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苏雪林为何用了半辈子辱骂鲁迅?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自古文人相轻,不管这个文人有没有真实才学,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苏雪林是个才女,曾去法国留学。虽然因种种原因没有学成,在当时中国知识女性中有过海外经历的也很少了。
她后来在沪江大学教书,也是当时的高知女性了。
苏雪林是鲁迅弟弟周作人的学生,也自称是鲁迅的学生。
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学生而已,和鲁迅并没有什么接触。
鲁迅活着的时候,苏雪林对他也是不错的。
资料记载:苏雪林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绿天》,1928年3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绿天》一出版,苏雪林很快就送给了鲁迅。在扉页上用黑色钢笔写了:“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版权页的留印处还加盖了“绿漪”朱红印章,现在鲁迅博物馆的“鲁迅藏书”中收藏有这部书。“鲁迅藏书”中还有苏雪林另外两部专著:1927年由北新书局初版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和1934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的《唐诗概论》。
1934年,苏雪林曾在《国闻周报》上发表《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一文,对鲁迅的《阿Q正传》等小说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然而,鲁迅在1936年病死以后,苏雪林却突然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资料中这么写:鲁迅死后,苏雪林立即写了长达四千言的《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公开祭出反鲁大旗,破口大骂鲁迅是“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无廉无耻”,“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在文坛“兴风作浪”,“含血喷人”,其杂文“一无足取”,“祸国殃民”。并影射、攻击鲁迅勾结日本特务机关内山书店,“行动诡秘”等等。
苏雪林还称,“鲁迅病态心理将于青年心灵发生不良之影响也,”“鲁迅矛盾之人格不足为国人法也”,“左派利用鲁迅为偶像,恣意宣传,将为党国之大患也”,“阴险,多疑,善妒”,“是一个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耻的小人”,“不近人情,睚眦必报”。她还攻击鲁迅的杂文“文笔尖酸刻薄,无以伦比”,“含血喷人,无所不用其极”。
大家看看,这种措辞似乎和鲁迅有不共戴天之仇,哪里是什么学生。
随后,苏雪林长达几十年都反对鲁迅,直到1967年还在写文。
这种行为就让人费解,因为太超乎常理了,就肯定有什么原因。
有人说,这是鲁迅曾经冷淡对待苏雪林,让她很气愤,由此结怨。
资料中说:她与鲁迅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8年7月7日,这天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在悦宾楼设午宴招待在北新的作者,受到邀请的有鲁迅、林语堂、郁达夫、王映霞等人。因为苏雪林的《绿天》的成功发行,他受到大家的热捧,就连林语堂都对她赞美有加。然而,当主人把她带到鲁迅面前时,她热情地伸出手,没想到鲁迅既没有同她握手,也没有寒暄,只是象征性地朝她点了点头。鲁迅的态度深深地刺痛了敏感自尊的苏雪林,让苏感到非常尴尬,仇恨的种子从此埋下。
不过,这种说法也不成立。
很简单,因为1928年就算结怨,但1934年苏雪林还在赞扬鲁迅,长达6年没有翻脸,怎么鲁迅一死就翻脸了?
萨沙个人推论,苏雪林此人不简单,说通俗点和今天网上那票人差不多。
鲁迅活着的时候,是中国文坛的名人,能量大,名气大,不好惹(鲁迅打过很多官司和笔战,无人敢惹),苏雪林是新人,当然不敢惹了,还要巴结。
但鲁迅一死,苏雪林就无需掩饰厌恶思想。
但即便厌恶,也不用这样骂人吧?
