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出家修道?他受了什么打击?

红楼梦一书中,有四个人物是科举出身,第一个是贾敬,第二个是林如海,第三个是贾雨村,第四个是十四岁进学,二十岁亡故的贾珠。

在封建社会,能够通过最后一关的殿试取得进士功名,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人才。

林如海是前科的第三名探花,迁为兰台寺大夫,后被皇帝亲口御封为扬州巡盐御史,受到了朝廷的重用。

贾雨村中了进士之后,选入外班,升为本府知府,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的最高行政长官,显然也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因为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才被罢了官,后来得到林如海的资助,受到贾政的提携当上了应天府府尹,从金陵应天府尹当上了协理军机、最后爬到了参赞朝政的大司马这个职位。

显然这些科举出身的进士,自身非常有才干,而且还能得到朝廷的提拔重用,反观贾政之流,因为不是科举出身,仕途上很难得到朝廷提拔重用,贾政虽然家中有钱,朝中有人,但也只是一个五品的主事的官职。

可见一个家族出了一名科举出身的进士,对家族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贾敬身为贾家第三代族长,宁国府爵位的继承人,又是科举出身的进士,称得上是人生最大的赢家,只要不犯大错,在仕途上必然是一帆风顺,大展宏图,但是贾敬却在正当壮年的时候,出家修道去了,只在早年留下一子贾珍,贾敬为什么抛下了所有荣华富贵,大好的锦绣前程离家修道,这是红楼梦一书里最令人费解的一个谜。

红楼梦十二支曲——《好事终》这首词里,提到了贾敬: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这支曲点明了贾家两府败亡的主要原因。箕裘颓堕皆从敬,是说贾敬没有继承宁国府先人祖宗的基业,而将爵位让给了儿子贾珍,对贾家的事情不闻不问,任由贾珍胡作非为,犯下了无数大罪,最终导致了贾家宁荣二府迅速的分崩离析,烟消云散。

在《好事终》这首词中,也点明了宁国府败家的根本,是风流美貌的秦可卿,和公公贾珍产生了私情。

贾珍只知道一味高乐不已,胡作非为,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贾珍先与儿媳秦可卿通奸有染,而后又和妻子尤氏的妹妹尤二姐勾搭成奸,亲爹贾敬死后,贾珍居丧守孝期间,召集了一群纨绔子弟,每日喝酒赌博,还和贾蓉一起,父子二人聚麀之诮。

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贾珍所作所为犯的都是大罪,是宁国府被抄家的根本原因。

《好事终》最后一句词宿孽总因情,是对红楼梦全书的一个概括,也是对贾家宁荣二府败亡的总结,点明贾家的败亡是因为一个情字,这个情不是指男女正常之情,而是特指贾家人荒淫无度的男女之情。

当然,宿孽总因情这句话,也包括贾敬在内,说明贾敬也是因情而看破红尘,才放下了所有的荣华富贵离家修道,而让贾敬出家的这个情字,也必然和秦可卿是同一个性质的滥情,当然滥情的人绝不会是出家的贾敬,如果贾敬滥情,也就不会看破红尘出家了,这个滥情的人必然是贾敬的女人。

红楼梦原文冷子兴介绍贾敬说:

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做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

这一段说明了贾敬,贾珍,贾蓉都是宁国府嫡系血脉的独生子,从贾敬以下是三代单传,贾敬只在早年生下了贾珍一个儿子。

贾珍将近三十岁的时候,贾敬的妻子又生下了一个女儿贾昔春,贾昔春比侄儿贾蓉还要小十多岁,贾昔春出生后,母亲就过世了。

贾敬的出家一定与妻子有关,第一种原因是贾敬因为妻子亡故,太过伤心而出家,第二种原因是妻子红杏出墙,与人有染生下了昔春,贾敬愤而出家。

惜春身为宁国府唯一的嫡出千金大小姐,其地位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同等高贵,虽然母亲离世,父亲出家,但一奶同胞的贾珍,无论如何也不会冷落亏待惜春这个年幼的妹妹,但事实上,贾珍贾蓉父子二人,和贾昔春没有任何往来,如同宁国府根本不曾有过贾昔春这位千金小姐的存在。

这在红楼梦一书中,是最为奇怪的一件事,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定有内幕。而贾昔春对宁国府所有人的态度也是极为冷淡,甚至是憎恶。

贾昔春唯一的一次和嫂子尤氏的互动却是激烈的争吵,红楼梦原文说:

