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海中忍者"的日本"苍龙"级,为何被称为世界最奇葩常规潜艇?

之所以会有苍龙级潜艇是世界上最奇葩的潜艇这种感觉,应该是觉得苍龙级以常规潜艇的动力,却有着接近于核潜艇的吨位,但是航速又远逊色于核潜艇。

也就是说,由于苍龙级潜艇的吨位较大,所以在现役常规潜艇中就显得格格不入,最终才产生了这种奇葩的感觉。

要知道,吨位比较大的常规潜艇可不止苍龙这一型,还有我国建造的032型武器试验艇。

苍龙级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2950吨,水下排水量为4200吨。单以苍龙级潜艇的排水量来看,在所有常规潜艇中,也仅次于我国的032型潜艇。

但是要清楚,苍龙级是一型作战用,需要大批量生产的潜艇。而032型只是用来试验新型潜射武器,只需要建造一艘即可的潜艇。主要的用途不同,这也是苍龙和032的最大区别。

也就可以说,苍龙级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的作战使用,大批量建造的常规潜艇。

下面就来看一下现役常规潜艇的吨位和航速。

我国039型常规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3000吨,航速为15节;水下排水量为3600吨,航速为22节。

212A型常规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1500吨,航速12节;水下排水量为1830吨,航速20节。

214型常规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1700吨,航速12节;水下排水量为1980吨,航速20节。

基洛级常规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2350吨,航速12节;水下排水量为3076吨,航速19节。

鲉鱼级常规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1510吨,航速12节;水下排水量为2000吨,航速20节。

海豚级常规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1640吨,航速11节,水下排水量为1900吨,航速21.5节。

通过对比可知,日本苍龙级潜艇的水上和水下排水量都是现役常规潜艇中最大的,且航速也不算低。

一艘常规潜艇竟然有这么大的排水量,且航速也不慢,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再来看一下各种攻击型核潜艇的排水量。

093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5300吨,水下排水量为6800吨。

093B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6000多吨,水下排数量为7200吨。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6080吨,水下排水量为6927吨。

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7568吨,水下排水量为9142吨。

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6950吨,水下排水量为7925吨。

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8600吨,水下排水量为13800吨。

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7500吨,水下排水量为9500吨。

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6000吨,水下排水量为7400吨。

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2600吨,水下排水量为2700吨。

再拿苍龙级潜艇与现役的攻击型核潜艇相比,在排水量上也比较接近093型和洛杉矶级。

也就是说,苍龙级核潜艇以常规潜艇的动力,却拥有了接近攻击型核潜艇的排水量。若要达到预定的设计指标,那对其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功率要求就相当的高。

而苍龙级常规动力潜艇采用了“4台瑞典授权日本生产的斯特林MK3型AIP发动机,2台2V25柴油发动机,1部铅酸蓄电池”。

其中斯特林MK3型AIP发动机的功率为75KW,2V25型柴油发动机的功率为1365KW。也就是说,正是这7台发动机为苍龙级常规潜艇提供的动力。毕竟水下排水量高达4200吨,而其发动机产生的功率又不太充足,使得苍龙级潜艇的水下最大航速只有20节,水上航速为13节。但是苍龙级潜艇的航速在所有的常规潜艇中,也是挺靠前的。

根据苍龙级潜艇的吨位与最大航速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获得核潜艇的命,却得了想要拥有核潜艇的病,最终导致出现了苍龙级潜艇这个怪胎。

在动力系统功率不足的前提下,还想要拥有吨位更大,续航能力更强,航速更快的潜艇,本来就是无稽之谈。最终也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也就是苍龙级常规潜艇的奇葩之说。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日本的潜艇性能非常先进。当然,这种结论在数年之前还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国产039系列潜艇的建造,日本潜艇的性能也就那样了。

下面来看一下苍龙级潜艇的性能

苍龙级潜艇的基本数据为:水上排水量为2950吨,最大航速为12节;水下排水量为4200吨,最大航速为20节。

静音性能

一般来说,潜艇的噪音主要是由三个方面产生的。也就是常说的“机械噪音,螺旋桨噪音,水动力噪音”。要降低潜艇的噪音,也就只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

