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坦克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的?

备胎的逆袭。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有个漫长的过程。

解放军最初的坦克部队,是东北的特纵坦克分队。

当时主要用的一些缴获的日军坦克,数量有限,主要用为特种武器使用。

虽然解放军击溃国军,缴获了不少国军装备的日式、美式坦克,甚至还有缴获了苏氏和德式塔克装甲车。

说起来,到1949年国军战败之前,解放军的坦克装甲车倒也不少。

截止到1949年12月,解放军已经拥有417辆各型坦克,这包括日制97式中战车、94式豆战车、美制M3A3斯图加特、M4谢尔曼(极少)、LVT(A)4两栖坦克、英国维克斯轻型坦克等等。这其中最主要的型号还是日制97式中战车,这些坦克是苏军在1945年解放东北的过程中缴获自日本关东军,然后又留给民主自治军的。以97式中战车为主的99辆坦克参加了1949年的建国大典阅兵。

数量虽不少,大部分破烂,一些在国军撤退时已经被破坏,没有形成什么大的战斗力。

更可怕的是,解放军的坦克虽然数量不少,但是都是些万国牌,有的坦克早已停产,制造坦克的公司都解体,根本找不到零件。大部分美制坦克虽然美国人也在用,但已经不可能给你提供零件。所以,这些日式、美制、英制坦克,其实报废就是时间问题,打一辆少一辆。

真正的解放军坦克力量,形成于朝鲜战争时期。

在朝鲜战争初期和中期,我们见识到了美军坦克的厉害,吃了大亏。

美军面对志愿军的攻势,往往采用后退决战的方法。

白天美军乘坐汽车,在少量坦克掩护下疯狂撤退。志愿军的步兵行军速度有限,等到追上美国佬,通常已经到了晚上。此时美军以坦克和其他重武器围成一个圈,配合大量步兵死守,坚持到天亮。

天亮以后,因为美军强大的空军就要来空袭,志愿军只能放弃攻击和包围。于是美军继续撤退,重复这个过程。

美军一般撤退四五天以后,志愿军因为轻装,又没有后勤支援,携带的弹药和干粮都会消耗一空,被迫要停止进攻。此时,美军趁机反击,将志愿军打退。

这个周期基本上是7天,所以这种作战方法也叫作星期战术。

期间,志愿军没有坦克,也缺乏反坦克武器,在美军坦克火网前往往吃大亏。

朝鲜战争爆发时,解放军已经有10个接收不久的苏式坦克团,共有坦克500辆。只编有3个坦克师、1个特种师、3个独立团和8个独立营。

我军坦克进入朝鲜,已经是第四次战役的事情,当时朝鲜有英美坦克超过1000辆,我军仅有100多辆,实力相差很大。

而且英美坦克兵,很多是参加过残酷二战的老兵,技术优秀,经验丰富。

我军部队刚刚组建就被迫加入实战,大部分坦克驾驶员在坦克上仅驾驶4~5个摩托小时,炮长也仅发射了20~30发炮弹,就匆匆来到了朝鲜战场。

万幸的是,当时我军装备的苏制坦克并不差,无论是T35-85中型坦克还是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都是可以和英美坦克正面对抗的,实力相差无几。

数量少,训练不足,但志愿军坦克仍然发挥很大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坦克部队从1951年3月至1953年7月,先后有3个坦克师、6个坦克独立团、7个坦克自行火炮团参战,历时2年零4个月,参加大小战斗246次,出动坦克、自行火炮988辆,共毁伤敌坦克74辆、摧毁敌碉堡846个,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朝鲜战争打醒了我们,让我们看到坦克部队的重要作用。

我军高层将领甚至认为:未来陆军就是坦克为主力,步兵主要是掩护坦克。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军根据和苏联的协议,开始仿制先进的苏联T-54A中型坦克,这就是59式坦克。

坦克于1959年开始列装中国军队在服役的时候是世界上第一流坦克,我军鼎盛时期装备超过6000辆,直到今天还有大批装备。

59式坦克和衍生的62式轻型坦克,参加了中越战争。

中越战争中,坦克部队起到不小的作用。我军资料是击毁了1000多个火力点、100多门火炮和17辆坦克装甲车。

不过,因为越南特殊地形,加上步坦协同不好,坦克兵经验不足,我军坦克部队损失是很大的。

根据现有资料:62式轻型坦克共投入420辆,是我军当时装甲作战部队主力;59式共80辆参战。63式水陆坦克也有约80辆。4个团为62式轻型坦克,1个团为63式两栖坦克,只有1个团为59式中型坦克。

