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为什么有人说士兵绝对不能捡敌国的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除了游击队以外,没有正规军回去捡敌人的武器。
原因如下:
第一,误伤。
在近距离作战中,绝大部分士兵是根据敌人的武器来判断是敌还是友。
你随便拿着敌人的枪支,就非常容易被战友误伤。
优秀的士兵可以通过枪声以及枪支的长度和外形,一眼判断持枪者是不是自己人。
甚至,很多时候只是听枪声,然后就命令空中或者地面重武器支援了,这非常容易造成误伤。
而近距离作战中,大家都不会仔细辨别,往往一旦判断是敌人立即开枪。
第二,弹药补充困难。
现在作战,弹药消耗量很大。
即便是使用单发步枪时代的二战,在中国战场上我军消耗了十九亿发子弹才消灭了五十多万日军。这个数字已经比美国要好很多了,只需要400发子弹就能歼灭一名日军。
实战中,步兵弹药消耗量很大的。
你缴获敌人的枪械,能缴获多少子弹,大部分就是敌人士兵身上那些很少的子弹。
一旦子弹消耗光了,你怎么补充?
枪没有弹药,岂不是废物?
第三,容易中诡雷。
实战中,谁都知道各国立功的标准之一就是缴获对方武器。
所以,很多游击队故意将武器下埋上诡雷。
所谓的诡雷其实很简单,将强制放在一块木板上,下面压着几个手雷就行了。
你一去捡强制,手雷立即爆炸,不但炸死你一个,还会炸死周边战友。
所以别以为打扫战场的士兵是轻松的,搞不好就会死。
在战场上,为什么有人说士兵绝对不能捡敌国的枪?
在战场上,为什么说士兵绝对不能捡敌国的枪?
如果不捡日本鬼子的枪,八路军和新四军如何壮大发展收复失地?居然有人说只有抗战神剧中才会有人去捡鬼子的枪。我就呵呵了。
不过,财大气粗的国军,真的不一定会捡敌人的枪,因为大胜仗的机会很少很少。
先来看国军的缴获情况。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取得的战绩是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
看见没有,日军几乎所有的枪都被捡回来了!
抗战初期的台儿庄大捷,国军缺枪少炮自然要捡枪,可是抗战后期美国援助不断,还会捡枪吗?
当然会!
国军的对日最后一战湘西会战中,国军取得了歼敌27000余人的辉煌战绩,缴获上看,迫击炮43门,榴弹炮13门,山炮5门,重机枪48挺,轻机枪240挺,掷弹筒260个,步枪无数,日军洋马1650匹。
谁说不许捡枪?难道留着给土匪拿去欺负老百姓吗?有一点基本常识没有!
抗日战争中,一场战斗是否胜利,战绩如何,一看歼敌人数,而看缴获数量。甚至可以说,没有缴获的大捷,基本都是吹牛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30万大军抵御日军6万人进攻,结果以伤亡十万取得胜利,杀敌六千多。这次战役被称作“长沙大捷”。缴获上看,国军得到了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及其他军用品。
这些是基本可靠的数据,在长沙的其他几次抗战中,薛岳经常不打草稿地随意吹嘘歼敌人数,受到老蒋的破口大骂。中外记者齐聚长沙要求参观缴获情况,薛岳完全没有缴获,就谎称俘虏的数百个鬼子都已经被杀了(尸体也不能提供),缴获的武器直接装备军队了。
很明显的差距就是,台儿庄大捷中,国军颁发了11枚青天白日勋章;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颁发了两枚青天白日勋章;湘西会战中因为主要将领已经有了勋章,就没有再颁发,第一次第二次长沙会战,则一枚都没有发出去。
