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的最大射程有多远?
根据发射平台不同,鱼雷的发射方式也不相同:鱼雷可从水下的潜艇、水面的战舰、空中的反潜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发射,作战目标就是敌方的水下潜艇、水面舰艇。根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直径650mm的为超大型鱼雷,533—555毫米大型(重型)鱼雷、400—482毫米的中型鱼雷、254—324毫米的小型(轻型)鱼雷。
目前,鱼雷是各国军队必不可少的反潜利器,世界上装备鱼雷的国家也非常多,但是能够研发、生产鱼雷的国家并不多,只有美、俄、中、英、法、德、意大利、日本、瑞典等少数国家。随着科技的进步,鱼雷的技术也得以大大提高。比如俄罗斯的“暴风”超空泡鱼雷,在其头部装有空泡发生器,当“暴风”在水中航行时,空气从头部排出,在雷体表面为气泡所覆盖,形成“超空泡”,使鱼雷在水中航行速度高达200节——一旦被其攻击,几乎无法防御。
“暴风”鱼雷长8.23米,直径533毫米,重2600千克,战斗部装药250千克,航程15000米。美、俄两国的鱼雷各有千秋,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比如众所周知的美制MK48,其已经发展到了MK48-5型。MK48-5采用线导加主被动声自导,双向传输,其声自导头采用多频制,抗干扰能力强,还具有识别真假目标的能力。MK48-5型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可发射后不管”能力,仅依靠自身的声自导就能完成搜索、攻击,单枚命中就足以击沉一艘中型水面战舰或者说是大型潜艇。
为能够对付美国庞大的航母战斗群,俄罗斯从实战出发,推出了65型超大型鱼雷、DST-96超大型反舰鱼雷。俄罗斯的阿库拉级、奥斯卡级、台风级等均搭载有65型鱼雷。65型鱼雷装药量达900公斤,最大航行深度1000米,航程可达:50公里/50节,100公里/30节。为应对俄罗斯潜艇的威胁,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海长矛”火箭助推鱼雷可从潜艇鱼雷发射管内发射,也可由水面舰艇垂直发射装置发射,飞行速度约2马赫,射程可达110公里以上。
对于鱼雷来说,以火箭助推鱼雷的射程最远,但射程也就是100多公里,这已经算是够远的了,再远也没任何实际意义了——以现在的探测手段,这是极限。现役中,射程最远的鱼雷就是德国的DM2A4增程型鱼雷,最大射程可达140公里,采用光纤制导,战斗部装药255千克。鱼雷的破坏性或者说是杀伤力相当大,但是如果想以一枚鱼雷就能重创航母,那就得看鱼雷、航母的具体情况了。
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其抗沉性能要求是:可抗5枚重型鱼雷攻击而不沉。排除核鱼雷,一枚重型常规鱼雷命中,无法将其重创。如果俄罗斯核鱼雷命中一枚十万吨级的航母,只需一发,就足以解决问题。如果攻击的目标是轻型航母,则一发重型鱼雷命中,就足以给其造成重创。如果打得准的话,直接送其去见龙王。以上是儒道之主个人看法,请勿转载、抄袭!
鱼雷的最大射程有多远?
