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范文程?这可是满清的一个大忠臣啊!您要问咋形容这人呢?就俩字——聪明!绝顶聪明。
咱不夸张的说,大明开国有个刘伯温,人家满清开国有个范文程。所以范文程的地位在满清这地那是有一号的智囊,满清很多重要的战略战法,外加条条框框的法律法规都是从这人手里攒出来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范文程?听这名这应该是个汉人,咋就溜达到了满人的地界为满人服务了呢?”
还是您有眼光,范文程的的确确是汉人,祖祖辈辈都是咱中原汉人的一份子,但时间到了他这,他这就主动的改门换庭了,做了旗人。做旗人这是人家皇太极特别的恩准的,所以人家在满清时候,地位崇高!
那么接下来咱就对范文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范文程其实说起范文程的老祖宗,咱大华夏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范仲淹?大家伙听过吗?对大宋重臣,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名人啊!范文程是人家的第十四世孙。
而他们这一大家子到了大明朝的时候,那也是大明朝的官宦之后,其曾祖父做过大明朝的兵部尚书。
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指的就是人家这样的家庭。
咋说呢?像这样的家庭,陈年的书香就和那陈年的老酒一样熏也能把人熏出个味来。
所以范文程十八岁就拿到了秀才的头衔。这要是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其后举人,进士,状元这不都得手到擒来吗?
但他这人运气似乎到这里就用完了,这好多年都过去了(至少在他眼里是这样),啥也没考到,这眼瞅着年龄,噌噌的往上窜,在这样下去可就一事无成啊!
范文程打小志气就高,想要像他先祖那样留个名头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不想埋没了自己个独有的才华,太浪费了。
这时间点上,范文程恰好就在辽东,大家伙都知道这地大明和满清打的那叫个火热啊。
于是范文程大腿根子这么一拍,这就决定为满清服务,毕竟学了这么多年了,要货卖帝王家不是,你大明瞧不上,咱就卖给你的死对头满清不就成了。
所以当满清攻入抚顺之后,按照惯例满清对整个抚顺来了烧杀抢掠。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二十一岁的范文程顺道拉着他的哥哥范文寀,跑到努尔哈赤的军帐边上来了个“仗剑谒军门”,这就带着自己的满腹经纶投靠了满清。
当时满清还是努尔哈赤的后金,努尔哈赤一听他的老祖宗是宋朝大学士范仲淹,而他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孙。
接着是他的六世祖明初任湖北云梦县县丞;曾祖范锪为嘉靖朝兵部尚书;祖父范沉为天启朝沈阳卫指挥同知……
哎呀!努尔哈赤听闻非常的开心,毕竟他这里都是一些个大老粗,打仗凭借的就是半部三国,这要是打天下这不成。
所以努尔哈赤没有让范文程失望,非常的赞美他:“这可是名臣之后,范仲淹的后人,曾祖父都做过大明朝的兵部尚书,你们得好好的尊重他啊!”
为此范文程非常的感动:“范文程必将尽心竭智!”
好吧,良禽择木而栖,咱没什么好说的!自打这范文程投靠了满清,那真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后来的范文程前前后后服侍了满清四代帝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以及后来的康熙,一直做到了文臣之首。
大明没有给的,范文程从满清这里一样不缺的都拿到了,人生也走上了圆满。说明这范文程的眼光极为毒辣,一眼就瞅出来大明是不行了,在折腾下去,也折腾不出个啥名堂来了,为自己选了一条更加好的晋升之路,从而让自己的大名流芳百世,享受万年,聪明人!
您要说范文程是个文臣,您可大错特错了,人家范文程那是上马提枪,下马拿笔的人物。
当年随着皇太极进攻大明,在攻打潘家口、马栏峪、山屯营、马栏关、大安口等等这些地方的时候,那是披甲拿刀,总是冲在第一线,皇太极目光望去,总是能瞅到他,大声的欢呼呵斥大明的将军,敏捷的跳跃着,那是顶着恐惧外加死亡的危险,在躲避飞箭,枪弹的。那身影何值是英姿飒爽,手起刀落,咔咔咔的就把大明将军的脑壳就剁掉了,这要是拿一代名将的身影相比,那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这就是满清全军的标杆旗子,
咱大华夏地头上有名的战神白起也不过如此尔!和忠心为国的岳飞岳爷爷相比不相上下啊!
