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兵败如山倒,14万最精锐卫队最后为何溃不成军?

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军队不但腐败,还按照跟萨达姆的亲近程度,分了三六九等(不同于常规的任务分类)。头等是共和国特别卫队,待遇好,地位高,装备精良;第二等是萨达姆敢死队,待遇等各方面稍逊前者;第三等是一般正规部队,待遇和地位低,他们的收入只有前面两支队伍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军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还不被萨达姆信任,,整天过的提心吊胆的,部队装备也差。

这就如同我工作的学校,有事业编制、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三种类型的老师,待遇也自然也有明显差距。然而,事业编不乏专科学历,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劳务派遣反倒都是清一色的硕博研究生。难道指望劳务派遣的老师们和事业编的老师一样程度的热爱学校,崇敬伟大的学院领导吗?

正应了咱们常说的那样“不患寡而患不均”,待遇上的明显差别,让这些部队在某种程度上互相仇视,更别提什么协同作战了。

加上美国从海湾战争开始,十几年如一日的渗透,搞离间、心理战,还有长期的国际经济制裁与武器禁运政策,伊拉克已经濒临国家经济崩溃、信念崩溃,民心、军心崩溃的边缘。此情此景下,更让那些不太受待见的军队感到跟着萨达姆实在没有出路,不如在美军的利诱下见好就收。

更恶劣的是,萨达姆搞帮派政治,动不动就把认为不乖和“疑似不乖”的军官和其手下的士兵“血洗”一场,让整个伊拉克军队系统人人自危,派系间缺乏团结。那些在镜头前宣誓效忠,要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萨达姆和伊拉克的忠君爱国的彪悍官兵们,实际上,私下里早就各怀鬼胎,不少人觉得,美军过来也就是“改朝换代”,犯不着为萨达姆家族王朝往死里拼命。比如,驻守伊叙边境安巴尔省的伊拉克陆军西部战区司令,因为被排挤,早就暗中不满,坐等美军压境,没开一枪,就直接领着部下集体投降了。

祖哈伊·塔利伯·阿伯德·萨塔尔,伊拉克军事情报局局长,出身于忠于萨达姆的一个邻近部族,2003年4月23日主动找到巴格达的美军去投降。诸如此类的不战而降的事件,简直是数也数不清。

这导致,战争开始时,在美军的现代立体化战术下,缺乏某种情怀的伊拉克军方指挥立马陷入混乱。受困于美军的电子干扰,有的部队联系不到上级,左等右没有指令,干脆就直接投降算了。甚至一部分伊拉克空军军官被收买,把战斗机故意藏了起来,许多防空部队得到的命令是不要打开雷达,主动让出了制空权。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萨达姆最为得意的炮兵部队的战斗能力根本就没机会发挥,望着手头老旧的军备,也觉得没什么抵抗的大劲,随大流,军官带着属下部队也直接降了。

实际上,成建制的投降方面,也有萨达姆他老人家的战术失误。鉴于海湾战争大规模集结而遭到重创的教训,已经彻底失去制空权的萨达姆为了避免电讯联络暴露目标和意图,只得把权力层层下放,命令部队以连、排为单位“”。但是,由于军心涣散,装备落后,加之大轰炸起到了“震慑”效果,“斩首行动”产生了分化作用,化整为零的伊军官兵队伍往往会自动弃甲溃散。  

就这样,伊拉克40万大军,开战的头两周就迅速崩溃。

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号称14万的“共和国卫队”呢,这可是萨达姆的亲卫军,从他老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死忠”,竟然也没打上几枪,就离奇消失。其中缘由,至今众说纷纭。

其实,开战之初,共和国卫队曾被萨达姆给予厚望。萨达姆一直信心满满的吵吵着要用巷战的形式对抗,指的就是要让共和国卫队利用主场优势,在近身战中“教训”美军。

(早先计划中的首都防务安排,共和国卫队是主角)

因此,原本计划首都巴格达就是由共和国卫队保卫的。但随着战争出乎意料的进展,普通正规部队几乎都降了,大量的敢死队也不知道跑哪去了,萨达姆只得分散兵力,派遣了四个共和国卫队师(巴格达师,麦地那师,纳布查得乃扎师,汉姆莫拉比师)跑到巴格达南方构筑了两道弧形防线。

