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九七三年著名的大阪夜间金库事件,结局是怎样浮出水面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案件很有意思。
大体是三和银行的一个支行出现了问题。
一些储户来夜晚存款时,发现金库无法使用。
金库上贴着一个通知,大概说金库出现故障暂时无法修好,请去旁边的临时金库存钱。
这些储户根据指示来到这个临时金库,发现制造的很精巧,和真正的金库相差无几。
这里要说一些金库。
当时是70年代,日本还没有自动存取款机。
而夜晚银行一般不上班,但大阪这种商业城市晚上也会有大量公司需要存入当天营业款,防止放在公司中不安全。
银行就想出一个方法,设置了无人金库。
公司的人将转满钱的密封口袋,塞入无人金库,金库会吐出一张纸条。
第二天白天,公司的人可以凭借纸条和银行对账,完成存款整个过程。
其实无人金库可以从里面打开,定期由保安将钱袋放入真正的大金库。
1973年2月25日出现了请去临时金库的纸条,也没有人觉得奇怪。仅仅25分钟,一共有68个人排队存入了高达2500万日元。
轮到第69个人存钱的时候,发现金库的存钱口竟然塞不进去了。上个储户的钱,就堵在存钱口上。
这个储户根本没想到临时金库是假的,误认为这个金库也故障了,迅速找来保安。
结果银行保安进入银行内部一看,发现这个金库竟然是假的,根本没有和银行内部联通。
保安迅速报警,警察赶来,将这个假金库控制住。
经过仔细检查,这个假金库做的非常有水平,完全按照真的金库缩小制作,甚至还配上了灯光。一般估计这个假金库的制作者,肯定和三和银行有所关系,或者就是银行的内鬼。
如果不是熟知三和银行金库的结构,绝对制造不出如此逼真的假货。
现在认为罪犯一直就在假金库附近等待,只要等储户们都走完,就去打开金库取走所有的现金。
只是,罪犯做梦也没有想到。短短25分钟会有这么多人来存钱,一共存了高达100万美元的现钞。他们假金库无法容纳这么多钱,导致穿帮。
警方仔细研究了假金库,发现了油漆上有一个模糊的指纹,但不是成年人,似乎是少年,所以不可能是凶手。
估计指纹是制造假金库时,罪犯家里的孩子不慎碰到油漆上。
很多人认为,罪犯可能和三和银行有什么仇恨。
三和银行历史悠久,但并非大阪的唯一大银行。
类似的银行还有很多,一些地方储户相对较少,也更为偏僻。
但是,罪犯没有选择在这些银行作案,却选择三和银行。
警方一度怀疑是三和银行被辞退员工作案,但始终找不到证据。
这类案件在日本时效期只有不到10年,所以到了80年代罪犯也就无法被追究责任了。
日本一九七三年著名的大阪夜间金库事件,结局是怎样浮出水面的?
纵观近代日本历史,离奇案件何其多,虽然国小人少,但是案件不少,也许是日本人本身太聪明,也或许是日本警视厅太愚蠢,又或许是刑事有效期太短的缘故,导致奇案、谜案、悬案无数。虽然案件不能破获,但却给了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甚至动漫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使得一些现实生活中无法侦破的案件,却各类作品中被“解谜”,并且由此衍生出天才少年——名侦探柯南!
笔者前几天连续写过几个比较残暴,看上去并不离奇,但是却始终无法破案的日本谜案,今日说个轻松点的,那就是“1973大阪ニセ夜間金庫事件”,简称“大阪金库事件”。说起这个案件可太有意思了,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当时社会和人际的信任感有都深。
1973大阪ニセ夜間金庫事件1973年的日本,虽然离战败仅过去28年,但在其全民努力的情况之下,成为东亚第一经济强国,在世界上也排列前几。当时的日本处于一种朝气蓬勃的状态,人均GDP和幸福指数都非常之高。想了解那个年代的日本,可以从80年代我国引进的日本东映公司的经典影片《追捕》中窥探一二,影片中可以清晰看到70年代日本人富裕的生活画面,数不清的摩天大楼上面挂满霓虹,路面上车水马龙、满街是打扮时髦的男男女女,美发厅、夜总会、歌舞厅、赌场、游戏厅、自动售卖机等等等等,简直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不禁让人惊叹,资本主义的生活原来是这样的,这真的是70年代拍摄的电影吗?
