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傻儿师长这个人吗?

傻儿师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有了,还真的有些傻哦。

“傻儿师长”确有其人:原型叫范绍增,还是位抗日名将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傻儿师长》是萨沙非常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剧中主角的傻儿师长,现实中却有其人,就是川中名将范绍增。和剧中一样,范绍增也有个好色的名声,风传也曾经被戴过绿帽,最后大度的释放了这个小妾。听萨沙说一说吧。傻儿师长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成功塑造了范绍增这个优秀民国军人形象。这个范绍增(剧中叫做樊鹏举)身形肥胖,圆脸小眼阔口,外形颇为滑稽。此人平时小事也比较糊涂,没有文化,好赌好唱戏(赌术和唱戏水平都很烂),经常闹出笑话。不过,他大事却聪明、爱国爱川、重情重义,是一个好军人好丈夫好父亲。今天要说的,是范绍增的轶事。民国时期军阀有个特点,都有不少妻妾。这并非单纯的武人好色,而是同风俗有关系。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油气四川,名人多讲究体面,其中之一就是要有三妻四妾。普通人家,即便男主人很好色,因经济能力不行,是养不起这么多妻妾的。所以,妻妾成群,也是四川男人成功和家族旺盛的一种标志。军阀普遍多妻妾,如袁世凯10房妻妾、段祺瑞7房、张作霖6房。四川军阀更是如此,杨森12房妻妾,其余诸如潘文华、王陵基、王瓒绪、陈兰亭等等,多是五六房妻妾。甚至汉源土皇帝军阀羊仁安,71岁高龄还娶了21岁的唐锦英做小妾,为此花费了在成都的40亩田产。整个四川军阀中,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四川王刘湘。刘湘对女色毫无兴趣,只有一个相貌平平的妻子,没有娶妾,被称为另类的另类。范绍增作为川中名将,堂堂一个军长,妻妾也很多。之前风传范绍增有40个妻妾,这显然太夸张了。大家随便想想,即便九五之尊的皇帝,身边固定的女人一二十人而已。40个妻妾,就算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了。范绍增常年在外打仗,九死一生,更很少回家,哪里能够养这么多女人。根据范家后代回忆,范绍增正式的妻妾只有七人。其中原配陈文兰比范绍增还大2岁,是包办婚姻,常年在老家大足县照顾公婆,只是挂名太太而已。其余6名姨太太都是范绍增自己挑选的,一起住在重庆的范绍增公馆内。范绍增对姨太太们很好,食衣住行全包,子女教育费用另出,每人每月给200元零用。范绍增也许还养着没有正式名分的姨太太(类似于今天的包二奶,临时情人),最多一二个而已。为什么?这从范绍增的孩子数量可以看出来。如果他有40个妻妾,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当时,最起码也有七八十个孩子。范绍增一共只有10多个孩子,由此可以推断他的姨太太并不多,40个妻妾都是谣传而已。至于风传范绍增霸占“美人鱼”杨秀琼,更是无稽之谈。今天就说说,范绍增戴绿帽的故事,这也就是故事而已。电视剧中,范绍增因为报恩,娶了曾经救过他的贫家女孩:卖猪儿粑的秀姑(萨沙:猪儿粑是什么东东?)。范绍增平时忙于军务,很少回家,年轻妙龄的秀姑孤守空闺。用秀姑自己的话来说:他平时每个月也就来一二次。为了打发时间秀姑去学川剧,同眉清目秀的川剧男戏子张德清相爱。两人暗中偷情,秀姑准备和张德清逃走。结果,一次范绍增阴差阳错的突然回家,正好将两人抓在床上。范绍增的部下多是棒老二出身(土匪),而棒老二的大忌就是勾引二嫂(和兄弟妻子偷情)。