有国家财政和军工生产支持的国军,都特别喜欢缴获敌人的枪支弹药,完全一穷二白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则更加重视对日作战的缴获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第一一五师一举歼灭日军1300余 人, 击毙2名中佐, 击毁汽车79辆、 摩托车3 辆, 缴 获步兵炮1门、 轻重机枪21挺、 步枪500余支、 炮弹2000发、 掷弹筒23个、 马 车 200余辆、 军马50余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这些珍贵的缴获,一方面会简单整修之后装备部队,改善我军火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提供给我军新建的各种军工企业,经过逆向研发和仿制,实现军工水平的改善。
整个抗战中,八路军极其重视缴获日军武器,学习日军战术,每一种武器的缴获,都铭记于史册,成为这个部队最值得纪念的一部分战绩。
1941 年夏,八路军山东纵队在一次对日军的作战中,首次缴获了一件威力巨大、很多指战员都从未见过的奇怪武器。 原来,它竟是日本最新研制的“九二式”重机枪,日军当时在整个山东战场也只有两挺。它被缴获后,日军如被摘去“心肝”,为 了追回它,对八路军软硬兼施,甚至开出了“还我重机枪,即停止‘扫荡’”的“优厚” 条件。
1939年1月,为了报复日军的扫荡,我八路军129师冀豫支队第三团对大杨庄据点的日军发起夜袭,300多日军在寒冷的冬夜中睡的正香就被一锅端了,战后清理缴获物资,人们发现了一门山炮。129师副师长徐向前专门派人给这门炮照了相,到现在,这门山炮还珍藏在军事博物馆。如下图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其实敌人真的不是给我们造的,敌人造出来的炮,是屠杀中国人民的,而我们八路军和新四军,从敌人那里缴获各种枪炮,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百团大战前,八路军有人员 359274 名, 各种枪炮共计 176992 门。其中,步马枪 90534 支, 手枪 4957 支, 轻重机枪 1590挺, 自动步枪 127 支, 手提机枪 680 挺, 信号枪 172 支, 掷弹筒 108 支, 迫击炮 156 门, 平射炮 9 门,山炮 38 门。总体武器不足三成,必然需要向敌人索取,所以百团大战中我军特别重视对敌人枪支弹药的缴获。
具体到129师太行军分区,百团大战中的消耗远超过缴获,实际上从缴获中去补充,完全是缘木求鱼。
图中可以看出,迫击炮能得到15%的补充,而子弹能得到72.5的补充。如果单纯靠缴获,八路军很快就会弹尽粮绝了。
整个129师,情况其实也差不多。
129师经过长期练兵,能达到和日军一对一对拼的状态,但是从具体的缴获上看,依旧是入不敷出,赔本的买卖。
晋察冀军区其实也差不多。唯一能够通过缴获进行完全补充的原因在于,晋察冀军区本身的掷弹筒太少,火力太小。
所以,结论就是,八路军与日军作战,不仅要捡枪,还要捡子弹,甚至还要把日本鬼子的衣服拔下来回去改着穿(直接穿真不行)。
甚至是,捡完枪和子弹,还要捡回去子弹壳。八路军战士收集使用过的弹壳,进行筛选和修复,然后重新制作底火,通常是将坏的黄铜弹壳上剪下铜皮,冲压成铜盂,并加入雷汞后重性嵌入弹壳底部;然后才把造粒后的火药按规定的重量装入弹壳;最后加上弹头。
即使是解放战争,我军的这一“以战养战”思想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缴获的国军武器尤其是重武器,同时再加上俘虏的国军技术骨干,成了我军迅速建立炮兵队伍,实现摩托化机械化的主要方式。典型代表就是,苏中战役时,粟裕要骑着自行车(为啥不骑马?表示不懂)一天一夜来回苏中和淮南,豫东战役则直接开汽车到战场上去了。
如今的解放军,再也不用捡枪捡子弹了,甚至大炮都不一定愿意捡!
在战场上,为什么有人说士兵绝对不能捡敌国的枪?
