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靠什么救回了巧姐,是妙玉那个价值不菲的成窑杯子吗?
刘姥姥之所以能救巧姐,应该有妙玉那个成窑杯子的功劳,但应该也不全是。
因为那个杯子并不是天价的宝贝,而且千万不要瞧不起刘姥姥,她可是《红楼梦》里有大智慧的人物,而且在贾府败落的时候,刘姥姥已经挺有钱的了,经济实力至少也是富农水平。
虽然刘姥姥登场的时候,是一个家里穷的揭不开锅,需要厚着脸皮蹭关系打秋风才能度日的农村老太太。
但是第一次进贾府之后,她得到了王熙凤的二十两银子接济,已经度过了生计上的难关。
在第二次进贾府的时候,刘姥姥的家庭经济条件已经达到了温饱的水平,还带来了许多农副产品作为礼物。
临走的时候,贾府众人皆有馈赠,刘姥姥此次收获不小。
等到贾府最后败落的时候,她的家庭经济条件已经达到小康,甚至是富农或小地主的水平了。
而以刘姥姥当时的经济实力,给巧姐赎身或许并不简单,但是也不会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不信咱们就来分析一下:
刘姥姥到底从贾府得到了多少钱?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可你要是看不起人家刘姥姥那才是大错特错。
刘姥姥虽然没文化,没品味,大字不识一个,看似庸俗粗鄙,但她却凭借自己的人生大智慧成功改变命运,成为红楼梦里最大的赢家。
刘姥姥家一开始的时候是真穷,多年守寡,跟着女儿女婿过活。但他们也没什么大本事,只能务农为生,家里穷的冬天到了都没有钱过年了。
刘姥姥只好舍了老脸,鼓起勇气带着外孙子板儿叩响了贾府的大门。
这一次王夫人根本懒得搭理这种打秋风的穷亲戚,让王熙凤去打发。
王熙凤也不想理她,又怕她赖着不走,一顿哭穷之后,随手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
这二十两银子值多少钱呢?
贾府老爷们的小妾赵姨娘和周姨娘一个月的月例是二两银子
二十两几乎相当于贾府一个姨太太一年的收入,对于刘姥姥家更是意义非凡。
刘姥姥在二进荣国府的时拿螃蟹算过账,她说:
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所以第一次进贾府,刘姥姥就得到了他们家一年的收入。
换算成我们现在的生活标准,农村里一年收入再低也得两三万吧。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是去谢恩的,但她肯定也知道贾府不会让她空手走,说她没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她挑了自己家地里新鲜的瓜果蔬菜,都是“掐尖儿的”(捡的好的)来送给帮助他们家渡过难关的贾府。
这说明,到这个时候,刘姥姥家已经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温饱的生活,除了维持日常开支,还能有盈余。
贾府虽然败落了,但哪里瞧得上她这点东西,哪怕这已经是当时她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礼物了。
王熙凤也是从刘姥姥的回馈开始欣赏刘姥姥,总算拿正眼看她了。而且碰巧赶上贾母也很喜欢刘姥姥,当然贾母主要是为了炫富。
这样刘姥姥不仅逛了大观园,还凭借自己的智慧扮丑角讨人开心,讨得贾母开怀大笑,刘姥姥算是王夫人家拐弯抹角的亲戚,能讨老太太的欢心,自然给了王夫人天大的面子,众人也都为了逢迎逢迎贾母,给了她钱和东西。
所以这次刘姥姥临走,收获简直太大了。
可以这么说,如果她不来这一趟,她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见到这么多钱和东西。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带回来物品清单:一百零八两银子、两个笔锭如意锞子。