这些部下群情激奋,纷纷要求将两人残杀“点天灯”“侵猪笼”“剥皮”“活埋”。范绍增对秀姑还有感情,最终没有赶尽杀绝。他想试探试探两人究竟是不是真心,就谎称只打三枪,如果没打中就放他们走。结果范绍增朝天打了两枪,只剩下一枪。此时,秀姑和张德清2人表现出真情,互相为对方遮挡枪口。范绍增知道2人真心相爱,无可奈何。他丢给他们500块大洋,让他们远走高飞,今生不要相见。如此大度,普通男人尚且做不到,更不要说像他这样杀人如麻的军人。电视剧中的这个故事,也是有原型的。范绍增有个没有名分的姨太太紫菊(范家后人说是姨太太张绍芬的丫鬟),平时颇受宠爱。1933年前后,范绍增常年不在家,姨太太们尤其是没有生育过的,都很寂寞。大字不识几个的范绍增为人倒是开明,就让她们去社会上交往或者学文化。紫菊出身卑贱,文化程度低又年轻好学。得到范绍增的批准后,紫菊去重庆开明学校读小学课程。这所学校是西洋化学校,校风开放,男女共校,老师包括校长王世均本人都是颇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尚未娶妻的王世均和紫菊同龄,长得高大英俊,谈吐文雅,颇有女人缘。紫菊身份特殊,王世均和她接触较多,经常亲自帮她补课。干柴烈火,长期朝夕相处那还得了!一来二去,两人就有了情谊。王世均畏惧范绍增的名声,不敢造次,两人始终不敢越过红线。不过,他们经常带着个电灯泡(通常是1个男同学或者女同学),一同外出逛街、听戏、看电影、吃饭,甚至私下互写情书。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范绍增很快听到了风声,他开始还不信。随后说这种话的人越来越多,范绍增也起了疑心。一次范绍增乘着紫菊不在,亲自检查她藏着的书信,发现了两人的情书。范绍增是土匪出身,性格暴躁,哪里受得了。他立即派卫兵将紫菊和王世均两人抓回来,关在公馆里面。在当年的四川军阀混战,哪有什么法律可言。范绍增杀死1个偷情的小妾和奸夫,就好比踩死只蚂蚁,谁敢找他算账?就算不杀,将王世均痛打一顿,甚至打成残废,将紫菊长期关押虐待致死,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种事情也有伤风化,社会上也不太会过问。这边紫菊家和王家发现孩子被抓,知道大事不好,立即派人求情。紫菊的前主人张绍芬亲自说情无效,只得请来2位亲家军阀王瓒绪和陈兰亭说清。这边,王世均的母亲也跑到范公馆,下跪磕头求情。本来范绍增是气破了肚子。自己一个四川名将,威风八面,上到四川省主席刘湘甚至蒋介石本人,谁不要给几分面子。没想到,现在被一个无名之辈差点戴了绿帽,成为社会上的笑柄,这哪里受得了!好在,范绍增这人重情重义,冷静下来思考,觉得自己也有不对之处。自己常年在外,冷落了众多娇妻,才出了这种事情。说来说去,紫菊偷情虽不好,但罪魁祸首还是范绍增自己。范绍增曾经试探过紫菊和王世均,让他们只要说出是谁主动勾引谁,就可以放掉被勾引的人。但紫菊和王世均都说是自己主动勾引别人,希望范绍增主动放走对方。范绍增知道2人是真心,加上有很多人来说情,也就无可奈何了。最终,范绍增将2人大度释放,还当场宣布:一、收紫菊作干女儿,王世均作干儿子;二、备办几桌酒席,为2人道喜;三、送紫菊大洋500,作嫁妆。于是,这件事就这样圆满解决。写到这里,有人要问,建国后范绍增的7个太太都怎么样了?呵呵,就不是太好了。根据范家后人回忆:11949年12月15日,范绍增在四川渠县率部起义,投靠解放军。起义后他召集妻子们开了一个会,他说“今天解放了,我们一切都要听共产党的,共产党实行一夫一妻制,我这个家不符合共产党的政策。所以要把你们遣散,把家产分了,你们带着孩子和各自的东西,各奔前程。”一家老少抱头大哭,随后范绍增和太太们办理了离婚手续。萨沙最后说一段著名对白:傻儿师长背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哎!这个狗(苟)不叫(教),肯定是熟人来了吗?怎么是性乃迁呢?妈的,书都没编好,让我怎么背!