结果,大部分共和国卫队以已之短攻敌之长,在几天内就被打到溃不成军,也降了,美军顺势直逼巴格达。更糟心的是,萨达姆最信赖的表兄弟、负责守卫巴格达的共和国特别卫队司令马希尔·苏菲安·提克里蒂,在拿了美方2500万美金后,带着共和国特别卫队将军阿里·阿卜杜勒·拉希德和情报部门负责人塔希尔·贾利勒·哈巴什一起“组团”投降美军。

这样,丧失了共和国卫队防守的巴格达,只剩一些常规部队和民兵志愿者与美军展开巷战,针对美军的信息化作战模式,他们毫无应对经验。于是,巴格达很快就被美军攻克,想看一场惨烈“恶战”开开眼的全球吃瓜群众们,都大失所望。

而此时,号称要在首都是坚持打巷战,重创美军的共和国卫队们,除了麦地那师表现出了阿拉伯人血战的英勇外,其余的几乎早已经不见踪影。

据多年后的资料显示,号称异常强悍的共和国卫队,只是“外强中干”,内部非常腐败,面对金钱或者其他的利诱很容易败下阵来。美国曾经通过这一点,在战前用间谍已经大规模收买了不少共和国卫队的将领。

更让人震惊的是,面对美国的威逼利诱,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中的六个师中,除了“麦地那师”外,五个在稍稍交锋后,都全部选择放下武器接受了美国的“招安”;而作为对不接受“招安”的“麦地那师”的“报复”,这支唯一体现了阿拉伯式的英勇的部队,几乎被美军全歼。

(美军正在搜查被炸成渣渣的麦地那师指挥点)

只能说,萨达姆对伊拉克军队的武器建设和思想建设做的都不到位,以至于到了节骨眼上,号称的14万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也就是一群见钱眼开的乌合之众,一击即溃。

不过,这只是短期看的结论。近些年来,又有人指出,其实这是萨达姆他老人家的“大智慧”。化整为零的做法并非是发神经,而在暗渡陈仓,将大本营和精锐部队转移到提克里特等地区。面临硬碰硬有绝对劣势的情形,不如把实力暗藏于民间,以备将来跟美军打游击战、消耗战。

发展到现在,貌似还真有些道理。虽然美军只用了阵亡139人,事故死亡123人的代价就取得了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但接下来的十多年,却陷入了战后泥潭。大批伊拉克士兵和前情报部门官员组成了反美武装,其中一些人还跟极端分子结合,搞出来个反人类的伊拉克伊斯兰国,祸乱全球。这导致美军在后萨达姆时代,又陆续阵亡了近5000人,时间越长,越感觉不知所措。

萨达姆兵败如山倒,14万最精锐卫队最后为何溃不成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伊拉克军队不愿意为萨达姆送死。

美军在攻打伊拉克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战宣传。

美军将萨达姆以及复兴党的种种内幕公开,暴露在伊拉克军人面前。

其实,即便没有美军的这些揭露,军人也不愿意支持萨达姆。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进行制裁,要求萨达姆下台。

萨达姆为了自己的权力,死撑了10多年。

期间整个国家一塌糊涂,缺吃少穿,缺医少药,几乎崩溃。即便是军人,以往在伊拉克是收入很高的职业,此时也只能拿到几美元的月薪,只能买二三斤羊肉而已。

伊拉克的女人并不出去工作,阿拉伯人又喜欢生孩子,等于一大家人就靠这点钱支持,基本活不下去。  

相反,萨达姆家族和复兴党高层一样骄奢淫逸。据一些美国业内人士分析,萨达姆家族的财产保守估计在70亿到100亿美元之间。而萨达姆被捕后,也曾承认说,自己整个家族的财富大约有400亿美元之多。

后来美国攻占巴格达,在几处民房的狗窝里,发现萨达姆丢弃的美钞现金就有8亿。

萨达姆无视人民痛苦,甚至通过武力镇压反对的老百姓。

甚至在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还在要求萨达姆和家人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就可以停止攻击,但萨达姆不予理会。

到美军进攻之前,伊拉克人民早已受尽了穷困,没有人愿意支持萨达姆,包括军人。

第二,实力悬殊,没办法作战。

在10多年前,伊拉克军事力量非常强大,是阿拉伯世界第一。

西方评估,认为当时伊拉克军队大体相当于华约二线军队。

然而,这样的伊拉克军队也被美军一锤子砸烂。后期,伊拉克军队丢弃重武器,徒步逃走或者直接投降。

十多年后,伊拉克军队空军几乎没了,陆军重武器不是被击毁就是老旧到报废,实力还不到当年二三成。

相反,美军实力却有极大提高。比如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仅占8%,此次超过80%。

十多年尚且打成如此,现在还怎么做战?

