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我国的文学地位有多高?
他有多出名呢?这么说吧,在中国,你可以不知道周树人是谁,但是你绝对不能不知道鲁迅是谁!
这就是鲁迅,或者说这就是周树人,正所谓不会骂人的医生永远不是好作家!
首先,科普一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只是他的笔名,但是对于作家笔名可能更容易流传于世,因为笔名比真实名字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像有多少人知道冰心叫谢婉莹?又有多少人知道唐家三少叫张威?
一个好的作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的笔名的流传度。鲁迅先生在国人心中,无异是文学巨匠,但是如果说他的作品都是巨著,那就纯属夸大,所以,国人对鲁迅先生的肯定是建立在他的历史地位上的,并不单单指他的文学地位,这两者之间不可以简单的划等号。
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大家,他在医学上也有造诣,在美术,历史,思想,翻译等领域都有贡献。
当然,在这些里面,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思想,也正是因为他对思想方面的影响,才使他的历史地位大大提高。
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需要人们思想觉醒,需要人们找到自我的时代,而鲁迅先生刚好顺应了时代的呼应,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当时的鲁迅先生不仅是各大名校需要的优秀教师,而且还是当时左联的旗帜人物,共产主义运动的参与者,领导者。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之一,甚至于在延安,还专门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他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当时一大批新青年的思想就是他的思想,他的革命方向就代表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那么回到问题,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如何?
毋庸置疑,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很高,但是他的作品其实达不到与其地位相匹配的程度,他的散文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他的作品也不尽完美,无论是词藻还是内容。对于他的文章,世人褒贬不一,虽然有很多文人对他持较高的评价,但是也有人认为他的文章确实不适合当下的时代,比较难以理解,所表达的内容太深了。
不过这些并不影响他的伟大,前面也提到了,世人对他的评价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其历史地位的肯定。在那个国民普遍愚昧的时代,是鲁迅站出来,用笔杆当武器,把文字做刀锋,不停的击打,割裂那一张张蒙蔽在人们心中的幕布。用文字表达思想,用思想拯救国家,这才是一个文人,一个文学作品,最高的境界。否则,你的再怎么华丽,再怎么所以优美,那也不过是“凡品”。
鲁迅先生的文章,赢在了境界上,这是他的思想高度所决定的。纵观历史上那些文学大家,雨果和他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和他的《战争与和平》、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无不是用思想征服人类,显然鲁迅就是这样一类人。
所以,总的来讲,鲁迅在我国近代历史中的文学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鲁迅在我国的文学地位有多高?
谢谢邀请。
在我国现当代的文学家中,如果鲁迅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但把我国历史上所有的文学家都算上的话,鲁迅就只能杀入前十了。
鲁迅在我国的文学地位有多高?
鲁迅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鲁迅,真名叫周树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被誉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更是家喻户晓,建国后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的作品多达30篇左右。比如,《狂人日记》、《呐喊》、《阿Q正传》等。尤其是这篇《狂人日记》不得了,被誉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这个笔名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使用的,以至于现在的许多人只知道鲁迅的大名,真名却得想一想。那篇《呐喊》,在《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荣登榜首。
他的作品留下的名言名句,更是如雷贯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应该说,只要读过义务教育的人,对这些话的记忆与理解都非常深刻。另外,鲁迅的文章,除了诗歌、小说等,杂文更是一绝,有人称之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在文学荣誉方面,当年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邀请至今成了一段佳话。
虽然鲁迅离开我们已经八十多年了,但是我认为,鲁迅完全有资格入选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列。
鲁迅在我国的文学地位有多高?