不仅如此人家阵前杀敌,砍杀大明将领血溅三尺连眼珠子都不眨一下,鲜血喷到脸上拿起笔来为满清谋划的方方面面都有独到之处,满清的那些个法律法规都是出自人家之手。
上马能武,下马能文,不亏为名臣之后,书香之家啊!
当年皇太极去世,范文程伤心欲绝啊!
范文程的糟心事大家伙都知道皇太极之后的满人,也就是范文程的那些个主子们陷入了皇位的争夺大战之中,这种事谁也说不好,最终胜出的是谁。
当时的范文程还是红旗旗下的人,这红旗旗主硕托支持多尔衮,结果玩脱了把自己给玩死了。
范文程作为红旗的人被划归到了镶黄旗下,也就是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的手底下。
那会满人有个规矩,作为旗主对旗下人的财产可以进行掠夺,而不违法。
而这个时候,范文程娶了一房娇妻,多铎瞅见了,感觉很好,这就想要把范文程的老婆给抢了。
但范文程说道根子上,他也是个汉人,汉人有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夺妻之恨同样也是不共戴天。
而范文程那会在朝堂上的位置,那也算是显赫,多铎这么做虽然有着祖宗的规矩没有违法,但却违法了汉人的道德。
这事弄的有点子僵,最后范文程吃了点亏,当然这比起范文程在满清哪里得到的,不算个啥!
他前途依然在前。
加官进爵的范文程后来范文程帮助多尔衮入驻中原,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吴三桂这脑壳后边有反骨的家伙给多尔衮写求援信。
多尔衮在内心里是矛盾的,毕竟满清虽然兵强马壮但对比起庞大的大明朝还是有点底虚,就是范文程为多尔衮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奠定了多尔衮入驻中原的决心。
咱不得不说范文程的眼光,他就看出来李自成压根就不是个威胁,只要败其一次,他就彻底完蛋了,毕竟这个看起来庞大,却仅仅是流民维持军力的家伙,没有根据地,击溃他只是早早晚晚的事。大明不是有吴三桂吗?
一切都如范文程预料的那样。
俺哪是大明的骨头,大清的肉啊!这是范文程对自己极为形象的描述,说到底范文程是把自己一劈为二,一半给了大明,一半给了满清。
聪明人啊!
“大清的江山其实俺是从李自成的手里拿下来的,跟大明啥关系都没有!”这是范文程捶胸顿足的对投降的大明将军们的嘶吼,怒他们不争气!
他死后,康熙亲自题词,表示缅怀!
事就是这么个事,不知道俺说清楚了没。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
英杰本自出尘凡,才堪王佐济云帆。
金鳞岂是池中物,巨阙胡为铗内弹。
刀兵指处旧旗鼓,帝业成于故江山。
谁言塞外清肱股,几度梦里汉衣冠?
――肥猫咏范文程
给大家讲讲这位清朝的开国功臣范文程。
说起范文程,很多人是恨之入骨,认为他是个大汉奸,背叛了民族和祖宗,为异族效力,夺取了大明江山。
那么,我们来讲述一下他的一生,分析他为什么会被清朝任用器重。范文程的祖上就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其千古名句。
明初,范家祖上被贬沈阳,一家就在沈阳抚顺定居了。范文程喜欢读书,成为了县学生员。努尔哈赤攻取沈阳城后,范文程兄弟谒见,努尔哈赤很器重范文程,获知他是明朝大臣范鎞的后人,专门告诉贝勒们,这是名臣之后,必须要善待他。
努尔哈赤是一介莽夫吗?连他都知道要器重人才,而绝不允许以民族和血统而搞歧视。
而现在,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努尔哈赤攻取辽阳、西平、广宁的战斗,范文程都随军参加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汗位,把范文程调到身边,参划方略。这就是皇太极那次绕道蒙古,远袭北京城的战役。这次战役决定了明朝从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性,只能被动挨打,再无还手之力。范文程率偏师掩护主力部队,为主力清理侧翼的隐患。
通过几次对明朝的深入进攻,范文程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建议:这确实打在明朝的七寸上了。从进攻路线,补给,出师名义,收服方式都作了系统的安排。
清军陆续五进五出,明朝毫无招架之力,国力被虚耗到难以承受的地步。招降孔有德、破旅顺、收平岛、征服朝鲜、安抚蒙古诸部,都出自于范文程的谋划。
崇德元年,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这是他真正成为清朝的“国相”。清朝准备给他一个很高的军职“固山额真”,但皇太极否决了,皇太极认为,范文程是国相之才,不能把才华浪费到一军一旅之中。皇太极对范文程十分信重,言听计从,百般照顾。
这就是清朝君主对待范文程这个汉臣的态度。
如此大才,被满人做器重,对明朝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损失。那么,咱们掏良心说话,假如范文程归属于明朝,能得到这样的器重吗?