谁愿意去送死?

第三,萨达姆先开溜了。

2003年3月20日第二次海湾战争刚刚开打,美军第一波就进行斩首袭击。

萨达姆当天就逃走了,从此音讯全无。

失去领袖的伊拉克军队,基本没有发生过激烈抵抗,闻风而逃。

联军基本是行军,作战也只是零星的。

美军地面部队在战争初期可以长驱直入,一路无阻地直抵巴格达城下。并且在初期以每小时30-40公里的速度推进,到第四日清晨已经向北推进240公里。

整个战争中,美军和英军只伤亡100多人。

萨达姆兵败如山倒,14万最精锐卫队最后为何溃不成军?

世界上曾有两个国家都自诩为第三军事强国,其最终结果都被别人啪啪啪无情地煽脸了,伊拉克就是其中之一,号称有百万大军,结果都没坚持多少时间,其军队都似人间消失了,事实上外界并未看到伊拉克军队在战场上陈尸遍野。

那么,伊拉克军队特别是其中的14万所谓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为何会溃不成军,一触即溃,消失得无影无踪,伊拉克当年迎战美军的进攻,确实让外界大跌眼镜,也让国内的军事评论员断言美军将陷入伊拉克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不能自拔成了人间笑话。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是最精锐的战斗部队确实没错,但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主要打击的就是这支部队,其实共和国卫队的损失非常大,03年的战争打响以后,又是这支部队遭到了极为猛烈的打击,巡航导弹和攻击机轮番轰炸,战损极其严重,在美军攻入伊拉克本土时,事实上共和国卫队的抵抗并不强烈,出乎了所有外界的意料,美军却对此心知肚明。

原来,除了猛烈的巡航导弹攻击,以及攻击机轰炸以外,美军在开战以前,中情局包括安插在伊拉克内部的第五纵队,早就对共和国卫队的中高级指挥官进行了策反,许以美元美色和高官厚禄,由此当美军攻入伊拉克本土时,几乎未遇到有效的顽强低抗,所谓的共和国卫队早就成鸟兽散了,要么就直接投降了美军,美军自然势如破竹,单刀直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在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8个师中,只有其中的一个师抵抗稍微强烈,但在收尾时却被打残了,其余的师要么压根没出现,要么就化整为零了,伊拉克账面上尽管有许多军队,但是真正抵抗美军作战的其实并不多,所以美军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的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行动,以美军进展顺利占领伊拉克全境而告结束,数月以后,美军又顺利抓获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并对其送上了绞刑架。

萨达姆兵败如山倒,14万最精锐卫队最后为何溃不成军?

伊拉克战争时,号称30余万伊拉克军,包括14万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大部分未经一战即“人间蒸发”。

不必急着质疑当时的伊拉克军队。因为那不怎么关我们的事。

我们更应该看看:美英是如何瓦解伊拉克军队,“少战而屈人之兵”的。

瓦解

在美英军攻入巴格达之前,除了伊拉克陆军第51机步师和在巴格达以南抵抗几日的共和国卫队2个师(“巴格达师”和“麦地那师”)外,没有伊拉克师级建制单位大规模参战的纪录。

因此,当时,我们国内有许多专家讨论:伊拉克的主力去哪里呢?

当时,国内不少专家认为:伊拉克军队这是保存实力,暂切蛰伏,或准备“化整为零”打游击,或准备反击。好像好戏还没开始的感觉。

如今,将近20年过去了,“蛰伏的伊拉克主力”好像还是没有冒出来(总不是那些爆炸吧)···

显然,当时的伊拉克军队,是“瓦解”了。而我国一些专家当时并没有留意到美军的新型作战方式:大规模心理战。

心理战,古已有之。

但是,美军将来心理战发挥到了新高度。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中进行心理战部队达到了7万多人!其中,陆军心理战部队包括一个现役心理战大队(第4心理战大队)和3个后备役心理战大队,共有12个心理战营、22个心理战连,此外,美军海空军的特种作战司令部下也编有心理战部队。