一百两银子不用说了,相当于刘姥姥家五年的收入,这点钱是王夫人给的,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块钱。
还有王熙凤给的八两。
贾母给了两个如意锞子,应该是个金的,相当于贾母也给了她二三十两银子。银的就显得太小气了,贾母虽送人的东西,不可能小气。
还有衣服和物品如下:
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两件袄儿、两条裙子、贾母衣服数件、鸳鸯衣服数件、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
御田粳米两斗、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
成窑茶盅一个(妙玉不要的那个)。
先说衣服:鸳鸯说这些衣服都是人们孝敬贾母的,贾母很多都没穿过。孝敬贾母的东西肯定都是上好的料子,精致的做工,又是全新的,就是当了也都很值钱。
所以贾母这些衣服,就是当了也得到百八十两银子。以刘姥姥的性格和身份,她是不可能也不习惯穿这么华贵的衣服的,所以肯定被当了换银子约100两左右。
所以贾母明面上没有给钱,但是给的东西绝对不比王夫人给钱少。
还有刘姥姥带回来的御田粳米,各种药物、布匹、针线,各种果子。
这些里面值钱的就是丹药和布匹了,贾府里用的药和布,怎么也得二三十两银子。
还有贾府里吃的粳米,也比普通人吃的贵一些,刘姥姥估计是舍不得吃的,估计也都给变卖换钱了。
总计这些七零八碎的也得五十两银子左右。
你看,这么算下来是不是很惊人:
王夫人100两、王熙凤8两,贾母20两、贾母衣服100两、其余约折合50两左右。
刘姥姥这两次去贾府带差不多300多两银子,按照她们家温饱水平的生活方式,就算啥也不干,躺着吃十来年年也可以过得很好。
但刘姥姥是个勤快聪明的人,她女儿女婿也勤快,他们不可能得了这些钱就坐吃山空,他们可能去做一些小买卖,或者买一些地,置办田产,从贫民变成富农,又成了地主,实现阶级跨越也说不定。
怪不得作者安排刘姥姥说“瘦死骆驼比马大”、“您老拔根汗毛比我们腰还粗”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妙玉的成窑小盖盅杯子究竟值多少钱?刘姥姥从贾府带回来的东西,还有一个最值钱的没有算,那就是妙玉的茶杯——成窑小盖盅。
妙玉是红楼梦里最大的隐形富豪,她炫富的方式就是通过茶杯。
作者专门用大篇幅描写了妙玉请宝玉和黛玉、宝钗一起喝茶的场面。
当时出现的茶具分别叫“分瓜瓟斝”和 “杏犀乔皿”分别是历史上超级大富豪王恺和苏轼用过的,还有一只妙玉自己用的“绿玉斗”,是贾府里也找不出的宝贝。
可见妙玉的茶具都是世间罕有、价值连城,有的简直高贵到不可描述。
因为妙玉是个洁癖重度患者,而且看不起乡下人。
所以她给贾母献茶的杯子,被刘姥姥喝了一口,她就嫌脏不要了,宝玉觉得这么好的好东西扔了太浪费,向她求了来送给了刘姥姥。
这个杯子就是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
据记载,成窑是明成化年间官窑烧制的一种瓷器,其中又以小件和五彩的最为名贵。
前几年被拍出2亿多的鸡缸杯,就是出自成窑。
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城隍庙开市在贯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陈设甚多。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余儿时尚不知珍重。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余为吐舌不能下。”也就是说,在当时一对成化酒杯,值上百两银子。
明朝的银子购买力比清朝大很多,一对成化杯在明朝可值50两,在清朝估价最少也有200两银子,这对于刘姥姥无疑是一大笔财富。
可见妙玉真是个富豪,200两银子说扔就要扔。