更又说得好:“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尤氏道:“谁议论什么?又有什么可议论的!姑娘是谁,我们是谁。姑娘既听见人议论我们,就该问着他才是。”惜春冷笑道:“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又何必去问人。

这段话大有深意,惜春听到了别人议论不堪的闲话,这个闲话指的是焦大醉酒后所骂的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些话,这些话和昔春有关,尤氏说姑娘是谁,我们又是谁这句话,藏有深意,意思是你昔春是谁?难道不是宁国府嫡出的千金小姐么?我们是谁?难道不是你的哥哥嫂子么?你昔春既然听到了别人的议论,那你就去找这个人问清楚才是。

昔春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姑娘,她自身绝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被人闲话议论,如果与她有关的不堪言语,只能是父母的事情,而尤氏所说的话,直接点出了事情的核心所在,难道昔春你不是宁国府的嫡传千金小姐么?

所以昔春听到的议论,是与惜春的出身有关,与昔春的母亲有关,焦大骂的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扒灰指的是贾珍和儿媳秦可卿,养小叔子却是一个谜,贾珍这一代的兄弟只有贾琏贾宝玉,尤氏不可能和贾琏贾宝玉有瓜葛,贾蓉有一个兄弟是贾蔷,贾蔷是贾珍领养的一个孤儿,也是宁国府的正派玄孙,莫非秦可卿还和贾蔷有一腿,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贾蔷很早就被贾珍打发出去另立门户了,根本就不再宁国府里居住。

养小叔子的既不是秦可卿,也不是尤氏,会是宁国府哪位女主人呢?只能是贾敬的妻子,贾珍的母亲。

贾敬是在贾昔春出生后离家修道,还是在贾昔春出生前就已经离开了,书中没有交代,书中只说贾敬早年留下一子贾珍,而介绍惜春时,只说珍爷有个胞妹惜春。

如果贾敬在惜春出生前离家修道了,惜春就不是贾敬的女儿,贾敬出家的原因,必然是发现了妻子红杏出墙,养了小叔子,因为家丑不可外传,所以贾敬才愤而出家,贾敬出家后,妻子还和小叔子生下了一个女儿昔春。

惜春和贾珍没有一点兄妹之情,和贾敬更没有任何父女之情,在红楼梦一书里极为明显,贾敬亡故后,贾惜春都没有参加贾敬的葬礼,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一个解释,贾昔春不是贾敬和妻子所生。

贾昔春因为自己出身的原因,在贾家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名义上身为宁国府唯一的嫡出大小姐,可是却只能寄宿在荣国府里,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待遇,还被众人所议论,生活处境沦落到和庶出的探春迎春一个档次上。

贾敬绝对是因情而出家修道,但到底是因为亡妻之痛而出家,还是因为妻子红杏出墙愤而出家,作为红楼梦的爱好者,只能进行一些大胆的推测。总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太过于安乐就会滋生出极度享乐的思想,从而导致人性的腐化堕落,荒淫无度,让人沉迷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最终走向灭亡,这是红楼梦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贾敬不是享乐者,他是看清了贾府早晚必然要腐朽垮塌的那个人,但他却无力回天,只好离开贾府,任其自生自灭。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出家修道?他受了什么打击?

贾敬是宁国府贾代化次子,因兄长贾敷未成年夭折,贾敬次子成独子,是宁国府爵位的唯一继承人。贾敬其人没有过多描写,印象中是个胡闹,不着调,有家不回,有官不当却与道士胡孱之人。这是贾敬的后半生。关于他的前半生,其实只有一句:贾敬乙卯科进士。

秦可卿葬礼令人知道贾敬竟有着辉煌的历史,古时二甲称进士及第,三甲称同进士出身,贾敬称进士,可知二榜无疑。古代科举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林如海是探花,特别厉害。而贾敬进士,绝对不差,全国士子排名前几十,是多少人一辈子的梦想。

贾敬中进士表明那时候的贾敬是奋发向上的。科举特别难,非下苦功夫不可能。那时的贾敬很难想象与后面修道撒手不管的贾敬是一个人。贾家两房文字辈三个嫡子贾敬、贾赦、贾政,贾敬最优秀。如果贾敬没有撒手不管一味修道求长生。那么,秦可卿大规模的僭越葬礼,贾元春招皇帝忌讳的省亲大观园,与北静王结党这三件导致贾家抄家大事都可能不会发生。贾家之所以做了上述三件事,皆因贾家缺少一个有见识有眼光的主事人。而贾家这些人,具备这个素质的只有贾敬。