民众的富裕就意味着金钱的流通性,为了让市民更方便的取钱消费,日本的所有的城市之中都设有自动提款系统,也就是现代我们所说的“自动提款机”,70年代人家就满街自动提款机,我们那个时候还必须用存折去银行排长队,可见两国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
除了取款方便之外,为了让民众可以存款方便,日本还设有“夜间金库”,也就是说在夜间也可以存款。夜间金库设有当时的“自动存款机”,当然没有电脑显示什么的,主要靠民众与银行间的相互信任。民众将钱投入机器之后,会得到一张凭证,通过这张凭证可以在白天的时候到银行进行资金业务。
快捷的夜间金库使得人们生活便利,社会的相互信任感更使得人们不怀疑自己会上当受骗。但是“长满灵芝的地上却偏偏要有那么一小撮杂草”,有些怀有不良目的的家伙打起了“夜间金库”的主意,很快,著名的“大阪夜间金库事件”就发生了。
日曜日奇案1973年2月25日,那一天是日本的“日曜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星期天。晚上8:30分过后,大阪梅田三番街的一家店铺店长打烊后,习惯性的将当天的营业款装入现金袋,然后如每天一样走到离店铺不远的三和银行,准备将现金投入夜间金库内。
但当这位店长走到银行后,却发现夜间金店的存款机上贴着一张告示,上写:“由于锁出现故障,因此投款口无法打开,请使用专用出口处的暂用金库。落款是:三和银行。”
果然在三和银行夜间金店的大门右侧摆放着一台崭新的“临时金库”,在这个临时金库上也贴有告示,上写:“本金库不需要开锁,请直接投入。投入后,请将右边把手按到底,记录卡会自动弹出,请妥善保存。落款:三和银行。”
那位抱着大量现金的店长未加思索就将现金全部投入临时金库中,果然有记录卡弹出。在短短不到25分钟的时间内,总共有67名用户将钱投入“临时金库”内,总金额高达2576万日元。70年代1日元=人民币0.0859元,数学好的朋友可以算算折合人民币多少钱吧。
令犯罪分子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钱的存入,那个“临时金库”显然做小了,钱多到竟然“溢”了出来。一个24岁的店长来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钱竟然塞不进去,里面的钱已经顶到了金库口,据他自己说,他看到里面的钱就要“流”到地上。“临时金库”也因为放入的钱太多,而膨胀变形。
这位店长很愤怒,他大声抱怨三和银行的“临时金库”质量太差,这显然不符合大和民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于是他一边抱怨,一边报了警。当然他报警的目的不是因为他发现了“临时金库”的秘密,而是让警察帮忙把钱放进去。
一名警察骑着自行车快速赶到现场,他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也无法帮助将钱放进去,于是打电话通知银行工作人员来处理。
直到工作人员赶到后,几个懵逼的家伙才意识到这个金库是个冒牌货。很快,调查人员赶到现场,先将里面的2576万日元取出,而后将“金库”拆解后一探究竟。这才发现这玩意实在是太蒙人了。
假金库使用普通木板制成,可以折迭,外加不锈钢板,并用铝合金做成了外围框条,看上去跟真的金库没太大差别。其底部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当钱袋投入后,会发出接近真金库的声音效果。用橡皮筋和铁丝做成杠杆,一按把手就有一张塑料存款卡吐出,以假乱真。最终,根据当时的材料估价,这个金库造价大概不到4万日元。
就这么一个粗劣的玩意儿,竟然在25分钟之内骗了67个人,更是“吞”了高大2576万的现金。
案件始终无解显然,这个骗局足够令人惊讶。但是,真正令人惊讶的还在后面。警方在事后组成大阪特别行动组,派出探员调查此案,但是却没有找到任何嫌疑人。直到7年后,这起刑事案件的追诉期失效之时,大阪警方也始终找不到嫌疑人。
这件案件被曝光之后,在大阪警视厅觉得脸面无光的同时,也被许多不良分子效仿,不过模仿都很低端,再也没有出现大阪这类的天才犯罪分子。但是依旧有人上当受骗,2006年7月,日本静冈县一名54岁的无业男子也效仿了一次“大阪夜间金库事件”,他将一个手工制作的纸箱放在银行门口,写上“金库故障,请将现金放入这里”的字样,竟然成功骗取了5个人的400万日元。不过这个低端模仿者,还没来得及用这笔不义之财好好享受下人生,2天后就被静冈县警视厅抓获。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日本人很傻缺,也太好骗了。但是,你也可以从中看到日本民族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有多强,并且也可以看到战后日本的崛起程度,另外也可以看到日本人面对大量现金,明明可以拿走,但却没有这样做。这正是日本民族的“可怕”之处,嘲笑别人的同时真的应该看看自己,如果我们跟他们一样,成为东亚第一强国的一定是我们,而不是他们。
(本文有作者“大狮”原创,关注大狮,看有趣的历史。)
日本一九七三年著名的大阪夜间金库事件,结局是怎样浮出水面的?
