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没有请到诸葛亮,结局会怎么样?

四处寄人篱下的老刘备在未遇诸葛亮以前是什么样子?老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请诸葛?如果“常败将军老刘备”不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能不能以不足万人的残兵败将主导三分天下大势?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时,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荆州牧刘表病逝以后,幼子刘琮继任荆州牧。再之后曹操出兵进攻荆州,首先打败了驻扎在南阳郡新野的刘备,之后进逼位于南郡的荆州州府襄阳,刘琮不战而降。于是刘备只好继续南逃,之后在诸葛亮的斡旋之下,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最终孙刘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大败曹操。那么假如刘备没有请出诸葛亮,结局会怎样?

没有诸葛亮,刘备也会投靠东吴

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提出“东和孙权,北据曹操”的战略方针,假如刘备没有请出诸葛亮,便没有“隆中对”,但是即便没有“隆中对”,刘备依然要找到一条出路。面对曹操大军的逼近,刘备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向南投奔交州士燮;

第二个选择才是向东投奔江东孙权。

刘备曾经说:“交州士燮是我朋友,我准备投靠他。”那么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佐,他会优先选择投靠士燮么?答案是否认的,刘备能够和曹操并称天下英雄,也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即使没有诸葛亮,刘备依然很大几率会远着投奔孙权。因为当时交州士燮虽然割据一方,但是交州地处偏远,人烟稀少,势力弱小,而且士燮并没有进取之心,根本不足以抗衡曹操。刘备虽然不知道孙权的底细,但是对威震天下的孙坚孙策可是很熟悉的。江东带甲数万,又有长江之险,正如“隆中对”说的“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据三国志记载,在诸葛亮出使东吴之前,刘表刚刚去世的时候,鲁肃就已经预料到了曹操会乘机入侵荆州,刘表的两个“素不辑睖”的儿子肯定抵挡不住曹操,唯一能够抵抗曹操,守住荆州的只有客居荆州的刘备。荆州如果失守,唇亡齿寒,江东南保,于是建议孙权和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所以即使没有诸葛亮,刘备应该也会到江东。

没有诸葛亮,孙权很难坚决抵抗

但是,没有诸葛亮出使东吴,凭借刘备手下那班难堪大任的谋士,是很难说服孙权决意抗曹的。因为当时曹操不仅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还兵不血刃得到荆州,打得连作为托孤重臣的张昭认为江东之众不能对抗中国之兵,主张投降曹操,这种情况下,刘备能否说服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呢?笔者觉得刘备说服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几率是很低的,因为当时鲁肃建议孙权联合刘备的前提是,刘备能够率领荆州的军队在荆州抵抗曹操,可是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又不愿意乘乱夺取刘表的基业。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曾经劝说刘备乘乱攻击刘琮,夺取荆州,可是刘备却感激刘表的收留之恩,不忍心背叛刘表,拒绝了诸葛亮的建议。诸葛亮在的时候刘备尚且不愿意夺取荆州,更何况诸葛亮不在的时候呢?由于刘备没能取得荆州的控制权,使得曹操的兵锋直指江东,按照鲁肃的设想,孙刘联军的战场应该是在荆州南郡一带,现在战火直接烧到了威胁江东的赤壁一带,鲁肃本以为刘备手下应该有数万荆州兵,可是刘备被曹操打的仓皇出逃到江东的时候,兵力居然不到1万人,这时候,很难说孙权会把刘备当盟友看。刘备投奔孙权以后,张昭很有可能劝说孙权干脆直接把刘备抓了献给曹操换江东安宁。

综上所述,如果刘备没有请出诸葛亮,刘备几乎不可能能够联合孙权打败曹操的。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如果刘备没有请到诸葛亮,结局会怎么样?

从《三国演义》来看,刘备没有诸葛亮就是流寇,难成霸业。如果就历史来看呢?我的观点是诸葛亮是刘备不可或缺的人。

在没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身边有孙乾糜竺这些文士,但起起伏伏没有发展壮大,两次丢失徐州,投吕布、投曹操、投袁绍、投刘表,寄人离下没有起色。

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请出诸葛亮,虽然也败居夏口,但事业有了转机。

诸葛亮占荆州入西蜀三分天下的战略让刘备茅塞顿开。“功盖三分国”不是瞎说的,首先提出这个战略就是大才之举。后人看诸葛亮隆中对觉得很普通,那是剧透的缘故,而当时的刘备是迷茫的没头苍蝇。诸葛亮给他制定了可行的而且也基本实现的战略,犹如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诸葛亮奔赴东吴游说孙权联合抗曹,虽然没有小说中的舌战群儒,但与东吴人士小范围的观点碰撞肯定是有的。诸葛亮不辱使命,孙刘联合抗曹,赤壁一战给了刘备巨大的战略机遇。赤壁战后,与孙权结盟的刘备乘机拿下荆州的江南三郡,所谓诸葛亮巡视三郡其实就是负责三郡治理,深受倚重。

换一个人出使东吴是否也有这个效果?孙权抗曹当然主要是自身考量,而诸葛亮除自身才能外,还有哥哥东吴诸葛瑾的便利可用,达成的孙刘联盟不但有利赤壁之战,还有利于乘机取江南三郡的关系协调。换一个人未必办砸了,也未必能为好,外交部长不是谁都能做的。