一百多年来,鱼雷的射程越来越远,例如在1894年甲午海战的黄海海战时期,那时候鱼雷还很不成熟,射程比较大的才五六百米,几乎未在海战中发挥过作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鱼雷才开始实用化,二战时大规模应用,但这时的鱼雷都是直航雷,射程多为几公里。到了二战以后,主要海军强国有了重型线导的主被动声呐的制导鱼雷,射程增加到四五十公里。
鱼雷主要分为重型鱼雷和轻型鱼雷,它们最大射程并不相同。例如美海军最为先进、最初常见的MK-48型533毫米自动制导重型鱼雷,长度接近6米,重量为1582千克,最大航程达46千米。而中国海军常见的鱼-7型324毫米轻型鱼雷,长度约为2.6米,最大射程15公里。
目前全世界所有鱼雷中最远射程的是俄罗斯大名鼎鼎的 “波塞冬”核鱼雷,它就是当初被俄电视节目意外曝光的“状态 6”鱼雷。各方披露推测的资料显示,“波塞冬”核鱼雷的直径为2米,长度达24米,重量可能接近一百吨。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核动力驱动,装备有一座体积小、推重比高的小型液态金属燃料堆,体积只有核潜艇反应堆的百分之一。在核反应堆的支持下,“波塞冬”鱼雷的最高速度约为54节,航程达到1万公里,航程是其他国家重型鱼雷的200倍之多。
如果说“波塞冬”核鱼雷的1万公里航程已经让外界震惊不已的话,那么“波塞冬”搭载的核弹头则更加令人瞠目结舌。关于它搭载的弹头,有当量为200万吨TNT~1000万吨TNT等多种说法,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无论是200万吨TNT还是1000万吨TNT,还是它们之间的任何一个参数,搭载核弹头的“波塞冬”核鱼雷都足以让人惊掉下巴。毫无疑问,“波塞冬”核鱼雷虽然属于鱼雷,但已经超越传统鱼雷的属性,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核打击武器。
要知道,很多国家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发展程度最高的城市往往是位于沿海地区,如果“波塞冬”核鱼雷驶向这些城市的近岸区域后引爆大当量核弹头,将制造出难以想象的海啸巨浪摧毁这些城市,造成的损失将会难以计量。
更为令人恐怖的是,“波塞冬”核鱼雷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核导弹的核袭击方式,一个国家传统的预警反导防御体系对它根本没有任何预警拦截能力。不难想象,未来俄罗斯正式装备“波塞冬”核鱼雷后,将会打破原本的核态势平衡,引起新一轮核攻防竞赛。
鱼雷的最大射程有多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目前射程最远的鱼雷,是俄罗斯的Status-6型鱼雷。
Status-6型鱼雷目前主要指标都是秘密,而且是特种的核鱼雷。
俄罗斯公布Status-6型的射程高达1万公里,其实就是一种无人潜航器了。
因为它的主要性能都是秘密,很难说武器的真实射程是多少,所以可靠性比较低。
目前公认射程最远的鱼雷,为德国的DM2A4型鱼雷。
DM2A4型鱼雷是一种非常成熟的鱼雷,也是德国海军的主要装备。
它是DM2A3型“海鳕”线导长鱼雷的升级改进型,研制于90年代,2008年交付德军,主要用于装备德国海军的212型潜艇。
鱼雷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电子控制式高速永磁电动机和锌氧化银电池组,航速和航程都有很大提高。
它采用光纤替代铜导线进行控制和数据传输,使用光纤陀螺仪的“捷联”惯导系统来替代机械陀螺仪。
该鱼雷在2013年的测试中,打出了140公里的记录,这是目前射程最远的鱼雷了。
其实,DM2A4型鱼雷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光纤制导的重型鱼雷。
也就是这种指导方式,才能让它拥有这么远的射程。
DM2A4型鱼雷能够在水中保持92.6千米/小时的中高速度。
它的战斗部有255公斤炸药,装药量以及不亚于普通的反舰导弹。
而鱼雷是攻击军舰水线以下部位,所以破坏力远远强于反舰导弹。
一般认为,一枚当量300千克的鱼雷只要击中要害,可以击沉万吨的军舰。
所以时至今日,潜艇仍然把鱼雷作为主要武器。
鱼雷的最大射程有多远?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这问题问得比较模糊了,毕竟鱼雷也是分种类的,不说别的轻型鱼雷,中型鱼雷,重型鱼雷射程都是不同的。
再加上研发鱼雷的国家技术水平不同,以及研发要求不同,也会导致鱼雷的最大射程是不一样的。
但要说所有鱼雷中,射程最大的是多少?这个倒是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它的射程高达一万公里,可以绕着地球冲刺四分之一的距离。
这款鱼雷就是俄罗斯的大号核鱼雷“波塞冬”,就这鱼雷的战斗部的核当量达到了二百万吨。
不论是作战威力,还是射程,当之无愧是鱼雷界大王级别的存在。
这款鱼雷的个头也大,长度就超过了二十米,直径也有两米,横着放在哪里都比我们一般人的个头高,目前一般的鱼雷发射管都发射不了这款鱼雷,毕竟主流的鱼雷发射管最大的也不超过七百毫米口径。
所以这种鱼雷,就得安装到特殊的潜艇中才能完成发射。
除此之外,这款鱼雷采用的先进技术也不少。
据说这鱼雷采用了“暴风雪”的超空泡技术,让他的速度达到了惊人的一百节,换算一下这就是一小时可以达到一百八十五点二公里每小时。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什么是超空泡技术呢?