大阪夜间金库事件,既是日本史上十大未破谜案之一,也是日本史上最“逗逼”的事件之一,还是日本史上最天才的犯罪案件之一,更是日本史上最奇葩的案件之一。
探源所谓的“夜间金库”,就是原始版的“ATM机”。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复苏,日本银行业为了更好地服务餐饮、零售等店铺消费行业,并针对柜台每天下午5点关闭、周日全天休息,而店铺消费行业的经营又多在晚上8点休息,这就必然带来店铺存钱的问题。
所以,银行以每月1000日元至5000日元不等的合约金,与需要存钱的各店铺商户签订合约,而商户则从银行领取专用存钱包、账本以及夜间金库的钥匙。
▲七十年代日本的夜间金库
然后,商户便可将存款包和账本副本投入“夜间金库”,而设备也会“吐出”一张存款回条。次日早上,银行工作人员核对存款包内的钱数和账本上的数目无误后,就会将现金存入客户的账户。
又因“夜间金库”与银行地下金库相连,非常的安全。所以,几乎不发生储蓄的问题。
1951年,日本东京银行最先在东京提供这种服务。之后,这项业务很快就在全日本普及开来。
这就是日本银行设立“夜间金库”的初衷。
漏洞原本,看似安全的“夜间金库”运作形式,却被一伙有心的天才犯罪分子发现了其运作流程中的漏洞。
1973年2月25日20时左右,陆续有商户提着存钱包来到位于日本大阪梅田一番街的日本三和银行大阪银行营业点“夜间金库”。
谁知,“夜间金库”门前居然贴着一张告示:“尊敬的各位储蓄商户,因‘夜间金库’发生故障,无法使用,敬请前往本银行设置的临时夜间金库。”同时,告示下方还附有一张路线图。
此外,“夜间金库”门前还有一个穿着制服的银行工作,很是热情地为各位储蓄商户指引临时夜间金库的行走路线。
▲大阪梅田一番街
于是,各位储蓄商户信以为真,纷纷前往临时夜间金库,并再次看到一张告示:“无需开锁,直接投入即可。”同时,告示下方还附有一张操作图。如:按什么键会自动开锁、按什么键会出来回(条)等。
意外随后,在短短的25分钟内,就有68名储户将2576万日元的现金存入了临时夜间金库。
然而,就在第69名储户(一个小伙子)存钱时却发现了意外。原因是临时夜间金库的“库容量”太少,设备根本就无法完全收纳存钱包。
于是,小伙子将手伸进“临时夜间金库”的入口内,居然摸到了一个个存在包。如果,这名小伙子贪钱的话,完全可以将里面的2576万日元全部拿出。但是,这名小伙子却是一位大公无私的好公民,还且很是负责任地报了警。
接着,警方又将电话打给了大阪银行营业点。虽然,银行负责人也是一头雾水,但还是第一时间赶到了事发地点。
这时,银行负责人才发现,原来从夜间金库门前的告示,再到门前的工作人员,后到临时夜间金库,这一切都是犯罪分子的图谋。
▲三和银行
原本,一个完美的天才犯罪,却因一个小小的“库容量”问题,毁于一旦。如果,犯罪分子看到这一结果,不知会否悔恨到死呢?