其实,个人认为,这是苏雪林的一种变相炒作,就像今天一些二三流的文人故意臭骂名人一样,目的是炒作出名自己。
苏雪林的文章很好,但无论哪方面相比鲁迅就不是一个级别。
通过反鲁迅,苏雪林大大的出名,就像李敖反蒋介石一样。
说白了,都是套路而已,做法真的不太厚道。
萨沙虽然对鲁迅这个人很不喜欢,也承认鲁迅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尤其是鲁迅的一些小说,堪称民国最经典的小说,意义也非常深刻,不是苏雪林能够写出来的。
民国时期,苏雪林为何用了半辈子辱骂鲁迅?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苏雪林,一个女精神病,一个压抑了一辈子的偏执狂,一个捧台湾当局臭脚的赖婆娘。
这个贱货前半辈子把鲁迅先生捧上天,后半辈子骂鲁迅先生半辈子,无非三个原因,一是俩人见面,鲁迅先生就像这个贱货说的,“比较傲慢”,这个贱货当时也小有名气,觉得受了侮辱。二是鲁迅先生在大陆被封神,而这个贱货在台湾拼了狗命骂鲁迅先生,可以捧台湾当局的臭脚丫子。三是,这个贱货深知,要想骂名千古,那就拼命的骂一个比它更有名的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贱货婚姻不幸,一辈子性压抑,找个出气筒——骂鲁迅先生,一举多得。可怜又可悲的贱货!
民国时期,苏雪林为何用了半辈子辱骂鲁迅?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苏雪林是鲁迅的后辈,年纪较鲁迅小了整整16岁,加之其又颇为长寿,在鲁迅病逝后又活了63年,享年102岁,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了。同在文坛,又都是个性鲜明之人,难免会相看两相厌,有些嫌隙倒也正常。
不过,令不少人难以理解的是,在苏雪林的字里行间中,对鲁迅充斥着敌意,常用近乎苛刻的语言来谩骂和诋毁鲁迅。苏雪林使用诸如“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和“无廉无耻”等辞藻形容鲁迅,甚至称其为“奸恶小人”,将鲁迅的文字斥之为“祸国殃民”的反动文章。
如此狠毒的语言,如果没有深仇大恨或是别有目的,一般都是应该慎用的。可是,就鲁迅与苏雪林生的交集来看,两人倒也没什么明显的过节。正因如此,有不少大陆的网友对苏雪林怀有很深的成见,甚至转而恶语相加,大肆批驳。
苏雪林的做法,倒令我想起来郭德纲所讲的段子:四个说相声的对着骂街,你把那三个熬死了,你就是艺术家!鲁迅英年早逝,生命定格在了1936年的10月19日,而苏雪林则还有超过一个甲子的时间来为鲁迅“盖棺定论”。毫无疑问,无论苏雪林如何骂,鲁迅本人也都无法还击,加之苏女士在海峡对岸,自然又少了几许顾虑。
苏雪林原本对鲁迅敬重有加,厌恶与仇视很可能源自于一场不甚欢愉的饭局。1928年时,一班文人应出版社之邀聚在一起,其中便有鲁迅和苏雪林。按照苏雪林的记载,当时她曾热情主动地向鲁迅打招呼,而对方却极为冷淡,令自己非常难堪。
一个是声名鹊起的大师,一个是锋芒初露的文坛新秀,两人的相遇竟是如此尴尬。或许,就在那一刻,苏雪林的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也是从那一天开始,苏雪林改变了对鲁迅的看法。
很多仇怨最初都只是源于某个不经意的细节。苏雪林对鲁迅的敌意,便是如此。当对一个人的看法发生转变后,那么他连呼吸都是一种错误。所以,苏雪林也逐渐厌烦起了鲁迅的杂文,并斥之为“祸国殃民”。
后来,苏雪林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移居台湾,自然又对鲁迅多了一层敌意。苏女士或许也将曾批驳当局、唤醒民智的鲁迅怀有怨恨。毕竟,自己欣赏和支持的,被对方抨击和批驳,难免会不太愉悦。
当然,有时候文人也有“碰瓷儿”的做法。骂阿猫阿狗,或许不太引人注意,但要瞄准了某位知名学者大肆批驳,则很容易形成受人关注。苏女士最初抨击鲁迅,究竟是怀着哪种目的,已经难以得知了,但当谩骂成为一种习惯后,也就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客观来讲,苏雪林倒也是具有真才实学的,而且几十年来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只不过,人文多半个性鲜明,文坛才女尤是。概括来讲,苏雪林与鲁迅之间,倒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只能算是彼此看不对眼吧!
