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冯小刚的《集结号》这部电影?
老萨杂谈《集结号》的武器问题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1.一个连队装备的清一色美式步枪
谷子地连队装备的制式步枪为美制M1903春田步枪。
这个让老萨是非常不解的。
众所周知,解放军装备的武器来源主要是:接受日军投降的日式装备,苏联援助少量苏式装备,原装备的大量国械装备,少量缴获国军的英美式装备。
其中,日式装备和国械装备最多,美式装备较少,苏式装备最少。
老萨一直说,装备什么枪其实取决于弹药。
解放军和国军为什么大量装备国械装备,如79步枪,中正步枪,捷克式轻机枪,主要还是这些枪械双方都有比较完整的弹药生产线。
以国军为例,他在内战1947年,具有月生产2000万发毛瑟步枪子弹的能力。
至于解放军有日式装备,主要还是当时120万侵华日军在中国遗留下大量的枪械和弹药,而日本在中国最大的几个日式兵工厂基本都在东北。后被苏联包括机器和原材料都转交给中共,中共具有大量生产日式弹药的能力。
但是,谷子地他们连居然装备清一色的美式春田步枪,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M1903是美军在1889年美西战争中,美军被西班牙士兵的毛瑟步枪狠狠修理以后的产物。
当时美国装备的老式步枪M1896式步枪还停留在早期步枪的时代,使用推拉式枪机。它无论射速,威力,射程都远远不是毛瑟步枪的对手。
美西战争中,在圣地亚哥一个小村子,被5000名美军包围的500西班牙士兵,依靠毛瑟步枪一天之内就击毙了1500名美军。
美国人被迫改良自己的步枪,他们仿造西班牙人使用的毛瑟M1888步枪,研究出自己的M1903式春田步枪。
春田步枪的特点非常明显,他的精度相当高,威力巨大,射程远。它创造的这几个数值记录,知道今天也没有枪械能够打破。
春田步枪在一战中大量装备美军部队,用作和欧洲的德意志帝国军队交战。在实战中,美军士兵认为春田步枪丝毫不亚于德军的毛瑟步枪。尤其其大威力和远射程,都深受美军士兵的喜爱。
在二战时期,虽然美军已经发明了先进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但是由于初期生产不足,绝大部分的美军士兵还是带着他们父亲和爷爷在一战中使用过的春田步枪作战。
---------------谷子地的美式春田步枪
春田步枪最大的特点在于威力大,很多德军士兵被春田步枪击中以后,才听到枪声。
这是因为春田步枪子弹威力大,初速快,弹头的飞行速度远超过枪声的传播速度。
不过,春田步枪毕竟是老式的手拉单发步枪,在二战中它逐步为M1半自动步枪取代。在朝鲜战争,M1903已经退出现役,其中一些安装了2.5倍光学瞄准镜,作为狙击枪使用.
