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不能与老兵同列,为什么黄忠还一心为关羽报仇?

感谢头条邀请,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桥段,不是历史。

《三国志》中有这事的影子。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黄忠部分:这一年,刘备晋汉中王,打算起用在收益州、攻汉中战役中屡立奇功的黄忠为后将军,孔明劝道:黄忠的名望,向来就未到跟关羽、马超相提并论的地步,如今却要让他们平起平坐。马超、张飞就在近前,他们都亲眼目睹黄忠的战功,这还可以向他们解释明白;关羽远在荆州,听说这事只怕一定不会高兴,照这样任命怕是不行啊!刘备满不在乎地说:我自会向他解释清楚。于是黄忠与关羽同等官位,封爵为关内侯。第二年(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晋汉中王,第二年应是建安二十五年。)黄忠去世,追谥为刚侯。子黄叙,早年去世,无后,绝嗣。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初六,刘备称帝。该年(即章武元年七月),刘备才亲率大军伐吴,此时黄老将军已老死,伐吴没老将军什么事儿!

《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之关羽部分有载:刘备平定益州,令关羽全权管辖守护荆州。关羽听说马超前来投降刘备,他和马超素不相识,写信问孔明:马超人品才干可和谁相比?孔明心知关羽好强护短,问信答复他:马超文武兼备,勇武刚烈超出常人,堪称人杰,本质上类同英布、彭越,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一争高低,便比不上美髯公您这样的超凡出众卓尔不群的英雄。关羽看后十分高兴,把它交给宾客幕僚传看。

以上史料提供了基本信息:关羽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事实亦如此,他和南郡太守、镇守江陵的糜芳、驻守公安的将军士仁一直被关羽轻视,心怀不满,吕蒙偷袭荆州,两人投降,至关羽于死地。

但关羽绝不会、也不敢和刘备耍脾气,喊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这样公开对老大刘备不满的牢骚!

《三国演义》中是这么设计情节的!关羽对钦差、来荆州送前将军印的费诗发了上述这通牢骚后,费诗劝告关羽:将军和汉中王是兄弟,兄弟一体,宜当荣辱与共,不宜在官名上意气用事争个高低?关羽大悟,遽即受拜。此话潜台词是:你和老大是铁哥们,老大因黄忠军功卓著,授了后将军印,目的是激励老将军这样的白领死心塌地为老大打工,黄忠再风光也只是高级打工仔!而你身份不同,你是二老板!把有能力的高级打工仔都得罪了,你们刘氏公司也彻底歇菜,大老板和你喝西北风去?

罗贯中的这一情节从关羽性格上考虑,没瑕疵,写尽了关羽的狂妄。当年孙权派使者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关羽不嫁女也就罢了,竟辱骂东吴使者,这也太嚣张了些。

但罗先生忽视了两点:那就是关羽再骠悍,他不会、也不敢在刘备面前耍横!他一直是唯刘备马首是瞻的!

即便按《三国演义》,老将黄忠和关羽战长沙,刀法不落下风!箭术更是一流,配得上百步穿杨这个成语,关公和他较量过,不会口出妄言!关羽在曹营,斩严颜、诛文丑之后,也曾对曹操夸奖三弟张飞的武艺:百万军中能取上将首级!他对赵云的武艺也极为欣赏,心中也早把赵云当四弟!如上文,文官中他对孔明、徐庶也极为佩服。关羽在曹营对徐晃、张辽也相处融洽!何也?大家惺惺相惜耳!一言以蔽之,关公耍横的对象都是不如自己的人!

最后再分析个问题,黄忠如果到伐吴时没死,听说过关羽的“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这类话,会不会为关羽复仇?

答案是:会!因为黄忠是为战争而生的,命运不济,到老年跟定刘备,才能征益州、夺汉中,定军山杀名将夏侯渊立奇功!他渴望再立新功,同时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关羽和他同为战友,黄忠公忠体国,为国为战友,定会一往无前!哪有前将军被敌国干死了,后将军不去替他报仇的道理?

大丈夫不能与老兵同列,为什么黄忠还一心为关羽报仇?

其实黄忠并非一心为关羽报仇,而是黄忠生得一身傲骨,见不得别人说他老了不能应战,急于证明自已,却一不小心受了命。

黄忠与关羽的情谊是君子对君子、英雄惜英雄,早在两人初次交手便是这样,关羽取长沙韩玄时,曾与黄忠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黄忠武艺并不输关羽,第二天再战关羽时,黄忠由于马失前蹄被关羽让了一招,关羽有机会杀黄忠却没有杀,第三天两人再战时,黄忠本来能射中关羽却没有射,也放了关羽一马,这叫什么?

这叫英雄惺惺相惜,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不是说关羽与黄忠关系有多么好,而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况且后来两人就成了同一阵营。

刘备拿下汉中后,自称汉中王,同时封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为五虎上将,关羽听说黄忠也被封为五虎上将时,很不高兴说:大丈夫怎么能与老兵同列?其实道理很简单,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跟随刘备起兵已经三十多年了,立下无数战功,又情同兄弟,马超又是一直将门世家,家世显赫,且为一方诸侯,而黄忠却是既无家世显赫,又没有跟随刘备很久,仅仅是杀了夏侯渊立了战功,就与自已平起平做,有些不公平罢了,觉得自已应该封更大的官而已。

况且关羽也不是特别计较,无非就是发发牢骚,费诗劝解之后,关羽马上就接受了。

关羽被杀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黄忠跟随刘备一起参战。黄忠听说刘备说过老将无用,于是带着亲兵硬要去前线打仗证明自已有用,黄忠对吴班、张南、冯习说:我自从长沙一战后跟随皇上,全靠自已的勤劳,现在七十岁,每天能吃十斤肉,能拉二石弓,能骑千里马,我还没有老,昨天皇上说我老了没用,我今天特意上战场,与东吴交战,看我来斩杀大将,看我老不老?

