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带的两把刀真的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不然!

对日本战国历史有研究的人,都知道。

武士的武器其实远远不止2把刀。

作为职业军人,武士往往携带很多武器。

大家看过电影《罗生门》吗?那个窝囊猥琐的武士,就带着弓箭、长刀,他的冷血妻子带着匕首。

其实,在战场上,很多武士是拿着长枪作战的。

然而,武士的作战并不仅仅是野外战场,也包括室内,比如城堡内的近战格斗。

这种情况下,长刀的长度太大,很难舞动,相反胁差就很适合这种作战。

其实胁差并不短,只是比长刀短,但比匕首还要要长多了。

同时,武士并不是到哪里都带着长刀。

因为携带长刀并不方便,比如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去别的大名那里拜访,原则上要将长刀卸下,以表示礼貌。

此时胁差就成为武士唯一的自卫武器,用于自卫。

到了江户幕府时代,就将胁差规定为武士的标准装备。

说通俗点,胁差是用来自卫的短一些的刀。

其实,切腹最初并不是用胁差,而是用短刀。

短刀的长度比胁差要短,人可以正好握住刀柄直接切腹。

因胁差长度较长,所以切腹很不方便,必须用布包裹刀刃,武士握住刀刃然后切腹,而不是握住刀柄。

短刀的作用其实也不是专业切腹,而是贴身肉搏的刺穿盔甲和敌人喉咙,是所谓的最后武器。

但武士往往不会携带这么多刀,通常就是一把长刀和一把胁差。

那么,切腹的时候武士往往就只能用不合适的胁差了。

其实,武士切腹在大部分时候都只是个形式。无论刀合适不合适,只要往肚子上比划,有的刺进去,有的干脆没刺进去。后面的助手就将切腹者砍头了。

日本武士带的两把刀真的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吗?

关于日本武士带两把刀的事情,我在之前也已经关注到了,只是经过实际的询问和史料查找,发现日本历史学界对这个说法也是“模棱两可”。某日本原文是这样说的:

戦闘で刃が欠けたときの予備、敵を切り脂が付着して切れなくなったときの予備、組打ち用、倒した敵の首を取るため、自害用などの説があります。

战斗中作为残缺刀的预备,主刀附着了“脂肪”以后就无法切动敌人;也有作为二刀流组合、切除敌人首级、自裁(包括切腹)等说法。

从上述可以看到,日本人对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有下面的几点:

  • 第二把刀(一般为短刀)作为预备(第一把长刀无法使用时,切换成短刀)

  • 二刀流(即有人专门采用2把刀战斗,比如海贼王里面“绿藻头”的三刀流)

  • 切除敌人首级(长刀用来战斗,短刀用来切除首级)

  • 自裁(这个就和题主说的有些类似,但是日本自裁并非只有切腹)

我的看法

这里只是从我对日本武士和历史的理解进行一下自己的猜想,原本日本武士使用的刀叫做“太刀”,是一种很长很大的刀,在日本合战(战争)的时候,往往采用长刀将敌人斩落马下或者通过长刀将敌人逼退到进退两难的地步,然后使用短刀(第二把刀叫做,脇差),刺向敌人的喉咙或者腋下以作为最后“杀招”。所以,在战场上较为实用的是短刀,也就是第二把刀。但是,这种作战的方法是在日本平安时代前后,太刀其实很长很长,大概超过一米,所以无法放在腰间。

于是就进化出来了一种叫做“打刀”的刀具,大概在安土桃山时代,日本集团战役的时候,逐渐采用较为灵活的打刀代替太刀。同样会配备一把胁差,而此时胁差的用法有一部分于打刀重合,所以其作用也发生了转变。当使用的打刀无法战斗时,同样会使用胁差进行战斗,或者做其他事情。根据情况和人不同,使用胁差的方式也不相同,所以才会出现开头所讲的“五花八门”的使用方式。

结束语

在丰臣秀吉以后,逐渐统一了佩刀的方式,从实际到绘画,所有的武士统一两把刀。而到了日本江户时代,更是统一了长度,打刀为二尺三寸,胁差为一尺五到一尺七寸。不过此时这种佩戴方式已经失去了实用性,只是作为武士的一种装饰,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已。(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的理解)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制造业“晚节末路”:真的只能沦为下游供应商?》

《雷克萨斯豪车随意换!丰田即将推行新业务,汽车界变革来临》

《年年亏钱,索尼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背后是老谋深算》

日本武士带的两把刀真的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吗?

如果是两把刀的话,一长一短两把刀都可以用来刨腹,也都可以用来对敌。

尤其是近身的时候短刀防御比较方便。

再说切腹,切腹的话就是先用短刀切,然后后面有介错人用长刀一刀砍断脑袋。

日本武士带的两把刀真的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吗?

并不是这样,小的是介错,用来切肚子

日本武士带的两把刀真的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吗?

并不是。。。真正打起来的时候,也没有那时间去切腹。。。

日本武士带的两把刀真的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吗?

好象都弄错了,用于切腹的叫怀剑。

为什么不是胁差?因为胁差还是太长了,长的有80cm左右,你试一下能握住对准肚子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