机械噪音就是指:潜艇内部减速齿轮之间的碰撞,摩擦,以及动力系统运行产生的噪音。

螺旋桨噪音就是指:由于潜艇前进的动力是由螺旋桨转动产生的,而螺旋桨在转动时又会产生空泡,产生的空泡再次破裂,就会产生的噪音。

水动力噪音就是指:水流与潜艇的艇体尖角处摩擦,碰撞产生的噪音。

为了降低噪音的产生,苍龙级潜艇主要通过“采用AIP发动机,动力系统安装在减震浮阀上,优化外形设计,在艇体表面敷设消音瓦”这4种方式来达到目地的。

苍龙级潜艇整体呈现雪茄型,这种形状的艇体在建造时,对加工工艺的要求相对水滴型比较低。且航行时的阻力小,噪音小。

另外,在指挥台围壳与艇壳相连处进行填角,使海水可以平稳的流走,而不至于与指挥台围壳碰撞产生噪音。其次,苍龙级潜艇的艇身极为光滑,仅有三四处流水孔。

AIP动力系统,也就是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2大流派,其一是以德国,法国为主的燃料电池AIP动力系统;其二是以瑞典,我国为主的热能AIP动力系统。

有了AIP动力系统之后,常规潜艇就不必要频繁的上浮充电,也减少了潜艇被声呐,雷达发现的几率。而苍龙级潜艇的整套动力系统也是安装在减震浮阀上面的,本来AIP动力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就比较小,经由减震浮阀的吸收后,也所剩无几了。

另外,苍龙级潜艇的艇身也敷设了大量的消音瓦,通过消音瓦的敷设,即可以吸收对方声呐发射的声波,又可以吸收潜艇内部的噪音,也就是一举两得。

通过各种降噪技术的使用,苍龙级潜艇的噪音降至105分贝。不过根据日本透出数据来看,105分贝是在苍龙级潜艇在水下航行时达到的,估计是在水下较高航速时的噪音辐射。在以3-4节极低速航行时,噪音还可以下降至95分贝。这样的噪音辐射并没有什么用处,主要就是航速太慢了,逃不掉,跟不上。事实上,105分贝的噪音,在现役的常规潜艇中,并不显得多么低,像039C,212A,拉达等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再说苍龙级潜艇的噪音水平世界第一,纯属乱说的。

当然了,不仅仅是苍龙级,所有潜艇都有这个毛病,低速航行时的噪音与高速航行时的噪音不同。

船电系统

苍龙级潜艇安装的是ZQQ-7综合声呐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艇艏主/被动声呐,艇侧低频被动声纳阵列,拖曳线列阵声纳”,除了声呐系统之外,还有一部ZPS-6F搜索雷达。

其中ZQQ-7声呐是亲潮级潜艇所用ZQQ-6的升级型号,迄今为止,ZQQ-7综合声呐系统的性能仍然在保密之中。

不过,可以从ZQQ-6综合声呐系统的性能推测一下。ZQQ-6综合声呐系统,也包括“艇艏主/被动声呐,艇侧低频被动声呐阵列,ZQR-1拖曳线列阵声呐”。

其中艇艏声呐和艇侧声呐可以对50海里之内的目标进行探测。

ZQR-1低频拖曳线列阵声呐是美国BQR-15的仿制品,可以探测到50海里的目标。

ZQQ-6型声呐配合上ZYQ-3作战系统后,可以同时对声呐锁定的6个目标发动攻击。

而作为ZQQ-6型的升级型号,ZQQ-7型的性能则更加强劲。

主要就是提升了低频探测能力和远距离操作能力。ZQQ-7提升低频探测能力也很正常,毕竟随着我国高静音潜艇的服役,也只有依靠低频声呐探测高静音潜艇时,才有更好的效果。估计被动式ZQR-1低频拖曳线列阵声呐,会升级成为主/被动低频声呐。扩大艇艏声呐换能直径和高度,从而增加了探测距离。

苍龙级潜艇安装的是ZYC-51C型操作系统,配合上ZQQ-7型声呐系统,将赋予苍龙级潜艇较强的作战能力。多目标探测能力,多目标攻击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武器系统

苍龙级潜艇安装有6具鱼雷发射管主要可以使用日本仿制美国MK-48的89式鱼雷,鱼叉潜射反舰导弹,水雷等等。

其中89式属于热动力鱼雷,使用酒精和过氧化氢为燃料。其制导系统为线导+声自导,导引头的作用距离为2000米。

下潜深度

在建造苍龙级潜艇时,选择了屈服强度为1108Mpa的NS110型钢材。使得其最大下潜深度为550米,这种情况只发生在NS110型钢材的技术指标没有造假的前提下。一旦,指标造假,那么当苍龙级潜艇下潜到550米时,很有可能会发生事故。