范文程文武全才,若在明朝,混到最高,文是内阁首辅,武为兵部尚书。
看看崇祯的内阁,崇祯执政十七年,内阁首辅换了十九个,内阁成员陆陆续续五十人(有说五十一人)。
请问,这样的政坛,范文程能发挥几年才华?
再看崇祯的兵部,崇祯执政十七年,兵部尚书十四人,几乎没有全身而退的,留条小命都是祖上积德。
这还不算那几位挂虚衔的,像袁崇焕、孙传庭等。
请问,这样的军制,范文程就算做了兵部尚书,又能撑几天?他又能比别人活多久?
用则疑,疑则忌,忌则杀,这就是大明王朝对待文臣武将的态度,还能怪别人另择明主?皇太极死后,顺治登基,多尔衮摄政,仍然重用范文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上吊,范文程发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向多尔衮进言,要一统江山。
打着为崇祯复仇名义的大旗,清军进入了中原,直趋京师。入主中原,举废官,承明制,轻赋税。天下甫定,开科举,收民心。
多尔衮死后,范文程仍然被重用,屡进良策:顺治十一年,历经三朝,功不可没的范文程致士退休。顺治也很恩遇他,非常照顾,给了很高的荣誉和礼敬。当范文程病重的时候,还亲自调理汤药给他治病。
康熙即位,让范文程主持祭祀太宗皇太极的仪式。君臣际遇,古今能有几人?范文程恸哭怀念。
皇帝是满人,功臣是汉臣,人家爱新觉罗家对待自己的开国功臣的态度怎么样?
就怕货比货,再想想被某些人鼻涕一把泪一把怀念的那个大明王朝,是怎么对待自家的开国功臣呢?
当然,据说也不错,功臣生了病,明太祖也给过人家秘制的蒸鹅吃呢。
康熙五年,范文程病故,年七十岁。谥“文肃”,赐篇额:“元辅高风”。
在中国古代的皇权社会,一个读书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被君王所任用,所信任,所器重,是多么的难得啊。
在范文程的生命中,能被努尔哈赤发现,是机缘;被皇太极任用,是相知;被多尔衮器重,是信任;被顺治敬重,是恩怀;被康熙推崇,是风尚。
人生若此,夫复何求?难道必须像那些被朱明王朝疑忌,冤杀,刑剐,被曝尸荒野才算是忠臣吗?
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范文程说通俗一点,就是汉奸。
这小子还是南宋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
他的家里也深受大明的优待,曾祖父曾经官至兵部尚书。
范文程18岁就考取了秀才,在辽东居住。可惜随后多年时间,范文程没有进学,始终是一个秀才。
在大明,秀才有些特权,但无法做官,不能满足范文程自己的政治欲望,也不能发挥他的才能。
当时辽东属于文化荒漠地区,范文程在哪里尚且不能进学,考中举人之类,在全国就更没有竞争力了。
就是因为范文程明白走科举考试,很难在大明出头,而满清急需要汉人谋士,这才决定背叛祖国。
所以,清军攻占抚顺以后,范文程主动去投靠满清,成为满清麾下的大汉奸。
据说当时努尔哈赤大喜,对手下人说:“这可是名臣的后人啊,你们可得对他好好尊重啊!”