伊拉克军队,正是在美军的“震慑与畏惧”下瓦解的。

战前:“解决”为何而战,如何逃跑的问题

为何而战?是军队的灵魂问题。

战前,伊拉克军队的这个灵魂问题被美军心理战部队“解决”了。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的4个月前的2002年12月12日,美军的心理战部队就投入对伊拉克的作战了。

美军的心理战流程极为狡猾。

1、发布“秘闻”,妖魔化萨达姆等人。

一上来就劝降,是没有人听的。

所以,美国的EC-130E只是铺天盖地地发布一些“秘闻”。

其中包括了:萨达姆及其子女的私生活、官员腐败”秘闻“、萨达姆“秘密”屠杀与“邪恶计划”···

2、伪装成伊拉克电台,散布假消息。

美军还制作了一些“巴格达风格”的节目,伪装成伊拉克官方电台、电视台。

然后,通过电子战手段,将这些节目插入到伊拉克的电视台、电台,散布假消息,激化对萨达姆的愤怒。

3、号召“不战”。

到战争爆发前,美军开始直接指出:美军此来,唯一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解放”伊拉克人民,希望伊拉克军队、人民不要战!

4、“逃生指南”。

战争即将爆发,美军还“贴心”地开创了一个“逃生指南”栏目。

其中,美军热心帮助伊拉克士兵提出了各种“保护好自己”的办法。

比如,坦克部队只要把炮口朝下,美军就不会炸你们!比如,拿着传单找美军,美军会保护你等等。

拉拢、收买、威胁军官

美军在特工的帮助下,了解到了军官使用手机的习惯、电子邮箱、个人立场等信息。

军官们会不断收到电子邮件,告诉他们“要考虑家人的安全”。同时表示:如果你能提供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消息,重赏!

随后,军官们会收到短信,告诉他:请不要为萨达姆卖命,我们会重赏!

然后,不管军官有没有回复,他都会收到一笔美金。

如此,即便军官铁心为萨达姆效力,也会因为这一连串的事而难以消除嫌疑。

此后,被美军划分为“可以拉拢”类别的军官,会看到美国特工的登门拜访以及···携带来的美金。

通过各种手段,美军拉拢了一些伊拉克军官。其中,巴格达卫戍部队司令也已经被收买!

想打也打不了

尽管美军心理战部组织得很有条理,但是,战争爆发之时,伊拉克依然有很强的抗美意志。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前几天,每天都有数百名在外伊拉克人回国。

据约旦海关统计,只在战争爆发的前2天,就有626名伊拉克人回国,参加“保卫祖国”。

而从美英军在巴士拉等地遭遇的抵抗看,战争爆发之初,伊拉克军队仍有一定战斗力和战斗决心。

在战争爆发后一周内,伊拉克没有出现大规模投降、高管叛逃等现像。

因此,只靠甜言蜜语是不够的,还要“震慑与畏惧”。

很快,伊拉克人发现:他们想打也打不了!

由于美英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伊拉克军队根本无法调动。

曾经有部队利用沙尘暴机动,但途中仍然被美军空军歼灭!

因此,除了驻扎于美英军进军巴格达途中的部队外,其他部队,即使想打,也打不了!

因此,在美军进军巴格达途中,大部分分散驻扎于其他地区的伊拉克军队,“想打也打不了”,发挥不了作用。

然而,更令伊拉克军队绝望的还在后面。

震慑与畏惧

美军干扰、控制伊拉克的电视台、电台,发布的信息更令人绝望。

所有有利于萨达姆的信息全部被电子战屏蔽了。

电视反复播放2种画面:

1、美军的飞机像打游戏一样,轻松击毁伊拉克的军队。伊拉克军队如待宰羔羊,毫无还手之力。

2、美军给经过地区的伊拉克人民提供救济,展现出解放者的形象。

电台反复播放3种“可靠消息”:

1、萨达姆及其高官已经被炸死,伊拉克人民已经“解放”了!

2、控诉萨达姆政权,感谢美军。

3、温馨提示:如何逃跑?

而在地面,遍地都是传单。

美军投放了3000万传单,超过了伊拉克人口!

传单中,既有控诉萨达姆政权的,也有宣扬美军此来“只为推翻萨达姆”的,“指导”伊拉克士兵逃跑的。

而在美军攻克巴格达后,“推倒萨达姆雕像”的大片,更是极富冲击力地展现在各种电视画面中!

