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惨遭灭门,他们是否罪该万死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沙皇一家包括沙皇夫妻,5个公主,1个皇子。

其中,能够算得上有罪的,最多就是沙皇夫妻。

因为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俄国统治者,虽然懦弱无能,优柔寡断,但毕竟是掌舵者,要为俄国的现状负责。

枪毙沙皇,也许还有些道理可说。毕竟沙皇统治时期,俄国老百姓死了很多。

再说皇后,在沙皇一战打仗期间,她曾经暂时代理过沙皇的位置。虽然她基本是盖章的工具,但也算是曾经担任过俄国统治者,多少有些连带责任。

那么,硬要枪毙皇后,也多少有点道理,皇后毕竟有些罪。

但是,枪毙4个公主和1个皇子,就完全没有道理。

公主中最大的欧嘉,当时才23岁,从来没有干涉过政治,也不懂得政治和军事,只是一个年轻女孩罢了。

大姐尚且如此,其他3个妹妹也都是这样。

其中最小的妹妹阿纳斯塔西娅,当时才17岁,并没有成年。

最倒霉的是小弟阿列克谢。这个皇位的继承人,当时刚刚14岁。

从出生开始,阿列克谢就是不幸的。他患有可怕的血友病,医生预言他最多活到20岁。

阿列克谢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求医问药中度过的。

另外,他必须极为小心,哪怕一点点受伤流血,也可能导致送命。因为他无法制止流血。

然而,阿列克谢还是一同被枪决。

这5个姐妹都是无辜的,他们没有任何罪行。

其实,被滥杀的又何止这5个人,还有4个不相干的人:沙皇的太医博特金、私人厨师和2个仆人。

杀死这4个小卒子,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为了灭口。

负责看管沙皇一家的卫队长尤罗夫斯基多年后回忆:

军事委员戈罗谢金下达处决命令,我们是军人,只能执行……我把执行处决任务的十二名拉脱维亚士兵召集到一起,给每个士兵分配任务,谁向谁开枪。我发给每个士兵一只手枪,装满了子弹。我分配任务的时候,几个拉脱维亚士兵请求取消他们向4位公主开枪的命令,他们对年轻的姑娘下不了手。我没有办法,只能将这几个不可靠的人换走。

我们将沙皇一家带入房间,房里只有一盏灯,光线昏暗。囚人到齐了,执行命令的士兵们也走了进来。我对沙皇说:“你们在欧洲的亲戚准备进攻苏维埃俄罗斯,乌拉尔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决定枪决你们!”沙皇回头看了看家人,惊恐地问道:“什么,你说什么什么?”房间里发生一阵骚乱,听见哭泣声。我又重复了一遍刚刚说的话。此时,沙皇和皇后一起惊叫:“你说什么什么?”我不愿再多费口舌,下达了开枪的命令。十几支枪一齐射击,射击了几分钟。房间太小,子弹从墙上弹回来,到处乱飞。几个射击的士兵只得退到房间外面射击。

我第一枪就把沙皇打死。士兵还在不停地射击,我费了很大劲才制止胡乱射击。枪声停止后,我发现很多人没打死。比如太医博特金医生,他支撑着右手躺在在地上喘气,仿佛在休息。我用手枪补了一枪,把他打死。皇子阿列克谢、公主塔季扬娜、阿纳斯塔西娅和奥莉加还活着。女佣杰米多娃也没死。叶尔马克同志想用刺刀结果他们,但未能成功。后来找到他们未被刺死的拉原因。这些公主的胸衣缀满钻石,仿佛盔甲一般。我不得不一个个补枪,把他们打死。我们把所有尸体装上卡车,在泥煤里挖了个大坑,把尸体扔了进去。在埋葬尸体前,首先在脸上洒上硫酸,免得日后被辨认出来。

现在一般认为,处决沙皇一家是列宁的命令。

1935年4月9日,托洛茨基在日记中写道:叶卡捷琳堡失守之后他回到莫斯科,曾问过斯维尔德洛夫:“沙皇在哪里?”斯回答说:沙皇及其全家都被枪毙了。这是“我们在这里决定的。伊里奇(列宁)认为,我们不能给他们留下一面活的旗帜,尤其是在目前这艰难的条件下”。

1991年,沙皇一家的遗骸被发现。

1998年7月17日,遗骸被迁葬于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大教堂,在迁葬仪式上叶利钦总统发表讲话说:

今天是俄国历史性的一天。自从杀害俄国最后一位皇帝及其全家以来已经过去八十年了。我们多年避而不谈这一可怕的罪行,但应当说出真相:镇压沙皇一家是我国历史上最可耻的一页。我们安葬被无辜杀害者,是为自己的祖先赎罪……安葬叶卡捷琳堡悲剧死难者的遗骸,这首先是彰显人类正义的行为……不管属于何种政治观点、宗教和种族,我们要用忏悔与和解来结束对俄国来说那血腥和无法无天的世纪。

历史上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惨遭灭门,他们是否罪该万死呢?