真有傻儿师长这个人吗?

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部经典的四川话版电视剧《傻儿师长》《傻儿军长》《傻儿司令》(三部曲)。

剧中男主傻儿师长樊鹏举成了西南地区老少爷们皆爱的喜剧人物,那句“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成了当年小伙伴们的口头禅。

有人会问,历史上真有傻儿师长这样一个角色吗?

答案是如假包换,电视剧中的傻瓜师长的传奇虽然经过艺术加工,但是大多是川军抗日名将范绍增的真实历史事迹。

范绍增此人,不要说在西南川军,在整个民国,也找不到这样一个独行特例的“军阀”,而他的龙门阵,真的是三天三夜都摆不完

范绍增(1894-1977),出身在四川大竹清河镇的一户地主家庭,这小范范虽然家庭出身良好,但却顽劣不堪,让父母族老操够了心。

于是就得了一个“哈儿”的称号。

不好好学习,范哈儿长大后就只能做一件事,混社会。

他加入了当时的哥老会,成为“袍哥人家”,还拉起了一支队伍,上山当上山寨王,属于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当袍哥其实不是件丢脸丢面的事,近代出身四川的风云人物,十之八九都加入过哥老会,包括我党几大

元帅。

1916年,全国上下一片讨袁之声,袍哥范绍增带着兄弟们下山,接受招安,成为了讨袁队伍的一员,最初在颜部增旅当一名营长,后来颜培增随唐继尧倒熊(克武)失败,范绍增部被收编在能系第一军第六师余继唐部

任团长,范哈儿是外来和尚,在余部很受排挤,范哈儿一怒之下,发动兵变率部袭击了驻夔府的第二军唐式遵部,并夺得枪械上千件发了笔横财,后集结两千多人在酉阳黔江一带打起了游击。很快杨森向他投来橄榄

枝,他率部投奔杨森,任杨森第四师八旅长,后升任七师师长,成为了杨森最倚重的将领。

后来刘湘成为四川王,范绍增是杨的人,自受排挤,1938年刘湘改编了范部,范哈儿被刘湘明升暗降,升任副军长,却夺去了兵权。

抗日战争爆发,范绍增积极呼吸川军出川抗日,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十一军团副司令,八十八军军长。

虽然老蒋给了范绍增一个军长的职务,但兵,没有,范哈儿得自己招兵卖马。

范绍增散尽家财,东拼西凑带着这支杂牌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抗日战场上屡立战功,将一支乙级杂牌军打造成了支战斗力极为强悍的甲种军,尤其在1942年,范哈儿率部击毙了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中将。让酒井成为了第一个命丧中国战场的日军师团长。范哈儿的八十八军一举成为国人敬仰的抗日英雄部队。

虽然范部很能打,但他仍不是老蒋的人,抗战中后期,老蒋又用了刘湘那招,升任范绍增为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夺去了范哈儿的兵权。

后来到了1949,老蒋兵败如山倒,又跑回了重庆,这才想起川军中还有个很能打的范哈儿,于是任命范为国民重庆挺进军总司令。范绍增早看穿了蒋的嘴脸,率部起义。

建国后范绍增任河南省体委副主任等职,1977年在郑州逝世,高寿83岁。

范哈儿的一生,有很多传奇,比电视剧里的还精彩,下面夜狼便给大家摆一下属于范哈儿的几个“龙门阵”:

妻妾成群:哈哥好色,他的家长里短也成了川人茶余饭后的聊资,据说他一共娶了十八房姨太太(有的说是三十六位),个个都是教育良好如花似玉的黄花大闺女,但这些老婆还都不是范军长强抢的,都是哈哥施展泡妞绝计“泡“回来的,连当时蒋委员长的干女儿,中国第一名游泳运动员,当时全国十大名嫒之一的杨秀琼,他也敢明目张胆死緾烂打泡到手成为自己的第十八姨太。这民国版韦小宝的名头,当属我们范哈哥。当时范绍增在重庆修筑了范公馆供众老婆居住,现在还为当地一景。

但其实后来根据川志历史学者们及其子女的回忆录记载,老范的肾也没这么强大,他其实一共就七房太太,杨秀琼也并不是他的姨太太,顶多算是“绯闻女友”罢,当时他的范庄,不仅有自己的妻儿,范哈儿还收留了自己一些阵亡的兄弟的家眷子女,故而“范家”的阵容才显得如此强大。