我们都知道水中的阻力比空气中的阻力要大。那么这个阻力有多大呢?水中的阻力是空气中阻力的一千倍,这就让水中运动的东西比在空气中运动更加的困难。
比如突击步枪击发出来的子弹,他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四百米,如果算上杀伤距离会更远。
而突击步枪在水中进行射击,子弹通过的距离也就不到两米而已,其实更多的子弹在水中也就一米的射击距离,整个弹头就会失去动力,而掉到了水底。
那么军工们后来就想,如果在水中运动的物体,把他们放在一个水泡中,然后让他们运动,水中的物体会被空气包裹起来以后,这就相当于在空气中运动的,从而增加了水中物体的速度。
这就超空泡技术。
所以这款“波塞冬”核鱼雷,不仅威力巨大,技术还是很先进。
据说这款鱼雷下潜深度是一千米,这可比目前所有的军事潜艇下潜的深度还要深。
所以这款鱼雷一旦发射出去,基本上就不存在拦截的可能性了。
说道这里,题主的问题算是回答得差不多了,但要想对鱼雷射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好从鱼雷的历史上下手,介绍一下鱼雷的射程,这就比较全面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鱼雷的历史,来看看他的发射距离是如何变化的。
鱼雷的历史。我们印象中的鱼雷,都是在水里运动,然后攻击目标的,其实最早的鱼雷是不动。
过去把用炸药攻击对手水线以下部分的装置都称为鱼雷,其原因是在1800 年的时候,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富尔,制造了一款塞入大量火药的水下爆破装置,他就将这款装置叫做了鱼雷。
那么在这段时间里,所有的这种水下爆破装置,就都被叫做了鱼雷。
所以这个时候的鱼雷,根本就谈不上射程不射程的。
后来人们还发明了固定式鱼雷,听着这个名字挺新鲜的,其实换个叫法就知道,这没啥。固定式鱼雷另一个名字叫水雷。
固定式鱼雷(水雷)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用来封锁港口,炸伤了四艘英国战舰。
因为效果不错,后来这种所谓的固定式鱼雷就被大规模地使用起来了。
固定式鱼雷取得这么大的战绩,后来上文说的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就想能不能让这鱼雷有更长的发展空间,于是就开始琢磨起让鱼雷机动起来,让鱼雷不仅仅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而是作为进攻性武器来使用。
最终,他就设计出了一种叫碰杆鱼雷的武器,这种东西其实和我们现在的鱼雷是大相径庭的。
他仅仅是将炸药固定在一根木杆上,然后将木杆装到一艘小船上,作战的时候,让小船全速前进,用这根捆着炸药的木杆去捅敌舰的水线以下部分。
当年美国发生内战的时候,南方军和北方军就大量使用了这种碰杆鱼雷。
所以这种鱼雷,他的射程真就谈不上,毕竟他的动力是来自于小船,只要上边的水手不被击毙,一直划下去,想要划多远都行。
那么具有现代鱼雷特征的鱼雷,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在十九世纪中叶,当时有一个奥地利海岸炮兵军官,突然之间就来了灵感。
他认为在一艘小船上,装上一大堆炸药,然后使用一个蒸汽机或者是压缩空气机作为动力,然后通过电线遥控的方式来攻击对手。
这其实就是碰杆鱼雷的一个电动版,主意是不错,但这位军官到死的时候,也没能实现这个想法,但他的手稿却落到了另一位奥地利海军上校手中。
这位海军上校付诸了行动,弄了一艘模型船,采用钟表的发条作为动力,然后使用电线进行遥控,最后的结果,不是很好。
到了1964年的时候,这位海军上校就把他的这套不怎么成熟的技术,卖给了一个英国人,这个英国人叫罗伯特.怀特黑德。
最终怀特黑德根据这个不成熟的技术,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鱼雷——直航鱼雷。
这款鱼雷在1866年的十月份,被从实验室里推了出来。
当然这款鱼雷有了一个鱼形状的外壳,还装有水压定深器,以及一对正反转动的螺旋桨推进器,而动力是一台压缩空气机。
这款鱼雷的直径是三百五十六毫米,长度是四米多一点,重量也就一百四十公斤,航速达到了六点七节。
至于航程,目前有两个数据,一个数据是二百一十三米,另一个是六百四十三米。
