炮旅,下辖4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下辖4个炮兵班,每个炮兵班配有4门122毫米M-30榴弹炮,1个122毫米榴弹炮旅共有火炮64门。
BM-13火箭炮是苏联在二战初期研制的自行火箭炮,被苏军昵称为“喀秋莎”。作为一款多轨道自行火箭炮,它由运载底盘、滑轨床、炮架、回转盘、底架、瞄准装置组成。BM-13火箭炮共有8条发射滑轨,每条滑轨上下各悬挂一枚132毫米火箭弹,即单发又可齐射。
BM-13火箭炮旅,编制较为松散,由数量不等的喀秋莎火炮组成。
总之,千万不要和苏联人玩炮战,就“突破炮兵军”这编制,想一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二战苏军的炮火,威力如何?
二战初期不如德国,中期配置的改革后超过德国,基本上是造价低廉的武器,谈不上优秀,但这也是取胜的保障,重量不重质。
二战苏军的炮火,威力如何?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苏联火炮的威力咋样?这事咋说呢?苏德战争一开头,苏联确实不咋地,被德国人像撵兔子一样,差点撵到西伯利亚高原上。
这也就算了,有些大兵团还被德国人给包了饺子。
到了后来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仿佛依靠人海战术,硬生生的将德国人给顶住了。
那么在大家伙的印象中,苏联人的装备不咋地,不然咋就使用出了人海战术?所以一瞅这题目,估计在很多人的心里感觉,苏联人的火炮还能咋地?也就那么地吧!
如果您这么想,您可真是大错特错了。咱不可否认德国人的装备确实牛,您别说苏联人了,就连美国人那都比不上。
但要说是存在较大代差的话,那绝对是不正确的。在武器出现较大代差,而采取正面硬杠战术,苏联人失败会是时间问题,而不是在最后绝地反击中反败为胜。
而且别忘记了,二战后期,苏联人打德国人反击的时候,同样撵兔子一样的将德国人的阵线一直压到了柏林城下。
说个数据,您自己吧嗒吧嗒这个味道。
莫斯科到柏林的直线距离是一千五百多公里,如果坐火车,那就有两千两百公里,而法国巴黎到柏林的直线距离是八百七十多公里。
可当苏联人距离柏林只有六十公里的时候,美国带领的盟军距离柏林还有四百八十公里。
这装备要是差了的话,您感觉有这速度?您要知道,在1944年德国在西线发动了阿登反击战,用西线仅剩下的二十万精锐,一个很漂亮的反击,就将盟军七十万人马敲掉了十万,而德国人也损失了差不多同样的数字,如果德国人在西线有东线那样的兵力,您感觉会咋样?
要知道德国人在东线的兵力,占了他们所有总兵力的80%的。
当然这么说,仅仅是一些旁证,咱还是说点实际的,让大家伙感受一下,苏联的火炮。
那么接下来,在那就说说苏联火炮。1928年的时候,苏联人开始实施他们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然他们在启动这个计划的同时,为了增强国防,同时开启了国防的五年计划。
从这里开始,苏联人的火炮算是走上了发展道路。
咋说呢?坦克和火炮可以说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兄弟,就在这个时间点上,西方那些军事理论家,拿出了自己的理论,认为在未来坦克这块铁疙瘩,那绝对是是战场上的王者,陆战之王吗?
当然了火炮也是有着陆战之王的称呼,一山岂容二虎?所以当时的苏联是很注重反坦克炮的设计。
苏联人在1930年就实验成功了一款1930式三十七毫米加农炮。
好吧,他的效果如何?在一千米的距离,一发怒射可以洞穿一块二十六毫米厚度的装甲。
不管怎么说吧,您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苏联手上已经有了技术储备。
所以时间到了1932年的时候,苏联人就开始列装经过技术提升后的四十五毫米反坦克炮。
瞅瞅这口径,能比之前的那三十七毫米的差吗?不能够啊!