成人之美:老婆多了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红杏出墙的机率就大,范绍增老婆虽多,但是开明之人,均让众老婆读书学文化,结果其中一位叫紫菊的姨太太和一学校王姓校长有了私情好上来,全山城的老少爷们看哈儿戴了绿帽,都等着看范哈儿笑话,此事如果换了老范的上司杨森,肯定是将奸夫淫妇押了浸猪笼,范哈儿却是另一种处理方式——成仁之美,他收了紫菊做干妹妹,让紫菊光明正大嫁给了校长,并送了二人一笔

嫁妆,事后山城人人均服——范哈儿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也。

宠妻狂魔:四十年代杜月笙曾经组织上海搞过一次大规模的选美活动,这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选美活动,当时的京剧名伶言慧珠、董芷苓,著名电影名星白杨、周旋等都参加了这次选秀,但最后冠军出炉,却是一名叫王韵珠的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后来上海滩的小报记者们对这位第一届上海滩选美小姐进行了人肉搜索,原来这王韵梅竟是范哈儿的姨太太。

据说当年范哈儿为帮老婆拿下这顶桂冠,私自应承了杜老板社团一年的开销。

从成人之美到宠妻狂魔,老范这人,想不招女人,也难。

智斗“李云龙”:红军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过四川,老蒋要川军舍命出击阻击红军北上,当时任杨森部第七师师长的范绍增便奉命阻击。但范哈儿耍起了溜头,与红军玩起了捉迷藏,双方均未损失人马,事后双方均感叹,谁说这范哈儿是傻儿师长,丫比猴还精,老蒋借刀杀人的计划没能实现。当时与范哈儿对峙的是红四方面军28团王近山(《亮剑》李云龙原型)部。两个抗日英雄李云龙和樊哈儿相遇,真是杀猪有的宰头有的捅屁股,各有各的道。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体《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真有傻儿师长这个人吗?

这个必须有,“傻儿师长”的原型人物就是川军第88军“袍哥”军长范绍增。他是川军中有袍哥背景的有名的打仗不计后果的猛将,传说中他有18房姨太太,这显然与事实不相符,还有说40房的,其实他只有6房姨太太。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傻儿师长”范邵增。

先说一下范邵增为何被称为“傻儿师长”?

其实说到范绍增,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但要提起“傻儿师长”,大家都是耳熟能详。范绍增,四川大竹县人,袍哥出身。他自幼便被称为“范哈儿”,因为从小就长一副憨眉憨态相,非常惹人喜爱,所以才被如此称呼。

范绍增生于富庶之家,父亲是当地一名乡绅。范邵增从小有着顽劣的性格,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书也没读几年就干脆不去了,怎么责备大骂都无济于事,所以大家平时都以“哈儿”相称。

范邵增平生豪爽、侠义、耿直,在袍哥当中乃至江湖上都颇有盛名。32岁的范绍增,受四川军阀杨森的招安,成为其部下一个营长,后来又在刘湘麾下当师长、军长。范绍增看似长相憨相,实际上是大智若愚型,他打起仗来相当勇猛且不计后果。

再说一下范邵增的袍哥及军阀生涯

民国时期,袍哥之说以盛行不衰,是同四川复杂的军阀背景分不开的。1923年,四川几十名军阀混战,各派为了扩充实力,想方设法拉拢袍哥。据统计,四川各军总共23个师的人马中有七成是袍哥,这其中便有范邵增部。

范邵增原为张作霖部下,护国战争后,范邵增将袍哥兄弟二百多人纠集起来,乘军阀混战之际,迅速扩充实力。不到三年时间,范邵增部扩展到近千人,后被四川军阀阎德基收编,发展到二三千人的规模。

1923年范绍增又被杨森收编,任第四师第八旅旅长。1927年杨森奉命出川攻打武汉,范邵增部在仙桃镇战役中遭到革命军的反击,受伤后退回四川。杨森以整军为由,欲剥夺各师长兵权,这引起了范邵增强烈不满,转而投奔刘湘,任川鄂边防军司令。

1928年,范邵增打败与杨森联盟的谢德堪部,又帮助刘湘打垮了杨森,并当上了四川省主席。范邵增实力大增,其部扩充到四旅十二团,刘湘害怕范邵增坐大,撤了其总司令职务,将其部编为二十一军第四师,该师被称为“袍哥军”。