红楼梦故事是在贾敬去道观放手之后才发生,皆因贾敬管事,这些都不能发生。贾敬葬礼,贾母失声痛哭是对贾敬怀着痛惜之情,也对失去贾敬的贾家感到无助痛苦。那么到底是什么毁了贾敬的大好人生呢?我认为是两个原因。

第一,不能进士入仕。

贾敬考中进士,却不能通过进士入仕,只能回家继承尸位素餐的爵位吃喝等死。这对于一个有梦想的人来说是致命打击。有些人会说你别开玩笑了,就贾敬那样的他有什么梦想?我想说看人一定不可以片面。作者没深入写贾敬,谁知道贾敬为人如何?就问问自己有没有梦想?贾敬没有梦想,他吃饱了撑的要经历无数人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苦读的痛苦考什么进士?那年头考进士可不是现在北影考博士后那么简单,容不得一丝侥幸。

贾敬对家里的爵位不屑一顾随便丢给儿子,就证明他根本看不上祖宗的荫庇。他有思想有抱负却不能施展,对他人生是重要打击。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很快第二个打击就来了。这个更致命。

第二,妻子生惜春后去世。

惜春的年纪比哥哥贾珍小二十五到三十岁。这表示贾敬妻子生惜春时最少四十多岁。虽说古代很多女人四五十岁生孩子正常,那是在没有避孕措施一直生的情况下。惜春母亲生她之前只有贾珍一个孩子,就算期间有孩子夭折,也是间隔很多年才怀了惜春,十足高龄产妇。

贾琏小厮说惜春:“因自幼无母,老太太命太太抱过来养这么大。”惜春母亲极大可能因生惜春难产而死。贾敬与妻子接近老年(古人四十很老了)还生育孩子,足见感情深厚,而翻遍原文,贾家爷们儿中唯独贾敬没有任何姬妾的描写。曹雪芹行文从不落事,就算贾珠都写到有两个屋里人,贾敬却一笔没提。我曾大胆推测贾敬可能是贾家唯一一夫一妻的男主人。

贾敬与妻子感情深厚,妻子撒手人寰后,贾敬丢下女儿不管,丢下家业不管,去到道观与道士胡孱。人生理想受打击,挚爱妻子去世救不得,心灰避世可能是他最无奈的选择。贾敬其人曹雪芹没有任何性格描写,只说他和道士胡孱,任由儿子孙子胡闹。看似很不好。但曹雪芹塑造人物一贯反笔,贾赦,贾珍,贾雨村,贾政、王熙凤都是表里不一。刘姥姥、贾琏、倪二为人不错也有不堪的地方。愚以为贾敬不是好人,却是贾家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人,只可惜“箕裘颓堕皆从敬”,从贾敬放手那一刻,贾家就完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出家修道?他受了什么打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简单,厌倦了一切呗。

我们看看贾敬是不是真出家?

显然是真的。

因为贾敬最后是误服金丹死的。如果他不是真心修道,不会拿自己性命开玩笑,随便吃金丹送命。

那么贾敬为什么中了进士以后,成为宁国府当家后,才出家呢?

很简单,万事不顺,贾敬对世间万物厌倦了。

首先,仕途不顺。

中了进士是非常不容易的,相当于今天考上博士,距离做官只有一步之遥。

但奇怪的是,贾敬并没有做官,到死不过只是世袭的职务。

唯一的可能是,贾敬不适合做官,根本没有做过或者只是短暂做官就失败了。

大家都知道,清代官场极为复杂,绝非普通人可以胜任的。

就像后来贾政做官赔钱又惹得皇上大怒一样,恐怕贾敬也是完全不适合做官的人。

那么,家里千辛万苦的培养贾敬考上进士,就等于只是个虚名,毫无作用了。

换句话说,贾敬的事业就失败了,这是重大的打击。

其次,家庭不顺。

惜春和贾珍都是贾敬的孩子,但岁数相差很大,至少有20岁。

而惜春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她被送到荣国府来。

可见,贾敬应该是在出家前,生了惜春这个女儿,但妻子因难产或者其他原因死了。

当时贾敬估计有40多岁,正好是事业失败的困难无聊时期。

这种情况下,妻子又死去,家庭非常不顺,贾敬可能备受打击,由此出家。

还有,家庭环境不好。

我们后来知道,贾敬以前和贾宝玉一样,生活的很憋屈。

赖奶奶曾说:东府里你珍哥的爷爷(贾敬的父亲),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贾敬),竟是审贼!”