之后苏联人,还专注了一下,更加轻便,可以列装到步兵班的,反坦克步枪。
当然反坦克步枪,这玩意在当时还是有点用处的,不过随着新型坦克和坦克装甲的增厚,这玩意基本上就蜕变成了反器材狙击枪,不过这是后话了。
反坦克步枪,在苏联人的手里,这段时间里头其实也没出现什么成果,主要原因,苏联人的努力方向是在反坦克炮上了,在他们看来,枪有炮好使吗?
在这一点上,你不得不服气苏联确实有点眼光。
好了,拉回话头咱接着聊。话说当时除了反坦克炮之外,苏联还研制了其他火炮,您比方说榴弹炮。
1931年式203毫米B—4榴弹炮,一枚重大一百公斤的混凝土爆破弹,一炮轰下去,就可以洞穿一块一米厚的混凝土墙壁。
好吧,这还不算这款榴弹炮的牛叉之处,他居然可以通过调节弹药量,发射初速度不同的炮弹,这种炮弹足足有十个类型。
而自行火炮这块,苏联人的重点放在了支援步兵和装甲兵的功用上,从1932年到1936年,苏联人一共研发了十二款自行火炮,其中只有一种是岸防火炮,其余都是支援型火炮。
当然了,多就不是意味着好,但他意味着苏联人起码有了足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支持。
所以这些火炮,大多都是实验性质,或者只进行少量列装性质的自行火炮。
到了1939年和1941年这段时间,他们又研发了四种,这四种就是以上面十二种作为技术支撑研发出来的,最终全部列装到了部队。
所以在历史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下半段,苏联的各种火炮设计,和生产速度都有了加快的迹象。
根据数据显示,在苏德战争中,苏联人使用的火炮有近三分之二是在1938年到1940年生产的。
而且在火炮的发展过程中,苏联人还注重吸收国际上的新鲜成果,甚至于当时作为国家元首的斯大林,都在亲自监督火炮的发展。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苏联人干嘛加紧了呢?”哎!国际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突然出现的,而是在发生之前就有极限的。
别的不说,德国的变化,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之前就不说了,之后希特勒做的事情,没有国家能忽略他的野心。
所有国家都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就算是有糊涂蛋的,他也少。
别的不说至少苏联,可是重来没有减弱对德国的情报监视。您要知道希特勒上台之前,苏联和德国之间是有军事合作的,而且在这种合作中,德国就衍生出了大名鼎鼎的闪电战。
没想到吧!所以苏联加紧生产火炮,那也是在所难免的,他们要应对接下来暴风骤雨的呼号和颠簸了,撑住撑不住装备是必须的。
咋说呢?苏联人最后能够批量装备到部队的东西,最基本他有俩有点,一个是皮糙肉厚,另一个是制造简单。
别的不说1938年式122毫米榴弹炮,这款火炮就算是二战都结束之后的很多年里头,他依然可以排在或安排家族的前列。
说实话,苏联人的火炮技术其实在国际上,那都是有名的,甚至于他们的师属火炮都是比德国师属火炮还要厉害的存在。
当然了最后还得提一下,苏联人著名的喀秋莎,火力强劲,简单操作,打完就跑。
那么当时苏联人火炮的生产是如何呢?1939年到1940年,生产的产量是1932年到1938年的五倍,简单便于转移的迫击炮的产量翻了九倍。
以至于苏德战争开战之前,一个苏联步兵师就有十二门一百五十二毫米的火炮,三十二门一百二十二毫米火炮和十六门七十六毫米火炮,绝对的财大气粗。
而步兵团里头,有四十八门一百五十二毫米火炮,二十四门一百二十二毫米火炮和二十四门一百零七毫米火炮。
光这数字,看的就有点头晕目眩,不得不说一个国家的工业底子就是国防坚实而又牢靠的后盾。
就这些火炮,弹药的消耗量那是相当恐怖的,一个师属火炮,一次齐射,他就能播撒出去一千三百八十八公斤,您要知道之前一次齐射仅仅是五百八十四公斤,这翻了一倍都不止。
就这种火力密度,据说可以击退二百五十辆坦克的进攻,小编就问您一声,感觉如何?绝对是恐怖至极啊!