范邵增的第四师官兵清一色全为袍哥,平时以哥子、兄弟互称。后来范邵增在围攻洪湖苏区的战斗中负重伤,进驻汉口万国医院。杜月笙闻讯后,派人将范邵增接到上海最好的医院医治。伤愈后,范邵增以第五路“剿匪”副总指挥的身份围剿四方面军,并在百丈关战役中解救了刘湘之围。

最后说一下范邵增的抗战及解放生涯

抗战爆发后,范绍增部及川军抗日斗争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战前动员会上,对所部官兵们讲:过去的战争都是内战,都是害苦了老百姓。这次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范邵增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拼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1939年,时任第88军军长的范绍增率部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又转战到浙西一带继续战斗并在太湖张渚地区布防。日军第22师团长土桥一次率领两万多日军前来进犯,与范部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战斗并最终击败日军。

1942年,范绍增率部击毙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中将。酒井被炸身亡,在日军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日军在职阵亡的师团长,酒井算是第一个。随后,范绍增又率军又击伤日军第40师团的旅团长河野少将,连创两大辉煌战绩,这在抗战中是少有的战绩。

抗战胜利后,范邵增对打内战已没有任何兴趣,便去上海参加民盟、民革等领导的民主活动。他在上海凭借帮会及川军关系,成立“益社”。该社曾将药物、纸张等运往苏北解放区,有力地支持了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秋,范绍增率所属官兵二万余人在渠县的三汇镇通电起义。1977年,范绍增在郑州去世,享年83岁。

后来,范邵增形象被拍成多部影视作品,其“傻儿师长”的形象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因此,“傻儿师长”确有其人,他就是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范邵增。

真有傻儿师长这个人吗?

四川人管“傻子”叫“哈儿”,不全是贬义,许多时候说的是这个人比较憨,不够圆滑,天不怕地不怕,脑袋方的不知道利害。

傻儿师长范绍增就是四川人眼中典型的而且是很讨喜的“哈儿”,民间喜欢亲切地叫他“范哈儿”。

范绍增的事迹很传奇,加之四川又有浓厚的袍哥文化,民间也喜欢演绎他的故事,久而久之,范哈儿近乎就成了四川民间的一个江湖图腾,外省人一听还以为是虚构出来的人物。

这恰恰说明了范绍增不同寻常,一辈子没有白活。

民国时期许多身上带匪气、有江湖味道的人物,大多是草民出身,但范绍增不是。他出生在四川大竹县清河镇一户富裕之家,祖父是个教书先生,家里不愁吃不愁喝,而且有书读。

但是,有能够安心读书的家境,范绍增却毫无读书的秉性。范家后人说,范绍增自幼就有着顽劣的性格,书没读几天就开始逃学,十五六岁就“嗨了袍哥”,祖父气的用棒子追打也毫无用处,只能恨铁不成钢地骂他“哈儿”。

“嗨了袍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十五六时,范绍增就加入了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

那时候,四川甘陕一带,帮会和革命党一家亲,所以范哈儿“嗨袍哥”嗨着嗨着就把自己“嗨”成了革命党。

不过,成为革命党后,范哈儿没有被洗脑、改造,他对这一套不感兴趣,在他那里,嗨袍哥很单纯,就是拜关公、拜王伯当,就是要一辈子讲义气。

因为是个很纯很纯的袍哥,类似参加保路同志军这样的事,范哈儿的出发点都是讲义气,凑热闹,其他的一概无所谓。

清廷覆灭后,袁世凯强力弹压各地,范哈儿在帮会里虽说混的如鱼得水,但却始终没有一展身手的大好机会。

但随着袁世凯称帝,蔡锷掀起讨袁战事,各路大小英豪应势而起,属于范哈儿的大好机会跟着也就来了。

因为为人仗义,胆大包天,关键时刻顶得住,范哈儿拉队伍时,袍哥人家是一呼百应。有了队伍之后,范哈儿的另一套做派,也让袍哥人家服气,两路人马搭伙,合就合,不合就分,干净利落,但有一条,谁要起歹心,想吃掉他,他范哈儿绝不吃素。