相对而言,苍龙级潜艇唯一比较先进的地方就是下潜深度,其高达550米的下潜深度,与核潜艇相比都不遑多让。上面也说了,550米,是在苍龙级潜艇使用的钢材性能达标的前提下。毕竟神户制钢已经造假了,那么用到苍龙级潜艇上的神户钢材性能就会有多有少的缩水,那对其潜深是由一定影响的。

当除去大潜深之外,苍龙级潜艇也没有哪些性能,比其他现役常规潜艇有优势之处。

众所周知,日本海上自卫队极为注重反潜能力。相对于潜艇,驱逐舰发展较快而言,日本海上自卫队所用的鱼雷性能已经好些年没有更新了。

苍龙级潜艇使用的还是在1989年列装的89式鱼雷,该鱼雷也就是美国早就退役的MK-37的仿制型号,据日本称89式鱼雷的性能可以赶上MK-48。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89式鱼雷还是以酒精和过氧化氢为燃料。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就因使用过氧化氢为燃料的鱼雷爆炸而导致沉没,所以说,89式鱼雷自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另外,89式鱼雷的声呐导引头的探测距离仅为2000米,现在来说,自导距离还是太近,不如鱼10重型鱼雷导引头的作用距离。

综合来看,苍龙级潜艇的性能也就那样了,真如吹嘘的那么厉害,也不至于在澳大利亚的竞标中败北。所以说,苍龙级潜艇的性能根本就不比039B/C高,甚至还不如039C,那就更不用跟最新亮相的039大改型潜艇相比了。也就是说,日本在潜艇上的技术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了,已经被我国给完全拉平。在我国海军没面前,日本海上自卫队是没有一点优势了。

号称"海中忍者"的日本"苍龙"级,为何被称为世界最奇葩常规潜艇?

世界最奇葩潜艇这个称呼,是国内的一部分自媒体套在苍龙级潜艇头上的,实际上并没有这种说法。当然,苍龙级潜艇存在很多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其风评。

最令苍龙级潜艇饱受质疑的事件则是2016年时的澳大利亚海军潜艇招标案,日本苍龙级潜艇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被法国人翻盘,没有能够赢得澳大利亚海军的订单。当然,这一事件中有澳大利亚选举利益作祟:法国人通过支持当地军工企业帮助澳大利亚提高了就业率,提高了政府的支持度;而日本仅仅局限在潜艇的性能和技术转让等问题上,最终才会落败。

从潜艇的性能上来说,上文曾提到,苍龙级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对应的,苍龙级的优点也很多。苍龙级是日本海自最新型的潜艇,也是日本海自第一款量产AIP潜艇,还是日本在二战后所建造的吨位最大的潜艇。这一系列的记录足以说明其对日本海自的重要性。

从好的一方面来看,苍龙级采用了X形尾舵而非十字尾舵,这有助于提高其机动性,方便其坐底潜伏;苍龙级巨大的吨位提供给了其更多的空间用于容纳各种设备;最新的一艘苍龙级潜艇凰龙号放弃了斯特林发动机,转而使用柴油机和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水下航行时隐蔽性更高;苍龙级的下潜深度在500米以上,在世界常规潜艇中名列前茅。

但是从坏的一方面来看:由于长期受美国的制约,虽然得益于民用技术的发达,日本军工水平还能够维系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整合能力和系统配套建设程度却远远落后于美俄法等国。日本人希望建设一套兼容本国和美系标准的体系,结果苍龙级就成了一款四不像的产品:水声系统和鱼雷来自美国,斯特林机来自瑞典,光电潜望镜来自英国,浆和凰龙号上的锂电子电池来自日本自己。

这么多国家的设备整合到一起,也难怪日本人要在亲潮级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否则兼容问题一出现,改都没法改。此外,苍龙级首舰所使用的改进自亲潮级的ZQQ-6型的ZQQ-7水声系统并非是最先进的系统,对标的对象往往是老旧的877型潜艇。从第二艘云龙号开始,日本人才为苍龙级安装了改进的ZQQ-7B型水声系统,但是整体性能与美国的AN/BQQ-10型水声系统仍有不小的差距。

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日本军工企业不成熟、军事体系千疮百孔的现实。虽然偶有亮点,能够让人看出日本“独具匠心”,但是却难以撑起一国的军事体系。实际上,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作为美军的辅助,作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反潜独立大队,苍龙级乃至整个日本自卫队都是合格的;但是作为一国独立的军事力量,日本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号称"海中忍者"的日本"苍龙"级,为何被称为世界最奇葩常规潜艇?