为什么努尔哈赤这么说?除了范文程是兵部尚书的重孙子,范仲淹的后代,也是因为他是有能力的秀才。当年满清麾下都是一群武人,没几个识字的。
在捧着本《三国演义》都能当军官教材的军队里,范文程的秀才就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后,算是一流学者。
这说明,范文程非常擅长投机,他投的很准,很快成为皇太极心腹。
诚然,范文程这个人能力非常强,对于满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都有很大的贡献,堪称开国重臣。
但此人身为汉人,投靠异族甘做鹰犬,反而屠杀自己的同胞,实属人品低劣的民族败类。
范文程的所作所为,其实同汪精卫没啥区别,一丘之貉而已。
比如,明军围攻大安口城,范文程披甲上阵,率领枪炮手,斩杀很多明军。
再比如,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四日,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奏请立即出兵伐明,夺取天下。范文程的建议,对清夺取中原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促使清军出发,起了巨大的作用。
满清几乎每一个大规模军事举动,都有范文程的身影。
就是在范文程的献策先,不知道多少汉人因此被杀。范文程的官帽红缨上,染满了自己的同胞的鲜血。
其实范文程投靠满清之前,满清在东北已经胡作非为,大肆虐杀辽东汉人,侥幸没死的也被他们当做奴隶。就这种情况下,范文程也主动去投靠,说明此人对同胞的死活毫不在意,是个无耻小人。
自然,范文程过的也不是很好。满清是异族朝廷,实权派众多,互相倾轧,毫不留情。范文程也被迫陷入政治斗争中,几次差点完蛋。
更倒霉的是,他的老婆竟然被多铎抢走了,范文程不但戴了绿帽还遭受了奇耻大辱。
这也算是报应吧。之前满清官兵对于汉人老百姓,欺男霸女,无所不为,范文程助纣为虐,最终搞到自己的头上。
说通俗点,范文程就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典型人物,卑鄙带路党而已,也是范仲淹家的耻辱。
搞笑的是,满清当权者其实对这些汉奸也很鄙视。乾隆皇帝下令编修《贰臣传》将其列入之中,此时范文程已经死去多年,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努力奉献过满清政权把他列为贰臣。
乾隆这小子倒是直来直去。他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乾隆指出: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从封建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这些人尽管为清朝作出了贡献,其子孙甚至还在清朝做官,但以“忠君”的标准衡量,他们是不完美的。
看看,主子都把他们当做是一条狗。
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
范文程是名门之后,他是范仲淹的后人,他的太爷范锐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兵部尚书,曾经跟大奸臣严嵩各种斗法,最终不敌而离职。
范文程的爷爷范沈担任大明朝沈阳卫指挥同知,是从三品的地方大员。范文程的父亲范楠,的确有些范楠,因为他没有官职可以当,只能回家继承遗产,做个富二代了。
到了范文程这一代,小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因为当时地球处于小冰河期,粮食严重减产。不光大明关内饥荒遍地,这关外的日子也不好过。
为此范文程家里就算有点积蓄,其实也只能勉强度日,要想过得滋润,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范文程兄弟俩为了活命,那必须要找个差事做,光在家读书可不行,坐吃山空不是个办法。
你当时是什么情况?公元1618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这一年后金打下了抚顺。范文程很自然地就成了后金的子民。甭管你原来是哪个民族的,现在你就是后金的人了,谁让大明保不住自己的地盘呢?
所以你说人家是汉奸吧,人家没有一天给明朝干过活。可要说他不是汉奸吧,他身为范仲淹的后人,居然帮着清军对付大明朝。
范文程一直吃的都是满洲人的饭。这一点真不能怪范文程,人家压根就没机会南下去效忠明朝。自己在家好端端做个老百姓,读读书挺好的啊。
没想到这地盘说变主人就变主人了,自己从明朝百姓一眨眼就变成了后金的百姓了。说到底,你也就是个小老百姓,这王朝的变迁是你能左右的?
所以范文程只能跟着时代的潮流往前走,地盘成了后金的地盘,人也就成了后金的人。这期间被后金俘虏的汉人,何止百万,因此范文程跟着后金混日子,这无可厚非,谁还不想活下来呢?