加上这个杯子,刘姥姥二进贾府得到了近500两银子,可以说是一大笔钱了。
土地的价格、富农的标准和巧姐的身价古代的房价和土地都不是高价物品。
以明朝嘉靖年间为例,据《山樵暇语》卷八记载:
弘治间,由是人惩其累,皆不肯置田,其价顿贱,往常十两一亩者,今止一二两,尚不欲买。江南之田,惟徽州极贵,一亩价值二三十两者,今亦不过五六两而已,亦无买主。
也就说一般的土地贵的时候才10两一亩,便宜的时候一二两没人买,江南徽州极好的土地最贵也就是二三十两一亩,便宜了五、六两银子就能买。
而清朝的土地就更为廉价。
按照这个土地价格,取个平均价就算十五两一亩地,那么第二次从贾府出来的刘姥姥就算买最贵最好的地,也能置办得起二三十亩。
假设刘姥姥拿出了一半的钱来买地,那也能买十多亩。
如果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生产工具,自己也种地,但是需要雇佣短工的话就算是富农。按照这个标准,刘姥姥一家完全可以轻松实现富农生活。
并且购买土地之后,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是可以变现的,所以刘姥姥一家的财富是不断积累的。
刘姥姥二进贾府距贾府败落也就差不多三年时间。
刘姥姥一家人勤劳简朴,不会浪费钱财,再有便是贾母嘱咐的,让她时常送些新鲜瓜菜来给贾府。
因而说不准除了书中写到的两回外刘姥姥还到贾府来过数次,贾府必然是不会让她空手回去的,所以救巧姐儿时候的刘姥姥的家底是比较厚实的。
再来看一下《红楼梦》里面人口的价格。
红楼梦书中描写的朝代背景并不明确,大概是明清两代。
其中,明代银子的购买力比清代高很多。
明代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因鸨儿欺李甲无钱,便发下话说只要出得三百两银子,杜十娘便可跟李甲而去。要知道杜十娘可是头牌花魁,300两可以看做是赎身的底价。
明末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的丈夫冒襄曾在《影梅庵忆语》记载,十九岁的董小宛赎身银为3千两。
《红楼梦》贾赦求娶鸳鸯不成,最后是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姑娘,花了八百两银子,以贾赦的身份地位和见识,这个女孩子必定色艺双绝的,差不多也是青楼买的。
巧姐被卖如烟花巷的时候年纪不大,娇生惯养的,既没什么才华也没什么技艺,姿色也不是绝顶美貌,但出身名门,气质肯定不差。大概率会被养起来,琴棋书画都请师父教,到年龄稍微大一点再接客,身价会比较高。
但是古代生活环境恶劣,又是在青楼那种地方,巧姐那样的女孩出身娇贵,年纪又小,身体又娇弱。《红楼梦》中巧姐每次出场几乎都会生病。经历了抄家的苦难,被卖入烟花巷的悲惨遭际之后,巧姐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揉搓,可能已经生病了。
青楼老鸨,钱没赚到,还要花钱给她看病,这样一个前途未知的姑娘,就算条件再好也不会被重视,因为很可能还没培养成功就会夭折。
这样的话青楼老鸨不仅挣不到钱,反而会赔钱了,所以如果有人肯花一大笔钱来为她赎身,她们也是很乐意的把巧姐送走。毕竟一个青楼姑娘一辈子可能也赚不到几百两。’
所以推测巧姐儿赎身的价钱也不会很高,少则两三百两,多则四五百两都是可能的。
综上所述,刘姥姥救巧姐,应该是动用了家里大部分的存款,甚至当了妙玉那个杯子,还变卖了一些当初置办的田产,废了不少功夫和心血,才得以成功,但要说倾家荡产应该也不至于。
其实花了多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家刘姥姥一个年迈的村妇能知恩图报,有这份仁义心肠才是最珍贵的正能量啊。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刘姥姥靠什么救回了巧姐,是妙玉那个价值不菲的成窑杯子吗?