民国时期,苏雪林为何用了半辈子辱骂鲁迅?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鲁迅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即便是已经去世那么久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后人,大部分的人对于这位先生都怀有敬重,但是文学史上有一位女作家却在自己的作品中抨击鲁迅,甚至用了大半辈子来辱骂鲁迅,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情仇?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当时虽然处于那样混沌的社会,但是他依然对这个国家充满信心,期盼着国家能够一天天朝着好的方向走去,所以他立志学医,希望能够医治国人,可是后来他发现当下的国人需要的不是医治身体,而是人心,所以他选择了用笔来宣泄自己对当下时局的不满,用笔来唤醒中国人的良知,用来抗争这个社会。鲁迅选择放下药材拾起笔杆的那一天,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医生却多了一个思想家。
在封建社会女子必须在家中学习琴棋书画,遵循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矩。苏雪林小的时候只能跟着家中兄弟牙牙学语,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苏雪林已经不能继续学习,可是当下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苏雪林才能继续接受教育,甚至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照理说两人之间不应该有什么交集,不过苏雪林也是一位文学素养极高的才女,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有才华的人太多了,鲁迅已经是大师,苏雪林只是一个新人,地位比较低。两个人相识于一场诗友会,在民国那个时期作家喜欢集聚在一起交流思想,当时苏雪林是仰慕鲁迅的一名后辈,在诗友会上面遇到鲁迅先生便上去交谈。但是鲁迅并不认识,成名之后对于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罢了,所以并没有在意这个一脸期待的陌生女子。在我们看来这不过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可是苏雪林却将此事记恨在心,怨恨了鲁迅先生大半辈子。
对鲁迅先生来说,眼前这个姑娘同以往狂热的粉丝没什么不同,但是心高气傲的苏雪林却认为鲁迅的不理睬是因为看不起自己,抑或者是看不起女人,所以将这件事情记恨了一辈子,并且在自己的著作中表明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不满,言语中充满了嘲讽。
鲁迅先生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死后会被人如此“记挂”,也不明白当初那个充满期待的少女怎么到最后变成了怨恨。他想不明白的事情,我们倒能够梳理清楚。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份怨恨到底是因为什么。苏雪林与鲁迅同属于一个职业,在他们之间鲁迅的地位和名气都要远远高出苏雪林一大截,但可惜的是鲁迅先生只活了55岁,苏雪林女士却活过了百岁,在鲁迅死后她便开始自导自演,胡乱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不敬,而与他们同时代的人死的死,老的老,也没有人将这些事情放在心上。苏雪林利用自己的文笔和当时的名声试图制造舆论,试图抹黑鲁迅先生。
这是小人之举,没错苏雪林当时只是一个新人,在诗友会没有存在感,但是自己不甘心,所以将气全部排泄在那个曾经喜欢的仰望的大师,说因爱生恨也不为过。幸而大家对这件事有着自己的判断,并没有受其干扰。当然很有一种可能就是为了红,用这种质疑大师的方式来博得大家的关注,这种方式也有可能,但到底是哪一个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鲁迅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作为名人会受到很多关注,坊间对于鲁迅先生都是一片夸赞声,苏雪林作为文坛的后起之秀,在文章中抨击鲁迅,是一种不和谐的声音,用这种方式能够红,虽然会受到攻击和诋毁,他们之间的恩怨来自于单方面,也就是苏雪林对鲁迅的恶意攻击。伟人就是伟人,会有缺点,但是相比于这些,他们对这个世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足以让他们熠熠生辉。