美国在抗战后期,曾经将部队换装M1淘汰下来的M1903援助给国军使用,数量大约有10万支,不过主要装备中国远征军部队。
M1903口径是0.3英寸7.62毫米,和国军的毛瑟式7.92毫米口径枪弹是不同的。所以,春田步枪弹药也完全靠美军供给。
至于美国方面,直到1950年才帮助国民政府在台湾建立了春田步枪和弹药的生产线。
还句话来说,谷子地他们连如果想缴获春田步枪,就必须和国军一流装备的美械部队交手。想全连人手一支春田步枪几乎不可能。
就算是能够缴获到清一色的春田步枪,那么弹药解放军后方是没法供给的,必须靠阵前缴获。而缴获的对象,还必须是国军一流美械部队。
实战中,步枪子弹消耗还是相当大的,靠缴获很难维持作战。谷子地他们舍弃弹药充足毛瑟步枪,而使用美式春田步枪,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这里不谈谷子地他们连能否每次作战都胜利,就算每次都胜利,他们又怎么可能保证对手都是美械部队呢?又怎么可能每次都能缴获到春田步枪的弹药。
所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谷子地他们中野部队,一个连由于步枪数量不足,装备少量美式春田步枪是可能的。
但是主力步枪仍然是毛瑟步枪和日式三八大盖,因为这些步枪的弹药解放军供给没有问题。
至于为什么冯小刚这么安排,老萨估计还是韩国军事技术人员的作用。这些《太极旗飘扬》的原班人马,熟悉也只是韩国的美式装备,对于中国的装备,他们显然不了解,也无法得心应手的使用。
全连装备春田步枪,是影片中比较不合理的地方。
-----------M1941半自动步枪,它是一款稀有的武器,老萨之前从没看过。
2. 莫名其妙的狙击枪
谷子地的狙击手使用的是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
这把枪,说实话,老萨也之前没有见过。
老萨最初看到,认为可能是M1卡宾枪。因为这种武器由于射速快,装弹多,容易操作,威力适中,美国曾经援助给国军一批。
国军在衡阳保卫战中使用过,之后被解放军缴获也是可能的。
但老萨很快知道自己错了。
这把狙击枪既没有M1卡宾枪的15发弹夹,外形和M1卡宾枪也有明显的区别。
后来老萨查询资料,发现是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
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都是针对美国海军陆战部队和空降部队缺乏自动武器研制的。
当时美军装备的伯朗宁轻机枪重量太大,携带不方便。而当时最新部队的M1半自动步枪数量不足。
而同一时期研制的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重量都很轻。其中轻机枪仅仅6公斤,比一般的轻机枪要轻4公斤左右。
由于重量轻,体积小,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制式武器,也装备伞兵部队,也有少部分装备美军特种部队。但是美国陆军从来没有装备过,就算是伞兵部队和陆战队装备的也不多。
但是由于体积小,重量轻,美国曾经提供一部分给盟国敌后游击队使用,比如法国抵抗组织和印尼敌后的反日武装。
但是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从来没有在中国服役的记录。
况且,这把枪射程并不远,威力也一般,并不适合做狙击枪使用。
国军也没有正规的狙击手编制,部队如营团一级只有少量枪法最准的士兵做一些狙击行动,但是并非独立编制。
一般国军老兵从事狙击活动,主要使用的步枪是 性能比较好的 中正式(仿毛瑟M1924),三八式(标尺射程超过1000米),这也是德军和日军狙击手的制式配置。
谷子地的狙击手,用一把没有瞄准镜的半自动步枪作为狙击枪,显然是匪夷所思的。
这把枪还是数量很少,而且没有在中国出现的步枪。
电影中,国军狙击手使用的是带瞄准镜的毛瑟步枪,显然导演也是知道历史的。
老萨估计,选择这把枪还是冯小刚 标新立异的结果。
-------------------- 这张剧照本身就够震撼的,从左到右依次是 苏制波波斯冲锋枪,美制M1941半自动步枪,美制M1903春田步枪,英制斯登冲锋枪,加拿大勃然轻机枪。四个国家五种口径的弹药,波波斯是7.62毫 米托卡列夫手枪弹,M1941和M1903是7.62步枪弹,斯登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勃然机枪7.92毫米毛瑟步枪弹。 老萨深深同情该连的后勤军 需官。