看来,贾敬至少在三十岁之前,都是在父亲严厉管教和大骂下过来的。

大家看看贾宝玉,就知道贾敬之前获得多么不爽。

儿童和少年时期的遭遇,会影响人的一生,贾敬估计当时就形成了一些厌世的性格。

最后,天生如此。

大家看看贾敬的女儿惜春,心冷口冷,六亲不认,毫无感情,天生就像出家的材料。

女儿和父亲能有多大差别?

贾敬很有可能也是这个性格,天生就有出家的倾向。

其实,贾敬一家似乎都是如此。

贾敬出家以后根本没有管过儿子贾珍和小女儿惜春,即便惜春当时只有几岁。

而贾珍作为惜春唯一的哥哥,对惜春一切根本不闻不问,就像没有这个妹妹一样。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出家修道?他受了什么打击?

贾敬=嘉靖?

“箕裘颓堕皆以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这里的“敬”就是《红楼梦》中一心修道的贾敬。无论是名字的谐音梗,还是酷爱修道的行为,《红楼梦》中贾府的前任族长贾敬都像极了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嘉靖皇帝被认为是明朝走向灭亡的掘墓人,而贾敬也被《红楼梦》作者认为是贾府败落的罪魁祸首。那么贾敬为何会出家呢?他到底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呢?

贾敬画像

贾敬的辉煌历史

贾敬第一次出现在书中,是在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借古董商人冷子兴之口,对他做了介绍:

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

这里的宁公,即宁国公贾演,宁荣二府中宁国府的始祖。贾演以赫赫战功获封国公,死后由长子贾代化袭爵一等将军。贾代化有两个儿子,长子贾敷幼年夭折,于是由次子贾敬袭了官。这里我们要提一句,历史上的明世宗朱厚熜也是他老爹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要不是他哥哥朱厚熙夭折,也轮不上他来入继大统做皇帝。另外再提一句,某些“红学家”从贾代化也养了两个儿子上面分析,认为贾敬是过继过来的养子,难道贾敷也是养子不成?

从冷子兴的言词来看,贾敬一心想作神仙,为了跑到城外和道士们一起胡羼,把好好的世袭爵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贾珍。正是因为贾敬的不作为,甚至于将偌大的宁国府交到了特别不成器的儿子贾珍手上,所以才被作者认为需要承担贾府败落的主要责任。

贾珍与秦可卿剧照

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之中,宁国府长孙媳妇秦可卿突然去世(死因成疑)。因其夫君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为了葬礼上面风光体面,贾珍决定为儿子捐一个五品龙禁尉的官职。在填写贾蓉履历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贾敬的另一重身份:乙卯科进士。

戴权看时,上面写道: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这里的乙卯年究竟是哪一年?我们不去深究。不过作者显然是打算把贾敬和嘉靖皇帝深度捆绑,因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就是乙卯年。明清之际每三年举行一次会试,每次所取的进士人数不过数百人而已。比如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丙辰科会试,最终不过产生了三百零三名进士。

贾敬剧照

在小说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谈肆业秦钟结宝玉》之中,作者通过宁府老仆焦大之口,告诉我们当年宁荣二公在死人堆里出生入死,才为儿孙挣下了这份家业。而宁国公长子贾代化京营节度使的官职虽然只是虚构,但大致可以认为他是整个京畿地区防卫力量的最高长官,可谓位高权重。而贾敬身为武勋贵族之后,居然能够进士及第,可见其过人的天赋。那么这样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为何没能带领宁荣二府走向更进一步的辉煌,反而成为了家族中衰的罪魁祸首呢?

进士出家的疑云

贾敬弃武从文,很明显是宁荣二府为了转型所作出的努力。毕竟马背上不能治天下,要想可持续发展,还得让子孙从科举出身。然而贾敬这位乙卯科进士,居然既放弃了世袭二等将军的官职,又没有踏入仕途,反而出家做了道士。对于贾敬出家的原因,大体上有两种分析。

  • 第一种:皇帝打压说

宁荣二公为国家立下大功,先皇给予了他们人臣之中的最高荣誉:国公,可谓仁至义尽。然而功高盖主,在历朝历代都是取祸之道。即使到了宁府第四代贾珍、荣府第三代贾赦这一辈,贾家早已大不如前,可如长安节度使、粤海将军等地方实力派仍然唯宁荣二府马首是瞻,可知宁荣二公在军中的根基是何等深厚。