民国时期,苏雪林为何用了半辈子辱骂鲁迅?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在大家的传统认知里有着这么一个观念,那就是要尊师重道,这是最基本的道德问题。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可是苏雪林就不同,她反其道而行之,在鲁迅先生死后,她发表了许多,为其不敬的言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要知道苏雪林可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啊,怎么会有如此的行为呢?难道是鲁迅先生做的太过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鲁迅先生的人品当然没有问题。
可是为什么苏雪林会有这一异常的表现呢?其实这是与她的性格和受到的遭遇有关。首先咱们先来研究下其本人的性格,此人性格有些偏激,且还善妒。要知道在民国时期,鲁迅先生可是颇受国人爱戴的,他发表的那些文学作品颇受当时人的喜爱。苏雪林此人自认为其文学作品不比鲁迅的差,但其文学地位却远远比不上他,心中难免有些哀怨。再加上鲁迅先生此人为人处事有些不太懂得变通,苏雪林就觉得鲁迅有些孤傲。
再加上她本人婚姻不幸,可以说是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毕竟对于女人来说,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遇到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要想遇到那样的人,哪有那么容易,因此苏雪林便觉得命运对她不公。她公开发表言论去辱骂鲁迅先生,她其实是知道会受到公众不满的。可是为了夺人眼球,她依然这么做了。
我个人认为苏雪林此人道德上还有些问题。在鲁迅先生还在世的时候,她可半点没有表露出对鲁迅先生不敬的行为。在人家刚刚死去后,她就跳出来捏造一些事实来抹黑自己的恩师,这样的无耻行径确实让人无法接受。这可就搞笑了,明眼人都知道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当时的国人精神非常麻木。她还说鲁迅先生特别喜欢怀疑别人,老是觉得自己会遭到迫害,于是在枕头下面藏了一把利器。爱惜性命本就是正常的,没有人不会不怕死。
更何况由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效果确实绝佳,让很多国人精神都得到了洗礼。这让那个时候的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非常的不满,派了很多的卧底去刺杀他。所以我认为苏雪林此人思想有些偏激,胡言乱语的编排自己的恩师,委实称得上是个小人。
民国时期,苏雪林为何用了半辈子辱骂鲁迅?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短短的38年民国,战乱频频,社会满目疮痍,人民有着诸多的苦难,可是却也才子佳人辈出,这些人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才女苏雪林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了。
这个女人身上有着很多吸引人关注的地方,她的出身很显赫,是唐宋八大家苏辙的第33代嫡孙;她是文坛的常青树,一生著作不断,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叔华一起被称为“中国五大女作家”;她把爱情当成生命,可是她和张宝龄婚姻却是冰冷的坟墓;她自称是鲁迅的学生,在鲁迅生前是极力推崇,可是鲁迅去世后,她却对他极尽口诛笔伐之能事,大半辈子都在骂。
苏雪林把骂鲁迅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也因为骂鲁迅而出名,不过我却觉得她是一个十足的小人。要知道就连郭沫若在鲁迅逝世后都停止和他的兵戈相见了,苏雪林却一改过去对鲁迅推崇的态度,转而开始反鲁事业了,生前视若神明死后开始诋毁,这算什么了?