因为日本的苍龙级AIP常规潜艇主要的任务是用来弥补日本没有核潜艇这一缺憾的。这款常规动力潜艇的设计指标高的夸张,但是再强大也不过是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反倒因为吨位太大限制了其他性能,导致实际战斗力不见得比我国的039B元级潜艇更强。

苍龙级潜艇下潜吨位有4200吨,水下最大航速有25节,这一航速可以持续1个小时,如果是低速徘徊,那么依靠从瑞典引进的斯特林机的性能,可以获得最多1周多的潜航时间,也就是不依赖空气航行时间。该潜艇最大自持力为1个月,不能发射反舰导弹,对潜艇和军舰的攻击主要依靠鱼雷完成。

苍龙级潜艇潜深可达500米左右,这一指标非常不错,主要得益于他使用了NS80和NS110两种高屈服强度刚才,其中NS80占据主要部分,屈服强度可达785兆帕,而NS110占据了小部分重要结构,屈服强度为1100兆帕。苍龙级潜艇在用料上比其他国家的核潜艇都不差,可见日本对其给予的厚望。

苍龙级潜艇使用X型尾舵,使用自动化姿态控制系统,相比于其他潜艇的传统十字舵,苍龙级的尾舵可以在潜艇每一个姿态改变中充分发挥4个舵面的作用,而一般的潜艇在姿态调整中都只能发挥两个舵面的作用,由此苍龙级潜艇的姿态控制更加精确和迅速,下潜和上浮速度都更快。但是由于吨位较大,这一性能实际中并不那么先进,他其实一点也不灵活,X尾舵与其说是加强,倒不如说是对其吨位太大的弥补。

另外,苍龙级潜艇的能耗较大,其实作为AIP潜艇来看,我国的039B潜艇由于改进了斯特林机,可以做到水下徘徊中产生的电力大于消耗电力,于是在低速情况下可以做到完全不上浮充电,这一能力接近于核潜艇,也就是无限的潜航,当然他也受限于自持力和燃料携带的问题,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无限,但是可以做到连续1个月在不到10节的航速下潜航,这一能力也已经非常先进了,而且得益于可以发射导弹的优势,实际上作战效能比苍龙还高。

因此,苍龙很先进,也很夸张,但是其实并不是那么极端和过分,说是奇葩当然就更不是了,只是设计的比较偏出常规潜艇的要求。

号称"海中忍者"的日本"苍龙"级,为何被称为世界最奇葩常规潜艇?

军武杂谈为您解答——“苍龙”级潜艇并不奇葩

认为“苍龙”级潜艇奇葩的,主要还是国内部分军事自媒体和读者。在国际上,“苍龙”级潜艇主要被归类为大型潜艇,而在日本海自的定位中,“苍龙”级的定位则是大型试验性质潜艇;

日本海自其实想要的并不是常规动力潜艇,而是核潜艇。拥有了核潜艇,才能够让日本逐渐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得核潜艇的情况下,日本海自只好打造“伪核潜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苍龙”级潜艇不仅是AIP动力,而且还使用了核潜艇上才经常见到的“X”型尾舵设计;

日本海自一共打算建造12艘“苍龙”级常规动力潜艇,其中第11艘“凰龙”号开始采用锂电池作为能源,如果新的锂电池技术没有问题,那么第12艘“苍龙”级潜艇也会使用锂电池作为自己的主动力;

对于日本海自来说,“苍龙”级的排水量太大,并不适合在东海等海区活动。实际上,日本海自的“苍龙”级潜艇在服役之后,主要都是在远洋海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日本海自潜艇部队积累远洋海域的行动经验;

所以,日本“苍龙”级潜艇并不是世界上最奇葩的潜艇,而是日本海自潜艇部队远洋化下的一个产物。不仅不能够轻视,在战术层面上,还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更多军事相关,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军武杂谈

号称"海中忍者"的日本"苍龙"级,为何被称为世界最奇葩常规潜艇?