我军参战的500多辆坦克,70多辆被击毁,其中40多辆完全无法修复。这似乎并不算太严重,但几乎所有坦克都受伤。坦克中弹损坏高达600多辆次,平均每辆坦克受伤1次还多。

事实证明,62式轻型坦克的装甲过于薄弱,根本不能抵抗哪怕步兵轻型坦克武器的打击。

甚至坦克的侧面,往往会被越军大口径高射机枪射穿,导致伤亡。

当年使用62式轻型坦克是因为它只有21吨,机动性较好,可以通过越南复杂地形。但实战表明,三十多吨的59式坦克其实也能够胜任,防御能力还更强。

中越战争后,我军停止生产过时的62式轻型坦克。

此时世界装甲武器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军还停留在50年代的59式坦克时代。

期间,我们在七八十年代推出了69式主战坦克,小修小补而已。在海湾战争中,我军卖给伊拉克的59式和69式坦克全部被打成了零件,没有任何战绩。

随着中美蜜月开始,我军的坦克开始有实质性变化。

首先推出了79式坦克,采用69式主战坦克车体安装了北约制式105毫米线膛炮,并引进英国马可尼公司的带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的TSFCS型简易火控系统,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从而大幅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

客观来说,79式坦克在80年代远远算不上先进,但相比59、69坦克已经性能提高很多了。

随后80式主战坦克,在79式坦克基础上改进,性能又有提高,在中国坦克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85式主战坦克、90式主战坦克都是在80式基础上的改进型,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并且不断翻新,是新一代的坦克。

改进的最终的产物,就是大名鼎鼎的96式主战坦克。

96式于1995年在中国85-IIAP坦克基础上开始研制,1998年正式定型,1999年装备部队。解放军列装了至少2500辆以上的96式坦克。

96式坦克是一款很先进的坦克。萨沙听驾驶过该坦克的老兵说,综合性能绝对强于T72,火控系统还的大大领先。一般认为,96式综合性能不亚于俄罗斯的T90,价格也同样低廉。

至于99式则就有很大不同了。它设计之初,底盘参考了T72坦克,两者还是比较相似的。炮塔则采用85-IIM模式的最新改进型。

对于99式坦克大家应该很理解了,性能优秀。

萨沙也算是军事圈内部人,有个坦克方面的专家哥们曾经自豪的跟我说:如果说中国有什么自研武器是世界最顶端水平,那一定是坦克。

99大改的主要性能已经不亚于目前世界最优秀的坦克。

自然,代价就是99式坦克非常昂贵。

坦克造价超过3000万人民币,是96式的二三倍。

中国坦克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的?

中国坦克的发展差不多就是中国这几十年整个国家发展的缩影。

新中国刚建立,我们装备的还是缴获来的日本坦克、美国援助国民党的坦克,属于杂牌部队。随即,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我们装备了苏联援助的T34。那时候成建制的装备T34,作为装甲部队也不算次了,跟美国、英国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1955年,中国从苏联获得了T54坦克,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领先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坦克。

然后在T54坦克的基础上,我国开发了自己的59式坦克。实际上很多朋友都忽略了,在195几年,6几年的一段时期里,我国的坦克部队是相当精良的,属于世界一线水平,领先于西方。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战后崛起的很迅速,从一个千疮百孔的战败国成为经济强国。但在5几年,我国的发展水平比日本快。那个时期在苏联的支持下,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的极其强劲。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咱们阔气过,一跃成为先进强国。59坦克你现在看是不行,放在那时候,也是世界一流水平。

也就是59坦克以后,我们自己开始胡搞,内部是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外部基本上也是重新回到了闭关锁国的状态。国力大幅度衰落,反应到坦克上,也是一蹶不振。

59以后,到89年,中国的坦克发展基本上就是停滞阶段。虽然也开发了几款,但也是离时代越来越远。我上一篇文章带了几句苏联在上个世纪对中国的威胁,在边境上陈兵百万。那个时候人家已经是一水的T72了,可咱们还是59,还有一些79。咱们的坦克炮打人家的T72、T80根本就是挠痒痒。