谜案案发三天后,日本媒体报道了此事。
但是,因银行和储户都未造成任何经济损失,对案件也就没有进一步追踪,而犯罪分子又未留下任何线索。所以,警方象征性地调查一番后,便搁置了下来。
直到1980年,这起案件因时效性已过,就更不会再有人去过问了。于是,后来这起案件便被列为了日本史上十大未破谜案之一。
虽然,这起案件计划得非常完美,但是否正应了“人算不如天算”之说呢?
图片来源网络
日本一九七三年著名的大阪夜间金库事件,结局是怎样浮出水面的?
谢邀!
1973年的大阪夜间金库事件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案,处于未解决的状态。昭和48年2月25日夜间,在大阪梅田一位男性来到三和银行阪急梅田北支行的夜间金库进行存钱,发现该银行的夜间金库发生故障无法使用,于是按照“告示”的指示来到附近的金库。结果发现该处金库有些异样,于是联络警卫人员,最终发现该处金库为“假金库”,并非银行设置的金库。
奇怪的“假金库”1973年2月25日晚上,一位服装店的年轻老板(当时24岁)前来金库存钱,然而当他找到往常的金库时却发现下面的告示:
致尊敬的客户:
因锁事故,导致投入口发生故障。劳烦前往本银行设置在通用口的临时金库。
落款是三和银行,这名店长看到此处,按照告示上画出的简易图找到了临时金库的设置场所,找到了写有“夜间金库”的“临时金库”。外观是金属,看起来十分气派,这名店长丝毫没有怀疑。然而当他想要将自己的营业额放入夜间金库的时,却发现无法塞入,于是就拿着手往里塞,却听到了木头的开裂声,并且金库表面发生了鼓起。他用眼往里面看了一下,发现金库里面设置十分简单,从旁边竟然可以将存款直接拿出。慌张的店长赶忙找到警卫人员,然后联系了银行的警卫中心。此时这名老板并没有认为这个夜间金库是假的,只是单纯的认为是“银行设计失误”。
随后银行职员前来,这些职员竟然都不知道自己银行的金库发生故障并且设置了临时金库一事。此时,所有人才恍然大悟,这个临时的夜间金库是被什么人设置在此处,想要骗取储户的资金。此时已经有68家店主,共计放入了2500万日元以上的金额,如果被人拿走后果可想而知。
意外的失败虽然这个临时的金库是犯人自己手工做成的,但是直到被银行职员发现都没有人怀疑过,可见其逼真程度。仔细观察此临时金库,会发现处处体现着犯人的“用心良苦”。临时金库本身的材料是使用木材板材做成,但是使用木材无法给人“厚重感”,所以为了防止起疑心,犯人在表面贴上了钢板。在底部粘贴了聚氨酯泡沫,减轻声响。同时内部搭载了水银电池,这样就能够制造出夜间照明的效果。而且为了搬运,采用了2段分隔的构造。不仅如此,为了营造逼真的效果,塞入钱以后还能够出来“通知单”。设置高度位置和银行金库相同,尺寸的把握十分精确。如此这般的用心构造,目测大概花费了15万日元以上(大约9000RMB左右)。
犯人选择设置的日期,其实也是经过计算的。2月25日为发薪日的第三天,又是周日,是店铺统计销售额的日子,同时银行周末晚上不上班,不会有职员的出入,夜间金库直到第二天的早上都不会有人点检查看。但是这个计划有一个让犯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位置绝佳之处存钱之人络绎不绝,假的临时金库竟然存的满满当当。这里两个事情需要说明,一是犯人没有机会撤走临时金库,二是临时存钱数量超过了犯人的想象。正是因为这样的失误,才导致了这个计划的破产。
结束语如开头所讲,这个案件如今成为了“悬案”,在1980年过了时效,无法提起公诉,此事也成为了日本银行史上有名的案件,也有人将其拍成了电影。但是犯罪就是犯罪,此点不会变的。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制造业“晚节末路”:真的只能沦为下游供应商?》
《在日本中国人的焦虑:孩子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年年亏钱,索尼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背后是老谋深算》
日本一九七三年著名的大阪夜间金库事件,结局是怎样浮出水面的?