但是范文程是个读书人,他是有满腹经纶的。既然没有机会去明朝考科举了,那么他索性就毛遂自荐,跑到努尔哈赤那儿效力了。
这相当于是找了一份工作,国企的工作谁都想干,但是外企的工作难道就不能干吗?当然也是可以的,而且工资待遇似乎更好一些。
为此范文程就这么成了努尔哈赤的谋士,由此可见,范文程从来没有一天,吃过你朱明王朝的皇粮,他出仕做官以后,一直吃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饭,自然是要尽心尽力为爱新觉罗家族卖力了。要不,你又要说他是个卖主求荣的人了。
范文程在皇太极和多尔衮时代,智商几乎是一路开挂的。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范文程啥也干不了,就是个舞文弄墨的文人,那个时候他也很年轻,资历尚浅,社会阅历也不足。努尔哈赤给他一碗饭吃,就算对得起他这么多年所学了。
范文程本人倒是很努力,每天都在刻苦学习,就希望干一番大事业。在皇太极登基以后,范文程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当时范文程已经是一个壮硕的青年,不光可以给皇太极出谋划策,而且因为身材魁梧,常常冲锋陷阵,所以在军队里是有一定威望的,那么他立下了哪些功劳呢?
- 1、成为皇太极的主要智囊。
范文程主要还是个拿笔杆子的人,别看他没考个什么进士,但是智谋上一点也不比进士差,因为他有实战经验。
早年范文程在皇太极手下,就曾经亲自前去劝降过大凌河附近的兵马。后来他又建议皇太极对山海关用兵。
孔有德、耿仲明前来投降的时候,皇太极派遣范文程前去接洽招降的事宜。因为范文程是个汉人,跟他们打起交道来更加方便,范文程把这件事而已做得很漂亮,皇太极和孔有德等人都比较满意。
因此范文程是越来越红,在皇太极身边成为了最重要的谋士,但凡有大事需要做决定,皇太极都会征求范文程的意见。
- 2、用反间计杀害袁崇焕。
袁崇焕是清朝最大的敌人,努尔哈赤努力了一辈子,都没能在袁崇焕这个进士出身的蓟辽总督手里,讨到半点便宜。
皇太极上台以后,依旧沿用父亲的老路子,还是无法攻破袁崇焕在辽东的防线。一时间清军的事业达到了瓶颈期,很难有什么作为。
这个时候范文程想了个好办法对付袁崇焕,袁崇焕打仗的确很牛,可是人言可畏,再加上崇祯皇帝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于是范文程打算用反间计。
范文程建议皇太极不断造谣,说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商量好了,一起打江山,随后平分天下。恰逢袁崇焕擅自杀掉了毛文龙,又卖米给关外的人,所以崇祯一怒之下,就把袁崇焕给解决了。
袁崇焕一死,辽东的局势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新派去的洪承畴没多久就投降了,一系列总兵也跟着投降了,整个辽东都落入了皇太极之手。
- 3、力主清军入主中原。
1644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当时李自成已经攻破了京城,而范文程当机立断,立刻上书多尔衮,让他带兵入关攻打明朝。
这是千载难逢的一个好机会,李自成立足未稳,而大明朝已经亡国,范文程准确地看到了这一点。很多人说他是汉奸,难道范文程这个时候要去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李自成吗?当然不可能。退一万步讲,李自成是党项人,也不是汉人。
当多尔衮收到了吴三桂的求援信后,其实是犹豫不决的。因为他对关内的新闻一无所知,李自成到底有多少兵马,他们是否已经稳定人心,这些都不清楚。
为此多尔衮不太愿意南下,这个时候范文程力劝多尔衮,一定要南下击败李自成,这样才有争夺天下的机会,才有入主中原的可能。
后来我们都知道,多尔衮果然南下,带着顺治皇帝入主北京城,为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4、为清廷争取了明朝旧臣的拥戴。
清军入关以后,北京城内可谓是人心惶惶。为什么?因为李自成进来以后,把明朝这帮旧臣给打怕了。他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把人家关大牢里剥削了8000万两白银,打死的明朝官员不计其数。
为此这次清军入关以后,明朝旧臣们也担心他们故技重施。在这种情况下,范文程主动上书多尔衮,让他为了稳定人心,将崇祯皇帝风光大葬,并且好生安置那些明朝旧臣。
这一举动取得了绝大多数明朝官吏们的拥戴,不光北京城内,就连南方的很多明朝官吏,对大清朝也开始抱有幻想,这是清朝能够一统江山的重要原因。