一,苏雪林是名人苏辙的后人,自称是鲁迅的学生,在鲁迅生前极力推崇他。苏雪林的出身很好,是唐宋八大家苏澈的后人,她的祖父做过清朝的县令,也是殷实的家庭了,不过很不幸的是,她有一个刁钻刻薄的祖母。这人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苏雪林自幼就被裹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不被允许进学堂读书,还是苏雪林的二叔留学回来,再加上母亲的苦苦哀求,她才有了读书的机会,这一读可不得了,读出了一个大才女。
不管她怎么骂鲁迅,但是她是一个民国的才女,这点我们还是应该认可她的。她写了70年左右,一生都笔耕不断,出版了著作40部,在小说、散文、戏剧、文艺批评上都有研究。苏雪林在写作上是很认真的,例如她崇拜屈原,就花了大半个世纪研究,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写成了180万字的《屈赋新探》。苏雪林虽然与冰心一起被称为“冰雪聪明”,但是很多人都认为她的文学成就是超过冰心的。
苏雪林其实是胡适的学生,不过她也自称是鲁迅的学生,她的第一部作品《绿叶》出版的时候,她还特意送了一本书给鲁迅,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
这本书在北新书局出版,老板李小峰在1928年举办了一场小型宴会,宴请了一些名人,林语堂、郁达夫等知名作家都去了,鲁迅也去了。苏雪林也受邀参加,这应该是鲁迅和苏雪林唯一的一次见面了,可是不知道什么缘故,鲁迅对她的态度很冷淡,据说没有和苏雪林握手,很多人说就是因为这件事,让苏雪林耿耿于怀,骂了鲁迅大半辈子了。
不过在鲁迅生前的时候,苏雪林可是极力推崇他的,她多次写文赞颂鲁迅的文章。苏雪林说鲁迅是“中国最成功的乡土文学家”,又说鲁迅凭着《呐喊》和《彷徨》两本文集,就能够“在中国文学史占到永久的地位了。”
在鲁迅生前,苏雪林应该算是他的“忠实粉丝”吧,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在鲁迅去世后没多久,苏雪林就突然态度大变,转而开始大半辈子反鲁了,极尽口诛笔伐之能事。
二,鲁迅去世后,苏雪林开始反鲁事业,骂了半辈子,引起很多人的反感。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去世,蔡元培、马相伯、宋庆龄、沈钧儒、茅盾、萧参等人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为鲁迅料理后事。苏雪林也隆重登场了,不过她是写信给蔡元培,劝他不要给败类治丧。1936年11月12日,苏雪林写了《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正式开启了大半生轰轰烈烈的骂鲁事业了。
苏雪林反鲁可不是一时兴起,她是认认真真干了大半辈子了,她写了无数谩骂鲁迅的文章,还在1967年出版了文集《我论鲁迅》,她自己都说她的大半生都在干反鲁的事业。
她到底骂了鲁迅什么了?她说鲁迅和胡适一样出身卑微,可是鲁迅却成了一个变态;她骂鲁迅换了几次职业,喜欢跳槽,不是一个忠诚的人;她骂鲁迅多疑善妒,忒多疑了;她骂鲁迅褊狭阴险,资助人也是作秀的行为......
总之,她就是絮絮叨叨,骂了大半辈子。有人说是两个人见面的时候鲁迅的冷淡刺激了她,有人说是鲁迅和胡适有过纷争,她在给恩师胡适报仇了,不过胡适可不背这个锅。胡适写信劝苏雪林不要攻击已经逝去的鲁迅了,劝她“能不能正常一点”,但是还是没能阻止苏雪林的疯狂行为。
三,苏雪林婚姻破碎不堪,晚年回到安徽老家,选择落叶归根。有人会问,为啥鲁迅的后人不起诉她了?最开始骂的时候是战乱,然后1949年苏雪林就去了台湾,当时的两岸关系紧张,她骂鲁迅还得到了台湾当局的支持了,等她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102岁的老人了,还真的无法起诉了。
1998年5月27日,102岁的苏雪林被人抬回了安徽黄山市永丰乡的岭下苏村,据说当时的苏雪林是泪水涟涟,说自己终于回家了,以后再也不会离开了。一年后,103岁的苏雪林病逝,被人葬在母亲的身边,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苏雪林没有后人,她的婚姻破碎不堪,她也向往爱情,“我是只蝴蝶,恋爱应该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这个上仅余一项空白”。
她和张宝龄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没有丝毫感情可言,他们的婚姻是一场冰冷的坟墓。可苏雪林却没有挖掘坟墓的勇气,就这样过完了一生,是一个大悲剧了。
本人原创,已签维权,抄袭必究。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