日本1973年大阪夜间金库事件,是日本上世纪最有名的迷案之一,至今尚未解决。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很清晰,时间1973,地点大阪市。不清楚的是夜间金库。这个金库是夜间开放的金库。当时的日本并没有自动存取款机,而“金库”则是一种银行新推出的简易“自动存款机”,银行打烊后,各个商户会把当天的营业所得存入夜间金库,第二天银行工作人员会把存款存入银行。
夜间金库属于日本三和银行,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银行,最早可以追溯到1656年创立的鸿池钱庄,后来改制为鸿池银行,1933年与三十银行、山口银行合并,改名为“三和银行”,当时是日本六大银行之首。
介绍完故事背景,正式给你讲这个故事。
这一天是2月25日,星期日,晚上,大阪梅田的一个服装店年轻老板来到三和银行梅田北支行的夜间金库存钱,发现夜间金库故障无法使用,联系警卫人员进行维修,最终发现,这个夜间金库其实是一个“假金库”,而这个假金库中已经存入了2576万日元,当时的日元购买力不亚于美元。
这个惊天大案,最终不了了之,但很多细节中可以看出,这个犯罪分子是一个天才。
当服装店老板来到夜间金库时,发现这样一张告示:
翻译过来就是:“锁出现故障打不开投入口,请使用专用出口处的暂用金库。三和银行。”
三和银行的夜间金库设在大门左侧,这个告示的作用很明显,就是把要存钱的人引导到大门右侧的假金库。
到了银行大门右侧,服装店老板看到了这样的告示:
翻译过来就是:“不需要开锁,请直接投入。投入后,请将右边把手按到底,会有记录卡出来。请保存带回。三和银行。”
也许是长时间的安逸生活,没有遇到过这种诈骗,日本人从不怀疑第一则告示的虚假,用钥匙开一开那个真金库的门,也从没有怀疑无需钥匙打开的假金库。于是,短短25分钟内,就有68个人,在那里存了2500多万日元。
假金库被发现的原因,很有戏剧性,因为钱太多,要把金库撑爆炸了!服装店老板按照两则告示,来到假金库开始存钱,发现钱塞不进去,使劲往里推,居然把金库挤压的变形了!于是,他一面抱怨金库不结识,一面报了警,准备好赔偿自己对金库的损坏。
警察叫来了银行工作人员,银行的人一脸懵逼,这个金库是谁安装的?我怎么不知道?
根据警方的调查,这个假金库的制作安装,十分逼真。整体上是用普通胶木板制作而成,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外面加上一层不锈钢板,并用铝合金做成了外围框条。不光外表上以假乱真,声音效果和灯光效果也相当好。钱袋投进金库时,会发出以假乱真的声音,这是因为金库的底部是用聚氨酯材料做成的地板。假金库里面还设置了一个电池驱动的水银灯,看起来很高档。最重要的事,储户把钱存入时,按一下按钮,还会吐出一张塑料存款卡。
据有关人士估计,这个假金库的成本,需要4万日元!
按照罪犯的计划,安装好假金库后,在旁边等着,等人们存入足够多的钱,就过来取走金库里面的钱。等明天周一上班,他们早已逃之夭夭。
他们万万没想到,日本人都太蠢了,自从假金库安装完,来存钱的人络绎不绝,20多分钟从无空闲,根本没时间去把钱取出来,直到金库被撑爆!
这让我忍不住用《唐伯虎点秋香》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假金库的制造者——“饶你精似鬼,照喝老娘的洗脚水。”
2006年7月17日,静冈县的一个54岁无业男子,一个最低端的模仿者:他在东京的瑞穗银行银座支行门口,摆了一个手制的简易箱,写着“金库坏了,请把钱放这里”,居然也成功骗取了五个人的400万日元,两天后被抓。
这是上世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同时也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2015年,江苏南京市曾有一家“盟信农村经济信息专业合作社”,在营业场所、存款流程和手续等方面都与正规银行一模一样,共向443名群众吸收存款4.23亿余元。这就是南京假银行案。
在网上,那些假的银行网站,其实是钓鱼网站,更是伤害了不少人。
日本一九七三年著名的大阪夜间金库事件,结局是怎样浮出水面的?