总结:范文程的媳妇儿被多铎给抢了。说了这么多他的好话,得说说这个人窝囊的地方。范文程的旗主是多铎,在清朝旗主是可以肆意夺取手下人的妻妾的。
因此多铎就把范文程的媳妇儿给抢了。这件事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什么?因为范文程当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人家自幼饱读诗书,学习了儒家思想,这么做比杀了他还要令人伤心。
为此皇太极严惩了多铎,可是这件事终究是不了了之了。范文程就这么成了一个大乌龟,他还厚着脸皮继续为清廷效力,换任何有血性的人,早就跟多铎拼了。
因为他忍辱负重,所以范文程成了清朝的开国元勋,结局是很好的,康熙五年,70岁的范文程去世,子孙后代都受到了清廷厚待。
参考资料:《清史稿》
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清之范文程,比肩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既是清初第一文臣,又是晚明第一汉奸,两种身份的撕裂与纠缠,确实耐人寻味。
高门子弟,无奈委身于清范文程的祖上第一大牛人当属宋时范仲淹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祖宗的这句叮嘱,范文程想必也是铭记于心的。
范文程的曾祖父曾任明嘉靖时期的兵部尚书,祖父也是沈阳的高级军师将领,活脱脱的高门子弟,前途不可限量。
范文程年少好读书, 18 岁时便中了大明的秀才。翩翩公子春风得意之时却遭大难,人生从此驶入另一个轨道,既成就了自己,也似乎败坏了自己。
(努尔哈赤)明朝晚期,女真族在东北迅速崛起,与明朝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16 18 年,努尔哈赤率军攻下抚顺,俘获大量人口牲畜,范文程也在被俘之列。一夜之间,翩翩公子转身成为阶下囚。
从此 21 岁的范文程开始了长达 9 年的奴仆生涯,前途黯淡无光,并且遭受女真人的凌辱和歧视。后来范文程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才开始了其辉煌的后半生。
从范文成的前半生来看,他虽处明朝官宦世家,但长期居住在辽东,并未入仕。而正是由于明朝在军事上的失利,让其成为俘虏,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从大明百姓到大清百姓,然后逐步提升,从这一点来看,范文程的降清一说是值得商榷的。
出谋划策,鞠躬尽瘁于清(皇太极)范文程投靠努尔哈赤之后,虽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尊重,参与一些政事,但未有正式的职务。
到了皇太极时期,范文程逐渐得到皇太极的重视。但凡有奏章上来,皇太极必问范文程是否已看过,当大臣争论不休时,皇太极也常说不妨听听范文程的意见。
皇太极死后,福临即位,多尔衮掌权。范文程率先提出出兵伐明夺取天下的主张,于是多尔衮决心入关。在吴三桂的配合下一举占领北京,从此开启了南征北战,最终夺取天下的大清王朝。
到了北京,为了笼络明王朝的士大夫和百姓,范文程建议以帝王之礼隆重为崇祯皇帝,皇后,皇妃等下葬。此举效果十分明显,深得关内士大夫及百姓拥戴。
此外范文程还建议多尔衮禁止烧杀掳掠,让大明的官员和百姓各归其位,各就其业。此虽有政治目的,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是有积极作用得。
范文程还为大清制定了各项制度规范,为尚处于部落时期的女真人迅速文明化,提升治国理政能力,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在清(多尔衮)范文程在女真族的逆袭之路,最终虽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路途并非一帆风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心态人皆有之,放之四海而皆准。
多尔衮的胞弟多铎看上了范文程的妻子,强夺过去,后经一番周折,范文程之妻方才重回。多铎被罚银 1000 两,没收 15 个牛录。范文程当时深受皇太极的宠幸,但仍然遭此夺妻之事,可见当时满汉之间的对立及八旗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
毕竟,多铎看上的并不仅仅是范文程的妻子,而是不想给皇太极面子。皇太极也想趁此机会削弱多铎及多尔衮的实力,双方互相角力。