根据判断,航程二百一十三米更为准确一点,毕竟后来这款鱼雷的改进型也没有达到六百四十米的距离。
而世界上的第一款鱼雷,就被称为白头鱼雷,原因是怀特黑德翻译过来就是白头的意思。
那么这款白头鱼雷,在1869年的时候,进行了第一次表演。
表演结果让英国海军非常满意,当时就下了订单,还给他签发了生产许可。
武器这东西,总是在不断地改进的,时间走到1872年的时候,生产白头鱼雷的工厂开始研发新型鱼雷,过了两年就研发出两款。
这两款鱼雷的装药量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八点二公斤的装药量,另一个是三十点四公斤的装药量,但他们都使用的是双缸式压缩空气发动机作为动力的,所以速度都是七节,航程都是五百四十八米。
鱼雷作为一款海军武器,相当好用,所以后来其他国家也在白头鱼雷的基础上进行研发。
比如德国,在1882年(也有说是1890年)的时候,制作出了白头鱼雷的改进型,但德国给这款鱼雷起名叫黑头鱼雷。
故意程度很明显的,这款改进型的鱼雷航速了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了二十四点二节,不过航程却掉到了四百米。
但这种航程的损失不算啥,毕竟当时海军的作战距离,四百米管够了。
当时美国也成立了鱼雷制造公司,在1871年制作出了第一款白头鱼雷。
不过美国模仿的不是很好,各项指标要比原本的白头鱼雷差上一点。
比如他的航速最高也就六点九节,差一点的话就落到了五点二节的,至于航程也不行,也仅仅达到了二百七十四米而已。
美国直到1982年这种状况才改变,生产的白头鱼雷航速增长到了二十七节到三十节,航程也长到了七百三十米。
所以鱼雷一开始发展的时候,都是以白头鱼雷为蓝本进行研发的。
这个时期的鱼雷射程最多也就七百多米。
二战中的鱼雷。那么到了1939年二战爆发,鱼雷虽然也有了一些变化,但变化不是很大,有了两个类型,一个是装备到了水面舰艇上,另一个是被安装到了飞机上。
那么安装到飞机上的鱼雷被叫做空投鱼雷。
不管是飞机是使用的鱼雷,还是水面舰艇的鱼雷,各个国家都大同小异,一开始的口径还有不同的种类。
后来的空头鱼雷统一成了四百五十毫米,而水面舰艇的鱼雷就变成了五百三三点四毫米,重量分别是一吨和两吨。
进入二战之后,鱼雷的发展就有了大的变化,其中将鱼雷发展到极致的是德国。
为什么是德国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一战中德国战败,而德国在这之后一直秘密研发各种武器。
对于鱼雷这块,也加大了力度,尤其是德国的黑头鱼雷系列中的G型鱼雷,得到了很大发展,光型号就有好几个。
其中最为出彩的是,G7A和G7e鱼雷。其中G7A鱼雷的航程达到了六千米,这和之前的鱼雷比,翻了将近十倍啊!速度更是达到了四十四节。
至于G7e的航程虽然差点,也达到了五千米的距离,航速是三十节。值得一提的是,这款G7e鱼雷采用了铅酸电池作为动力来推进的。
在1938年的时候,德国一艘潜艇嵌入因果的港口,使用G7e击沉了一艘英国的战列舰。
后来英国人打捞战列舰残骸的时候,就无意间打捞出了G7e的残骸,这点东西当时就被运倒了美国。
美国经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了仿制,在1942年的时候装备了部队,这款鱼雷被叫做MK18,是美国第一代电动鱼雷。
不过这款鱼雷的射程就不如德国的了,只有三千六百米的距离。
而英国通过G7e仿制出来的第一代电动鱼雷,被叫做MK11。
至于苏联获得这项技术,还是二战末期,苏联反攻入德国,获得了G7e,然后进行仿制,在1946年仿制成功,这就是后来的3T—46。
所以当时在鱼雷这个领域,德国在二战中一直走在最前边。
德国在1942年还研发出了第一代被动声自导电动反舰鱼雷T5,这款鱼雷被英美称为德国海军音响鱼雷。
而T5鱼雷的航程达到了五千七百米的距离,他的衍生型号T5a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八千米的距离。
不过二战结束之后,德国鱼雷的地位就下降了,而美国的鱼雷工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七十年代末期,美国鱼雷的水平至少要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一个数量级的水平。
至于原因,我们都知道,二战中德国战败,美国网罗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这还不算,在1945年的时候,日本投降之后,美国又重新来了一次。