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的,在战斗中不提倡捡敌人丢弃的枪,在结束战斗后鼓励捡敌人丢弃的枪支和弹药,这是两个问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由于我国钢铁资源的短缺,八路军的装备和弹药不足,无论是战前和战后都以夺取敌人武器为最大心愿。
想想看,那时一个战士配发五到十颗子弹,为了麻痹敌人,子弹袋里塞了一些和子弹一般长的木棍,敌人的子弹和枪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战士们没有理由不捡敌人的枪,甚至想法百计抢夺敌人的枪。毕竟日本鬼子的三八大盖确实性能优良,到后来武汉的军工厂仿造了一批三八大盖。
红歌《游击队之歌》唱得好:“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在延安根据地时,美国战地记者斯诺和毛主席开玩笑,说咱们部队是“万国部队”,主席大笑不止。
确实如此,汽车和加农炮是缴获国民党军队的,60小钢炮是缴获日本鬼子的,一架飞机还是苏联赞助的。
那时我国的军工基础薄弱,生产一部分武器弹药,剩下的缺口由敌人的武器来补充。从电影场面也可看到,打扫战场时,缴获的敌人武器堆积如山。
随着军工企业的发展,现代战争中,无论任何一方都不提倡捡拾敌方的武器,在战斗中捡拾敌方武器无疑是增加累赘。这是因为敌我双方的武器不完全一样,子弹规格不同,敌方的武器不能用我方的子弹等同于一杆烧火棍。结束战斗后可以捡拾敌方的武器,经过军工改造才能用。
之所以有“绝对不能捡拾敌方枪”的说法,是源于怕敌人在丢弃枪的时候把枪做了手脚,比如卸掉了击发装置,没有枪栓等部件,这种情况有发生,但不是常态,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之前,都把枪摔断了。我们能想到的,敌人也会想到。
步枪是士兵的一种普通装备,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没人破坏枪支。在丢弃的步枪上做手脚,更是凤毛麟角的事。
综上所述,我认为“绝对不能捡拾敌国枪”的说法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文/秉烛读春秋
在战场上,为什么有人说士兵绝对不能捡敌国的枪?
在战场上捡敌国的枪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所以很多国家都禁止士兵在战场上捡敌军武器。对于打仗来说,战场是两军交战的地方,直到我们生活的年代,才有了和平,少了战火。
战场的心机和手段在战场上,这些士兵的生命就如同草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牺牲。对于在战场上打仗,其实有很多讲究,而且有很多规定,士兵一定要去遵守,不能随意破坏规定。
就拿在战场上捡敌国的武器这件事来说,捡敌国的武器并不是一件有利于自己的事。因为这是战场,所以有很多心机跟手段,说不定因为士兵的一个不小心,不只伤害到自己的生命,还会损害到自己军队的安全。
譬如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经常会在遗落的武器下埋手雷或者地雷,当苏联军队在战后进行清理的时候,自然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才有很多国家规定士兵在战场上不能捡敌国的枪。
捡敌国的枪支对自己没多大用处对于二战时期的一些战争来说,当时各个国家生产武器的方式都不同,对于枪支弹药的生产技术也大不相同。所以在当时的战场上,就算士兵捡了敌国的枪也是没用的。
因为自己的国家没有这支枪能够使用的弹药,如果强行使用不匹配的弹药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枪支走火,如此一来,就会伤害到自己甚至伤害到身边的同伴。
所以说,捡敌国的枪支对自己来说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因为敌国在这些遗落的武器上做手脚,导致捡武器的士兵会因此丧命,甚至会对自己的军队带来一系列的灾难,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因此在当时的战争中,士兵在战场上作战,尽量不要去捡敌国遗落的枪支,因为这种情况既危险又对自己没用。
有些情况下并不是不能捡敌国的枪在战争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其实就不用理会一些规定。生死存亡之际,一些规定设定的并不合理。
比如说,两个敌国的士兵打仗的时候,一个士兵手里的枪没子弹了,面对这种情形,没子弹的士兵不可能就此缴械投降,很有可能会奋力一搏。
此时没有枪的士兵会选择武力的方式去解决两个士兵的问题,这个时候,没有子弹的士兵会选择抢过敌国士兵手里的枪。这个时候,这个士兵是可以用敌国士兵手里的枪的,有本事抢了过来,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如果按照规定不能用敌国的枪,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士兵就只能等死了。所以说,对于战场上的一些武器,并不是所有的都不能用,而是不能随便用,凡事没有个绝对。
敌人的枪支武器可以再利用在国民抗战时期,我国解放军前身八路军,当时的成立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敌人的枪支就是自己的战备资源。
在战争之后,他们都会把敌人的枪支捡回去,在影视作品《小兵张嘎》中,就有对八路军战后捡枪支的描写,其中的罗金保打完鬼子以后,就把鬼子的枪给带回去。
如此可以看来,敌人的枪支并不是绝对的不能捡的,而是针对具体情况去判定。像八路军大部分军资也都是从敌人手里缴来的,然后通过一些改良,成为自己的武器。
如果八路军也像一些国家规定的那样绝对不能捡敌国的枪支,就不会有今天的胜利了。所以说在战场上,士兵不能捡敌国的枪支这种规定不是绝对的。
在战场上,为什么有人说士兵绝对不能捡敌国的枪?