后来多尔衮摄政,先后进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乃至皇父摄政王,再加上军功,权势日盛。范文程前有夺妻之事,又心怀对皇太极的恩情,再加上他对政治斗争的敏感,在这个关键时刻,范文程决定称病辞职。隐居在家。
后来多尔衮病逝,依附多尔衮的一干人等大多下场凄惨,范文成因被迫参与了一些事情,被刑部衙门议定有罪。后在顺治帝的要求下才躲过此劫。
功勋卓著,功德圆满于清(康熙)多尔衮死后,作为文官之首的范文程再度踏上仕途的高峰,被任命为少保兼太子太保,这可是大清从一品的官职。
1666 年, 69 岁的范文程病逝,前后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康熙亲自撰写祭文以示尊崇。当然这是一种政治待遇,毕竟时年 12 岁的康熙,字儿肯定也不会怎么样。
范文程的后代也多有出仕,特别是去孙一辈有多人出任六部尚书之职,可算是家庭事业双丰收,一生功德圆满。
(吴三桂)范文程常与吴三桂,洪承畴,孔有德等大明降降叛降相提并论,后人认为其智谋有余,大节有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也无法否认。
但从范文程的前半生经历看,其并未真正出仕于大明,与上述其他几位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范文程本也是中原人,其先祖在朱元璋时获罪,举家迁往辽东。300 年后,范文程则成了朱明王朝的掘墓人之一,不知这是巧合还是天意!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
范文程是名门之后,他是范仲淹的后人,他的太爷范锐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兵部尚书,曾经跟大奸臣严嵩各种斗法,最终不敌而离职。
范文程的爷爷范沈担任大明朝沈阳卫指挥同知,是从三品的地方大员。范文程的父亲范楠,的确有些范楠,因为他没有官职可以当,只能回家继承遗产,做个富二代了。
到了范文程这一代,小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因为当时地球处于小冰河期,粮食严重减产。不光大明关内饥荒遍地,这关外的日子也不好过。
为此范文程家里就算有点积蓄,其实也只能勉强度日,要想过得滋润,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范文程兄弟俩为了活命,那必须要找个差事做,光在家读书可不行,坐吃山空不是个办法。
你当时是什么情况?公元1618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这一年后金打下了抚顺。范文程很自然地就成了后金的子民。甭管你原来是哪个民族的,现在你就是后金的人了,谁让大明保不住自己的地盘呢?
所以你说人家是汉奸吧,人家没有一天给明朝干过活。可要说他不是汉奸吧,他身为范仲淹的后人,居然帮着清军对付大明朝。
范文程一直吃的都是满洲人的饭。这一点真不能怪范文程,人家压根就没机会南下去效忠明朝。自己在家好端端做个老百姓,读读书挺好的啊。
没想到这地盘说变主人就变主人了,自己从明朝百姓一眨眼就变成了后金的百姓了。说到底,你也就是个小老百姓,这王朝的变迁是你能左右的?
所以范文程只能跟着时代的潮流往前走,地盘成了后金的地盘,人也就成了后金的人。这期间被后金俘虏的汉人,何止百万,因此范文程跟着后金混日子,这无可厚非,谁还不想活下来呢?
但是范文程是个读书人,他是有满腹经纶的。既然没有机会去明朝考科举了,那么他索性就毛遂自荐,跑到努尔哈赤那儿效力了。
这相当于是找了一份工作,国企的工作谁都想干,但是外企的工作难道就不能干吗?当然也是可以的,而且工资待遇似乎更好一些。
为此范文程就这么成了努尔哈赤的谋士,由此可见,范文程从来没有一天,吃过你朱明王朝的皇粮,他出仕做官以后,一直吃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饭,自然是要尽心尽力为爱新觉罗家族卖力了。要不,你又要说他是个卖主求荣的人了。
范文程在皇太极和多尔衮时代,智商几乎是一路开挂的。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范文程啥也干不了,就是个舞文弄墨的文人,那个时候他也很年轻,资历尚浅,社会阅历也不足。努尔哈赤给他一碗饭吃,就算对得起他这么多年所学了。
范文程本人倒是很努力,每天都在刻苦学习,就希望干一番大事业。在皇太极登基以后,范文程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当时范文程已经是一个壮硕的青年,不光可以给皇太极出谋划策,而且因为身材魁梧,常常冲锋陷阵,所以在军队里是有一定威望的,那么他立下了哪些功劳呢?