把这些人都拉到了美国,鱼雷不得到高速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其实美国在二战时期鱼雷的手艺,不仅落后还差劲。
不说别的,在二战期间,美国先后研发了近十个型号的自导鱼雷,居然一个都没有成功过。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从德国搜刮来的鱼雷专家到了之后,当时美国海军建立了五个水总兵器研究所,没办法美国那个时候就是有钱。
比如德国的云雀,被美国仿制,出来的成品就是MK37,这些鱼雷大多是在1950年前后进行列装的。
而这么多鱼雷美国也仅仅仿制了五年时间,速度不可谓不快。
再往后,为了提高鱼雷的射程,又研发出了火箭助飞鱼雷。
其实在后来的发展中,各个国家都各显神通吧,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鱼雷相继问世了。
其中有一款鱼雷值得说道,在八十年代后期,苏联研发出了一款针对航母的大口径鱼雷,叫六十五型反航母鱼雷。
这款鱼雷是可以进行变速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五十节,当速度是三十五节的时候,航程可以达到四万五千米的距离。
到了九十年的时候,俄罗斯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装到了鱼雷上。
这种鱼雷空投反潜的话,可以达到六十节以上,航程是三千四百米的距离。
而英国研发的旗鱼航速更是突破了七十节。
所以二战后期,各个国家的鱼雷发展都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鱼雷的最大射程有多远?
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鱼雷是代号“波塞冬”的俄罗斯Status-6型(状态6)核动力鱼雷。常规动力鱼雷中,则是德国的DM2A4增程型鱼雷。
俄罗斯的Status-6“波塞冬”核动力鱼雷堪称是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海战武器之一,他目前已经投入测试,可以由改进型的奥斯卡级核潜艇,也就是代号为09852的核潜艇携带,其射程超过了1万公里,实现了洲际级别的攻击。换言之,从俄罗斯本土发射,可以覆盖美国在大西洋、太平洋上的所有军事基地,而且可以使用核战斗部,一发就能摧毁一个舰队或者军港。
图为奥斯卡改进型核潜艇和他搭载的波塞冬鱼雷。
目前,俄罗斯海军已经编制了2艘09852型核潜艇,分别是“哈巴罗夫斯克”号和“别尔哥罗德”号。之所以选择奥斯卡级核潜艇,是因为他拥有巨大的体型,要知道,“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直径为2米,长度可达24米,如此巨大的体积已经不能在鱼雷管内发射,他的发射方式更像是“无人潜航器”,事实上,他就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装载了核反应堆的无人核动力、核弹头潜航器,他需要潜艇打开发射舱门,然后自航离开潜艇、奔向目标。
图为波塞冬鱼雷示意图。
“波塞冬”鱼雷不但射程大,而且速度快。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他的航速超过了53节,意味着他运用了部分“超空泡”鱼雷技术,他堪称是俄罗斯鱼雷技术的集大成者。我们知道,潜艇发射鱼雷是一种隐蔽性很高的作战方式。实战中,即便是距离很近的潜艇,除非上浮水面,或者把潜望镜升出水面,否则只能依靠声呐探测,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到远距离发现。
图为波塞冬鱼雷和09852潜艇。
同时,鱼雷又是一种很难拦截的武器。首先在于他很难被发现,反舰时,鱼雷总是在水面和水下相接的部分航行,除非有很长的鱼雷尾迹,否则以鱼雷小小的体型是很难被发现的。即便是发现,目前能够拦截鱼雷的手段也很有限,只有部分国家的个别舰艇装备了反鱼雷火箭、反鱼雷的鱼雷等武器,其余舰艇主要还是依靠机动来规避,所以,只要被鱼雷瞄上,只有加速躲避、逃跑这一条路了。
图为波塞冬鱼雷发射模拟画面。