最奇葩称不上,只是想要远洋高速,又没有核动力情况下的妥协产品罢了。

多年来,日本一直在积极建设“水下狼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30多年来已先后服役了汐潮、春潮、亲潮、苍龙4级潜艇,更新频率非常快。

冷战时代,日本就是美国封堵苏联潜艇前出太平洋的桥头堡,海上自卫队也被形容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反潜支队”。日本非常重视潜艇和水下反潜力量,研发了一系列远洋作战的大型猎杀潜艇(SSK)。苍龙级也这一战略需求下的产物。

它是日本目前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也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规潜艇,常被日媒吹上天,号称战斗力最强。然而事实未必如此,它特色鲜明优点众多,缺点也很突出。

一、体型巨大,外形奇特,好坏各半。

苍龙级潜艇全长84米,宽9.1米,水上排水量2900吨,水下排水量4200吨,居世界现役常规潜艇排名第一。比法国红宝石级核潜艇还要大,比德国、瑞典、意大利、荷兰的一群2000吨左右中型潜艇大很多。

这是由日本战略需求决定的,因为德国、瑞典主要考虑波罗的海环境,意大利考虑于地中海,日本却想控制北起千岛群岛,南到菲律宾的整个第一岛链,所以对潜艇航程、自持力要求很高,潜艇越造越大,排水量自然就上去了。澳大利亚也有类似需求,所以海洋-1000潜艇招标时也对航程、自持力提出了重点要求。

因为体型太大,动力有限,所以苍龙级没有使用涡潮、汐朝、春潮级的双壳结构,而是采用与亲潮级相似的单层艇壳+上层非耐压区的复合结构。艇型为“雪茄型”,日本称“叶卷型”。

为了增大空间,布置大尺寸主/被动声呐,苍龙级艇艏略向下弯曲,模样怪异奇特,让人浮想联翩。

二、先进技术很多,锂电池是亮点,也是无奈。

苍龙级潜艇装备不依赖空气推进的AIP系统,前十艘艇的动力为:2台3900马力柴油机+4台瑞典考库姆公司授权生产V4-275R MkⅢ型65kW(88马力)斯特林发动机+铅酸蓄电池组合。

从第11艘“凰龙”号开始,用高性能锂电池取代铅酸蓄电池和斯特林发动机,提高潜艇活动半径和潜航时间,降低嗓声,充电时间也大大缩短。

日本锂电池技术先进,自索尼公司率先发明后便在各领域广泛使用。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的优点,能量密度是普通铅酸蓄电池的2倍以上。

不过锂电池还有缺点,大电流放电时温度升高很快,若散热不好就会起火泄漏。再加上锂离子性质活泼,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对水下航行的潜艇造成巨大危险。前不久波音787客机上起火的锂电池就与苍龙级潜艇的锂电池型号相同,所以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然而日本用锂电池也属无奈,因为从瑞典引进的斯特林发动机功率小,单台88马力,4台合起来才352马力,还没有柴油机功率的十分之一。对水下排水量4200吨的苍龙级就是“小马拉大车”,只能以4-5节的低速爬行,跑不远、跑不快,也无力为电池充电。

为获得更高水下速度,更远航程,在燃料电池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日本只能赶鸭子上架用锂电池过度一下,就像二战时用不成熟且危险的九三氧气鱼雷那样。归根结底还是斯特林发动机技术不行,只能另辟蹊径而为之。

三、阻力小、嗓声低、机动灵活。

苍龙级外形与上一代亲潮级差不多,最大不同是X形尾舵,比传统十字尾舵机动性好,更适合在水文复杂的浅海活动。

X形尾舵面积更大,靠岸停泊和坐底时不容易碰撞损坏。四个舵面都参与水平垂直控制,两个舵面失效也能维持方向控制。而十字形尾舵分水平垂直各管一边,一个舵面失效就失去一半方向控制力。

X形尾舵的缺点是操纵复杂,需要复杂的软件系统和精密计算机配合控制。

苍龙级指挥塔围壳与艇身结合处使用弯角,顶端也有弧形过渡,减小了水流阻力。艇身外部有消音瓦,且用螺栓固定防止剥落,艇内各机械安装在减震浮阀上减小震动,整体嗓声较低。当然,这不算什么先进技术,其他国家的很多潜艇上也有。

四、储备浮力小,安全系数不高。

据日本竞标澳大利亚时提供的数据显示,采用单双复合艇体的苍龙级潜艇储备浮力只有600吨,远低于双壳潜艇20-30%的浮力储备。

600吨储备浮力对2000多吨的中型潜艇足够,对4200吨的苍龙级就不足了,德国214型、法国阿戈斯塔级都比它大。这是一大缺点,打起仗来容易沉,和二战时一打就着火的日本航母一脉相承。

五、升级空间不足。

升级空间小是日本军工产品的一贯特色。因为产量小,单艇分摊的研发费用很高,为了限制成本只能顾及当前需求而放弃未来升级空间。这导致未来升级困难,只能以更新换代解决,也反映了日本野心膨胀下急功近利的追求。