那时候要是打起来,人家5000辆T72+1000辆T80推过来,咱们只能拿人命去顶。而且说实话根本就顶不住。同时期的西方也开始装备豹2、M1,而我们还是59。

当然,中国人(底层群众,技术人员)还是很顽强,韧劲足,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也不是完全一无所获,先开发出80式坦克,然后通过引进西方的105线膛炮,做出来88式,最后88C升格为96式,成为主力装备。

96系列属于在艰难中前行,中国坦克实现翻身那得到了99的时代。

99式坦克是咋出来的?那是享受了原子弹的待遇。国家用开发原子弹的待遇、决心和政策来研制这款坦克。2009年国庆阅兵,99坦克第一次露面,那可是连一个方阵都没凑齐啊。全国能开顺溜的99,就那么几辆,但也得拿出来展示。为啥?太迫切了,压力太大了。

中国现在国产航母已经有了,但这个航母享受的是部级待遇,99坦克当时享受的是国家级待遇。055万吨大驱一批就造8艘,2009年状态良好的99坦克也就是这个数量了。可见当年99坦克有多金贵。

20年前,2500万一辆99坦克,老款。也是下了狠心了。

缴获日本、国民党坦克(建国),装备T34-85(立国),装备T54、研制59(国家崛起),62、69、79、80、85坦克(陷入长期衰落,被时代甩开),96、99(开始崛起),96B、99改(追上世界先进水平)。

大家看看中国坦克发展的这个时间线是不是跟我们这几十年的国运线基本吻合?

而去年我们已经正式公布了15式坦克列装部队。15式虽然是辆小坦克,但有意思的是消息出来以后,美国明显是坐不住了,也开始张罗研制轻坦,这说明了什么?咱们已经开始处于引领地位了。15式小钢炮肯定是相当硬的,它的正式称呼就是主战坦克,轻坦是民间给起的,这个咱们有机会再详谈。

中国坦克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的?

是啊“坦克”这个名字在那时候多么的新鲜啊,先烈们都叫它“铁王八”。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则把这种“豆战车”放在谢尔曼坦克的炮塔后边,用来嘲笑和蔑视日本鬼子“薄皮大馅”的坦克。但是我们那时候缺少反坦克武器,我们的先烈还是用血肉之躯来炸日军的坦克。

先来一张国产坦克发展示意图大体了解一下美国士兵的班排火力让日军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火力覆盖,他们嘲笑日本的坦克就像罗圈腿的鬼子一样。

抗战初期我们能拿出手的也就是数量极少的苏联T-26轻型坦克,好歹带着一门炮。远征军在缅甸作战的时候就有了美国援助的谢尔曼坦克。建国初期我们主要以缴获的坦克为主,那辆“功臣号”坦克想必大家都记忆尤新。后来我们装备了苏制T-34-85中型坦克,以及IS-1/2重型坦克。

我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引进苏联的T-54A坦克生产技术,开启了我国自行生产研制坦克之路。在1958年我们生产出了第一辆原型车,59年正式定型生产,大名鼎鼎的59坦克横空出世。经过30多年的改造和完善,已经衍生出多种改进型号和其他用途战车战车,形成了一个以59式坦克为基础的“家族”。

59式坦克成为我国的“第一代坦克”

后来出现的69式、79式坦克依然是持续改进型,并无多大提升,即便到了85二代坦克也依旧如此。到了八十年初期,我们依然贫弱,造不出好的坦克,那时我们的主要装备仍是以59式坦克为主。而世界已经进入第三代坦克时代,比如豹2、M1A1、T-80等。后来我国为了追赶世界脚步加紧了第三代坦克研制速度,但是使用西方坦克设计还是延续苏式坦克风格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出口版的85式坦克

那时我们已经获得了苏联T-72主战坦克技术,并且辅以西方更先进的坦克技术,如豹二坦克,决定研发我们自己的第三代坦克,那时候已经到了1989年。一直到1998年三代坦克算是研制成功,为了参加1999年50年大阅兵我们生产了一小批,其实是99式坦克的第一种型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96式坦克。其实那时候我们经验不足,坦克的结构超重、发动机、传动系统、防护力仍然停留在二代坦克时代,后来的98式也是是稍微改进了一下,提升并不高。

99A坦克

直到99A坦克,才在火控、动力传动技术、防护能力上才有了重大提高和突破,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这时才有了世界强国三代坦克同样的作战能力,我们的军工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能造出更好更先进的武器。从无到有,我们经历了血与火的历史,伴随着整整一代人的梦想,我们现在终于有了自己不畏任何强敌的主战坦克。最后我们缅怀先烈和为军工付出一切的英雄们,并且铭记历史,让那些屈辱的日子不再回来。

我是军武奇兵,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中国坦克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的?

