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47是自动步枪,为何在中国却称为56式冲锋枪?
实际上像AK-47这类枪械的名称国际上的称呼为“突击步枪”,而AK-47中的A这个字母因为是俄文中自动步枪这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所以说AK-47也被称为自动步枪。
我国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全套引进了AK47自动步枪的产品图纸、工装资料、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资料还有工艺要求标准等一些工艺技术的具体文件,还有一些生产用的工具和部件,解放初中苏关系密切,老大哥在一些武器的援助上也是很慷慨的。
有了全套设备,经过自行摸索努力在1956年时这款枪械定型了。早年,我军对枪械的种类认知并不完善也比较传统,而56式最初的定位就是为了替换当时部队中大量服役的51式与54式冲锋枪,所以当56式枪械定型后就直接被命名为56式冲锋枪,因为从性能上来看,56式冲锋枪可以连续射击,而外观的尺寸上与51式和54式冲锋枪相比,也相差不多大小基本一样,另外,56式也有与冲锋枪相似的特性,简单的结构特点也相近。另外当时无论是我国的军工人员还是基层一线的士兵,都不了解冲锋枪的定义,冲锋枪是指采用双手握持,发射手枪弹的全自动武器,它是因为近战火力相当猛烈得名的。而56式冲锋枪这个称呼实际上在枪械的概念上,这种称呼是完全错误的,应该叫突击步枪或是自动步枪,因为56式发射的是中间威力子弹,而并不是手枪子弹。
不过由于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这两种枪械的具体区别,因此56式一直发展到56-2式时仍被称为冲锋枪,直到56C出现时,才算改名为短自动步枪。这是一款在56-2式基础上缩短的型号,也是我军首型短自动步枪。当时主要是给特种部队及一些后勤单位配备。目前仍有部分在我军中服役。
56式冲锋枪一直服役90年初,才开始陆续退役。取代它的就是81式自动步枪,这次对冲锋枪的认知上,无论是军工还是基层部队都有比较精楚的认识了。因此,不会再出现把自动步枪错误叫成“冲锋枪”。
56C式短自动步枪,此名字已改为自动步枪,不再使用冲锋枪的称呼。
早年我军列装的54式冲锋枪。56式的结构与性能特性与这类冲锋枪很相似。
AK47是自动步枪,为何在中国却称为56式冲锋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观点问题。
解放军在获得AK47之前,步兵班是这样装备的。
以朝鲜战争为例
普通士兵全部用步枪,五花八门,从三八大盖到德国毛瑟什么都有,后期逐步统一为苏制半自动步枪。
正副班长配备冲锋枪,初期也是什么都有,还包括各种美制冲锋枪,朝鲜战争中后期多是苏制波波沙、波波斯之内的冲锋枪。
这些冲锋枪主要在50到100米内发挥威力,再远就不容易打准,使用的是手枪弹。
另外,步兵班还有1挺轻机枪。
这就是全部了。
有意思的是,AK47装备我军的时候,只是将正副班长的冲锋枪换成了AK47,也就是56冲。
56冲其实是自动步枪,同以往的冲锋枪完全不同。
56冲使用的是步枪弹,而不是手枪弹;56冲射程可以达到400米,可以在二三百米距离单发高精度射击,这是冲锋枪办不到的等等。
当时我军官兵认为56冲就是取代老式冲锋枪的新式冲锋枪。
至于什么自动步枪?对不起,没这个概念。
所以,56冲由此得名。
其实一个名字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大家知道东北军解放军最早把美式火焰喷射器叫做什么?
火箭炮!
AK47是自动步枪,为何在中国却称为56式冲锋枪?
兔哥回答。56式冲锋枪的来历56式冲锋枪是我国根据前苏联的AK-47/AKM仿制的武器。1951年根据中苏友好条约,在我国的要求下苏联提供了AK47步枪的全套图纸,以及样品,机械设备。我国开始仿制工作,1956年开始定型,命名为56式冲锋枪。和56式冲锋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仿制SKS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仿制RPD的56式轻机枪,统称为56式枪族,或56式自动步枪系列。56冲锋枪量产后并没有全员配置,而是先配给步兵班中的正副班长。一个步兵班的配置为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轻机枪。连排的配置加入“40火”。56式冲锋枪名称的由来,我国军队喜欢赋有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冲锋枪的名字响亮,赋有战斗气息,在部队中受到战士们的喜欢。再者,我们传统上把这类自动武器习惯性的通称为冲锋枪,因此,冲锋枪称呼也是对传统习惯的继承。就是以后的81式,95式战士们还是称为冲锋枪,没有人去称呼它们是突击步枪之类的术语。另外就是简单,冲锋枪在部队的传统习惯已经深入人心,也历史悠久了,战士们更是把它们赋予简称,如56冲,56半,56机,81杠,95冲等等。其实无论是突击步枪还是冲锋枪就是个名字而已,习惯性的称呼听着顺耳,说着不绕嘴就好。56式自动步枪的使用情况和AK47的区别。为步兵班提供短距离内的火力压制和火力支援任务。通常56式冲锋枪在防守作战中为步兵班提供中近距离的火力压制,进攻作战中为步兵班提供快速连续的火力支援。和56式班用轻机枪一起构成步兵班的支撑火力。作战中的班长,副班长是步兵班的战斗骨干,可以运动指挥作战。这也是冲锋枪的由来。56式并没有一味的仿制,而是有所改进,如机匣,就采用了冲压式的工艺,准星的护圈采用的圆形而非AK47的半圆开口式,枪托为做了修改。刺刀为三菱形的固定式刺刀。这是因此我军非常重视拼刺刀训练,那个时候叫“刺刀见红”的精神。56式冲锋枪还有一型是56–1式,这款枪是枪托可以折叠式的,没有刺刀,是侦察兵的专门步枪。总之56式冲锋枪是一款性能优秀的单兵武器,其数量非常庞大,超过了AK47的装备数量。冲锋枪的称呼是传统,习惯,精神的代名词,受到战士们欢迎。
以上是个人的观点,欢迎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AK47是自动步枪,为何在中国却称为56式冲锋枪?