六、潜深大,钢材质量存疑。

苍龙级潜艇使用大量NS110高强度钢,理论潜深达500米,性能不俗。然而神户制钢所的十年造假丑闻,让人对苍龙级潜艇强度产生担忧。三菱重工2008年建造的MOL Comfort货轮,船龄才5年就在海上拦腰断成两截。

七、电子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鱼雷一般,没有巡航导弹发射能力。

苍龙级潜艇装备ZYQ-51C战斗系统和MOF海上指挥管制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人员编制从亲潮级70人下降到65人。

各艇装备休斯ZQQ-7声呐、ZPS-6F搜索雷达、大型低频被动舷侧阵列声纳和拖曳阵列声纳,处理浅水海域背景噪声能力很强。

苍龙级潜艇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89式鱼雷、“鱼叉”反舰导弹和水雷。不过89式鱼雷能力平平勉强够用,不能发射巡航导弹,不能潜射无人机,不能搭载小型潜艇执行特种作战任务,让战斗力逊色不少。

总之,苍龙级潜艇使用大量高新技术,优点很多,但作为常规潜艇,其速度、火力、续航仍远不及核潜艇。

它只是日本玩不了核动力,又野心膨胀下所造就的一型优点缺点同样突出的大型远洋猎杀潜艇。是西太平洋地区一支不可轻视的水下力量,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警惕。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号称"海中忍者"的日本"苍龙"级,为何被称为世界最奇葩常规潜艇?

苍龙级潜艇是日本自行研制的最新型常规动力潜艇,首艇于2009年开始服役,按照一年一艘的速度稳步批量建造,用于替代春潮级潜艇、亲潮级潜艇等老旧型号,迄今为止已经服役或者下水的苍龙级潜艇达到了两位数的规模,也是日本二战以后产量最大的一款潜艇。苍龙级潜艇也继承了日本潜艇注重单艇吨位和新技术堆砌的一贯传统,满载排水量超过4200吨,采用AIP动力系统和X形尾舵设计,被媒体冠以“最强常规潜艇”的称号。

按照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核潜艇由于动力充沛,主要在深海大洋活动,所以吨位较大(五六千吨乃至近万吨是主流),能够容纳更多的艇载设备,具备更好的人员居住条件。常规潜艇受限于动力短板,主要在近海活动,所以吨位较小(一两千吨是主流),便于机动灵活地适应复杂水下环境,同时也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但是日本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作为一个距离大陆较远的岛国,有着漫长的海上交通线和广大的专属经J区。

而且一出家门就是深水区,非常适合核潜艇发挥作用。然而日本又偏偏不能发展核潜艇,所以不得不把常规潜艇尽可能地造得吨位大一些,以满足长时间远洋潜航的需要,日本此前装备的春潮级潜艇、亲潮级潜艇都有3000多吨的满载排水量。苍龙级潜艇则更上一层楼,堪称是全世界吨位最大的作战型常规潜艇(特殊用途的实验型常规潜艇除外)。不过吨位太大,对于常规潜艇而言会直接带来诸多的麻烦,首当其冲就是单位功率严重不足。

苍龙级潜艇最初使用的AIP动力系统是引进瑞典技术的斯特林MK.2发动机,单台发动机输出功率只有70KW,一艘潜艇总共4台发动机,加起来总功率也才280KW,对于4000多吨的大型常规潜艇来说实在是相当寒酸。号称“海中忍者”的苍龙级潜艇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只“海中忍者龟”(潜航速度跟龟速相差不多),在水下待机状态下基本无法实施任何快速有效的战术机动,各种艇载电子设备也难以发挥最大使用效能,包括与核潜艇同级别配置的平面阵舷侧声呐也不例外。

相比之下我国3000多吨的039B型常规潜艇,使用的斯特林发动机单台功率高达150KW,单位功率至少是苍龙级潜艇的两倍多,机动能力和续航能力明显高出一个档次。随着日本参加澳大利亚新型潜艇采购项目竞标的失败,更是将苍龙级潜艇彻底从神坛上拉了下来,暴露出了许多此前不为外界所知的技术缺陷,比如储备浮力有限、可靠性差、使用寿命较短等等。有道是“盛名之下难副其实”,苍龙级潜艇只是日本出于特殊需求的畸形产物,完全没有必要将其过度拔高。

作者:刻雨无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