我们在看一些抗日神剧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打赢了的八路军,去小鬼子的尸体上扒子弹、捡枪支。可是事实上,捡敌人的枪这种事大多数情况下是禁止的。
捡枪有风险,莫被神剧骗。这里说明一下什么时候可以捡枪,并非说捡枪强令禁止。在走投无路,没有枪支弹药时,如果敌人的子弹可以用得上,是可以去捡的,只不过不提倡而已。
就像抗日时期的我们的游击队,艰难时期连温饱都成问题,也就不得不捡死人的衣服枪支和军用粮食了。
为什么不提倡呢,这里简要分析一下。首先,就是枪支弹药的适配问题。什么病吃什么药,什么枪上什么弹,打仗可不是去捡破烂。
大多数情况下,敌我双方因为作战策略和部署分工不同,所持有的枪支型号也是不同的。比如步兵部队所用枪的类型就有手枪、冲锋枪、狙击步枪等等,更别提具体的型号了。
所以捡来的枪往往没有后续的子弹供给,捡来的子弹也找不到枪可以上膛。盲目捡走,一个个铁家伙只会徒增负担。
第二个原因就是容易混淆敌我。就像中日作战,靠什么区分对方呢,离得远了看不清脸,走近了也都是亚洲面孔,无非是通过衣服和装备来区分敌我。
而这时如果穿了用了了捡来的小鬼子的衣服和枪支,很有可能就被手快的队友误伤了,甚至有可能送命。更有训练有素的士兵是通过子弹出膛的枪声来分辨是敌是友的,由于每种枪炮的机械结构不同,枪也有他们自己的音色,而双方作战武器不同,产生的声音自然也就不同。
比如参加过多次战争仍未被淘汰的莫辛纳甘步枪,它采用无烟火药,因射击时声音清脆如同水滴,也被战士们唤作“水连珠”。
诸如此类,很多有经验的老兵不睁眼就知道你用的什么枪,如果捡了敌人的枪,恐怕一开火就被自己人击中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容易中计。有勇气上战场的大都是为国为民下了必死的决心的,因此如果明知道要输了,很有可能会拼死一搏同归于尽。
这样一来,保不齐那个死不瞑目的敌军手里握着个拉了开关的手雷、手榴弹什么的,趁着你捡枪的功夫,一声巨响,黄泉路上做个伴。
还有一种诈就是小动作,枪支作为士兵最亲密的战友,每个人对自己的枪都是很熟悉的,而有一些狙击枪的瞄准镜如果被故意调偏的话,也不会立刻被察觉到。
这样捡到枪的一方就会因为不熟悉而出现失误,影响作战。所以说,综合以上几个原因,捡枪在战场上是不被提倡的。
二战捡枪王,非德国莫属。前面也说了,不得不捡枪的还是有的,最著名的应该就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捡枪经历了。众所周知,德国人对工艺的要求极高,武器也不例外,这就意味着慢工出细活,产量低。
而且德国从一战打到二战,武器生产远远赶不上消耗,于是他们把目光瞄向了战利品,用的最多的就是从奥地利和捷克那缴获的轻武器,还有苏联的大炮。
因为最初捷克奥地利这些国家的武器都是参考德国制造的,所以德国可以有适配的弹药供给,用起来也就少了很多麻烦,而重武器交通工具就更方便了,不费子弹,有能源就行。
于是,德国成了二战有名的“捡漏王”,像捷克制造的毛瑟步枪、坦克,从法国缴获的卡车,苏联的步枪大炮等等。有的直接拿来用,有的被德国人改一改变成自己的编号,最后都派上了很大的用场。
真正的战争还是很残酷的,网络游戏里捡枪捡空投的事情也只是游戏罢了,真靠着一腔孤勇到战场上去捡枪无异于送人头啊。
在战场上,为什么有人说士兵绝对不能捡敌国的枪?