中国坦克就是靠前苏联的T-54A中型坦克打下来的基础,高仿版的国产化59式坦克,都已是60岁的爷爷辈了,变化的是不断流逝的时间,不变的是那永远的五对负重轮。

从59式开始,到69式、79式、88式,都体现出浓郁的苏式风格,永远的卵形炮塔,不变的五对轮,数十年以来,中国军工依然在邯郸学步,依然在苏联军工后面屁颠,缺乏自主能力,缺乏自主创新,缺乏超越的勇气。

(59式坦克)

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中国坦克永远是苏式坦克的备胎,与苏联关系搞僵了,才会来采购中国坦克,除此之外,真的极少有国家看得上那永远的五对轮。

倘若没有连绵的两伊战争,两伊都从中国采购了大量的59式和69式坦克,真不知道要忍耐要让位于改开的坦克制造厂能否存活下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两伊的大量订单,为坦克厂研发新型主战坦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9式坦克)

但海湾战争中,将流动的坦克在沙漠中挖个坑,当作固定炮位的军队,焉有不败之理,摧毁的69式坦克,加剧了外界对中国坦克价低质廉的印象,连带中国军工都被火辣辣地扇了脸,也让中国军工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高性能的主战坦克。

于是,就有了96式特别是高大上 99式坦克,彻底让外界对中国的坦克刮目相看,一跃而成了全球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其综合作战性能不在M-1A2、豹2A6、T-90C之下,甚至在某些技术方面实现了反超。

(MBT-2000哈利德坦克)

中国军工在坦克领域打了翻身仗,得感谢邻国小巴,为巴基斯坦专门研制了85-IIAP主战坦克,以帮助其应对印度的T-72主战坦克,中国自行研发的现代坦克第一次打进了国际市场。

特别是中巴又联合研制了新一代的“MBT-2000哈利德”主战坦克,走上了欧洲的防务展,即是巴基斯坦的胜利,更是中国的胜利。

(96式坦克)

其实,外界都心知肚明,只是都不点破而已,就巴基斯坦那点国力、科技水平,以及军工实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研发制造出枭龙战斗机、巴布尔系列巡航导弹,以及“MBT-2000哈利德”主战坦克等高精尖武器装备。

另外,真心感谢乌克兰,解决了中国坦克发动机的老大难问题,换成乌克兰发动机的MBT-2000就成了VT1,曾经国际坦克市场的新宠,有了MBT-2000坦克的成功经验,军工终下决心对88式主战坦克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大改,96式主战坦克由此诞生。

(99式坦克)

96式坦克又被改成了VT2,现在,又有了VT3、VT4等主战坦克,在国外的防务展上,刮起了一股中国的坦克风,令中国坦克名声大振,再也不是以前土里土气的五对轮了,不仅外观硬朗,而且武器系统先进,动力强劲,行动快捷,成了国际坦克市场的新宠,特别是美德法英等国都基本上停止了新型坦克研发的背景下。

中国坦克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的?

坦克在中国发展缓慢,民国时中国不能制造,全部购于外国,抗战后中共成立战车大队,东北民主联军战车队,主要是日本轻型坦克和美国坦克,华东特纵战车队也是日式坦克加缴获于国军的美式,德式坦克,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有了真正制式坦克,苏式T一34,二战苏联用过的,解放后在苏联支援下生产第一种国产制式坦克T一54,后来T59,T69,T79,八几年开始生产85式,85Ⅱ式,88式,90式,90Ⅱ式,96,98,99,这三型真正摆脱苏式的铸造炮塔,仿西式全焊接炮塔,电子系统全部真正现代化,信息化,防护能力,机动能力込到甚至超过当今世界坦克领域的世界先进水平,真正全面国产化,已经独树一帜了。

中国坦克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的?

我对这些坦克没啥意见和看法,我只知道去创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