刘姥姥救了巧姐儿用了多少钱。先看看她从贾府拿了多少东西。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其实一定不止三进,好处也不止记载那些,书中没写,我们就大概梳理下。一进荣国府,凤姐儿给了二十两银子一吊钱。二进荣国府就更多,王夫人给了白银一百两,布匹,粳米,平儿旧衣服等半炕东西。随后贾母房中,鸳鸯拿出的贾母和自己的几套衣服还有两个装笔锭如意的锞子的荷包。最后是宝玉送的妙玉的成窑盅子。
除了米药旧衣服刘姥姥可能留用外,其他都应该有价值。
首先银子120两。
这是最大一笔现金,足可以供刘姥姥一家什么不干用五六年的。而这笔钱的用途其实也有交代。王夫人就说或做小生意,或买几亩地。刘姥姥一家更可能是买地了。
其次是荷包,布匹类,贾母衣服这些东西。
这里最被忽略贵重的是贾母的两套衣服。鸳鸯“说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这里的众人最可能的是贾赦,贾政和贾珍,从每天他们孝敬的菜可知过年衣服也一定会有孝敬。而这样的衣服每一件都应该价值不菲。以现在一套名牌来算,这几件衣服加零七八碎起码也有一百两银子。这个刘姥姥一定舍不得穿都会典当了。折价也会有五六十两。
最后就是那只成窑盅子!
妙玉拿出来的茶具都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她给贾母献茶的成窑小盖盅自然不会差。成窑是明代成化年间官窑,成化瓷器一直是收藏界的珍品。前几年的那一只几个亿的鸡缸杯就是例子。而妙玉这个小盖盅盖碗一样,应该更好一点。刘姥姥拿着它,典当,最少也有一两百两银子。
可见,刘姥姥在贾府所得,至少有三五百两左右的银子。巧姐被卖最多也就三五百两银子左右。曹雪芹安排刘姥姥所得的价值,应该正对应巧姐儿所卖的身价。刘姥姥能将所得的所有拿出来救巧姐,也是义薄云天了。
巧姐儿判词的画是个美人在纺纱,可见生活条件并不好。红学公认巧姐最终嫁给了板儿,最终落户于农家,在纺纱也表明就姥姥家,一切归零,从新开始!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指正!
刘姥姥靠什么救回了巧姐,是妙玉那个价值不菲的成窑杯子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就是成窑杯子。
第二次来贾府的时候,王熙凤和王夫人都给了不少财物,毕竟还是有限的。
其中现银只有108两,并不算很多。
贾赦去买了个小妾,还花费了800两白银。
但刘姥姥家并不是生活不下去的赤贫,还算是普通农民,拿着这笔钱作为贴补,生活自然会更好了。
但后来巧姐被卖到妓院,虽然是小姑娘不能接客,只能唱曲价格低廉,但也不是几十两银子可以赎回的,最起码要一二百两白银,甚至二三百两。
毕竟巧姐母亲是大美女,父亲也是大帅哥,自己长相不会差,长大也是大美女,到时候恐怕可以卖上千两银子。
刘姥姥拿到那108两银子后,不可能一直留在家里,应该是买房子买地之类。
房子和地,仓促是卖不掉的,况且卖掉了也未必够用。
那么,其实刘姥姥最大的一笔钱,就是妙玉不要的那个成窑杯子了。
大家注意,妙玉的这些茶具都是极为高档的,也非常值钱。妙玉自己很牛逼的在贾宝玉面前说:你们家也找不出一个这样的杯子来!