针对鱼雷航迹明显问题,俄罗斯的“波塞冬”鱼雷还有一大绝技,那就是可以在最大1000米深度航行,这样不但水面以上没有航迹,甚至使用声呐都无法探测得到,毕竟他的大小也就是鲸鱼一般,很容易隐藏在海洋噪声之中。波塞冬鱼雷装备了一台液态金属核反应堆,是普通反应堆的1/100大小,但是足够驱动鱼雷高速航行。
图为波塞冬鱼雷载艇,改进型奥斯卡。
波塞冬鱼雷射程很远,他可以在俄罗斯领海内随机发射,几乎不会被探测到发射信号,等到卫星发现长长的航迹时,已经非常危险,因为他只会在接近目标时才上浮出水面。如果不及时疏散军港内的军舰,就会有被一锅端的可能性,如果俄罗斯把握时机,选择光线不好的夜间发射,就能躲过卫星探测,一旦趁着夜色驶入美国军港,比如航母的大本营诺福克军港,那他2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会让整个军港彻底被摧毁。
图为DM2A4增程型鱼雷的结构图。
图为DM2A4鱼雷的驱动系统构造。
“波塞冬”鱼雷是核动力鱼雷,常规动力鱼雷中,射程最远的是德国的DM2A4增程型鱼雷,该鱼雷使用了模块化的锌氧化银电池组,可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不同的射程,配置不同的电池组数量,最多可以配置4块电池组。该鱼雷属于正常的533毫米重型鱼雷,不再是“波塞冬”那样的潜航器外形,他可以在潜艇的鱼雷管内发射。
图为德国DM2A4型鱼雷,德国是名副其实的鱼雷强国。
DM2A4型鱼雷使用光纤制导,最大射程为140公里,航速超过了50节,性能指标非常过硬,战斗部重量255千克,一发就能重创一艘万吨级军舰。当然,世界上超过100公里射程的鱼雷还不少,比如我国的鱼-10声自导、尾流自导鱼雷,再比如一些火箭助飞鱼雷,或者叫反潜导弹,他们的射程也可以超过100公里,毕竟有火箭助推器的飞行段。
图为德国212型常规动力潜艇,他就可以发射DM2A4增程型鱼雷。
总之,鱼雷这种武器从刚刚诞生时的几百米射程,到几公里、十几公里、几十公里,已经完成了数次射程上的飞跃,作为和近代管退式舰炮几乎同时诞生的武器,他在舰炮已经衰落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潜艇的主要作战武器,未来还将会取得更大的提升,或许,他会比导弹存在的时间更长呢,比如太空时代的星舰鱼雷。
鱼雷的最大射程有多远?
现在各国海军部队装备的各型水下潜艇,无论吨位大小都把轻/重型鱼雷,都作为其自身打击敌方水下潜艇或水面舰船,最先也是最为主要使用的武器装备。
可别小瞧这体型并不是不特别大的鱼雷,目前全世界范围之内具备独立自主研发重型鱼雷这款武器装备的国家,比能够独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出高性能战斗机的国家还要少。以至于有些国家已经研发建造出了相关的潜艇,却因为自身不法发研发出具备实际作战能力的高性能鱼雷,而只得选择向其他具备研发鱼雷能力的国家高价购买。
要说目前现役射程最远的鱼雷,还得是由德国独立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的DM2A4增程重型鱼雷,该型重型鱼雷在2013年的测试之中打出了140千米的最大射程记录,目前这一最大射程记录,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款重型鱼雷能够超越的。同时,该款重型鱼雷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款采用光纤制导的重型鱼雷。不仅如此,该款重型鱼雷在保证超远射程的前提下,还保证了该型鱼雷能够在水中保持92.6千米/小时的中高速度。
也得益于德国军事国防工业对于研发鱼雷这款武器装备方面的深厚造诣,DM2A4增程重型鱼雷也被整合的非常小巧的。这也使得该款重型鱼雷继能够让传统的211中型潜艇能够搭载,还可以让中小型水面舰艇,特别是具备高航速的小型鱼雷巡逻艇的装备。不仅德国海军部队有大量装备该增程重型鱼雷,目前土耳其,巴基斯坦和西班牙海军也都有在使用该款重型鱼雷,作为打击敌方水下或水下舰艇的主要武器。
当然了,并不是射程最远的重型鱼雷就是世界上综合作战能力最好的一款鱼雷,由德国研发的出来的DM2A4增程重型鱼雷,只是在鱼雷的某些武器性能上有一些长处,并不是综合作战能力最好的一款重型鱼雷。至于把鱼雷整体的综合作战能力做的比较突出的,还得看美国和俄罗斯,中国这三个国家所研发出来的鱼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