宁荣二公画像

既然如此,削弱贾家,必然会成为书中太上皇和今上皇帝的基本认知。二代荣国公贾代善想让次子贾政从科举出身,可是皇帝偏偏在他临终之时恩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无论是明代还是清代,官场之中都有一个潜规则,非进士出身的官员升迁无望。皇帝表面上是体恤功臣,恩赐贾政一个官职,实质上却是断了他的晋升之路。

贾政仅仅是从小酷爱读书,深得荣国公贾源喜爱,就被皇帝针对性打压。何况贾敬身为世袭二等将军兼贾府族长,现在居然还能高中进士,这还得了?换句话说,贾敬在皇权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选择放弃爵位并且出家避世,这才换来了家族的平安。

  • 第二种:为情所困说

作为一个合格的介绍人,冷子兴也为我们认真讲解了贾府几位小姐的情况:

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贾惜春剧照

贾府的四位小姐“元迎探惜”中,四小姐贾惜春是贾敬之女,贾珍胞妹。从年龄来推算,贾敬的出家时间就在惜春出生不久之后。而贾敬之妻,贾珍和贾惜春生母是谁?书中始终未曾提及。从书中透露的信息来看,惜春是从小跟着贾母一起长大的,这就非常奇怪了。

如果贾敬之妻因为生惜春时难产,或者在她出生不久后去世,有大哥贾珍在,何至于要把妹妹放到荣国府去抚养呢?贾母的夫君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不过是贾敬的堂叔,何至于要收养惜春这位堂侄孙女呢?说不过去啊。我们前文提到的焦大,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触目惊心的话:

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焦大剧照

对于大多数红学家来说,这段话都被认为是暗指贾珍和儿媳秦可卿的关系,所以才叫做“爬灰”。至于所谓的养小叔子则是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可要是我们跳出这个思维限定,把贾敬作为焦大口诛笔伐的对象呢?如果是贾敬爬灰,对象是儿子贾珍之妻,孙子贾蓉生母呢?

换句话说,贾敬之妻、贾惜春生母,以及贾珍之妻、贾蓉生母之死,是不是都和贾敬有关系?只有这样,恐怕才能解释贾敬为何放弃爵位,到城外道观出家。也才能解释贾珍日后在父亲葬礼上惺惺作态,乃至于贾惜春从小在荣府长大并且生性孤僻冷淡。

结语:如果贾敬仅仅只是放弃爵位出家修道,那他无论如何不能被视作贾府中衰的罪魁祸首。但他若是惹出了如本文所大胆推测的乱子,那"箕裘颓堕皆以敬"才说得通。一个原本前途无量的进士,因为在男欢女爱上面犯了错误,不但其本人上升通道被彻底锁死,也让整个贾府的风气为之败坏。贾珍日后的所作所为,焉知不是对当年所受伤害的报复?从贾敬开始,整个宁荣二府陷入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所以才称得上“家事消亡首罪宁”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出家修道?他受了什么打击?

红楼梦里,贾敬是贾府文字辈子孙中最为有出息的一个,因为他没有凭借祖荫,而是靠着自己努力考取了进士,但他并没有继续仕途之路,反而抛弃家业,把一切给儿子贾珍继承,自己跑到城外的道观修仙去了。

按照常理,好不容易考上了进士,应该顺理成章地走仕途,去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贾敬为什么却背道而驰,中了进士后偏偏选择了修道成仙呢?

第一、对红尘俗事的厌烦,不愿再混沌其中

贾敬自小在贾府长大,看多了纸醉金迷和家族纷争等诸多红尘俗事,虽然能够接受,但是他却不想参与其中,被这样的生活腐蚀和消磨自己的灵魂和意志,他既不愿活成贾政那般中庸无用,也不愿变成贾赦那样行尸走肉。为了不再混沌其中,她只好出家归隐。

贾敬在孙媳妇秦可卿去世、生日和过年祭祖的时候就明确表示了他不愿被红尘俗世打扰的决心。

那贾敬闻得长孙媳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太爷因说道:`我是清净惯了的,我不愿意往你们那是非场中去闹去。……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祖祀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便这几日在家内,亦是净室默处,一概不听不闻。

不管是不愿回家染了红尘,还是不愿在是非场中闹腾,即便归家也只净室默处一概不理俗世,贾敬对于红尘俗世的不愿理会已表现的十分明显,这也是他出家修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红尘之中诸事繁杂,有一便有二,如果继续深处其中难免扰了修行之心。不是谁都有“大隐隐于市”的毅力,若是不愿与其再有牵绊最好的方法便是保持清醒、自我逃避。