日本历史上十大未破案之一的“大阪夜间金库诱骗案”,据说当时骗子做了个假的“夜间金库”(银行),仅在25分钟内,便轻松骗到了2500多万。
那么,这件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呢?究竟是谁搞的这个假“夜间金库”呢?
(夜间金库)
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贫如洗的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济发展迅猛,商业欣欣向荣,银行业也成了最早的受惠者。
然而,银行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而商户则要经营到晚上9点左右。也就是说,商户要到晚上打烊后,才能把一天的营业额存到银行。
为了方便商户存钱,银行便在商业集中的地方设立了“夜间金库”,也就是ATM机的原始版。“夜间金库”与银行的地下金库相连,存款人只需要把钱放到银行提供的专用袋中,直接投到“夜间金库”后,机器便会自动打印一张收款凭条。第二天,商户只需要拿着凭条,与银行核对就可以了。
虽说这种机器只能存不能取,但对于商户们来说,不仅给他们提供了便利,还特别安全,因此颇受青睐,银行很快就在日本各地推广开来。
新兴的事物在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犯罪分子找到漏洞,“夜间金库”正是如此。
1973年,在日本大阪的梅田商业街,就发生了一起山寨“夜间金库”的案件。
(70年代日本街景)
梅田商业街人流量大,商铺也非常密集。三和银行大阪支行为了挖掘更多的客户,便在此设立了“夜间金库”。
2月25日夜晚8:30后,商户们陆续打烊,并像往常一样,把一天的营业额装在银行提供的专用袋中,直接去了三和银行设立的“夜间金库”。
他们走到“夜间金库”时,却看到大门上贴着一张告示:“尊敬的各位用户:因金库锁出现故障,无法开关,烦请各位使用本银行设置的临时金库。”并在告示旁还贴心地附上了“临时金库”的路线图。
“临时金库”就在银行的对面,非常醒目。商户们想都没想,便在“临时金库”自觉地排好队,并对三和银行的办事效率和体贴服务感动不已。
甚至两名在附近巡视的安保人员,为了方便商户,还主动承担了维护秩序和指路的工作。
“临时金库”也有一张告示:“不需要开锁,请直接投入。投入后,请将右边把手按到底,会有记录卡出来。请保存带回。”大家便按告操作方法将钱放进了“临时金库”,并取走凭条。
本来大家都没有觉得有什么异样,但排在69位的店长存钱时,他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钱存进去。于是,他把手伸进投入口去,想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异物,没想到却发现金库里的钱,已经装得要溢出投入口了。他随便一抓,便抓到了装满了钱的专用袋。
(70年代出警的日本警察)
店长是个正直的年轻人,为了资金的安全,他立刻报警通知了警察。
警察起初认为是银行偷工减料,才造成了这样的问题。于是又给银行负责人打电话,让他们赶紧派人来处理。
银行工作人员赶过来后却一脸懵地表示,这个“临时金库”不是他们设立的。
经过警察调查发现,“临时金库”在短短25分钟内就已经骗到了2500多万日元,由于这个“临时金库”并没有连接到地下金库,后面狭小的位子,根本装不下这么多钱,所以才让69号的店长看出了破绽。
警察推断,犯罪分子一定对银行内部非常熟悉,而且他对“夜间金库”的结构了如指掌,所以才能做到以假乱真的模样。并推断在众人存钱时,犯罪分子一定就在附近,只是他没想到会在短短25分钟内就爆仓了。但由于来存钱的商户还很多,他根本没有机会撤走“临时金库”,终于使骗局败露。
案件立刻成了街头巷尾的话题。人们对案件的推进非常关注,然而警察们搜遍了“临时金库”内外,都根本找不到一点线索。案件也就一直悬而未决,最终成了日本十大未破案之一。
(参考史料:《战后日本十大未破案之六:真假夜间金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