-----------波波斯冲锋枪
3.天外飞仙般的波波斯冲锋枪
电影里面的排长使用一把波波斯冲锋枪,该枪也被成为铁把冲锋枪。
是苏联老毛子在斯帕金的波波沙PPSH41之后,由苏达耶夫设计的PPS43冲锋枪。
该枪从1943年起被苏联定为制式武器,生产总数大约100万支。
该枪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采用传统的木质枪托,而是使用类似德国MP40冲锋枪那种金属折叠枪托。
由于减少了最费工时的木质枪托,波波斯冲锋枪制造更为简单。
加上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并大量采用冲、铆、焊工艺,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制造容易、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生产。其制造极为容易,而且价格低廉,特别适合大量制造。
该枪的供弹和波波沙的71发弹鼓,30发直弹夹都不同,它采用35发弧形弹夹供弹。不过,波波斯冲锋枪显然不应该出现在内战战场。
在苏联控制东北期间,曾经交给东北共军一些苏式装备,但是数量不多。冲锋枪也以安装弹鼓的波波沙为主,几乎没有波波斯冲锋枪。
而中国仿制波波斯制造成功的冲锋枪,还是1954年的事情,也就是著名的54式冲锋枪。
当时作为中野的谷子地连 根本不可能搞到波波斯冲锋枪!就算不知道在哪儿搞到了一支,去哪儿去搞到苏制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
当时国军和解放军大量装备部队的冲锋枪,主要还是国军那边的美制汤普森冲锋枪,指导员使用的英国斯登冲锋枪,还有国军士兵使用的美制M3冲锋枪。
至于波波沙和波波斯都不太可能出现在内战中。
老萨估计冯小刚选择这把枪,又是标新立异的结果。
-------------国军装备的冲锋枪,主要还是它们
4.时空错位的国军坦克
在汾河阻击战国军第二次进攻,国军两辆坦克向谷子地连阵地冲锋。
老萨第一次看以为看错了,这似乎式美军的M4中型坦克。
但是,在仔细一看,尤其是其炮管和炮塔的独特设计,老萨可以确定是美国M26潘兴重型坦克。
说实话,发现这点以后老萨差点晕倒。
要知道,如果是M4坦克,多少还有些道理。
在抗战期间,国军远征军装备了M4中型坦克,参加了反攻缅北的战斗。
不过这些坦克是美国租借给中国的,在中国远征军回国的时候,美国让他们带走了几十辆M3轻型坦克,但是被所有M4坦克全部截留下来。
所以国军在内战中,根本没有装备过M4中型坦克,而是装备少量M3轻型坦克。
冯小刚搞错这点,总体还是有些道理的。
M26潘兴上场就完全没有道理了。
由于虎式坦克的出现,美式M4中型坦克各方面都不是对手,只是单纯靠空军和数量优势勉强和它对抗。
为了对付虎式坦克,美国在二战后期研制了M26重型坦克。
他的防御能力远远强于M4中型坦克,攻击力也强的多。
但是M26潘兴坦克诞生比较晚,第一次出场已经是1945年初了,当时德国已经接近崩溃,M26没有派上什么用场。
直到朝鲜战场,M26才再次上场,和中国北韩的少量T34坦克交手,但是战果并不佳!
所以在电影中,朝鲜战场的横城战役中,美军的两辆M26坦克的出现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内战中出现M26坦克就是很大的笑话。
不知道导演和剧组是怎么想的。
而且,M26的防御能力相当的厉害,超过二战虎式坦克的水平。
谷子地作为一个从没有打过炮的士兵,居然能够用一门老式德国75毫米山炮击毁两辆重型坦克,使用的还是普通的杀伤榴弹,这简直就是喜剧。
------------这种发射杀伤榴弹的山炮很难对M26潘兴构成威胁,除非是使用穿甲弹的75毫米反坦克炮。但这门炮在电影中击毁了两辆坦克。
5.杂乱无章的战术和其他装备
一.汾河防御战的业余阵地
阵地设置的非常业余,丝毫没有纵深,只有一道战壕。这也许可以用谷连士兵不足作为解释。不过实际上这样的防御战术,在一个营国军的冲击下,只要一点被突破就全线崩溃。
谷子地作为一个有10年作战经验的老兵,不可能不懂这些基本常识。
至于作为谷连的火力支柱的两挺重机枪,居然全部放在极为显眼的位置。这可能是为了发扬火力,但是实战中这种布置,最多坚持10分钟就会被国军枪手定位干掉。这些都是外行人的举动!