据说,有一回,有一伙人摆下鸿门宴,想干掉他,并掉他的队伍。范哈儿袖子里掖着压满子弹的手枪,独闯鸿门宴,交锋时刻,范哈儿不动声色地用他那黑洞洞的枪口抵着对方,硬是逼得对方客客气气地送他出来,从此打消了歹念。

正式出道,范哈儿最早跟的是熊克武。

熊克武这人,没什么特别之处,跟其他地方小军阀一个德性,热衷争权夺利,而且治军无方,有功不赏,有过不罚,显得很不仗义。

在混战不断的四川,这样的人地方称雄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过把瘾就玩完。

熊克武玩完,退出四川后,范哈儿继续趟路,又跟了新起来的杨森。表面上看,范哈儿像墙头草,谁得势跟谁,其实他是个江湖讲究人,无论跟谁,他都能做到有始有终,只要对方讲一个义字,他绝不会背后捅刀,临阵倒戈,窝里反。

杨森对待范哈儿,说实在的只是面上过得去,但对范哈儿来说,这就够了。杨森败落之后,队伍被迫挂在赖心辉名下,别人这时候都是心照不宣的,只有范哈儿明人不说暗话,他对赖心辉说,队伍只是暂时归着他,等到杨森一回来,他还是要归队的。

当然,杨森没能回来,范哈儿江湖人不守死路,后来又跟了刘湘。

范哈儿对待刘湘,起初跟对待杨森一样。二刘在四川大打出手前,刘湘的小幺爸刘文辉为收买范哈儿,一出手就开出了一张五十万的支票。

范哈儿是什么反应呢?

他拿着支票找到刘湘,直截了当地问该怎么办?

刘湘打了句官腔,说你留着自己花吧。

范哈儿不玩弯弯绕,得了刘湘这句话,他毫不客气,五十万,一半拿去盖了公馆,一半扔到上海滩捧戏子去了。

只要场面上说得过去,范哈儿就是这样一条好汉,可如果叫他发觉主公不地道,想黑他,他就是另一条好汉了,有仇必报。

1937年,何应钦到四川整军。刘湘趁这机会,很不地道地把范哈儿手下的几个旅长都收买了,然后叫范哈儿去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副军长。

范哈儿发觉刘湘黑他之后,二话不说,直接撂摊子,记仇走人。

抗战爆发后,范哈儿逮住一个机会,他利用眼线,拿到了刘湘跟山东韩复榘图谋勾结的黑材料,好嘛,转脸他就到老蒋面前告了一大状,结果韩复榘被抓了枪毙,刘湘在医院里受惊病重而亡。

因为这事干的“漂亮”,老蒋事后假仗义,在不给一人,不拨一枪的前提下,赏了范哈儿一个第八十八军空头军长的头衔。

换是其他人,老蒋这一手能让人恨死,但范哈儿却凭借多年积攒下来的江湖口碑,掏空家底大招袍哥兄弟,最后活生生地将八十八军打造成了一支抗日铁军,从而成就了一生最辉煌、最铁血的一段。

范哈儿的八十八军,人数不算多,但人人都有不怕死的“哈儿”气,正因为如此,“哈儿军”出川抗日后,打了不少好仗。

尤其是1942年5月28日,范哈儿率部击毙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创造了中国军人首次击毙日军在职师团长的先例,那牛叉范跟《亮剑》中的李云龙有一比。

当时的江湖总龙头,上海滩杜月笙得知此事后,对范哈儿十分神往,后来得知范哈儿在前线伤了一条腿,杜月笙英雄相惜,仗义的不行,非得把范哈儿接来上海滩,说是要不惜代价保住兄弟那条伤腿。

这是当年上海滩的一段江湖佳话,也成就了杜范两人一生的江湖情义。

但在老蒋那里,范哈儿因为是江湖杂牌,有功不能赏,只能撤。就这样,范哈儿虽然在前线打了大胜仗,完了却成了没有实权的第十集团军副司令。

范哈儿怨恨是怨恨,但活路还得继续趟。

抗战胜利后,眼见老蒋有完蛋的趋势,范哈儿叫世人见识了什么叫“谁认为他傻,谁才是真傻!”