1、成为皇太极的主要智囊。范文程主要还是个拿笔杆子的人,别看他没考个什么进士,但是智谋上一点也不比进士差,因为他有实战经验。
早年范文程在皇太极手下,就曾经亲自前去劝降过大凌河附近的兵马。后来他又建议皇太极对山海关用兵。
孔有德、耿仲明前来投降的时候,皇太极派遣范文程前去接洽招降的事宜。因为范文程是个汉人,跟他们打起交道来更加方便,范文程把这件事而已做得很漂亮,皇太极和孔有德等人都比较满意。
因此范文程是越来越红,在皇太极身边成为了最重要的谋士,但凡有大事需要做决定,皇太极都会征求范文程的意见。
2、用反间计杀害袁崇焕。袁崇焕是清朝最大的敌人,努尔哈赤努力了一辈子,都没能在袁崇焕这个进士出身的蓟辽总督手里,讨到半点便宜。
皇太极上台以后,依旧沿用父亲的老路子,还是无法攻破袁崇焕在辽东的防线。一时间清军的事业达到了瓶颈期,很难有什么作为。
这个时候范文程想了个好办法对付袁崇焕,袁崇焕打仗的确很牛,可是人言可畏,再加上崇祯皇帝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于是范文程打算用反间计。
范文程建议皇太极不断造谣,说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商量好了,一起打江山,随后平分天下。恰逢袁崇焕擅自杀掉了毛文龙,又卖米给关外的人,所以崇祯一怒之下,就把袁崇焕给解决了。
袁崇焕一死,辽东的局势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新派去的洪承畴没多久就投降了,一系列总兵也跟着投降了,整个辽东都落入了皇太极之手。
3、力主清军入主中原。1644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当时李自成已经攻破了京城,而范文程当机立断,立刻上书多尔衮,让他带兵入关攻打明朝。
这是千载难逢的一个好机会,李自成立足未稳,而大明朝已经亡国,范文程准确地看到了这一点。很多人说他是汉奸,难道范文程这个时候要去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李自成吗?当然不可能。退一万步讲,李自成是党项人,也不是汉人。
当多尔衮收到了吴三桂的求援信后,其实是犹豫不决的。因为他对关内的新闻一无所知,李自成到底有多少兵马,他们是否已经稳定人心,这些都不清楚。
为此多尔衮不太愿意南下,这个时候范文程力劝多尔衮,一定要南下击败李自成,这样才有争夺天下的机会,才有入主中原的可能。
后来我们都知道,多尔衮果然南下,带着顺治皇帝入主北京城,为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为清廷争取了明朝旧臣的拥戴。清军入关以后,北京城内可谓是人心惶惶。为什么?因为李自成进来以后,把明朝这帮旧臣给打怕了。他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把人家关大牢里剥削了8000万两白银,打死的明朝官员不计其数。
为此这次清军入关以后,明朝旧臣们也担心他们故技重施。在这种情况下,范文程主动上书多尔衮,让他为了稳定人心,将崇祯皇帝风光大葬,并且好生安置那些明朝旧臣。
这一举动取得了绝大多数明朝官吏们的拥戴,不光北京城内,就连南方的很多明朝官吏,对大清朝也开始抱有幻想,这是清朝能够一统江山的重要原因。
总结:范文程的媳妇儿被多铎给抢了。说了这么多他的好话,得说说这个人窝囊的地方。范文程的旗主是多铎,在清朝旗主是可以肆意夺取手下人的妻妾的。
因此多铎就把范文程的媳妇儿给抢了。这件事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什么?因为范文程当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人家自幼饱读诗书,学习了儒家思想,这么做比杀了他还要令人伤心。
为此皇太极严惩了多铎,可是这件事终究是不了了之了。范文程就这么成了一个大乌龟,他还厚着脸皮继续为清廷效力,换任何有血性的人,早就跟多铎拼了。
因为他忍辱负重,所以范文程成了清朝的开国元勋,结局是很好的,康熙五年,70岁的范文程病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