还说别人呢?…… 同样的 …… 咱们曾经的 ‘满门抄斩’ 比它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呦,就更甭提 ‘诛九族’、‘诛十族’ 了!…… 沧海一声笑 → ‘多行不义必自毙’!…… 哈哈哈哈 ……

历史上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惨遭灭门,他们是否罪该万死呢?

是否有罪倒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沙皇一生算得上是杀人如麻 最后又拜英法美这些老朋友所赐,沙皇一家在历史节点上必须死,没得选。

沙皇所承袭的罗曼诺夫王朝当时已延续了三百多年,几乎和我国的清朝相始终 甚至更久远,在欧洲也算是最古老的家族之一。为什么会被昔日的子民满门杀害,这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从当时的人设看,沙皇尼古拉二世被当时的政府和教会有意包装成全俄罗斯人可亲可爱可敬的小爸爸形象,堪称全民吉祥物。 不过这个吉祥物可是手握生杀大权杀人不眨眼的暴君。

尼古拉二世继位之初,俄国处境不算好也不算糟糕。不算好,是因为刚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惨败给英法等西方列强的俄国,还没从这场五十年来未有过的惨败中缓过神来,国内要求进行政治改革的呼声甚嚣尘上。不算坏,则是指前任的农奴制改革已初见成效,俄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大量出口,国内人民生活也有了显著提升 ,一大批冒着滚滚浓烟的工厂,正让俄国焕发出以往未有的工业文明之光。

所以,面对这个局面,只要不作,无论尼古拉二世怎么做结局都不会太坏,要善于守成的话,俄国成作为并肩英法的大国应该不成问题 ,顺应历史潮流 锐意改革当明君的话,起码落个善终也是不成问题。但尼古拉二世却选择了第三条路,简单来说就是,智小却谋远,力轻而博大。

继位之初,生下来一直游手好闲没受过储君教育也没任何人才储备的尼古拉二世 只有一个特长,那就是他是少数游历过东方的沙皇,还挨过日本浪人一刀子, 自认为是东方问题专家的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把东方问题作为自己的加分项,同时顺便给被英法封住了南下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俄国再找一个不冻港。于是一手策划并导演了驰名世界的日俄战争。

沙皇的算盘不可谓不精,找邻居中倒数第二弱最没人缘的那个动手,把自家的南墙推进到渤海湾去,又得了土地有了出海口,还又赢得了军功,洗雪前朝之耻,何乐不为?

但日俄战争的结果却是,军队规模是日本数倍的俄军海陆两面被日军双双击败 ,世界第三大海军就此覆灭,直到二十年后也没缓过劲来。

前线战败,后方更爆发了数万起群体性事件,沙皇别看外战外行,欺负老百姓手段还是有的,其处置办法就是杀杀杀。事后经过估算,死于沙皇镇压和遭到流放的人口,远超过前线死伤被俘士兵的人数。

接着,1905年,彼得堡又爆发了宗教性质的市民情愿活动。一群老人妇孺举着圣人和沙皇的画像去皇宫请愿,你演戏也能糊弄好吧? 沙皇的做法又是一杀了之,当场死伤万人以上,消息传开,俄国各地相继爆发了各种诉求的暴乱与起义,沙俄军队成了灭火队,到处大开杀戒。暴乱相继被平息后,尼古拉二世已经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近代史上手上沾满子民鲜血最多的皇帝非他莫属。

国事没出理好,家事也是一团糟。他对老婆压力山德拉异常宠爱,夫妻恩爱 这对普通夫妻来说是好事,但对沙皇来说就是噩梦。这个皇后据说经历了当时罕见的现代大学教育,但见识上居然是枚超级女神棍,后宫搞成德鲁伊胜地倒在其次,关键是把妖僧拉斯普京引入了宫廷,继之又仗着皇后撑腰 插手干预政府高层人事安排,把沙皇政府搞的乌烟瘴气。