试问,对于一个伊拉克士兵来说:抵抗,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抵抗,只为一个已经倒台的“邪恶”领导人;抵抗,只为抵抗一个伊拉克人民的“解放者”···

伊拉克军队,就此瓦解。

此后,尽管一些伊拉克人仍然以各种手段袭击、反抗,但是,成建制、成规模的抵抗已经结束了。

萨达姆军队的崩溃,自然有萨达姆政权本身的问题。

不过,美英军“震慑与畏惧”的作战思想,心理战的作战思想,更值得重视。

萨达姆兵败如山倒,14万最精锐卫队最后为何溃不成军?

萨达姆这位伊拉克之王实力最巅峰的时候,手下曾坐拥了近百万雄兵,这百万雄兵大多数装备着从苏联和我们手中购买而来的武器,战斗力在所有中东国家中算是最为强悍的。

而在萨达姆这百万雄军之中,有一支部队的实力是最为精锐的,这支部队就是伊拉克曾经的共和国卫队。

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

共和国卫队最开始的时候士兵人数并不是很多,只有一个师的编制,最开始是被萨达姆开创出来保护自己以及伊拉克各高官们安全的。

作为萨达姆用来保护自己安全、巩固自己权力的工具,共和国卫队的士兵选拔非常特殊,如果想要加入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想要成为共和国卫队的一名士兵,首先最重要的条件必须得是萨达姆的老乡、是伊拉克逊尼派出身的人才可以。

众所周知,伊拉克是由两个派系构建而成的,这两个教派就是逊尼派和什叶派。

在萨达姆当权的时候,伊拉克人口最多的派别是什叶派,单就人口来说,逊尼派是处于劣势之中的。

不过由于萨达姆是逊尼派出身的,因此他自然就更加偏向于逊尼派,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的就是逊尼派。

在伊拉克的百万雄兵中,既有什叶派的人,也有逊尼派的人,他们互相之间在军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共和国卫队因为被萨达姆寄予了厚望、被萨达姆当成了核心嫡系部队来培养,所以在挑选人员的时候就设置了限制,只允许萨达姆出身的逊尼派人进入。

至于这支核心部队的军官将领,刚大多数是由萨达姆的一些亲戚或者极为信任的人充任,这支军队的最高长官直接就是由萨达姆的儿子担任。

共和国卫队最开始的时候虽然只有一支师的军力,但是接下来随着两伊战争的爆发、随着萨达姆加大力度地支持扩张,这支共和国卫队在最巅峰的时候一度扩张到了7个师、14万人的庞大规模。

除了军队士兵人数之外,共和国卫队所装备的武器也极为不俗,这14万人的部队总共装备了萨达姆花费数百亿美元从各大武器出口国购买而来的先进武器。

单纯从装备的武器来说,共和国卫队的武器远远超出了其它伊拉克军队所装备的武器。

相形对比下,共和国卫队的武器就相当于殒铁宝剑,其他普通军队的武器则就相当于普通生铁打造而成的剑,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萨达姆一生所经历的重要战争

萨达姆的一生打过不少战争,其中第一场最重大的战争就是他和伊朗互相之间展开的两伊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不算输,但是从入侵者的角度上来说,他最终没取得什么收获实际上也跟输差不多了。

第二场比较重大的战争就是对邻国科威特展开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萨达姆手下的军队取得了轻松的胜利,没耗费太多精力就把科威特给完全占领了下来。

而在第三、第四场比较重大的战争中,他的结局是惨败的,正是因为这两场战争的爆发,从而敲响了他的丧钟。

这第三、第四场战争分别就是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

萨达姆在海湾战争中的大败

这两场战争中的敌人都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联军,其中海湾战争爆发在科威特战争之后,在萨达姆攻打了科威特之后,美国等西方联军为了把萨达姆从科威特驱逐出去,他们就和萨达姆爆发了海湾战争。

原本在和美国开打之前,萨达姆一直满心以为自己武器精锐的部队可以和美国周旋一番,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把他从这种幻想中强行拔离了开来。

在海湾战争中,无论是萨达姆那大几十万普通军队还是他花费巨资打造的共和国卫队都不是西方联军的一合之敌,在美国等军队的攻击下,他们根本就没来不及对美国人进行太多抵抗,就很快被美国人打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