庞统在西蜀身亡,诸葛亮和赵云张飞进川,帮刘备拿下蜀地。在成都诸葛亮修定法律主管内政,以有力的后勤支持了刘备夺取汉中的行动。这个作用怎么看?刘邦认为萧何是他夺得天下的第一功臣,在西蜀的诸葛亮就是刘备的萧何。如果刘邦没有萧何呢?刘邦胜项羽并不轻松,没有萧何也许就没有压跨项羽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诸葛亮之于刘备同理。

刘备死前托孤诸葛亮,从此诸葛亮理政、治军和北伐一肩挑。虽说“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但凭着这段掌军的经历,诸葛亮在唐代还是入选武庙十哲。倒回头看,治戎为长的诸葛亮对刘备军队战斗力提升应该有作用的吧。

总结:没有诸葛亮,刘备也许就没有三分天下的行动指南;没有诸葛亮,刘备占有荆州的行动未必顺利;没有诸葛亮,刘备军队的战斗力和后勤保障,未必能达到击败曹操拿下汉中的地步。当然了,只能保守地说未必,因为有些事天数。

如果刘备没有请到诸葛亮,结局会怎么样?

估计有可能统一天下了。

如果刘备没有请到诸葛亮,结局会怎么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完了蛋呗。

刘备是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才干并不亚于刘邦。

可惜,刘邦手下的人才众多,有文有武,有韩信、萧何、张良这种大才。

而刘备手下武将也算不少,可惜缺乏曹操5大军师那种智囊团,尤其缺乏一个总参谋长这样的任务。

大家可以看到,刘备从0起家,混了十几年,一度成为徐州牧,一方诸侯,是相当了不起的。

期间,刘备几次裸奔,但几次东山再起,始终有自己的人马和地盘。

更关键的是,刘备的名气很大,谁都知道有一个仁义的刘皇叔。

可以说,刘备作为政治家做的已经不错了。

但人不是神,不可能是全才。

刘备缺乏厉害的军事战略眼光(夷陵大败就是例子),尤其缺乏一个能够纵览一切执行军事战略的二号人物。

而关羽、张飞之流,充其量也就是今天的集团军司令员而已,赵云更是师长或者旅长。

而什么糜芳糜竺孙乾简雍,按照今天标准都是普通的参谋,没什么帮助。

刘备只能打一个个战役,有时候还能大胜,比如夺取徐州地盘。但刘备缺乏长远军事规划,又缺乏高效的执行人,所以一直都是惨败,最终逃到新野成为刘表小弟。

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在于他具有长远的军事战略,而且懂得怎么去实现它。

这是刘备、关羽、张飞都办不到的。

以关羽为例,诸葛亮已经让他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同时需要警惕孙权。

他仍然胡来一通,出兵离开地盘去攻击曹操,被孙权抄了老窝。

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恐怕更笨想不到去四川争夺地盘,最多也就退居荆州了。

而荆州是四战之地,又缺乏四川那种极为适合防御的地形。

恐怕刘备还没闭眼,荆州就被曹操或者孙权吃掉了。

大家不要指责诸葛亮隆中对,因为他出现的太迟了。

当时曹操已经占领中国一半的地盘,人口有四五百万,可以出动三四十万军队,实力太强,没办法对付。

而江东孙权也有200万人口,10多万军队,尤其水军是全国第一,经过三代治理,地盘也很稳定。

那么,留给诸葛亮或者说刘备的,只剩下荆州和四川的地盘而已了。

本来诸葛亮认为占据荆州和四川,人口也有100多万,具备和曹操和孙权对抗的实力。

同时,大军可以从荆州和四川北部两面袭击,以交通比较便捷的荆州为主攻点,一举突然中原腹地和曹操决战。

谁知道,四川还没坐稳,关羽把荆州丢了。

这样一来,隆中对其实被关羽破坏了,只剩下1个四川,人口才90多万,能够维持现状就不错了。

这也不能责怪诸葛亮,他也是没办法。

如果刘备没有请到诸葛亮,结局会怎么样?

1⃣️如果刘备请不到诸葛亮,就没有三国鼎立,汉朝的江山很快落入曹操之手,因为曹操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和能力。

2⃣️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因为孔明集政治军事一身,并通晓天文地理风士人情,从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火牛阵,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战疫中都体现了孔明卓越的指挥才能。三国时代,孔明有成就大业的雄才大略,但只有地利人和,终究不能成就伟业。

3⃣️刘备开始起事总打败仗,他深知没有军师不会成大事,邀请水镜先生,可是由于水镜先生不图功名成就,好在他向刘备推荐了孔明。

4⃣️徐庶(徐元直),因为曹操骗去其母当人质,母亲为防元直屈从而自杀,徐庶空有一身谋略使不上,只能人在曹营心在汉,火烧赤壁,徐庶的连环计功不可没。

5⃣️庞统(庞士元)也称得上谋士,但是心高气傲,没有雄才大略,在落凤坡而亡。

6⃣️能辅助刘备的这些谋士,只有诸葛亮才可以形成三国鼎立称霸一方的雄才大略,所以缺少天时,孔明再有本领也完成不了天下一统。其实,封建社会谁争得天下都是帝制,诸侯割据,打仗也好,不打仗也好,受苦的都是百姓!

谢谢!

如果刘备没有请到诸葛亮,结局会怎么样?

刘备如果没有请到诸葛亮,不会有三分天下的结局,但有二分或一统的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