而这个成窑杯子,又是妙玉拿给贾母用的,应该是最珍贵的。
成窑是指大明成化年间官窑的磁器,大部分都是珍品精品,非常值钱。
而既然妙玉拿给贾母用,就应该是极品中的极品了。
毕竟,后来妙玉随便拿出来和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喝茶的那几个茶具,都是价值连城的,甚至花费上千两银子都没处买去。
在同是明朝的万历年间,很普通的一对成窑杯子,就价值100两银子,每个杯子值50两。
今天,这些古董更是珍贵。
1999年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成窑的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917万港币的价格。
保守估计,妙玉的这个杯子至少值几百两银子。
而妙玉因刘姥姥喝过,就不要了,要丢掉。贾宝玉一时兴起,让人送给了刘姥姥。
可以说,这个杯子就是救下巧姐的关键。
萨沙猜测,刘姥姥很聪明,一直将这个杯子压箱底,用于万一出现大难时候救急救命用。
此刻,为了救回巧姐,刘姥姥应该将杯子卖了。这种珍惜的瓷器,其实很容易出手,因为无论南京还是北京,有钱有品位的大户人家多了去,大家都会抢购。
于是,刘姥姥拿这几百两银子,赎回了巧姐。
这里面不但有讲仁义的刘姥姥的功劳,也有贾宝玉无意中做的好事。
可见,平时多做些好事还是有好处的。
刘姥姥靠什么救回了巧姐,是妙玉那个价值不菲的成窑杯子吗?
巧姐是十二钗年龄最小的一钗,也是身份最为尊贵的一钗,父母亲均出于王家四大家族,而且父亲还是荣国府长房长孙。可《红楼梦》原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基调,贾家大厦后来倾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巧姐必然要遭遇一场灾难。
虽红楼未完,但万幸作者行文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很多人物的结局我们大致可以做个猜测?
关于众钗的结局,给出最明显的提示是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翻到的每个人的判词与听到的十二支《红楼梦曲》,巧姐亦在此中。我们先来看看她的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词中的画是一个美人坐在乡野村店纺绩。
再看她的红楼梦曲: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在这里,我们很容易了解到,巧姐在家族败落后被“狠舅奸兄”陷害。遇到了刘姓的恩人,这个恩人曾受过娘亲王熙凤的接济,因此以涌泉相报滴水之恩。而巧姐后来还成了以为靠纺绩度日的乡野村妇。
那么在贾府被抄家后,巧姐经历了什么?我想贾府被抄家时,以王熙凤之前的种种谋财害命,违法犯纪行为必然会被关押候审,贾琏自然难逃其咎。而平儿可能会被充当物品卖与他人,所以巧姐成了无依无靠之人。
不想屋漏偏逢连夜雨,王熙凤的弟弟王仁“忘仁”与贾蓉贪恋钱财,抛却骨肉之情,将巧姐卖到了烟花巷。至于为何这个奸兄是贾蓉?我想曹公安排板儿出场时贾蓉正好出现是有寓意的,板儿后来成为了巧姐的丈夫,而贾蓉确实那个卖她的人,当时王熙凤对两人的态度天壤之别,后面的情景才令人深思。再有贾蓉嫉恨王熙凤害死尤二姐一事,报仇在所难免。
那么巧姐被卖烟花巷时,是刘姥姥救她出来的吗?有电视剧拍此处时,讲述刘姥姥如何携带板儿找到城里,还精准的找到了青楼跟老鸨赎人,并很豪气冲天的道:“回去卖田,卖屋子”,这当然是很感人的场景,但深究起来,不太可能。
首先刘姥姥不会这么及时的得知巧姐被卖的消息,而知道的人如贾芸小红等人,不会选择去告诉刘姥姥,毕竟去求李纨,必定比刘姥姥凑效得多。其次,等刘姥姥从传言知道消息时,巧姐被卖多时,她一个乡下农妇要进那烟花柳巷找一个人,即便有钱也找不到人去问。
再次,刘姥姥的资产够赎人吗?刘姥姥第一次到贾府打秋风时,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刘姥姥回去后用来置办田地,次年便底气十足进城还礼,可知刘姥姥是个会经营日子的人。第二次回去后,刘姥姥的收获更多了,光王夫人给的银子就有一百两,王熙凤八两,贾母两个金锞子,加上衣物、药物、食物,算是满载而归,当然。还有妙玉嫌她用过脏而送给她的成窑杯。
我们可以想象刘姥姥回去后,继续置办田地,扩大耕种面积,说不定还可以雇佣一两个长工。等到巧姐被卖时,刘姥姥的家底也算小康了。再看看成窑杯,宝玉当时说道:“她买了也可以度日”,而刘姥姥一家一年的用度不过20两,成窑杯价值几何?据历史文献测算,大约一百两左右一对,也就是一只成窑杯才五十两左右。
那么,赎回巧姐要多少钱?关于人口买卖价格在之前便曾提及,贾赦强娶鸳鸯不成后花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叫嫣红的小妾。而那时刘姥姥要赎人,只有被人坐地起价的份,以这口成窑杯,大抵是救不了的。
至于巧姐后来如何成为板儿的妻子的,那是后话了。
刘姥姥靠什么救回了巧姐,是妙玉那个价值不菲的成窑杯子吗?