---------这样明显的重机枪,被国军坦克一炮就端了。老萨不解的是,既然国军有六门105重炮,就不可能没有迫击炮。几发迫击炮就可以打掉重机枪了。
二.让人无语的人海冲锋
国军冲锋时候采用人海密集阵形,其实上早在一战后期就不存在这样的冲锋形势。在抗战期间,由于速射武器的大量使用,人海战术早已被国军淘汰掉(不然就是集体送死,且不可能有什么战绩)。
一般来说,国军营一级攻击,每十五米距离内只有二三个人,不可能人贴着人这样乱跑。
如果国军这样乱搞人海战术的话,在两挺重机枪和十几挺轻机枪 冲锋枪的扫射下,最多20分钟整个营就能没了。这可不是塔山的赵子龙师!
而且国军冲锋到战壕20米处,在遭遇密集射击以后,士兵居然不卧倒,而是站着 最多蹲着开枪,真是不可思议。
----------这是打仗还是开聚会。。。
三.到处乱开的坦克
稍后国军用两辆不存在的重型坦克冲击谷连阵地,但是,坦克并没有在远距离炮击摧毁谷连的主要工事和火力点,而是贸然向战壕突进。要知道,即使是现在最先进美国M1A2主战坦克,以色列梅卡瓦坦克,在这种距离上也很有可能被敌人步兵摧毁。
坦克的威力应该在超过600米以外的距离,孤军突入敌军战壕是坦克兵的最大忌讳。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坦克突进,至少也要有步兵协同消灭敌人的反坦克步兵吧。但是国军居然没有一个步兵协同作战,之前还幸存的两个连跑到哪儿去了?如果有哪怕一个排的步兵协同,谷连绝对不可能摧毁这些坦克,反坦克步兵也不可能拿着炸药包和燃烧瓶跑到国军的坦克附近。
-------这颗地雷并不小,估计爆炸以后团长很难幸存,不止炸掉一条腿。但是谷子地只被弹片炸伤了眼睛。。。
四.威力超弱的地雷
在横城战役中,谷的团长踩到了地雷,谷用手按着地雷,帮助团长摆脱。
稍后,地雷爆炸,谷只是受了伤,稍后退伍回国。
这个也是让人很抓狂的事情。
当兵的人一般都听过一句俗语:步兵-地雷一响,国家来养。工兵-地雷一响,立即火葬。
对于步兵地雷来说,一般是炸腿的。用那个美国坦克车长的话来说:这是法国地雷,如果你幸运的话,只会炸断一条腿。
步兵一般都是踩中地雷,一旦地雷爆炸,腿就断了。腿断了,士兵自然无法作战,等于杀了他。
但是,这枚法制地雷显然不是小威力的地雷,他的外形较大,一旦爆炸,估计谷的团长两条腿都难以保住。如果运气不好,命也会送掉。
但是,为什么对工兵说,地雷一响就要火葬呢。
因为就像谷子地双方按住地雷引信那样。工兵排雷时候,必须卧倒,用双手排雷,头部离地雷很近。
一旦地雷爆炸,工兵的头必定会被炸飞,送掉性命。
当时谷子地的头部离地雷那么近,地雷爆炸以后,老萨说难句听的话,头部炸飞是算轻的了,能够保住上半身,留个全尸就相当不错了。
谷子地在爆炸后,居然没有死,只是头部中了几个弹片。
老萨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怎么看待冯小刚的《集结号》这部电影?
首先,中国军队里面没有“集结号”这个东西,熄灯号起床号这些都有,但是没有集结号。然后,部队首长给部下布置任务,打阻击就是打阻击,会告诉部下打到什么时候可以撤退,或者是需要你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也就是所谓的“服从命令听指挥”,这个是军队的铁的纪律和基础,而不是电影里的带着欺骗性质的命令,以至于给观众引申出“组织是靠不住”的这样的概念。
《集结号》这部电影的剧本创意据说来自于一个新闻报道:一个人在收废旧的地方发现了一批旧书信,都是部队寄到各地地方政府的军人阵亡通知书,但是不知道怎么变成了旧书信……这个人就根据书信上的地址和内容去查找那些阵亡军人的家庭~~故事由此发生。这个报道的目的是想要传达一个思想:每一个军人的牺牲都值得尊重和纪念。但是,由于前文说的两点,《集结号》这个电影传达给大家的观念,无疑是有偏差了的!