外交东向突围失利,黑海方向的土耳其不敢去碰了,沙皇还不老实,我要当千古一帝!于是转而又在巴尔干问题上和奥匈帝国针锋相对,放任塞尔维亚这帮小兄弟们搞事,结果就是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腐败无能到极点的沙皇政府再次在军事上遭遇到连翻惨败,一开战,就在原本应该手到擒来的东普鲁士损失了最精锐的两个集团军四十万大军,接着喀尔巴阡山战役接踵而至。

按理说 一战的重心在西欧,东边要打意思下得了,但沙皇作为龙套却有一颗主演的心,于是就悲剧了,西线索姆河战役为了给英国减压他打,凡尔登战役要给法国减压他也打,总之 西线一撑不住了英国首相法国总统就知道,该给尼古拉二世打电话了。结果就是,一场场战役打下来,除了给英法减压沙皇换个好评外,无论胜败,带给俄国人民的都是惨重的损失,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是妻离子散,民生凋敝,哀鸿遍野。

由于土耳其加入了德奥同盟一方,导致俄国农产品和协约国援助物资唯一的全天候海上通道被封锁 这更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紧张局势。前线士兵有的部队三个人才有一把枪,就这样 武皇帝开边意未已!据统计,加入一战到1917年爆发革命下台,俄国仅前线伤亡就达五百万人之巨。这笔账,沙皇想赖也赖不掉吧?

战争打到1917年,事实上俄国政府已经破产了,兵不听将令,民不听官声,之所以沙皇没倒台,是因为贵族,资本家等社会势力还没商量好沙皇的遗产怎么处置而已,等到大家基本商量就绪,也就是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政府一边奉行继续战争的路线 沙皇一家也被软禁了起来。看到新政府继续和自己并肩作战,沙皇那些英法铁哥们谁也没空管他一家死活。

后来十月革命爆发了,布尔什维克一开始也只是软禁沙皇,态度没变更坏,只是顺应民意宣布退出了一战,结果却招来了英法美日等国的武装干涉,罪名呢,就是解救沙皇,恢复君主制度,沙皇死了以后则是吊死扶伤为沙皇报仇。这个说法,大家呵呵就完了,但是前不久还在为废除并软禁了沙皇一家的克伦斯基政府卖命的贵族军官们,得了英法许诺和金钱支持后,一个个都跟死了亲爹一样,哭着喊着打了鸡血一样,要去拯救俄国人的小爸爸一家。

眼看着四面八方的敌人都冲着你手上的沙皇来了,这烫手山药,你是留下来继续让人抢,还是一口吞了呢?布尔什维克想都没时间想,就只好选了B。由于俄国历史上又有着沙皇妻子或女儿继位的传统 所以除了沙皇父子外 ,所以皇后和几个公主也必须得死。这一切,就像是大家熟悉的一幕,戍卒叫 ,函谷举,国人一炬,沙皇成鬼。

打着解救沙皇名义进行的这场战争延续了三年之久,死伤一千万人,远超过一战中俄国的损失。

所以,怎么看沙皇一家之死,如果你是当年看守沙皇一家的士兵,你会不开枪吗?

历史上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惨遭灭门,他们是否罪该万死呢?

1918年7月11日的凌晨,一直被关押在叶卡捷琳娜堡一座别墅内的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妻子、长子、三个女儿突然被叫醒并被赶到了所关押别墅的地下室内,到达地下室之后,连同他们照顾他们的仆人一起,尼古拉一家被关押他们的秘密警察用机枪扫射处决。

尼古拉二世一家

至此,尼古拉二世一家彻底被灭门,俄国皇室的尼古拉二世一脉也彻底断绝。被杀之时,尼古拉二世只有50岁,正处于一个政治人物的巅峰年龄阶段,而一同被杀的皇储甚至还尚未成年,年仅14岁,最小的小女儿也只有17岁。

尼古拉二世为什么会遭灭门惨案呢?他们是否真的罪该万死?

