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芬战争中,为什么索米冲锋枪让苏军伤亡了百万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索米冲锋枪相当精良,给苏军重创。
可以这么说,索米冲锋枪是二战中最早登场又最优秀的冲锋枪。
索米冲锋枪的自动方式为传统的自由枪机、开膛待击,但它有很多先进又实用的设计。
比如,索米冲锋枪采用71发弹鼓,使得火力非常猛烈。
枪管比其他冲锋枪长,冲锋枪射程远,精度高。
芬兰人具有特殊的工匠精神,该枪做工非常精良,按照狙击枪的标准,堪称艺术品。
它采用最优质的瑞典铬镍钢。
以上使得索米冲锋枪具有优秀的精度,旺盛的火力,很好的持续火力,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冲锋枪。
更重要的是,苏芬战争中,苏军只有很垃圾的PPD冲锋枪,根本没有芬兰索米冲锋枪对等的装备,自然被打残了。
当时芬兰军队的战术灵活,又熟悉地形。他们往往集中优势兵力,突然包围一部苏军以优势火力压制,将他们迅速歼灭。
而这些战斗,往往是在芬兰无处不在的森林中或者森林边缘。这种地形,双方距离很近,恰恰是索米冲锋枪发挥威力的场景。
实战中,2支索米冲锋枪就可以轻松压制苏军1个步兵班。
不过,索米冲锋枪装备数量有限,它制造难度大,花费高,一共建造了不到5000支。
苏芬战争中,芬兰军队2万多战死。而苏军战死高达14万人,是芬兰人的7倍。
在苏芬战争中,为什么索米冲锋枪让苏军伤亡了百万人?
苏芬战争,按照理论上来说,苏军是以压倒性优势而存在的,甚至有人当时认为,苏联打败芬兰的时间可以用小时来计算,可想而知,当时双方的差距是如何之大。
但是谁知道芬兰居然让苏联付出了士兵伤亡百万的代价,还打了百余天,全世界都跌破了眼镜,谁都不会相信,一个小小的芬兰,居然让苏军打了那么久,而且苏军伤亡惨重,苏联就是惨赢嘛,为什么苏联会败成那样呢?
第一,天气原因。
因为当时正好是芬兰冬天,天气异常寒冷,苏联许多军事装备无法有效开展,还时常出故障,就连士兵都有许多是冻死的而不是战死的。
第二,武器装备差。
苏联那个时候给士兵的武器还是老式步枪,而人家芬兰已经用上了冲锋枪,这种武器装备的差异,给苏联士兵带来了很多伤亡。
第三,僵化的作战方法。
芬兰有个外号叫“北欧伐木场”,也就是那里的树木很多,而且很多地势崎岖的山区,苏军当时派出的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前去打仗,喜欢以集团军的优势碾压别人,结果人家芬兰这边只是分成了小分队对付,冲锋将苏联搞得的苦不堪言。
芬兰的军队,只用了真真的是有效的武器。而索米冲锋枪则是其中重要一部分。苏军一片片冲过来,冲锋枪一扫射,什么烦恼都解决。
在苏芬战争中,为什么索米冲锋枪让苏军伤亡了百万人?
整个苏芬战争,苏军总共伤亡30多万人。 所以索米让苏军伤亡百万人纯粹是一些自媒体的标题党。
而且索米冲锋枪产量并不高,从1931年到53年总产量才8万支,其中绝大多数绝大多数都是卖给瑞典、瑞士、保加利亚之类的。等苏芬战争开打的时候,芬兰国防军自己才只有4000支。
再加上毛子当年是直接硬刚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那年的冬天又是极寒,光是冻伤减员的毛子都六万多。芬兰人能打出不错的战损比纯粹是靠着毛子无脑一波+自己冬季准备充足而毛子没有+滑雪游击天赋。
索米虽然也让苏联人吃够了苦头,但这种太重,太精密,做工太细导致产量不高的玩意并不是冲锋枪的正确用法。不过芬兰人本意也是拿这玩意当轻机枪用在强调机动的战术班组里...
在苏芬战争中,为什么索米冲锋枪让苏军伤亡了百万人?
苏芬战争、日苏诺门坎战役、苏德战争苏军的伤亡、损失、物资消耗都是远远高于敌军,基本上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战役。特别是在苏德战争中朱可夫主持的战役经常是以多胜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伤亡惨重。按李云龙的说法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130多万打德军80多万,武器、物资上都远超过德军,如果打不赢那你就回家抱孩子去吧。而结果好像是德军伤亡10多万,苏军伤亡30多万。
至于苏芬战争就更加了,苏德战争、日苏战争再怎么损失惨重怎么说也赢了,而且是被别人打了之后才反击的,而苏芬战争却是苏联为了吞并芬兰发动的侵略战争,在消耗了巨大的物资损失了大量的人员和装备后,打了4个多月苏军愣是没有攻破芬兰第一道防线——曼纳海姆防线,最后在各种原因苏联不得不与芬兰签订停战条约。
至于芬兰使用的索米冲锋枪肯定给苏军带来不可计量的伤亡,不过据现在公开的数据来看苏军并没有伤亡百万,毕竟苏军的参战兵力也只有120万,不过相对认同的是苏军损失约20万人,伤病员更是超过了50万人,总记伤亡约70万人。而作战失利的原因绝大部分原因得苏联自己背,因为苏联大清洗运动基本上将能作战的将领给干掉或者赶到西伯利亚挖土豆了,而新上任的军官虽然对党对领袖绝对的忠诚,但是作战经验等于零,所以就是这些愣头青带着自己的部队前仆后继的冲向芬兰的枪口。一位苏军将领说:“我们得到的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
而芬兰也是作战勇猛,在曼纳海姆防线抗住压力,空军更是英勇奋战,在前期更是掌握了制空权。陆军机动部队化整为零,一般都是班级单位进攻,也算一种游击战,但是就是这样人家的游击战可不是小打小闹,人家可是主动出击,而且经常成建制的消灭苏军,而且芬兰人每个人基本都会打猎,所以枪法及其精准,毕竟你人是跑不过动物的。其中就包括直到现在仍然保留世界第一狙杀记录的西蒙·海耶,划着雪橇进行快速机动的芬兰士兵
在苏芬战争中,为什么索米冲锋枪让苏军伤亡了百万人?