01
如果仅仅是那只成窑杯,刘姥姥是无法赎回巧姐的。刘姥姥还有一件更重要的神器,使得她千里救巧姐于水火之中。
巧姐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其判词为:“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旁边画着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贾府败落,舅舅和哥哥见钱眼开,把她卖了。刘姥姥这个村野老妪,因为曾受凤姐偶发善心接济了20两银子,答应王熙凤千里救巧姐。
考虑巧姐的特殊身份和被卖场所 ,刘姥姥赎回巧姐要费的银子绝不会少于几百甚至上千两,刘姥姥要从哪里筹措出这笔巨款呢?不仅仅是妙玉那只成窑杯。
当时刘姥姥带板儿到了瓜洲,也找到了巧姐,银子不够只是物质条件,而刘姥姥一个年近八十的村妇,那种知恩图报的侠肝义胆才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这份报恩之心,再多的成窑杯也救不回巧姐。
当年,凤姐对前来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没有因为不认识、身份低微而视而不见。那会是她当家,即使她拒人千里之外、不向王夫人汇报也无妨。但是,凤姐接济了刘姥姥20两银子。
来年春天,刘姥姥带着几口袋的新鲜蔬果,来报答贾府的恩情。向凤姐告别的时候,刚好遇上凤姐的女儿生病。凤姐让见多识广、头脑灵活的刘姥姥给女儿起个名字。
02刘姥姥先是问了生日,然后用“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之法为她取名。
“就叫他巧哥儿好……姑奶奶若依了我这名字,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儿来。”
所以说,无论从判词、刘姥姥的性格特征、巧姐名字由来、巧姐与板儿信物的交换等等,巧姐和刘姥姥一家都有着隔不断的联系。
当时贾府被抄家是轰动京城乃至乡村的大事。知恩图报的刘姥姥一定不会置身事外, 他带着板儿,去找巧姐。不想屋漏偏逢连夜雨,王熙凤的弟弟王仁“忘仁”与贾蓉贪恋钱财,抛却骨肉之情,将巧姐卖到了烟H巷。
87版《红楼梦》,在瓜州,鸨子让刘姥姥赶紧回凑钱,刘姥姥哭着说:“回家,卖房卖地。”
因为贾府当年的资助,刘姥姥一家应该过的非常不错了。她手里应该有余钱,甚至卖了当初置办的田产和贾府送她的各种金银 。
现在我们来说说那个成窑杯,这是刘姥姥二进贾府所得最有价值的东西,被她使用而被妙玉嫌弃,转而由宝玉送给她的成窑五彩小盖盅。
03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众人在栊翠庵喝茶,妙玉给众人的茶具就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她给贾母用的,是规格高过众人的成窑五彩小盖盅。
原文这样写道: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那一刻见过多少大场面的贾母,不会料到,随手递给刘姥姥的这杯茶,在以后间接地改变了她孙女的命运。而宝玉也不会想到,他借花献佛给刘姥姥的这只杯子,日后是如何救了她那位命运多舛的大侄女。
成窑五彩盅到底能值多少钱呢?在今天当然是无价之宝。红学前辈周汝昌所著《红楼梦的真故事》里,提到过这个杯子: “成窑杯是何物事?说来倒也并非麟之角凤之毛,不过是大明成化年官窑制造的茶碗罢了。可是那茶碗却名贵极了。”
据晚年专搞文物研究的沈从文先生致周汝昌的一封信中写道:“至于其他如成窑杯、雕填漆盘,多是常见实物。但也有一点重要,即成窑杯在晚明即十分值钱,一对值百两银子。