尼古拉二世在当时被杀其实并不奇怪,首先,作为苏维埃的敌人,作为曾经多次镇压人民起义的统治者,作为沙皇俄国的最高统治者,尼古拉二世当然是有罪的。

尼古拉二世

而且,尼古拉二世被杀之时,被关押在俄国叶卡捷琳娜堡,而此时叶卡捷琳娜堡正被苏维埃的敌人——白军大举进攻,随时有被攻陷的危险。这也意味着,一旦叶卡捷琳娜堡被攻陷,尼古拉二世必然落入白军手中。

且不说作为沙皇的尼古拉二世天然拥有的法统性,即使是作为精神领袖,散成一团的白军也必然有重新团结的可能,这对于苏维埃革命必然极为不利。因此,某种程度上,也是迫于无奈,尼古拉二世被秘密杀害。

那么,惨遭灭门的尼古拉二世到底冤还是不冤呢?

尼古拉二世

其实这要看站在谁的立场上。站在苏联的立场上,尼古拉二世当然是罪该万死的。且不说沙俄在尼古拉二世统治期间对于国内的极力压榨,尼古拉二世对于俄国人民也从未有过如宣传中那样的慈祥。

对外,尼古拉二世为了个人野心,一次次掀起对外战争,并将俄国拖入了战争的泥潭,对内则进行残酷压榨。哪怕是直接面对民众,尼古拉二世也曾制造死伤数千数以千计的流血星期日,至于其他镇压人民的活动更是难以数计。

因此,于情、于理、于法,站在苏维埃的角度上,尼古拉二世被镇压,一点儿都不冤枉。而事实上,作为末代皇帝全家被杀,尼古拉二世也不是第一家,更算不上最惨的。

尼古拉二世夫妇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作为末代皇帝能够善终的寥寥无几,反倒绝大多数末帝,不仅仅是本人,甚至整个皇族都被新兴的王朝彻底杀光。而国外类似的历史也不鲜见,被杀的末代国王比比皆是。

当然,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于沙皇一家被杀有了不同的看法。尼古拉二世一家先是被俄国的东正教会追封为了殉教圣徒,2008年,俄罗斯的最高法院也正式为尼古拉二世平反,并认为他们是苏联镇压下的受害者。

不过,无论尼古拉二世全家被杀是否罪有应得,也不管尼古拉二世到底冤不冤枉,其实,尼古拉二世的遭遇,用西方的一个喻言解释最为贴切: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苏俄内战形势图

作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从公元1894年11月1日继承俄国沙皇之位以来,一直到1917年3月15日被赶下台,一共统治了俄国长达23年之久。

而且,虽然俄国是西方国家,但是也许受到了蒙古金帐汗国的影响,俄国的统治方式却更类似东方专制制度,作为俄国的最高领袖,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权力也远大于西方的国王。

因此,尼古拉二世在俄国的权力是十分大的,也因此,俄国在末期的一系列遭遇,例如流血星期日事件,例如俄日战争的失败,例如陷入一战的泥潭,尼古拉二世都是第一责任人,也必然应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第一次世界大战

所以,尼古拉二世戴上了俄国沙皇的皇冠,享受了他带来的荣耀地位,权势和财富的同时,必然要承担因此带来的责任和罪孽。尼古拉二世一家被杀,无论冤不冤枉,无论是否罪有应得,都是概率最高,也是十分正常的。

历史上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惨遭灭门,他们是否罪该万死呢?

尼古拉二世一家之所以被杀,最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有非常浓厚的君主制传统。

别说当时,就是现在,许多俄罗斯人对尼古拉二世以及罗曼诺夫家族都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

如果俄罗斯人没有那么怀念沙皇,没有那么支持君主制,那么尼古拉二世反而能活下来。

因为没有人会去除掉一个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家庭。

俄罗斯人有多怀念沙皇以及罗曼诺夫家族?

(乔治·罗曼诺夫与新娘)

我这里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2021年10月初,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法定继承人乔治·罗曼诺夫在圣彼得堡举行了婚礼。

在婚礼上,俄罗斯最重要的西部军区派出了仪仗队为这位乔治·罗曼诺夫大公的婚礼撑场面,有大量俄罗斯政要出席了乔治·罗曼诺夫大公的婚礼,这其中就包括普京最信任的总统新闻发言人的女儿。

甚至就连俄共久加诺夫都专门祝贺了这对新人。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对不少俄罗斯将军以及仪仗队出席乔治·罗曼诺夫的婚礼很不满意,扬言要彻查。

(俄罗斯西部军区司令是是亚历山大∙茹拉夫廖夫上将)

结果这都快12月了,查了2个月,俄罗斯国防部连一名士兵都没有处罚。

因为绍伊古很清楚,没有西部军区司令的同意,仪仗队是不可能出席乔治·罗曼诺夫的婚礼的。

这就是俄罗斯人对罗曼诺夫家族最真实的态度。

历史上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惨遭灭门,他们是否罪该万死呢?