他返回四川,又拉起了一支几万人的队伍,老蒋见这个江湖杂牌有利用价值,很快给了他一个“挺进军总司令”的头衔。

得了这个头衔,范哈儿呵呵一笑,转身就以“挺进军总司令”的名义起义了。

这叫什么?

乱世识时务,方能有本钱,得善终。

解放后,范哈儿一直在河南干体委副主任,1977年在郑州善终,终年83岁。

有人说,范哈儿这一辈子,袍哥规矩中的坏事,一个也不沾。此公行侠仗义,急人之难,挥金如土,有恩报恩,毫不吝惜,有仇报仇,毫不容情,是一条好汉。

但在民间,许多人记住的却是他难得的那一份江湖宽容,人情味。

四川街头巷尾摆龙门阵,大家伙总是说,范哈儿有艳福,娶了很多姨太太,即便姨太太给他戴绿帽子,他依旧是个哈儿,不仅不杀,还要成全姨太太和小白脸。

这就是范哈儿,一个让江湖忘不了的袍哥大爷。

真有傻儿师长这个人吗?

有,此人便是原名范海廷的范绍增。

前面各位答主已经将范绍增的基本情况介绍得很详细,笔者这里就重点说一说他的“袍哥”属性吧。

范绍增是渠县人,少年时期曾经参加礼字袍哥,在绿林拖棚子(袍哥海底,意思是拉队伍做土匪)。这个人外貌憨直,广交朋友,在江湖上非常吃得开。

1919年护国战争,范绍增率众投了颜德基做营长,后来升任团长,后来被滇军黎天才、王天纵等人包围,他在黎天才副官的帮助下逃到云阳,得到当地袍哥大爷的支持,为他募集到土匪两千多人,他率众进行反击,将黎天才等人驱逐出四川。

在颜德基倒台之后,范绍增部被改编去职,他和周绍轩收集余下兄弟,到万县去吸收了不少的绿林袍哥,投奔川军第六师杨春芳部做团长。杨春芳也是袍哥出身,后来范绍增又跟着杨春芳一起,投靠了第二军杨森。

【杨森】

范绍增在泸州之战中,率部决死冲锋,大败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杨森将他提拔为第九混成旅的旅长,对他颇为器重。

电视剧中哈儿师长常说“袍哥弟兄,绝不拉稀摆带”,这确实是真的,在现实生活中,范绍增对自己的部下非常宽厚,常说“袍哥是好汉”,以此激励士兵,部属们对他也是心悦诚服。

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蒋介石委任杨森为第二十军军长,两次出兵湖北,都是让范绍增打前锋,范绍增又吸收四川和湖北边境的袍哥土匪,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就在这时,杨森在这时整编部队,宰割袍哥队伍,杀死了杨春芳,扣留魏甫臣,逼走了陈兰亭,范绍增见势不妙,联合郭汝栋等人起兵反对杨森。可惜作战不利,退却到巴县投奔刘湘,为刘湘第二十一军第四师。

【刘湘】

范绍增在投奔刘湘之后,深感自己的部队都是绿林出身,他自己也是袍哥,不好不讲情面,因此军纪不严。他便任用不是袍哥出身的罗军彤来整饬军纪,罗军彤丝毫不讲情面,曾经在一天之内枪毙了六名连长,吓跑了三百多个士兵,从此军纪肃然。

范绍增对罗军彤的行为是绝对支持的,因此他的军队之所以能保存下来,跟他后来改变态度,重视军纪是分不开的。

1932年,范绍增得到刘湘的极度嘉许,这是因为刘湘扣留了刘文辉购买的军火,刘文辉用一百万元收买范绍增,范绍增拿钱之后就向刘湘告密,刘湘得知后,对范绍增非常亲密,并且允许他拿着刘文辉给的钱到上海游玩。

【刘文辉】

范绍增于是奔赴上海,在这里,他结识了杜月笙、黄金荣和杨虎等人,他拿着刘文辉的一百万元,与这些上海闻人交结,一掷千金,呼朋唤友,和他们结下了不浅的情谊。

但是刘湘的部队经过了两次改编,还是将范绍增所率的部队分割,抗日战争爆发,他又回到以前他在重庆龙巷旧居,把自己新建的花园洋房让给孔祥熙和顾况同居住,深得孔顾二人的支持,得以任第三战区第八十八军的军长,可惜不久又被蒋介石编并。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范绍增在上海成立了袍哥组织“益社”,他之所以能在上海成立袍哥组织,全凭当初在上海与各位闻人的交际,“益社”颇为壮大,能与清帮和洪帮并立。

西南解放之前,他从上海回到四川,任“挺进军”的总指挥,在渠县一带招募自己从前的袍哥弟兄,后来重庆解放,他在人民政府的号召下起义。

真有傻儿师长这个人吗?