04有关这个汝窑瓷器,在荣国府里至少是有三件的:探春屋里的汝窑花囊、凤姐屋里的汝窑盘子、王夫人屋里的汝窑美人斛。可是这种成化窑瓷器,荣国府里好像一次也没有出现过
所以说,刘姥姥救巧姐,靠的是那个成窑杯,两个笔锭如意,可能还会卖房卖地。最重要的,还有刘姥姥这个朴实的农村人身上那份知恩图报的心意。
令人感叹的是,贾府无意中随手施恩于人,最后却挽救于自家后代于水火之中。而这样的机缘巧合,在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凄凉里,给读者送来丝丝真情和温暖。
因了刘姥姥,巧姐最后嫁给了板儿,从贾家的宦府千金,变为“荒村野店”的纺绩村妇,这也是《红楼梦》众多女儿中结局最好的一个了。
曹公让她在一个普通百姓家里平安、踏实地生活,通过巧姐与板儿“男耕女织”的田舍乡居生活,寄寓了作者追求田园生活的愿望。
本文资料来源: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人文社120回《红楼梦》
刘姥姥靠什么救回了巧姐,是妙玉那个价值不菲的成窑杯子吗?
《红楼梦》里讲的是因果循环。刘姥姥救巧姐的钱,一定是用贾家资助的钱,钱生钱得来的。不会是用妙玉的成窑杯。
巧姐的判词是“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她的红楼梦曲是“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积得陰功”。
因此说,刘姥姥救巧姐是王熙凤接济刘姥姥积阴德的结果,和妙玉的杯子没有关系。
刘姥姥不懂成窑杯的价值,只是把它当做贾府的公子哥给的一件普通礼物,日常使用。
刘姥姥哪里来的,救巧姐的一大笔钱呢?
1、辛勤劳作挣来的。
刘姥姥是一个不墨守成规的老太太。她曾经告诉女婿:"也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她还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农民,他也经历过富裕的生活,有些见识,有一点点人脉。
当刘姥姥两荣国府,得到了荣国府的资助后,刘姥姥和女婿有了启动资金,他们买房置地,春种秋收,辛勤劳作。也许还会把地里的收成拿到集市上卖,挣一笔钱。日积月累也积攒了一些家当,成为小康之家。
2、卖地得来的。农民有钱就会买地,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都靠土地。因此刘姥姥和女婿狗儿利用贾府的资助买了一些土地,土地收获去掉吃穿用后剩下的一些钱,他们继续买地,就这样滚雪球一样,他们买了一些土地。成了乡下土财主。
救巧姐需要白花花的银子,刘姥姥家里的现银不够救巧姐,她便求李纨帮忙,可是李纨拒绝帮忙。刘姥姥想到了变卖土地。
当然了刘姥姥救巧姐纯粹是为了报恩,但是家是女婿狗儿的,她不能做主,卖狗儿家的土地来救巧姐。于是刘姥姥想到了让巧姐嫁给板儿的办法,为了救儿媳妇卖地,狗儿只能同意。
于是刘姥姥拿着家里的现银和卖地的钱,救出了巧姐。
至于妙玉的那个成窑杯子的因果,也许是这样的。
某个下雨的日子,刘姥姥去城里,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肮脏的女子,站在屋檐下用手接房檐滴下的雨水喝,刘姥姥不忍心,便从包袱把成窑杯拿出来,给了这个女子。这名女子看到杯子后惊呆了,她打量了一会儿刘姥姥后,一言不发的走进雨里。这个女子就是当初那个有洁癖的妙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