主要是当时我国武器思想还较为传统,并没有“突击步枪”的概念,步兵的主要装备还是传统的栓动或者半自动步枪,强调中远距离的精确打击能力,而仿制的AK-47突击步枪则作为近距离的压制火力,其作用和冲锋枪完全一样,所以当时中国将这种新型突击步枪归入了冲锋枪的范畴,称作“56式冲锋枪”。
中国并没有经历苏联那样规模宏大的战争,亚洲的战争激烈程度远不能和欧洲战场相比,所以在增强步兵单位的火力方面没有像苏联那样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步兵由原先的栓动式步枪换装成半自动步枪就已经是步兵火力上的大大提高了,全面装备56式冲锋枪不进意味着部队弹药的消耗将成倍增加,更加重要的是意味着中国放弃了步兵中远距离上的打击能力,这并不符合当时的中国步兵作战思想。
当时的中国军队仍旧是以步兵为主的部队,不同于苏联军队已经开始全面向机械化迈进,苏军的步兵师在陆军中的比例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装备大量车辆的机械化师,强调机动作战,这就需要苏军步兵具有强大的火力,攻防快速转变的能力,大量装备突击步枪将有效减少步兵对于传统的机枪的依赖,真正做到可以随时发起进攻。
随着中国经历了数场自卫反击战,面对对方普遍装备突击步枪的情况,我军步兵仍旧以半自动步枪为主的火力配置已经大大落后于对手,不能满足实际的战争需求,于是开始为步兵全面装备56式冲锋枪,其定位也不再只是提供近距离的火力支援,而是全面提供中、近距离的火力,冲锋枪的概念已经不再适合,突击步枪的理念开始被我军所接受。
AK47是自动步枪,为何在中国却称为56式冲锋枪?
其实56式就是突击步枪,AK47和56式冲锋枪属于同一类步枪,只是叫法不同!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还是比较传统,把这类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枪支命名为冲锋枪,所以仿制AK47的56式突击步枪,就称为冲锋枪!不过后来也和国际接轨,改过来了。
不只是之前,就是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可以连续发射的枪支就是冲锋枪,稍微大一点和射程远一点的就是机枪或者机关枪,步枪在他们眼里还是打一枪拉一下枪栓的武器。
那么到底怎么区分冲锋枪和突击步枪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看发射的子弹类型就可以了!
冲锋枪使用的是手枪弹,这种子弹射程近威力小,但是由于冲锋枪射速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目标倾斜大量的子弹,高射速弥补了威力上的不足。由于射程近,主要用于近战。再加上冲锋枪的尺寸比较小,非常适合城市巷战和室内作战,成为世界各国特种部队的标配武器,最有名的冲锋枪要属德国MP5冲锋枪。
突击步枪发射的是中间威力弹或小口径步枪弹,它的射程一般在400米左右,威力适中,尺寸也比冲锋枪大,主要用于开阔地方中距离作战。目前世界各国军队装备的主要是突击步枪,除了大名鼎鼎的AK47突击步枪,还有它的后继型号AK74突击步枪。
突击步枪还有其它的分类,比如精确射手步枪和狙击步枪,精确射手步枪射程普遍在600米以上,采用半自动或者自动的射击方式,功能介入突击步枪和狙击步枪之间。狙击步枪各位都比较熟悉,射程远威力大,采用的是半自动或者单发栓动的发射方式,使用特殊的子弹。
AK47是自动步枪,为何在中国却称为56式冲锋枪?
AK-47位世界十大名枪之首,是由苏联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自动步枪。“AK”的意思是“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自动步枪”的首字母缩写)“47”的意思是“1947年产”。它是苏联的第一代突击步枪,于1947年定型,1949年装备部队。AK-47属于突击步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枪相比,枪身短小、射程较短,适合较近距离的战斗。
中国56式冲锋枪是苏联AK-47突击步枪的中国仿制版,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1956年,解放军定型了56式枪族并开始量产,56式冲锋枪与56式半自动步枪(SKS半自动步枪中国版)和56式轻机枪(RPD中国版)并称为56式枪族。按国际惯例中国56式冲锋枪应归类为突击步枪范畴,但由于56式在设计时,中国军队的武器思想还很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且其战术定位也被设定为班组火力支援用武器,用于提供近距离压制火力,因此56式最初被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简称“56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