最终在苏德战争开战之前,苏联的作战部队拥有的火炮和迫击炮大约有三万两千九百门。
而德国人的火炮多一点,四万七千两百门(注:这个数字包括了德国和他的仆从国火炮保有量)。
但在军区和预备部队中的火炮保有量,苏联要比德国高。
说真格的,二战中说是苏德战争,其实和苏联作战的应该是大半个欧洲,出兵不出兵的倒是其次,最为主要的是各种资源和工业实力。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可拉倒吧!难道小编不知道,在战争初期苏联的大溃败吗?”
当然,能不知道吗?毕竟这可是二战中的大事件,开战之处,德国将领就估计苏联在各方面的损失差不多有一半吧!
但您不能抹杀苏联火炮不行的问题。
您要是翻看一下当时德国中央集团军司令博克写的日记,您就知道了德国人面对苏联火炮,也有害怕的时候。
1941年七月二十九号,他在日记中写道:
在我的前方,俄国人已经调来了新的部队,他们甚至于要进攻我的阵地,这些手下败将居然还能这么干。最后这位中央集团军司令,还夸赞了一下苏联人的炮兵效率,让他的野战军吃了不少的苦。
当然一个人的说法不足以说明太多的东西。
不过写日记也不是这位中央集团司令的专利,当时的德国陆军参谋长也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在八月三号中写道:“敌人的火炮令人难以忍受。”
好吧,您要是翻阅德国士兵的日记,也会有这样的记录,苏联人持续不断的火炮,让他们的神经很紧张。
不过因为苏联人在战争前期的麻痹大意,在德国人闪电战的偷袭下,在加上苏联人在空中不敌德国人,火炮怕飞机啊。
您要知道苏联西方面军,在偷袭之下,他们第一个星期就被爆掉了十个炮兵军火库。
您听着似乎这个数字小点,但要是把他换算成弹药就知道这个数字的恐怖了,这些弹药相当于当时苏联全部军火储备的三分之一。
所以苏联人的损失也是相当可观的,到了1941年末,苏联人在莫斯科保卫战进行反攻的时候,苏联的火炮比德国差了。
因为到这个时间点上,苏联人的火炮损失已经达到了66%。
后期的苏联火炮。那么面对如此重大的损失,这就需要弥补,需要补充,需要加紧生产。
当然了在生产的同时,苏联的火炮也在进行技术升级,毕竟德国人的装备也在升级中,你不升级,就要被揍了。
所以苏德双方不仅在战争中进行比拼较量,他们在军备上也在进行比拼和较量。
您要知道,在1943年的时候,希特勒面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咆哮着下达了命令,要求军事装备升级,超过苏联。
所以在苏德战争中,大家伙就看到了苏联设计出来的一款七十六毫米3HC—3型加农炮,有多好,小编不说,就列几个数字,您自己体会一下。
这款3HC—3型加农炮最大射程可以达到一万三千米,喷出去的高爆榴弹可以产生七百六十多个弹片,覆盖半径近十二米。
用这家伙打一个一百五十毫米的装甲,可以说是毫无压力。
到了1943年的时候,苏联人又设计出一款一百五十二毫米榴弹炮,射程也有一万两千四百米,当然这不是他最成功的地方。
这款榴弹炮最为成功的地方是在于,从行军状态转换成作战状态,卡着秒表算,也仅仅需要两分钟而已,一炮打过去可以覆盖一个二百七十平方米的区域。
到了1942年,苏联设计的自行火炮大量列装部队,这种火炮在八十五毫米到一百五十二毫米的范围,打一个德国人重型坦克都没有问题。
新型火炮的出炉,外带着火炮大范围的生产列装,到了斯大林格勒反击战的时候,苏联在一公里布置的火炮就有一百门左右。
当然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中,这种大范围列装火炮的速度和数量都是不断的增加中,到了柏林战役中,苏联人已经让一公里安排火炮的数量达到了二百五十多门。
以至于有些德国人在回忆被苏联人火炮攻击时,他们的惨状,一个伤员身上插着三十多个弹片,这都很常见。
所以啊,苏德战争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德国人的火炮密度已经没法和苏联人比较了,他们只有挨打的份了。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