如果要说萨达姆这几十万普通军队和十几万卫队为何在西方联军的进攻下溃不成军,主要原因就是武器的差距以及美国人首度展开的电子信息战打法。

伊拉克本身是不具备武器制造能力的,他们的军队之所以能有这么精锐的武器,主要是他们靠卖石油赚了不少钱、同时又舍得花重金从其他国家购买武器,因此才装备了那么多先进的武器。

在伊拉克购买的武器中,最先进的武器当属从苏联购买而来的武器。

而在90年代的时候,美国所研究、制造出来的武器本身就比苏联精锐、强大了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那从苏联购买来、算不得苏联最顶尖行列的武器,就更不可能和美国人的武器相比了。

在彼此之间巨大的武器差距下,萨达姆的部队在海湾战争中遭遇失败是并不奇怪的。

还没等萨达姆的军队反应过来,美国就带领着一众小弟摧毁了伊拉克的雷达及通信系统,随即在强悍空军的配合下,轻轻松松就把萨达姆的军队打得翻不过身来、帮科威特把萨达姆的入侵部队赶回了伊拉克。

萨达姆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大败

而在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了十几年时间的封锁,在这十几年时间中,伊拉克一直卖不出去石油,也无法从国外购买武器来补充自己在海湾战争中损耗严重的武器装备。

因此当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候,萨达姆手下军队的武器装备实际上还比不过十几年前海湾战争爆发的时候。

十几年前他们整装待发都不是美国人的一合之敌,更何况是十几年后武器装备损失、破旧了不少的他们呢?

这时候他们就更加不是美国人的对手了。

在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时候,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和其他普通军队还没来得及进行太多的抵抗,就直接沦陷在了美国人的炮火下,萨达姆本人也在巨大的危机下,选择席卷了十亿美金现钞四处躲藏了起来。

所以说这就是萨达姆的14万卫队之所以会溃不成军的原因,这14万卫队的战斗力在中东虽然算得上是强悍,但是面对着美国压倒性的武器,他们的强悍实际上就跟玩笑一样不值一提。

萨达姆兵败如山倒,14万最精锐卫队最后为何溃不成军?

当初萨达姆敢于入侵科威特,敢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各种警告威慑下仍然我行我素,主要是因为萨达姆对于伊拉克军队的作战实力有迷之自信。在海湾战争前,伊拉克陆军的总人数达到100万人之多,装备有大量苏制先进武器装备,特别是萨达姆对他的12个共和国卫队师非常有信心,后者属于伊拉克陆军的王牌部队,优先装备有T-72主战坦克、BMP-1战车等先进装备,在两伊战争和入侵科威特的作战行动中战功卓著。

不过,在多国部队发起的“沙漠军刀”地面进攻行动中,伊拉克引以为豪的地面部队在100个小时内就被击溃,作战中伊拉克有40个师内重创,伤亡人数高达8万人,损失了大量坦克、装甲车、火炮,伊拉克陆军中又以共和国卫队师的损失最为惨重。在“沙漠军刀”行动中,多国部队对这些共和国卫队师进行“重点照顾”。

当初伊拉克将多达5个共和国卫队师驻扎在巴士拉以南地区,为了对付这5个共和国卫队师,多国部队抽调出最精锐的地面部队——美军第1装甲师、第3装甲师、第1机械化步兵师、第1骑兵师以及英国的第1装甲师进行应对。要知道,原本北约这些部队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抗击苏联地面装甲部队突袭的,所以它们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和训练水平都非常高,而且它们在作战过程中还可以得到空中的不间断火力支援,总体作战能力远非共和国卫队师可以相提并论的。

例如在作战中,美军第1、第3装甲师拦截住“大名鼎鼎”的“麦地拉”师,凭借着数量上和质量上的绝对优势,美军发起了非常轻松的进攻,“麦地拉”师在一个小时内就损失大部分坦克、装甲车,最终在半天内就被全歼。

伊拉克另外一支共和国卫队“汉谟拉比”师甚至连多国部队地面主力师都没有碰上就被重创,它们遭到美军第11航空旅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屠杀,更是丝毫没有还手之力。伊拉克陆军包括它的共和国卫队师在海湾战争中遭到一边倒的屠杀,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完全丧失制空权、同时武器装备都没有数量上或质量的任何优势。从本质上来说,则是因为伊拉克军队对现代战争的战役、战术发展趋势完全不了解,当时伊拉克军队仍然是按照两伊战争中的经验去对付多国部队,最终就难免成为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刀下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