芬兰人,将那场战争称为“冬季战争”,以1939年11月30日苏军主动进攻芬兰开始,到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而结束,先后打了4个半月,从历史解密的资料来看,仅从双方军队的战损情况,那么肯定是苏联军队输了,但苏联却令芬兰割让与租借了部份领土,战争的最终结局可以说苏联赢了。
换个角度来考量,这场战争又可以说苏联输了,因为并未达成当初要全部占领芬兰全境的战略目的。芬兰,一个北欧小国,竟然挡住了强大的苏联军队的进攻,最终,除了割让与租借部分有争议的领土以外,可以说保住了国家主权,最重要的是赢得了国际声望,而苏联军队却被小国军队吊打,且损失惨重,是希特勒藐视苏军战斗力,决定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的原因之所在。
当然,芬兰军队并未凭借索米冲锋枪,让苏军伤亡百万人,倘若芬兰军队凭借索米冲锋枪,真能让苏联军队伤亡百万人,那么芬兰军队可以征服全世界了。
战后可查阅的资料显示,此役苏联军队阵亡4.8万余人,芬兰军队阵亡2.2万余人,芬兰军队凭借在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了顽强抵抗,导致苏联军队进攻受阻,主阵地久攻不可,付出了沉重的伤亡代价。
最后,苏军集结了46个师的庞大兵力,以榴弹炮、加农炮的密集炮火轰击,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在卡累利阿地峡发动总攻,且空军对芬兰交通线和城镇狂轰滥炸,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芬兰军队被迫退守维堡一线,只得和苏联签订了和平协定。
索米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开膛待击,发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有效射程200米,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900发,配有多种供弹具,其中弹鼓容弹量71发,此枪给予了苏军以极大的杀伤。
但当时芬兰军队装备数量也非常有限,苏芬战争爆发时仅量产4100余支,倘若芬联军队装备充裕,那么苏联军队的损失还要惨重,一个芬兰步兵班顶多装备1-2支索米冲锋枪,其他步兵也都是5发弹仓供弹的栓动步枪。索米冲锋枪动作可靠,特别是火力非常凶猛,彻底碾压苏军当时装备数量不足且性能落后的PPD冲锋枪,战后苏联在缴获索米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了二战时期著名的波波沙-41冲锋枪,非常巧了也采用了71发弹鼓供弹,与索米冲锋枪一样,火力动物般凶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一战成名,一直打到德国首都柏林,波波沙-41冲锋枪风头盖过了芬兰索米冲锋枪,终成二战一代名枪。
在苏芬战争中,为什么索米冲锋枪让苏军伤亡了百万人?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众所周知,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苏联对付芬兰这个总人口不足400万的小国,居然投入了百万兵力,最后苏军伤亡超过40万,才勉强占领了芬兰百分之十的领土,而芬军不过损失6.8万人,战争以苏军惨胜而告终。苏军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伤亡,有一部分因归结于其僵化的作战方法,此外,芬兰人的战斗意志也很强,苏联步兵在对抗芬兰步兵时,芬军的索米冲锋枪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索米1931A冲锋枪使用的是9毫米鲁格手枪弹,有效射程200-300米之间,它配备了20发、50发和70发的供弹具,理论射速可达每分钟900发,不过此枪在开战时芬军也只装备了4000余具,平均每个步兵班也只有不到两支冲锋枪,即使这样,芬军的班排火力还是明显高于苏军。当时冲锋枪正处于发展初期,各国对冲锋枪的军事价值还不是特别了解,有些国家还对其持鄙视的态度,苏联在1935年虽然研制出了PPD-34冲锋枪,但它并没有装列部队,苏联步兵用的还是拉栓式步枪。
在苏芬边境上,这气候寒冷,森林茂盛,湖泊众多,交通闭塞,而参加这次战争的苏军大部分是南方部队,他们习惯于在中欧平原打那种大兵团作战,面对这样的环境,显得有些力所不及。适应当地环境的芬军非常喜欢滑雪,他们避免与苏军正面作战,经常派出小股部队袭击苏军的后勤等部队,让苏军吃了不少苦头。一股芬军只要有两支索米冲锋枪,就能将苏军几十人的部队打得七零八落,这也难怪苏军的伤亡会高一些。
苏芬战争后,苏联高层看到了步兵的伤亡数字和冲锋枪对步兵的重要性,于是也开始正视冲锋枪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