你怎么看待冯小刚的《集结号》这部电影?
《集结号》是由冯小刚导演的战争片,而这又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看过《集结号》的人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觉,感动,愤怒,悲伤,敬佩。我觉得《集结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因为他不仅还原了战争的残酷,还让我们对老兵有了更多的关注。
《集结号》上映于2007年,讲述解放战争时期,谷子地率领9连全体战士在汶河岸与敌军血拼,掩护全团撤退,但是自己队伍因为没有听到集结号的命令,而全部牺牲的故事。
从《集结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义,战士们为了守护大义,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撤退,而谷子地为了死去的兄弟,而寻找真相为九连正名,这些都是令我们敬佩的。
你怎么看待冯小刚的《集结号》这部电影?
尽管冯小刚人品很差,特别是他偷税漏税的丑事至今为止还是一笔糊涂账,但是《集结号》是建国以来战争题材影片中最真实的一部。我有幸接触过许许多多身经百战的老兵,从他们的回忆叙述中,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艰难,体会到在炮火纷飞的岁月中凝结出来胜过亲兄弟的战友情。而《集结号》真实地表现了这两大特点。这比起那些令人作呕的神剧垃圾片,真是有天渊之别。
部队遇到强敌不得不撤退时,必须有小部队阻击敌人,以掩护大部队逃离。我认识一个受到毛主席两次接见的老英雄,1947年7月南麻战役时,他在华野八纵四师任连长。战役失败,大部队奉命撤退,团长命令他这个连在一条河边阻击敌人,并且说,没有命令不许后退一步。他们与敌人从下午打到半夜。黎明时分,在双方精疲力尽、战场上出现短暂寂静时,团长派通讯员骑马赶来,命令他们在出其不意向敌人发起一次反冲锋后,立即火速向博山方向转移。果然,他们用这个办法打的敌人晕头转向,摸不清底细。等敌人反应过来想追赶时,他们已经在一公里之外了。“他们的枪炮为我们送行了。”老英雄不无得意地说。
你怎么看待冯小刚的《集结号》这部电影?
我随便讲两句,喜欢的条友,点赞,不喜欢的条友批评指正。
集结号这个电影我刷了不下10边。前面一些回答也提到了使用的武器不符合时代,地雷的处理不正规等。我觉得这些并不影响他是一部好片。
首先我是一个解放军战士。部队的番号,任务,战友等等我们都是不离不弃的,这点当过兵的兄弟都知道。
第二,我能深深地感觉到谷子地找到部队的那种心情,这个地方看到就流泪。
第三,每一段时期的谷子地发生的事情都有转折和高潮,这点说明这个电影毫无尿点。
第四,最后的结尾就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致敬,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和平,不让先辈的血白流,不让先辈们白白牺牲。
谢谢,如果还有补充,请指教。
你怎么看待冯小刚的《集结号》这部电影?
感觉拿小题来大作,故意离奇。在那个年代,通信联络特别不通顺,团以下联络完全靠的是人力,也就是通信员。下达命令以及领受命令都是靠通信员或者营长,连长排长直接去上级部门。这个在南征北战里就有,高营长去团部领受命令,上甘岭也是,各个连长离开坑道去是师部领受命令,另外,有时候派通信员通知下级单位,一批还不够,因为路上都牺牲了,那就再派一批。可以肯定的是,上级领导绝不会扔下下级单位,除非上级单位的人都死了,否则一定会想办法通知下级单位,要么继续阻击要么转移。而电影里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意思是阻击的战士都死了,都怪上级没有吹军号集结,理由却是忘记吹号了。到头来活着的人还要去死去的人坟墓前算账……整个一个主线就贯穿于电影始终。只想说电影主结构太失败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