在抗战时期,八路军是很爱捡武器的。
八路军一直很缺枪支。
1937年,八路军出师抗战时,全军四万多官兵,只有一万多条枪。子弹也少的可怜,平均没把枪只有30发子弹!
等到1940年时,八路军已经发展到40万人了,可是枪支也只有9万条。子弹也不多,平均每条枪不到20发子弹。
八路军真的很穷,人称“三枪八路”:士兵每人五发子弹,打完三枪就不舍得打了。平型关大战时,每名士兵给了100发子弹,绝对是最富裕的一次了。
这么缺武器部队,见了鬼子和伪军的枪能不捡吗?
八路军因为武器稀缺,最喜欢打游击战伏击战。这种战斗,要求就是快准狠,不能打消耗!只要战斗超过半小时,敌人和自己消耗的弹药就多了,此战肯定亏本。
刘伯承反复教导八路军“要在敌人枪没上堂,炮没上架,马没备鞍时就把它打死,不能的话就赶快撤”。百团大战,八路军就“亏本”了。整个战斗,八路军总计消耗了70万发子弹。可是,才缴获了34万发子弹。而八路军的子弹来源少,不可能自己造新的,只能捡弹壳重新装填一次(新弹壳只能用一次,旧弹壳不能用)。
所以,八路军打完仗,连新弹壳都捡走了,更别说枪了!而且,八路军一直以擅长打扫战场出名。八路军打扫过的战场,就给鬼子留条裤衩!衣服都给他拔了,拆洗一下,还能穿。
林彪在抗战时,就是因为穿了鬼子的军大衣,骑马到前线溜达时,被晋绥军当成了鬼子军官。结果,一枪打成重伤。不过,后来卫立煌将军在看望林彪时,按时林彪是否需要什么。林总试探性的提出需要武器装备。没多久,卫立煌将军给送来100万发子弹,外加25万颗手榴弹!
八路军老兵会告诉新兵,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武器,并想法多缴获敌人武器。对于地方部队,当捡到三八大盖、九二重机、歪把子这样的好枪时,要马上送给主力部队,不能私自留下。对了,好弹壳也记得上交给兵工厂,重新装填使用。
在现代战争中,捡敌人武器使用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1,现代战争中,步兵枪械已经不是什么稀缺武器,各国都有自己的制式装备。作为士兵,也对自己装备的枪械是最熟悉的,根本不会费体力去捡敌人的陌生武器。基本上打完就走,打扫战场是其他人的事。
(现代战场上,见了敌人的枪也不会多看一眼的。)
2,部队大量装备的制式步枪故障率很低,而打仗又是团队作战,每人也都会携带一定基数弹药。所以,不会出现因为弹药不够,去捡敌人武器的情况。
3,每种枪械声音是不一样的,使用敌人武器会让战友误会是敌人在身边。这样容易造成误伤。
4,敌人的武器遗留在哪里,也不可能是装满子弹,配好弹夹的,专等你去拿。打两枪就没子弹了,捡他也没用啊。
(文|勇战王聊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