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是世所公认的,历史己经有了定论。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寒柏陇卧子谈一下个人对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一些浅显的理解。
鲁迅生平简介下面总结出鲁迅生平的一些重要结点
鲁迅,原名周树人,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内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1887年,7岁,进私塾读《鉴略》。
1892年2月,12岁,进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读书。
1898年5月,18岁,考入南京水师学堂,被分在机关科学习,开始接触新的思潮。
1899年2月,19岁,考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开始陆续创作。
1902年1月,20岁,矿务铁路学堂毕业,4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文。
1904年8月,24岁,去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6年26岁,因为在从课堂上授课的影片中看到中国人在当时日俄战争中被杀的画面,受了很深的剌激,便从仙台医学学校退学。春假假期时回到东京,与友人许寿堂等商议提倡文艺运动,并创作翻译出版了《中国矿产志》和《地底旅行》译本。
1908年,28岁,从师章太炎先生学习《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3月,29岁,回到中国,先后在杭州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8月任绍兴中学教员兼监学。
1911年10月10日,31岁,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11月绍兴光复后,出任山会初级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1月,32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应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去往南京任教育部部员。5月,随教育部迁往北京。
1918年4月,38岁,开始用“鲁迅”为笔名,创作了小说《狂人日记》。这年冬天,创作了小说《孔乙己》。
1921年7月,41岁,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2月,在北京《晨报》的“开心话”专栏开始发表《阿Q正传》,署名巴人。
1928年,48岁,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并陆续发表出版《小约翰》、《语丝》、《朝花夕拾》、《而已集》等作品。
1930年,50岁,1月主编《萌芽月刊》,并开始译《毁灭》。2月,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3月,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51岁,4月,其主持的“左联”秘密机关刊物《前哨》出版。
1933年,53岁,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被推举为执行委员。
1936年,56岁,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因病逝世于上海大陆新村九号寓所,后移灵万国殡仪馆,22日安葬在虹桥万国公墓。
鲁迅的革命性在中国革命急剧发展的迫切时刻,鲁迅并不是潜心于他的鸿篇巨制,而是积极的参加当时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这正是鲁迅的极为宝贵的战斗风格。
鲁迅一生经历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见过蒋介石的“四·一二”大屠杀,也见过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形形色色的卑鄙手段,更见过混迹在革命营垒内部的各种“蛀虫”们的种种丑态,还有各个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
鲁迅亲自投身于当时中国人民的战斗行列,与国内外敌人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就如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思想的深刻性由于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其文章内容和论点也有不容易理解的地方。
有些人觉得鲁迅文章晦涩难懂,应该承认,他的有些文章的确比较难懂的,但所谓“难”也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❶读者对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所举的一些历史事例不熟悉。
鲁迅就说过:“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
❷若干杂文的表现形式比较隐晦曲折,这是由于历史条件形成的。
毛主席曾在《在延一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指出:“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鲁迅是完全正确的。
❸鲁迅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是他光辉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杂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一方面对敌人决不屈服,战斗到底;一方面是对人民大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鲁迅的文学性为什提倡大家读一些鲁迅的文章?因为鲁迅的文章,特别是他后期的杂文,概括了他丰富的斗争经验。
“知人论世”,是鲁迅杂文的显著特点。鲁迅曾经说过:
“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的。”
鲁迅在长期的斗争中,异常深刻认识到敌人的本质,他运用自己那支又泼辣又幽默又锋利的笔,勾画出一系列的典型,他说自己的文章是: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鲁迅的精神❶他的政治远见。
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案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
❷他的斗争精神。
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
❸他的牺牲精神。
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一点也不避锋芒,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
综合上述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上是一个优秀的先锋分子。
综述在鲁迅去世后,曾经与他共同战斗,或者亲身领受鲁迅教诲的许多人,如宋庆龄、茅盾、周建人、王冶秋、陈望道、叶圣陶、唐弢、巴金、冯至、李霁野、张望、刘岘、曹白、川岛等等,都发表了回忆鲁迅的文章来纪念他。
最后还是用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来对鲁迅作个总结: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注:参考资料有《鲁迅回忆录》、《鲁迅小说诗歌散文选》等。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如果各位还满意的话,请记得<关注>寒柏陇卧子。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知识及文史知识等方面,大家关注后可以看到其他精彩内容。
鲁迅在我国的文学地位有多高?
1、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著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2、评价
胡适(现代思想启蒙家):“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王蒙(共和国前任文化部长,当代著名作家):“我们的作家都像鲁迅一样就太好了么?完全不见得。文坛上有一个鲁迅那是非常伟大的事。如果有五十个鲁迅呢?我的天!”
毛泽东主席:“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美国女作家史特莱沫:“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执笔的战斗者,他是天才,但这天才太执拗了,也许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他情愿死在自己的国土上。”
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需要人们思想觉醒,需要人们找到自我的时代,而鲁迅先生刚好顺应了时代的呼应,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当时的鲁迅先生不仅是各大名校需要的优秀教师,而且还是当时左联的旗帜人物,共产主义运动的参与者,领导者。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之一,甚至于在延安,还专门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他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当时一大批新青年的思想就是他的思想,他的革命方向就代表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鲁迅先生的文章,赢在了境界上,这是他的思想高度所决定的。纵观历史上那些文学大家,雨果和他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和他的《战争与和平》、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无不是用思想征服人类,显然鲁迅就是这样一类人。
鲁迅在我国的文学地位有多高?
他的作品足以藐视诺贝尔文学奖。鲁迅的文学价值就在于给国人的一记强心针,警醒我大众。以外科医生的手术刀般剖析自己来唤醒麻木的同胞觉醒。跟莫言不在一条线上,不在一个高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