欧洲历史上被处死的国王总计有三位:英王查理一世,法王路易十六,俄皇尼古拉二世。这其中查理一世只是自己丢了脑袋,儿子还能继承皇位,路易十六虽然老婆儿子一起跟着遭难,但至少女儿活了下来。

最倒霉的当属尼古拉二世,王位丢掉不说,还落得全家死光光!

三位国王一个比一个惨,并非因为他们在位期间犯下多少罪孽,而是那些反叛者们想达到的目的不同。

例如英国,到今天依然保留着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派当年砍掉查理一世的脑袋,不是为了终结王室制度,而是为了限制他的权力,所以动他一个就行了。

法国大革命虽晚于英国,但激进程度无出其右,砍完国王脑袋,再互相砍脑袋,究竟想把国家引向何方,根本没想好。也正因为这种犹豫,让革命派保留了一丝良知,至少装模作样的开庭审判。

比起由精英发起、企图自上而下改良社会的英国和法国,俄国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被压迫数百年的农奴以暴力的形式取代旧贵族,随着而来的必然是对既有权力的清洗和杀戮,加之俄国政治文明低下,其领导与沙皇又有血海深仇,杀人全家也不奇怪。

沙皇是否罪该万死呢?

旧制度被推翻,必然伴随权力基础和行为准则的迭代,如果不对前任国王或者官员进行审判,革命者就失去了暴动的合法性。当年罗伯斯庇尔就以此为理由,说服革命派审判路易十六。

当然,审判规则另当别论,英国给查理一世的罪名是叛国,法国给路易十六的罪名也是叛国,不约而同的定罪方式彰显出审判者的无奈,在“朕即国家”的政治伦理下,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罪名来审判法律的制定者,于是乎将国家与国王对立起来,用全民的力量压过一个人的生命权就成为唯一的办法。

这种做法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从法理上也说得通,尽管你是国王,但权力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因你一人而废,你做错了同样有罪。

理论上说,任何国家任何时间杀人都应该经过法律的审判,否则权力就沦为掌控者滥杀无辜的工具,但俄国的革命者们明显不把这条金科玉律当回事。

在他们看来,沙皇是旧制度的代表,是革命的对象,无数仁人志士因为反对他失去了生命,杀他天经地义,革命就是要把杀人的权力从他手里夺回来。至于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既然大家一致认为他该死,何必要多此一举,再者说来,白军已经开始反扑,革命形势危急,哪有时间再去讨论这些繁文缛节,公开的审判还容易成为别人挑刺的借口,与其横生枝节,不如快刀斩乱麻,趁着外部势力无暇顾及,一了百了的杀了他,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至于谁下的命令,不难猜测,即便没有人承认,也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托洛茨基在1935年4月9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伊里奇认为不能给敌人留下活的旗帜,特别是在我们今天最困难的时候。

伊里奇就是列宁!

考虑到托洛茨基的地位以及个人品质,这一说法的可能性很高!

可悲的是沙皇的五名子女外,其中最小的公主安娜斯塔西娅年仅17岁,皇太子阿列克谢更是只有14岁,用任何借口杀死未成年人都是卑鄙无耻的做法, 还有御医、厨子和随从,他们只是适逢其会,却一起丢掉性命。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没有一个苏联领导或者机构敢于承认是他们下的命令,一桩灭门惨案竟然成了无头公案,这是法律的悲哀,也是俄国历史的悲剧。

2000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俄罗斯东正教会追封为殉教圣徒,2008年俄罗斯最高法院正式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布他的家族是苏联镇压下的受害者。

尼古拉二世是否该死,我认为虽然流程有瑕疵,但并非不可以,既然做了皇帝,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无论这个皇位是别人给的还是你夺回来的,成年人有选择的权力,你不做改变就代表认同,既然你认同了旧时代的政治伦理,那么被旧时代的野蛮制度处死也不为过。

但他的妻子孩子仆人都是无辜的,革命者野蛮粗暴的做法无疑是一种犯罪,用罪恶的手段谋取利益,革命就变成了权力斗争,合法性荡然无存,更严重的是,它破坏了伦理道德底线,对社会造成了更加深远的毒害。

东正教会追封沙皇一家为圣徒,算是对俄国文明进化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