当然有。

电视剧《傻儿师长》系列的主角樊鹏举,原型的本名是范绍增,是四川大竹县清河镇人。

范绍增父母早亡,祖父长期担任镇长,家中土地千亩,仆从百人,属于地方大豪强。自小范绍增不大喜欢读书,混迹江湖,舞枪弄棒,常与袍哥为伍。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豪爽仗义之人,因长相比较福气,说话讨喜,人称范哈儿。

17岁时,北洋军进入四川,遭同盟会的反对,范哈儿也被引导加入了同盟会(绝对的党国元老啊),随后就被仇家举报而遭北洋军的通缉,范绍增被祖父开除宗族,自己杀仇家带手下进山落草与北洋军周旋。北洋军退出四川后,范绍增接受当时最大的四川军阀,同是蓝党人的靖国军司令颜德基招安成为营长。颜德基失败后范绍增投靠杨森,成为团长。

伴随杨森的发展,范绍增逐步晋升为旅长、师长。杨森失败逃亡,将所有军队給范绍增带领,次年返回后,范绍增将部队归还,令杨森感动异常。然而杨森毕竟是亲北洋的旧军人,与刘湘争夺霸权失败,与范绍增起了理念冲突,范绍增只好投靠刘湘担任第四师师长。

刘文辉刘湘叔侄竞争四川霸王,刘文辉派人收买范绍增,給钱30万银元,范绍增可不傻,转身就向刘湘汇报,哭笑不得的刘湘只好給他放假三个月并准许此钱就归范绍增(没有汇报的另外一个旅长可就非常惨了)所有,范绍增带着这笔钱到上海游玩一圈,回来在重庆修建范园。

此后不久,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连续击败田颂尧等军阀,1934年刘湘组织6路围攻,范绍增编在第五路,结果被红军給狠狠教训了一次,面对半个团的红军丟了一个旅才狼狈撤退,自此学会了尊重CCP人。

范绍增毕竟不是刘湘一路人,1937年刘湘借整编机会包围范绍增所部,给予改编并委任范绍增为第21军副军长而吞并第四师。范绍增愤怒离职,独自去南京抗日前线。后转移至武汉回归刘湘所部。在武汉,范绍增通过戴笠向蒋揭发刘湘勾结韩复榘等人并提供情报。有了投名状,范绍增得到第88军与两个师番号,回乡召集旧部,购买维修枪械,建立起四个团。

不过康泽起了心思,派人向范绍增部派遣大量特务,上下挑拨离间,居中破坏,试图逼迫范绍增及主要成员离开。范绍增向顾祝同求助,紧急开拔第三战区才避免爆发冲突。作战几次后特务又开始闹事,甚至将免除范绍增的命令拟好,送給顾祝同签字上报军政部。顾祝同资格老,不喜欢特务,又因重庆住房问题欠范绍增人情,把特务叫去借蒋何孔三人名义训斥。此后特务贩卖鸦片事爆发被逮捕,其他特务纷纷离开,范绍增才请回原来的战友重编部队。

1942年5月,范绍增部取得抗战历史上最重大的成果,阵斩日军在职师团长酒井。88军此前因功升为甲种军,美式装备。可惜何应钦起了吞并心思,故意升范绍增为第十集团军副司令,委任侄儿何绍周为军长,范绍增愤怒离职返乡。

认清现实的范绍增逐步倾向民主党派,多次借机活动并在1948年拒绝蒋支持孙科的要求而公开支持李宗仁,随后逃回故乡。1949年被委为挺进军司令,12月率部起义,50年2月改编任148师副师长,后任河南省体委副主任。1977年去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