第二、中了进士完成家族使命,继而追求自己的向往生活

贾敬在考中进士之后突然出家修行,由他或许可以联想到弘一法师李叔同,他也是在功成名就正当时的某一天出家的。

弘一法师会出家并不是偶然,也不是受到什么困扰,亦非厌世,更非欺世,实在是由于参透了人生,飘然出世,正所谓返璞归真。是他悟道了,他终于明白自己想要生活到底是什么,因此才毅然决然的选择出家。

其实贾敬也是因此,因为在红楼梦中对于贾敬的描写总有一种很淡然的感觉。

首先,他贾府发生的一切大小事情他都不在乎不关心,不管是秦可卿去世还是元春封妃,除了年末必须要回家祭奠宗祠,平日里他都不在贾府只在道观修行。

其次,关于他的故事都很平淡,中进士做官没有描述、自己生日不想庆祝、就连去世都是悄无声息。

总之一句话,他的生活里没有什么大的波澜,他也不会是受到了怎样大的波澜才想到出家的。那么最大可能性就是他自己悟道了,他想要的生活从来不是在贾家虚耗一生,因此他摈弃了所有,一心只愿修行向道。

第三、看不破生死樊笼,想要得道成仙、延年益寿

贾敬选择出家,也许正是为了得道成仙,所以他选择去道观炼丹,最终也是死于吞食丹砂。

大夫们见贾敬,如今虽死,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便向媳妇回说:“系玄教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

古人吃丹砂一般都是为了延年益寿,试图打破生死轮回的束缚。秦始皇这样的皇帝都无法避免这种荒谬的做法,贾敬这么做也就很好理解。

他虽然出家修道,但却始终看不破生死,他想要获得丹药,除了让道士们炼制,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提炼,因此他隐于道观中,试图炼成丹药,早晚飞升。

作者: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出家修道?他受了什么打击?

这事儿其实挺难说的,因为对于贾敬为何出家修道的问题,《红楼梦》中没有明确说明。《红楼梦》故事刚开篇时,贾敬已经离家修道了,所以我们只能做一些推测。

贾敬是进士出身,当年他中进士的时候绝对是宁荣二府头一遭,所以四大家族一定很重视,会想方设法为他铺设好入仕之路。在《红楼梦》中,但凡考到进士这一层级的肯定是有官做的,比如林如海、贾雨村。再想想贾雨村,他只是跟林如海说了一下,林如海一封信寄给贾政,贾政就给他安排上了金陵府尹。连一个外人,都能安排个不小的官做,更何况是家族的明日之星贾敬?所以,有人说贾敬是因为想入仕而不得,最终心灰意冷才选择出家,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也不符合常理。

也有人说,是因为做官后发现官场黑暗,才心灰意冷出家,我个人觉得也没可能。如果单纯只是觉得官场黑暗,完全可以辞官不做,然后寄情山水,享受生活,就像当年陶渊明那样。就算是喜欢修道,也可以当个居士,在家里搞搞,为什么一定要出家呢?

可能性比较大的解释,我个人觉得有两个:

第一,政治避难。

刘心武解读《红楼梦》猜测秦可卿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独苗,他坏了事后,秦可卿被贾家藏在府里养了起来。贾敬也正是因为惧怕此举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在苦劝无果后,决定离家修道以自保。

第二,惜春来路不明。

贾惜春是贾敬的女儿,贾珍的亲妹妹,但她一直住在荣国府,跟宁国府所有人都不亲近,包括贾敬、贾珍和尤氏,这其实是挺奇怪的事情。有人猜测,贾敬出家与惜春出生有关。

有可能贾敬的妻子与贾政通奸,生下惜春,贾敬妻子也因难产而死。贾敬万念俱灰,因而出家。贾政决定掩盖这场丑闻,并以宁国府小姐的身份将其收养在荣国府。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贾敬与贾珍原配妻子通奸,生下惜春,贾敬妻子和贾珍原配妻子觉得无法忍辱偷生,二人只能自杀。贾敬为了掩盖这段丑闻,只能谎称自己妻子难产而死,然后出家修道。贾珍吃了哑巴亏,但也不愿经常见到惜春,只好把她扔到宁国府,然后又娶了尤氏为妻。后来贾珍又与秦可卿通奸,可能也因为当年这段创伤所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