黄忠此言就是受了刘备言语刺激,为了证明自已不老,才特意上战场,而且不管战场形势是否有利,黄忠一心要打东吴,而且还不要其他人帮忙,吴班、张南、冯习、关兴、张苞要协助黄忠迎敌,黄忠都不同意。

无奈众人都拉不住黄忠,于是黄忠就上了战场,在战场上黄忠遇到了杀害关羽的马忠,马忠拿着关羽的青龙刀与黄忠交战,黄忠看到此刀就想起了关羽,与马忠战了几回合,马忠就准备逃走,黄忠于是脱口而出:贼将休走!吾今为关公报仇!

黄忠纵马去追马忠,结果中了东吴的埋伏,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辛亏关兴、张苞二将救回黄忠,否则连个全尸也没有,黄忠回来后不久就气绝身亡。

综合一下:

1、黄忠去打东吴不是为关羽报仇,而是为了证明自已不老;

2、黄忠说为关公报仇,是睹物思人,在战场上看到关羽的旧物在敌人手中,一时感慨而说为关羽报仇。

大丈夫不能与老兵同列,为什么黄忠还一心为关羽报仇?

关羽带领五百校刀手去取长沙,黄忠老将武艺纯熟,尤其善射箭。黄忠因马老失蹄,关羽没有补刀,黄忠再战时,拉弓空射,也算是让了关羽一次。黄忠后归顺刘备被评为五虎上将之一!

关羽孤傲,看不上黄忠,觉得黄忠老矣。他驻守荆州,不知道黄忠在刘备进川时,也是立了大功的。

关羽被杀够,刘备起兵伐吴,刘备起用的是年轻的关兴张苞两位小将。两人势如破竹打败孙恒朱然,立了战功。刘备忽然感慨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刘备可能无意中感慨一下,可是就是这句话,使黄忠心中不服啊!正好这时东吴韩当周泰带兵来了。刘备准备派人迎敌,有人来报告说“老将黄忠领五六人投东吴去了”,刘备深知黄忠不是反叛的人命关兴张苞去援助。

黄忠虽勇,但是的确老了,被潘璋韩当周泰凌统四人围住,黄忠力战,不料背东吴一副将马忠暗中射了一箭,被射中肩窝,当夜死于营中。

可惜黄忠老将,一生英勇,被刘备无意中的感慨,一句话,害了性命。

大丈夫不能与老兵同列,为什么黄忠还一心为关羽报仇?

先说关羽为什么看不起黄忠,因为黄忠是降将的身份,黄忠原本是刘表帐下中郎将,之后刘琮将荆州让给曹操,他又在曹操任命的长沙太守韩玄帐下听令;刘备拿下长沙,他则又归降了刘备。而关羽呢,在罗贯中的描写中,关羽一直是忠于刘备的,即使在曹操帐下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也一直是忠义的化身,对于黄忠这样的反复投降的人自然看不起。再加上黄忠六十多岁了,一把年纪,而关羽正当壮年,对于黄忠这样的降将也根本可能看得起。

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备起兵为关羽报仇,两员小将为前锋打得风生水起,势如破竹,引发刘备感叹:“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黄忠本来就知道看不起自己,现在又听到刘备这样说,为了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所以就不告而上阵了,从这可以看出,黄忠不是一心为关羽报仇,而是为了证明自己。但毕竟老了,最终战死沙场。

大丈夫不能与老兵同列,为什么黄忠还一心为关羽报仇?

关云长恃才傲物,目空一切,随意行事,人虽畏之,但不敬之。失荆州,有负重托;陷麦城,无人肯救。刘皇叔地狭兵少,面对强敌,苦苦撑持,荆州一失,败局定矣!蜀汉五虎将中,我最佩服赵子龙。

大丈夫不能与老兵同列,为什么黄忠还一心为关羽报仇?

“大丈夫不能与老兵同列”这句话充分显示出关羽对和老将黄忠同属于五虎上将之列不满之情。这种不满体现在:

  1. 当时关羽的名声早已名扬天下。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头顶“大汉寿亭侯”耀眼光环,过五关,斩六将……人生巅峰,少不了有点飘。物极必反,注定后来结局。
  2. 而黄忠当时只是一员降将,早前虽有一点名声,却一直得不到重视。自从跟随刘备刚立了功就跟关羽“平起平坐”同为五虎上将,关羽肯定不服气。
对于老将黄忠来说:你不鸟我,我也懒得理你。谁让你是皇帝(刘备)的拜把子兄弟呢?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

关羽死后,刘备亲率大军为关羽报仇。同行的有黄忠,关兴,张苞。真正让黄忠大喊为关公报仇的原因是刘备的一番话,最终也让黄忠搭上了性命。刘备看到关兴、张苞英勇杀敌,长叹道:当初跟随我的大将,老的老,死的死,还好有关兴张苞总算是后继有人。黄忠心想别人怎么看我无所谓,领导要是看不起我,这编制是没法混了。大吼一声:为关公报仇!力战东吴四员上将,最终遗憾身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